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张鑫
(1.亳州市森防站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2.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微孔注射技术在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运用
王影1,张鑫2
(1.亳州市森防站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亳州236800;2.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在阐述林木病虫综合治理的特点,制定和实施综合治理方案,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基础上,介绍了平原地区森防现状及引进的防治技术和产品,重点论述了树木微孔缓释控释浅层注射技术、特点及该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引导林农大范围地应用树木微孔缓释控释浅层注射技术。
病虫害防治;微孔注射技术;应用
综合防治又叫综合治理,是指充分利用病虫和森林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实施以预防为主,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发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害而有利林木生长的因素,因地制宜地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相辅相成的系统措施,防止环境污染,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达到林木速生丰产和保护环境的目的[1]。
1.1从生产的全局和总体出发
即从生态系统出发,强调营林技术措施。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有的结构和稳定性,具有很好的自然调控功能。
1.1.1生物多样性
指在一定的空间(或地域)范围内多种多样生物体有规律结合在一起的总称。它是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体现,给人类提供了自下而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2]。
1.1.2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和时空上的稳定性,对有害生物能产生极高的耐害能力和补偿能力。其原因是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的结果,有害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完全在其自控弹性限度之内,只有当人类干预超过了其动态平衡的弹性限度时,才会导致病虫害猖獗成灾[3]。
1.2合理使用各种防治手段
做到互相协调,互为补充,互不排斥。强调减少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避免污染环境。单一使用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由于农药的稳定性、毒性,残毒存在于水、土、动植物、人体内长期积累,引起中毒。
1.3强调科学管理病虫害
是控制,不是消灭,以保护生态系统内部的食物链网。由于昆虫、其他动物以及林木之间的食物链关系,消灭一个物种,食物链就断裂,牵一发动全身,生态平衡就会受到影响。
1.4突出预防为主
强调提高防治技术的“安全、经济、有效”水平。有病、虫不成灾,实施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后,林木生长旺盛,有益生物、有害生物呈一定比例存在。
2.1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鉴于综合治理的理论依据和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制订综合治理方案。
(1)从长远出发,符合“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
(2)符合预防为主,长期有效的原则。
(3)不杀伤天敌,不破坏天敌栖息场所和生存条件。
(4)有利于林木生长,增强抗病虫能力。
(5)控制害虫,不造成不允许的损失。
根据以上原则,实现综合治理可达到森林病虫害的持续控制,通常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实行封山育林。
二是适地适树,发展有前途的乡土树种。
三是保护和繁殖天敌,发展生物防治。
四是加强测报,为科学治虫提供依据。
五是合理使用农药,重在有机配合。
2.2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具有作用强、杀效快的特点,使用方便、应用广泛,可不受季节地域的限制,对暴发性害虫可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减轻损失[4]。利用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预防或直接杀死病虫害的方法,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属于急救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需遵循以下几点。
2.2.1对症下药
用药前摸清防治对象及其特性,确定用药种类、浓度、用量、喷药次数以及施药方法。
2.2.2适时施药
总的原则是:治早、治小,区别各虫态对药物的反应,施用适宜的农药,防止药害。
2.2.3交替施药
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抗药性而降低防治效果,保持良好的防治效果。原因是不同农药的杀虫、除病的作用机理不一样,病虫害来不及形成抗药性。
2.2.4混合用药
混合药用主要是考虑兼治几种病虫害,是一种扩大防治面,节约劳动力、时间的经济措施。
2.2.5安全用药
主要是指防止人畜中毒,防止药物对林木产生药害。农药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自实施平原绿化达标工程以来,平原林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维系我国平原生态和国家木材供应的安全所在。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杨树为主栽树种的发展格局。由于树种单一,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呈现上升态势,并存有潜在的生态危机。平原地区户均树木占有量少且分散在多处,通常是一块环村片林、一条防护林带或者一条堤坝林上的树木由多户农民拥有,一般是一个家庭拥有几十株到上百株树木。鉴于目前杨树已被广大干群所接受,近期更换树种是不可能的事;再加之开展树木病虫害综合防治时间不好统一规定,也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因此,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成为一道难题[5]。树木微孔缓释控释浅层注射技术的诞生,为平原地区的林木病虫综合防治提供了简便、经济、高效的作业方式。
为适应平原林业发展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于2007年5月从南京林业大学引进最新的树木微孔缓释控释注射器、树木微孔缓释控释浅层注射技术和多种以微孔缓释控释注射器为载体的树木注干剂,于当年的6~9月份先后进行了杨树的注干追肥、天牛防治、食叶害虫、黑斑病、叶枯病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树木追肥和病虫防治效果。树木微孔浅层注射技术和注缓释控释注射器等系列产品的引入,得到了林农的一致好评。
树木微孔注射技术是由缓释控释注射器、注干剂和钻孔器械三位一体综合运用的防治林木病虫害的技术。树木缓释控释注射器研发与成功生产,为林木尤其是果树的施肥和防病治虫害提供了划时代的作业工具。它用缓释控释注射器作平台,配合杀虫剂、杀菌剂、肥料溶液、植物生长调节剂、功能液等注干剂,将注射器与注干剂两者合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缓释控释注射针剂。林农购买微孔缓释控释注射器后,亦可根据需要自行配制注干剂,用于病虫害防治,既降低了防治造价,又可获得良好的防病治虫害效果。
一是防治病虫药剂的注入变得简单实用,方便易行。
二是对钻孔的器械要求不高,只要用钻、手锥、铁钉等简易打孔工具,打径2.5mm、深1.2 cm的小孔,然后插入缓释控释注射器即可。
三是该技术使树木注干技术变得简便易行,且解决了注射孔口难愈合、剂量难掌握、易出现药害等问题,扩大了应用的范围。
四是树木微孔缓释注射器的生产上市,可用注射器作载体开发新型注干剂,进一步拓宽注干技术的应用领域,使粗放式林业管理技术演变为精准式。
五是林木微孔注射技术的出现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彻底改变了林农旧有的树木施药习惯。常规用药时70%~80%的药液被浪费掉,只有20%~30%的药液附着在叶面和枝条上,树木吸收的就更少了,使林农用药成本增加。
六是树干注射法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注射器的问题,一个是注干剂的问题。注射器当前有很多种,如吊袋、高压注射器、自流式注射器等,但都摆脱不了使用操作麻烦、钻孔设备要求严格、成本高、钻孔过大易伤树体、携带不方便等弊端,而微孔注射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钻孔浅而微小、不伤树体、成本低廉、携带方便、钻孔工具简单容易等特点。
七是利用林木微孔注射技术开展林木病虫防治符合综合防治的需要。林木微孔注射技术特别适合平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森防新产品、新技术。
6.1达到一药多能
使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作注干剂,注药后药液可随树液流动而遍布树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可防治发生在树体内外的多种虫害,如蛀干类害虫、食叶类害虫、刺吸类害虫;利用丙烷脒注干剂可防治林木炭疽病、叶枯病、灰斑病、黑斑病等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多种病害。
6.2化解防治疑难
利用树木缓释控释技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时,给树木注入防治病虫的药剂,由于是无水作业,且不需机械,注干剂注入树体后短时间内就会遍布树体各个部位,不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解决了树木高大难施药、交通不便无法作业的困难。特别是对难以防治的蛀干性、食叶性、刺吸性林木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6.3有利环境保护
由于该防治技术是钻孔后直接把注干剂注入树木体内,对大气、土壤等不存在污染。且药剂不需要喷洒,对人畜、天敌等无伤害,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
6.4不受天气影响
由于是打孔注入农药注干剂、药液直接进入树木体内,不受大风、温度、光照等气候因子的影响,有利于加快作业速度,提高防治效果。特别适合平原地区和城市园林树木的病虫防治和施肥等。
6.5降低劳动强度
由于注入的是注干剂的原液,不需要加水,系无水施药作业;而且使用的器具十分简单,操作快捷,效率高,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6.6可反复多次使用
在每次施肥或施药作业后,把用过的缓释控释注射器收回,用温水浸泡2~3 h,并清洗干净,然后捞出凉干封存,可备再次装药使用。一户人家购买3~50个缓释控释注射器,就可以解决自家林木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难题。
6.7降低作业成本
由于树木微孔缓释控释注射器可以反复使用,所使用的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可自行配制,药、肥的效果来得快,几乎没有任何浪费,大大降低了防治病虫害和施肥的作业费用。
7.1微孔注射技术适用的树木
树木微孔缓释控释注射技术主要适用于经果林、防护林、行道树、园林花卉等的有害生物防治。
7.2注射器组成
树木微孔缓释控释注射器由保护帽、注射芯、注射头、吸水芯、瓶身组成,主体为塑料制品。
7.3注射器的用法用量
7.3.1加注干剂
把适量的防病虫害、缺素症的注干剂注入注射器瓶内,一般为6.5mL。
7.3.2打孔
用直径2.5mm的钻头,生长期在离地面上10 cm处的树干上倾斜成与水平45°的夹角,打1~3个彼此对称,径2.5mm、深0.5~1.5 cm的小钻孔,严禁打到树芯;要求孔的上下距离10~15 cm。
7.3.3插瓶
拔掉注射芯的保护帽,把注射头插入树干上所打的小孔内,轻捏瓶身,看到透气孔出水,瓶内有气泡出现为止。
[1]王军.林木抗病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余叔文,汤章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叶优良,史衍玺,吕世华,等.TL根系输液防治果树缺铁黄叶病研究在几种果树上的应用效果[J].北方果树,2001(1):8-9.
[4]薛建辉,苏敬.5个常绿阔叶园林树种对低温变化的生理响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3(4):38-42.
[5]董继新,董海涛.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J].植物病理学报,2001,31(4):38-42.
(责任编辑:杨婷婷)
S763
A
2095-0152(2016)05-0050-03
2016-08-09
2016-08-30
王影(1979-),女,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5494819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