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宝 李正荣 代 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从培训入手抓安全
刘 宝 李正荣 代 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从培训的角度对如何防范安全事故进行了思考,阐述了安全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分析当前安全培训工作的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培训;安全;生产;对策
近期,研究所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一名职工在使用摇臂钻床加工试块时,因未找到合适的工装夹具而用双手固定试块,造成面部和手指划伤。这是一起典型的违规操作案例,事故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思想上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行为上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原因并不复杂,而且大多数事故的原因都大同小异,但此类安全事故却屡禁不止、时有发生。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呢?笔者认为从培训工作入手整治安全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安全培训是各级管理部门的基本要求
安全问题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安全培训历来受到重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不断通过法律法规、通知规定对单位和个人提出安全培训的要求。
国家和省部级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单位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职工必须接受单位开展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也要求: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岗前培训、全员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要严格考核、持证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企业层面,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制定适合实际状况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相关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安全培训职责。如研究所在《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等规章制度。
1.2 安全培训是保障生产的有效手段
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即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机制的因素[1]。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人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陈旧,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机制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格。
1931年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得出各类事故发生的因素存在着的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因素,有10起是由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所谓的“天灾”难以预防的[2]。因此,要想保障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有效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关键就是要狠抓人的因素。经过分析和总结,人的因素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的“不到位”,即安全知识不到位、安全技能不到位和安全意识不到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懂、不会、不注意”。“不懂”就要解决知识层面的问题,“不会”就要解决技能层面的问题,“不注意”就要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安全培训就是解决不懂、不会、不注意的最有效方式。
定期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可以促使职工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研究所的安全文明生产,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1.3 安全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应用,在给我们带来高效、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如操作人员对激光、射线等新事物还不熟悉,不了解它们的危害程度,不知道有哪些安全防护措施,不明白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方案……面对陌生的进口高端设备,操作人员不了解其危险源在哪里,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因素是什么,特别是操作面板上一大堆的按钮按键,稍不留神就会做出错误动作……
人是安全生产的目的,也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操作技能直接作用于生产,决定着企业的安全工作绩效[3]。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必须以人为本,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能使职工熟悉和掌握工艺流程,应用更加先进的新工艺和新技术;通过培训能使职工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减少操作失误,即使发生设备故障或意外情况也有能力及时处理;通过培训能使职工获得安全操作的本领,有效预防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事故,保障自身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由此可见,安全培训是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研究所主要从事机械制造以及产品装配工作,涉及多种复杂的机械运动及能量释放过程,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源分布广,职业危害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研究所已经逐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为此,研究所在培训内容和组织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期改进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培训内容上,研究所的安全培训概括起来分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意识培训三个方面。内容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岗位的工艺及操作规程;设备及其它工具的使用操作技能;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的使用;自我防护技能和本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通过典型案例牢铸思想防线;职业健康安全职责……
培训组织上,研究所安全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技术监督部负责制定所级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计划并组织实施,协助分析、评价安全培训的效果。相关单位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提出本单位安全培训需求计划,并组织本单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通过组织和实施安全培训工作,职工安全素质大幅提高,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机械、起重运输、触电、高温、火灾爆炸、粉尘烟尘、噪声、辐射、振动和有毒有害物质等造成的伤害。然而,偶尔发生的安全事故在不断告诫我们,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还不完善,很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研究所安全培训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少数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三级安全培训落实不到位;安全培训制度仍不完善;培训方法和方式单一。
3.1 加强各级领导的重视
研究所总体上对培训工作是重视的,认真的,但不排除少数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当生产任务较重时,某些领导往往重生产、轻培训,对培训时间能拖则拖、一压再压,其安全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需要加强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长效性。
各级领导要把落实安全生产的目光转移到依靠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上来,克服短期行为,像抓生产任务那样抓安全培训。要进一步研究制定适合研究所实际的培训政策,并按要求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同时保证培训经费投入,为构建研究所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供保障。
3.2 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国家安监总局明确要求: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然而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研究所的三级安全培训落实仍不到位,特别是班组等基层部门存在监督、考核不严格,职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不足的现象。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基层部门的安全培训工作。
(1)考核管理方面。
督促职工按计划进行安全学习和培训,及时对班组安全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奖惩激励方面,不仅对违章操作者给予处罚,还应当加强对坚持按章操作的典型给予奖励,从而增强大家的责任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方面。
要注重现场培训,通过生产操作中的实战训练,提高职工的安全作业技能;通过对作业现场安全隐患的梳理和整顿,提高职工识别、控制和处置危险的应变能力;还要重视新工艺、新设备的培训,确保职工胜任岗位工作,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3.3 健全安全培训制度
要想使安全培训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如通过“教考分离”制度,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安全培训责任制及追究制度”把培训任务完成的情况与各级领导的责、权、利挂钩,使培训通过责任制的形式,渗透在各级领导的工作考核和单位的目标管理中。
培训工作不仅是培训部门的事,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级领导,每一位职工的事。利用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把安全培训工作做好、做实。努力实现培训人员普及化,培训内容全面化和培训活动经常化,使培训在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4 创新安全培训方式
安全培训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自身也是各有优劣,因此在培训中,更应注重突出针对性,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应经常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安全培训活动,活动应有针对性、科学性,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
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的安全培训活动,使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以引导职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安全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安全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也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把安全培训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必须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1] 武耀东,袁凤英.企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254-255
[2] 曹怀庆.如何搞好新员工安全教育[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4,(10):37-38
[3] 葛仔东.浅谈对安全培训实践的思考[J].才智,2013,(4):33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