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习东 刘 斌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陈习东 刘 斌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由相对已有特色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各行业涉外岗位的资深从业者组成教材编写委员会,统筹设计课程体系并负责编写课程教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教材建设
课程教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它确定了课程的知识点,界定了知识点讲授的切入点与切入方式,决定了学生所需了解与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着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影响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自2000年前后开办起学界就对其专业属性认识不一,直至2010年前后大家的观点才逐步统一[1]。之后才开始大批量地编写和出版专业课程教材。这些教材的面世锻炼了编写队伍,加深了学界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与专业的发展。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该专业教材建设依然存在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教材体系性不强
同一专业的所有课程构成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该学科的知识体系。课程教材是该学科知识体系在课程层面的展示,全部课程教材科学、有序的呈现着该学科知识体系。在这个知识体系中,不同课程中相同知识点讲解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通过走访与对比目前市场上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教材主要以单独某门课程教材及由数门相关课程组成的系列教材为主,少见基本涵盖专业所有骨干课程或者课程体系的教材。不同编者与出版社的教材在体例、选材、内容编排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同课程的教材间知识点重复率较高、侧重点差异不甚明显、教材的专业属性不明晰,说明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编写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实践、充实、积淀与提炼,教材系统性、渐进性、趣味性有待完善[2]。
(二)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与商务实践经验等尚不能较好地满足高质量教材编写的需要
由于国内至今没有师范性质的商务英语专业,所以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基本由语言、贸易、财经、管理、服务等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就整体而言,因局限于自身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专业阅历、专业视野等因素,这些教师对作为一个单独设置的商务英语专业的理解存在明显差异。仅从课程教材层面看,由他们编写出来的单本或模块系列教材这方面的问题并不易界定。但从专业层面看,这些教材过多地带有其自身专业的烙印,不是很符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与需要。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不同编者编写出的同一课程教材内容差异过于显著的原因之一。
另外,学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涉外商务从业经验,即对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而言,涉外商务从业经验的重要性有时甚于学历背景。而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主要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具有较为丰富企事业单位涉外岗位从业经验者数量明显不足。作为一种补救措施,高职院校每年都会派部分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班学习,以取得“双师素质”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的用人单位、实习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同时也试图从企业引进专、兼职教师。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参加培训或挂职锻炼的时间有限,导致其很难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涉外业务;由于体制、待遇等因素的制约,引进工作成效也往往并未达到预期。因此目前一线任课教师实践经验普遍有限。近些年通行的由一线任课教师来编写教材的做法虽对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他们涉外商务业务实践有限,由他们编写的教材往往与社会实际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或“工作流程”有差距。目前大多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从编写到评价缺少行业专家或具备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缺少由英语能力较强的商务类课程教师编写的整套专业课程教材,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教材的实用性[3]。
再者,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理论研究滞后于专业建设实践是业界的普遍观点。在中国知网以“高职商务英语教材建设”为主题共查到学术论文445篇(截至2016年8月18日),但其中大部分的论文并非是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材建设研究,尤其是专业教材体系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教材建设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专业教材建设离不开教学实践,但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系统、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以教学实践来充实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这是专业教材建设必不可少的两个支撑点。专业教材建设理论研究成果不多往往说明专业教学实践尚不够充分,或是存在偏颇。反映在教材编写上就是教材的适用性、实用性及知识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三)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存在一定的困难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提出,包含高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即“双证书”模式。也就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历证书之外还应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具体到商务英语专业,要做到这一点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不是面向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岗位,而是面向多个行业和众多岗位。一般而言,凡是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生产、经营、贸易、管理、服务等的岗位都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拥有该类岗位的单位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型企业到小微企业。对照国家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名录,基本上只有贸易类的某些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与商务英语专业对接。但国际贸易只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方向之一,并不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全部。从商务英语专业层面来讲,与其对应的基本上都是等级证书。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中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的解决办法至少有:
(一)根据专业特点,更新教材编写理念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素质的涉外商务从业人员。也就是说其专业特点是借助英语语言从事涉外商务,即语言+商务(也有观点认为是商务+语言),课程体系涵盖英语语言交际技能与商务业务实操技能。这就要求在专业课程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职业性与学术性、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间的关系与比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编写的理念应该是:语言类课程教材应以各种pair-work或group-activity为主,侧重训练学生在从事涉外商务业务中所需的英语语言交际技能,而非传统的语言学知识讲授;商务类课程教材应以案例教学为主,以突出培养学生从事商务业务的实操能力,而非普通商务类专业的商务理论知识与原理讲解。
(二)结合涉外商务业务实际,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鉴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实际,可采取院校与涉外商务单位合作的方式组成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具备一定办学特色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各行业涉外岗位的资深从业者组成,从课程体系设计开发入手,研究拟定具有较高普遍适用性或是参考价值的既能满足院校教学需求又能满足用人单位业务需要,同时尽可能兼顾学生学习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4]。依据该课程体系拟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应充分体现语言交际技能与商务业务实操能力的高度融合,贯彻在商务环境下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和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学习商务知识与操作技能。为了体现学习的渐进性、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教学重点、所涉及的知识点,并统筹同一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的处理方式与切入点、侧重点。挑选教学经验丰富的课程任课教师与来自企业的资深从业者组成编写组。理论教学部分可以主要由院校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编写,实践实训教学部分由用人单位和院校课程教师合作设计、编写。
(三)参考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充分体现职业导向原则
根据就业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首先将课程分为共性要求和若干个专业方向,如涉外贸易方向、涉外文员方向、境外就业方向等,再设定每个方向需单独开设的语言与商务类课程,并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设计该方向的涉外商务业务活动项目,构建以涉外商务应用能力发展评价为标准的考核体系[5],以及对应的职业资格或等级证书。课程教材应充分考虑和采用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等教学方式,内容设计既要考虑到当前热门岗位的现实需求,也应兼顾职业发展的需要,还需考虑未来数年专业发展的前瞻性需求。
专业建设与发展涉及到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模式等诸多因素。其中,在先进理念指导下制订和编写出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实用性与适用性兼备的课程教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套高质量的教材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基石,一本实用性与适用性皆强的课程教材是科学的课程体系之支撑。
[1]陈习东. 商务英语与商务英语专业之我见[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14(1):66-68.
[2]吴吉东,王云霞.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4):152.
[3]胡琰.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模式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 (8):134-135.
[4]刘杰英,刘萍,谢娉婷. 基于需求分析视角下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材建设思路[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6):191-194.
[5]黄冬梅. 论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3(32):129-130.
2016-08-20
陈习东(1966-),男,湖北浠水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旅游与商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刘 斌(1968-),女,福建泉州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旅游与商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6.03.015
G714
A
1672-9846(2016)03-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