徐晨
埃德蒙·威尔逊说:“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这无疑是对简·奥斯汀极高的赞誉。奥斯汀的作品幽默而又不失思考,阳光而又不失理智,以其独特的文学气质对当时哥特式的、矫揉造作的文学创作给予了打击。说到奥斯汀的作品,一定不能够错过的便是这一部——《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讲的是傲慢“高冷”的达西与对他抱有偏见的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是比较喜闻乐见的情节,其中还穿插了其他三起不同的姻缘,引人入胜。但相比情节来说,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奥斯汀对于不同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与描写。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显得非常灵动与丰满。
阅读过这本小说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是人物成篇的对话。但作者运用大篇幅的对话描写,却并没有让我觉得繁冗、累赘,反而让我在其中领略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与品质,同时这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文章中一次舞会后简、卢卡斯、玛丽与伊丽莎白的谈话,她们对于达西的傲慢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理解。
“宾利小姐告诉我,”简说道,“他一向话不多,除非跟亲朋好友在一起。他对亲朋好友就异常和蔼可亲。”
……
“他骄傲,”卢卡斯小姐说,“不像一般人骄傲得让我气不过,因为他骄傲得情有可原。这么出色的一个小伙子,门第好,又有钱,具备种种优越的条件,也难怪会自以为了不起。依我说呀,他有权骄傲。”
“那倒一点也不假,”伊丽莎白答道,“假使他没有伤害我的自尊,我会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我认为,”玛丽一向自恃见解高明,因而说道,“骄傲是一般人的通病,从我读过的许多书来看,我相信骄傲确实很普遍,人性特别容易犯这个毛病……”
从这里的对话我们不难看出,简对于达西的高傲气质表现出了一种无条件的宽容,这也体现了她的善良。而卢卡斯呢?乍一看,她对于达西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接下来她将“出色的小伙子”等同于“门第好,又有钱”,这又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其势利的本质暴露无遗,这也为之后卢卡斯的归宿埋下了伏笔。伊丽莎白则正好相反。起先她似乎是赞同卢卡斯的说法,但接下来却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达西必须尊重她,维护她的自尊。表明相比他的地位、钱财,更让她介意的是一个人的尊严。这就将伊丽莎白的不卑不亢、自尊自爱体现了出来。而且从这种独特的说话方式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伊丽莎白有教养又不失活泼的性格特征。最后的玛丽就如文中所说的“自恃见解高明”,很是擅长说教,但这种略显腐朽、书卷气过重的说教当中又让我们感到玛丽对于自己言论的一种洋洋自得的气息。
当然,纯粹的一味的语言描写是不够的,其中往往会杂糅进其他的因素。文中有一场很经典的场景。达西向伊丽莎白告白,却惨遭拒绝之后的反应:
达西先生这时正倚着壁炉架,两眼直瞪瞪地盯着她,好像听了她这番话,心里又惊奇又气愤。他气得脸色铁青,整个神态处处显现了内心的烦扰不安。他竭力装出镇定自若的样子,不等到自以为装像了就不开口。这番沉默使伊丽莎白感到可怕。最后,达西以强作镇定的口气说道:“我真荣幸,竟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也许我可以请教一下,我怎么会遭遇到如此无礼的拒绝?不过这也无关紧要。”
这一段综合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使得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也让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达西显然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告白会遭到拒绝,不可置信地“盯”着伊丽莎白,气得脸色铁青,又怕有失脸面而强装镇定。他觉得她这是“无礼的拒绝”。虽说极想明白伊丽莎白拒绝自己的理由,但最后却心口不一地说“这也无关紧要”。这些都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达西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物性格特征。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虽然达西心中愤愤不平,但对于伊丽莎白并没有暴跳如雷,说话还是比较客气、合礼数的,这就和小说中另一个告白却遭到拒绝的人物——柯林斯的态度形成了对比,这又展现了达西有教养、较为绅士的一面。
这些可以统称为细节描写。当然细节描写不仅局限于以上所说,在《傲慢与偏见》中还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体现,大家可以自己去挖掘。
细节描写能够含蓄而巧妙地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复杂情感极具表现力地张扬。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式,也更容易让我们读者主动地加入,自主地进行揣摩,挖掘折射出的内容。所以对于《傲慢与偏见》来说,成功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无疑是璀璨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