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高纪志记者罗晓庆
重建变化大不要忘感恩——天全县让感恩教育开出“花”来
本刊通讯员高纪志记者罗晓庆
“‘4·20’时我还在上初二,那撼天动地的力量令我恐慌,令我绝望。而今,重建改变地震带来的外在损害,那种积极上进的氛围更改变人的内心,给了我希望。所以我们灾区人民要学会感恩……”去年暑期,天全中学高一12班的高竹馨在参加了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恩随想。
近年来,天全县关工委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看重建,话感恩,跟党走”教育活动,让每个青少年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于2015年3月在批示中给予高度评价:工作扎实,很有成效,望继续努力,创出新的品牌。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在2016年年初的批示中指出,天全县关工委主动作为,工作有特色、有成效。
“重建变化大,不要忘感恩。”天全县关工委让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努力让感恩教育开出“花”来。
天全县关工委组织学生参观天全重建规划馆
在天全县新华二小,有一处别致的文化景观——《抗震重建感恩赋》文化墙。“无疆大爱,春华秋实。义举恩泽,润物沁心。知恩感恩,浓情依依。愿莘莘学子,勿怠勿荒,全面发展,誓做栋梁,传承重建精神,再展大志宏图……”新华二小校长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潜心写下了这篇感恩赋,将它张贴在校园,让它走进学生心间。“感恩赋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现在五、六年级学生基本上都能背诵。”学校领导感受到了同学们掀起的一股感恩热潮。
“要把感恩奋进教育抓出成效。”天全县关工委牢记省关工委领导提出的要求,结合灾后重建实际,围绕感恩教育出新招出实招。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看重建,话感恩,跟党走”教育活动;二是在农村青年中开展“感恩奋进,创业奔小康”活动。
“让他们看看热火朝天的工地,看看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看看一幢幢漂亮美丽的新居,让大家了解党和政府是如何关心灾区人民群众,支持灾后重建。然后组织大家座谈,畅谈感想体会,增强铭记党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感情。”天全县关工委的“五老”们对开展“看重建,话感恩,跟党走”教育活动思路清、工作细。这项活动主要是在机关关工委和农村中开展,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就近就地参观一些灾后重建项目。在县级机关层面,县级35个机关关工委暑假期间就有26个机关关工委利用暑期组织单位职工子女参观灾后重建项目。那么这项活动在乡村纵深效果如何?关工委“五老”们透露,乡、村两级关工委抓得更实更好,全县15个乡镇、138个村,基本上乡乡、村村都开展了感恩教育。
针对农村青年中开展的,还有一项“感恩奋进,创业奔小康”活动。2015年,全县15个乡镇关工委围绕山葵、冷水鱼、茶叶、中药材、猕猴桃、长毛兔等绿色支柱产业,与有关部门一道开展科技培训65次,培训农村青年6300多人,培育发展人均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创业典型户172户,帮助总结了45份创业奔小康典型材料。
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和创业奔小康活动,见证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切实增强了感恩奋进、放飞梦想的思想感情。
不少青少年学生参观了各乡新村聚居点,深有感触地说:“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让我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成长成才,将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天全中学高一12班高竹馨在参观后写下日记:地震后天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旧县城换作一片工地,无数的建筑不断呈现在眼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曾无数次在梦中徘徊,幻想着这个对于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会变成怎样的模样?如今,我们看到新建的红军纪念馆,宽阔雅致的滨河公园,正在修建的凉水井大桥、四星级宾馆……从这些建筑中我看到了重建的雏形,也体味到了其中的美好。或许我的祖辈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却从未期待有一天它们会变成现实。我是何其的幸运,在短短几年之间便可以经历这样巨大的变化。
县级35个机关关工委暑假期间就有26个机关关工委,利用暑期组织单位职工子女参观灾后重建项目。乡、村两级关工委抓得更实更好,全县15个乡镇、138个村,基本上乡乡、村村都开展了感恩教育。
“地震过去两年多了,我们的学校发生了根本变化。”紫石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咏琪从学校之变开始写起。“原来学校后面的空地杂草丛生、稀泥烂浆。那时还没有篮球场、没有沙坑,我们住在板房里。两年后,我们住进了漂亮的新宿舍,可以走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了,围墙画上了漂亮的图画,配上了传统诗词,让校园文化氛围更浓了,让课间休息更多彩和有趣了……”“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奋进的心去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也像那些充满爱心的叔叔阿姨一样,将爱心传承下去。”其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滋养。常怀感恩心,一生少遗憾。感恩是爱心之本,是勇气之源。我们‘4·20’灾区人民,要怀着一颗感恩奋进的心踏上重建奔小康的时代列车……”翻开天全县关工委“五老”的笔记本,这些话是他们在下一轮感恩教育中与孩子们分享的“心灵鸡汤”。这些“五老”,正与孩子们同行,书写着灾区爱与感恩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