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说良静

2016-03-17 07:32
藏天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篆书中国书法家协会章法



众家说良静

ZHONGJIASHUOLIANGJING

戴明贤(著名书法家)

秦良静的作品,一见即感才气逼人,胆识超群。他的书风与印风很统一。我觉得良静最突出的一点,是美学追求的自觉意识特别强烈。良静的美学意识,体现为他对形式(表现)上的个性塑造。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不断注入新的创意元素”。良静的艺术胆识,使他在力求生、拙、对比强烈、意象突兀的探索上走得相当远。他的印章有鲜明的图案味,却不带工艺味。他的篆书可以说是用笔来写钟鼎文字或汉急就印,扬弃了笔法墨法的传统原则。

他的印和字,先有精心的设计,完成后却泯却了刻意、雕琢的痕迹。把传统和创造,原则和个性融洽得好,难能可贵。良静对作品装潢形式的整体设计,特别令我赞慕。他的作品无论大幅小件,都设计装帧得新颖别致,悦目赏心。这是他追求形式美的又一体现。有人认为只要字写得好,形式、装裱之类无须考虑。甚至目之为小技取巧。这是偏见,书法从开始书写到装裱完成,才算是完整的艺术品。古人从来讲究装帧工艺,对法书名绘在装裱设计、制作上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和心力,务求锦上添花。但目前良静要控制好“度”的把握。

翟万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秦良静是我认识的青年朋友中写篆书比较独特的一位,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甘肃武警举办的一个全国性书法评审活动中,良静的大篆作品非常强烈地凸显出来,那幅作品把它归类为大篆也是过于套化了,里边有大篆的成份,也有小篆的成份,更多的似乎是武威汉简中柩铭的活化,汉印的成份也不能否认,里边包含的东西特别多,似乎还有秦诏版的影子,真让人确定不了作品真正属于哪种路子,文字结体恣肆纵横,打破平庸,很多的结体都是独出机杼,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这种抒情性通过笔意和结体两个方面传达了出来,二者的合力共同营造了极强的冲击力,笔划强健有力,如折叉股,如屋漏痕。整体风格是一种充沛的灵气在有力地支使着笔墨向一种新的领地冲锋,看后精神为之一振。那次秦良静的作品评上了奖,之后我鼓励他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一定会在全国书坛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秦良静沿着这个路子走出了很大一段距离,个人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完善,随着笔墨功夫的长进,笔道逐渐纯熟了起来,消化了初始时的火气,笔法更加耐人寻味。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

《印屏——小楷朱书兰亭序》

曾 翔(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书法篆刻院秘书长 篆刻研究所所长)

认识良静本人比我认识他的作品要晚十多年,可想其作品的魅力了。十多年前的“全国流行书风展”上,他的作品就感动了诸位评委,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把篆书做成机器零件般的模样堪称当代第一人,形式感超强。零部件的特质就是准确,有质量,放哪哪管用。看他的篆书有点太空慢步的感觉,新鲜,好玩,字与字相组合就可变成魅力,可大大提升观者的想象力。其实艺术的妙处就在这里。

《剑胆》

王友谊(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篆书当中融入隶书的笔调,以求丰富色彩,在隶书里面融入篆书的元素,以追质古之趣。”这些良静都做到了。学习篆书不能完全按古人去写,一定要通过写北碑和汉隶来增加篆书的质感、丰富感和厚重感。目前良静的篆书品类还是不够丰富,要多从西周金文入手,然后往里面融入自己的艺术理解。

良静的小楷也写得很空灵,很散淡,这在年轻作者中是很难得的。他的画也很入古。不管是书法还是画必须要入古,入古才能出新,质古才能精妍。同时,良静的印章也很有新意。一般写篆书的书家行草书都相对较弱一些,在这一点上还要进一步加强。

学习书法,关键是自己“用心”和“写心”。

张公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良静的作品充满着灵气。

作品有灵气,反映出作者对此门艺术所具有的先天潜质。从事一门专业、做某方面学问,成就大事业者,先天素质是基本条件。因而,选对从事的专业又变得极为重要。

良静的篆刻刀味、刀痕十足,爽利痛快。良静的篆书如其印。古人讲“印从书出”,而书亦可从印出。良静得此道。

良静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是其特点,同时也是良静需要克服的。装饰味道过多,便容易失去笔墨味道。而笔墨味是中国书画最本质的特性,不可丢且要加强之。而于印章笔墨味的延伸便是金石之气。金石气不仅是篆刻的灵魂,也同样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最优良的特点。

佛造像

朱培尔(《中国书法》主编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篆书的字形变化,其实就是一个做加法和减法的协调,良静目前的创作更多是在“加法”上做文章。做加法的时候,要注意增加进去的东西和原来结构之间的那种协调和呼应关系。比如在篆书造型中笔画衔接和拐弯处的变化,还没有完全融入到整个章法里面去,有时候在局部上对某个字的形态结构变化还欠缺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比如《王冕墨梅五条屏》这件作品,行气的关系呼应不够,如能通过调整尺幅上的变化让它产生一种内在的辩论关系,比如在章法的比例上调整成4比3,以条形章法来调整字间行气,效果会更好一些。

字形的变化是良静的特长,但须在变形过程当中增加一点质朴和柔和的元素,减少刻意。包括他的小楷,特别是收笔结束时,字与字之间转换的时候,我认为应该减少过多的“动作”,直来直去反而会更好,不要去增加过多的扭曲和字型的变形,要注意字跟字之间的呼应关系,还是要适当的做“减法”。他在小楷创作中对行气的把握就明显强于篆书。

洪 亮(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当代青年书法家中能篆刻者,少之又少,当代青年篆刻家中在书法方面,不仅篆书过关,而且楷书、行书、隶书等书体皆能入其门径者更是少之又少。当代青年篆刻家中能将篆书和篆刻之笔(刀)法、字法、章法诸本体语言达到相对统一者更是屈指可数,秦良静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良静的书与印皆能入古出新。其篆书以峄山碑为本,广泛吸收简隶、行草笔法,字法上以摹印篆基础,将印化的字法适度改造,并在开合、收放、对比等方面加以适度夸张,从而实现其篆书中的节奏和时代感。其印以汉凿印为基础,将其篆书成就应用其中,自然实现了篆书与篆刻风格的统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篆刻创作上大胆地使用刀锋单线轻划篆书笔划,这是篆刻语言上的新探索。

他的篆书和篆刻作品给人以清新、爽健,赋予了古典书法的现代表现形式。

陈 争(贵州画院院长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从良静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内敛淳厚、温润含蓄的趣尚明显迥异于他正值而立的心性,猛利和恣肆是他书法篆刻的视场基调和总体氛围,也因此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语言,既传统而又新意迭出,一反常态地站立在从来奉温柔敦厚之旨为不变圭臬的书艺篆法之中。作为画家的我,对良静的书法篆刻无疑是偏爱的,尤其是篆刻——良静为我所刻的几方印,都成为我的画面上使用最勤的座上宾,这一点足以证明我的所言并非溢美套语。良静是个很全面的人,精于书法、篆刻、绘画,对摄影、设计也有所涉猎,且成绩不俗。

陈加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秘书长)

良静于书画印兼修,且有大进。早在大学时代就以出众的艺术才华引人注目,至今己有近二十年。

其作品每每观之,有超迈出新,俊健朗逸,别致井然,由此可窥视其所涉诸家之法,且在细节流露处表现出过人的才情,尤其是近年来线条的厚度结构用笔的老辣,章法构成的新意,让人眼目为之一亮。篆刻亦是如此,在刀法、布局、笔味上显现出的生辣圆熟自如、峻爽灵异,较前些年作品内蕴质的变化更是可贺可喜。可以看出良静的内心期求与审美价值的取舍。

书法篆刻同门,需要向古人传统不断解读与阐释,须尽知古法且烂熟于心是当代学书者必具备的条件,然而,对传统的认知度往往取决于对文化的认知以及审美的精神指向,构成书法作品的优劣高低即如此。良静自不例外在传统上积累了深厚的功夫且在当代书法“语境”下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收获多多。

杨昌刚(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贵州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在我看来,良静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同时又是一位书法艺术的布道者。

他的篆刻艺术,以其爽朗泼辣、大气纵横、精巧新颖为特色。他用篆刻艺术把贵州人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书法艺术得益于他对传统经典的把握和篆刻刀味的理解,他从书法刀味和装饰味出发,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且又返哺在篆刻之中,使他的作品更具当代意识。在这方面,他已经走在了同龄人的前面,特别难能可贵。

良静是全国书协中最年轻的省级副主席,不仅自己热爱书法艺术,而且积极推动和参与部队的书法活动开展。

戴 文(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对良静的关注,缘于彼此都是警营培养的书法作者。其近年参展获奖的书法作品,多以篆书示人,令人耳目一新。

细读良静篆书作品,不难看出其章法拙处见巧,烂漫天成,特别是在章法空间分布上深思熟虑;使章法和篆法相得益彰。在简洁的背后,“好一则博”,貌似单一,却蕴含丰富,无论甲骨契文,钟鼎籀书,猎碣石鼓,量权诏版,篆盖墓志,以至于虫鱼缪书,无不悉心探求,化为自用,简洁生动,时见风骨,体现出他崇尚的温雅、精致、静滥。使作品更加突出形式感的表现力。

在研习篆书过程中感悟到篆书创作的困难之处,是它既要将奇古与厚重并施于规范之中,又要显现出书写过程的意趣与轻松,一切都蕴涵在不描绘具体物像的点线构成之中。要以很沉静空明的心境去体察先贤们不凡的境界,这样才能古中出新、众中出己。用这样的心态去不断地学习和揣摩,才是它的意义所在。我相信良静于研习篆书曾经下过功夫,否则便没有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机趣。但在其用笔上,连接与转折处含蓄不够,缺少圆浑的厚度感,章法上过于“设计”。

《黔之爱》

《静》

《陈》

李 阳(书艺公社网总编辑 《涉事》杂志主编 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理事)

当代书法萌动蓬勃发展已逾十年之久,七零年代书家如今已是全面成为当今书坛的核心主导力量,这些书家们从2000年发端的中国书法互联网复兴伊始,无论是从思维方式、创作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历练。秦良静无疑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

我大约是在2005年前后开始关注秦良静的创作,他以一手特立独行的秦氏风格篆书以及隶书吸引了我:极其劲健爽利的中锋行笔,起收笔处略带有些夸张的逆势出入锋,这种极其强烈的带有“秦氏”意味的篆隶风格,古朴和现代融为一炉、入古而出新。这也是他的作品使我至今仍记忆深刻的原因。

除书法的创作,他在篆刻领域表现得似乎更为醇熟,他的篆刻与书法风格浑然一体,或许是方寸印石之间可以多次推敲的缘故,其篆刻作品几乎没有令我失望的作品。除书法篆刻,秦兄兼攻国画山水、工笔设色花鸟,亦出手不凡。

秦良静在书坛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他的多重专业身份平台:国内省级书协最年轻的副主席、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贵州省青年画院副院长、书艺公社总版主等等……当然频繁地在国展入展获奖更是家常便饭,所以他被市场藏家重点关注。

秦良静工作室“源源堂”掠影

马宏明(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良静所作篆书给人以瘦劲硬朗的“骨气”,按时下的话说可谓“骨感美”,这种骨感之中可见其书法用笔的方圆兼溶、以方为主。金文因其载体形式的不同使其千变万化而富装饰性,良静则巧妙地遁着装饰之路在金文上进行着加工提炼、毫无雕琢地赋以金文以新生命及时代气息。

良静为人称道的另一强项便是篆刻,良静治印用刀爽利果敢、毫不拖泥带水,注意体现刀痕,更体现出线条的质感与力美,他所治印章既有秦玺汉印的影子,但又绝不照搬古人、重复古人,在印章中展现出个性的发挥,他所追求的是印面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与气势,这不仅表现在“刀锋猛势如干将”的刀法上,更彰显于他在方寸中的章法布局,经营位置上的气势宏阔,纵横捭阖上,他能有机地利用借边、残破、粘连、碰撞乃至文字变形等处理手法,为印章造势,从而形成印面的诗意禅境。

赵 峰(中国公安大学教授)

秦良静的篆书没有追逐世风,而是从汲古之中获得养料,以拟古为创新之动力。

他的篆书,线条灵动而不至于油滑,结体斜仄而不至于倾覆。尤可注意的是他的用笔,拟取铸造之浑厚、锲刻之凌厉,纯以中锋行笔,回转提顿却又十分显明,斩截处干脆利落,婉转处毫不造作,间或拖曳长出,笔与笔之间虽断似续,牵连蔓延,直把篆书写出了行书味道,却是一派苍古。

秦良静的行书,结体古拙简朴,用笔沉雄平实,用笔起讫处较少留意,而专注于笔墨表现的力度和气韵,有种把行书当成篆书写的倾向。他的行书作品,既能得静穆安详之神韵,又不乏跳宕变化之情趣,简约沉着,布置得当,与篆书作品一脉相承。

《小楷——王羲之「兰亭序」。篆书题额:我书意造本无法》

猜你喜欢
篆书中国书法家协会章法
周剑初五体书法半百展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北京召开
刘颖莉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2017石家庄《临摹与创作》研修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