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良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问题与思考——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郭兆良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以信息化为突破口,重新构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三级联动考核评价机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中成长,让学生重拾自信,唤醒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本文从顶层设计角度,作出概要式探讨。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拓展;考核评价;信息化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是在学习上不被老师看好的学生。入学后一些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有惯性期。例如,上课匆匆赶往教室,在教室里吃饭,“低头族”“手机族”,禅修式晚自习。考前要求老师画重点画范围,功利性投机性学习,考试作弊等,
2.不良的行为习惯
高职分类招生制度实施以来,高职学生的入学综合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一些学生行为习惯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校园里常见学生叼着烟,情侣若无人,“小飞机”摩托车四处窜行,废纸垃圾随处乱扔,教室墙壁、课桌、书本上涂鸦,比阔炫富、贪图享受等。
3.不愿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既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培养集体生活意识、融洽群体关系和磨练意志的途径和手段。少数学生很“宅”,不愿早起,抵制早操,很少参加体育竞赛活动。
4.不肯吃苦不爱劳动
现在多数学生是在家长无微不至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入学后,十分关注住宿条件,吃得玩得如何,不愿意吃苦劳动。例如,宿舍里全体室友联网大战,但对宿舍卫生脏乱差熟视无睹,不愿参加公益劳动、集体活动,甚至吃饭都不愿下楼去食堂,宁愿叫外卖。
上述现象,在入学初期较普遍,说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没有方向、生活没有重心、不愿付出努力。
1.应试教育的苦果
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形成了以成绩和升入更好学校为评价标准的社会意识,高职学生在以成绩论英雄环境中长大。进入高职院校后,心理上不免蒙上一层“失败”的阴影,自信心严重不足。
2.被动地接受教育
高职学生习惯于接受家长和老师教导,环境压制了个性发展,习惯被动接受教育,缺少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发展意识。离开应试教育进入高职后,个性发展意识开始觉醒,却对是否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很迷茫。
3.空洞的思想教育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第一课堂形式化、第二课堂娱乐化倾向,忽视学生的体验性、个性化。形式的单一,内容的空洞,忽视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积淀、学生体验中成长规律的教育体系。
4.不当的学生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其成长发挥重要引导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缺少信息化手段支撑,各种类型的学生评价容易陷入结果评价怪圈,结果是忽视学生个性成长过程的实时记录和描绘,忽视学生的自我感知,导致学生自我发展意愿不强。
5.散射的顶层设计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管理者、教育者工作绩效评价存在着关联性,从制度设计角度看,如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科学、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和学生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不关联,就会导致考核激励指挥棒在不同层级上不聚焦,教育体系化的目标方向不明确。
1.重构素质拓展教育体系,让学生自己书写自己的成长记录
(1)一个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活动重点突出,时序较长,介入部门多,有利于形成声势,能发挥统领带动作用,有利于构筑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一般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协调组织,多部门协同参与。2015年,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10个“十佳”评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评比中更接地气,树立榜样,起到了很好效果。
(2)两大系列活动。一是体育文化节,每年举办八个系列体育赛事,由基础教学部牵头主办,院系冠名承办。体育文化节结合体育课程改革,结合群众性“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二是科技文化艺术节,由团委牵头主办,院系具体承办。通过“舞蹈大赛”“辩论赛”“创意大赛”等一系列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带动社团发展,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在学生环境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3)10个专题教育。把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军事教育、职业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安全教育、离校教育、廉政教育等10项专题,作为主题班会课的规定动作,发挥班级党团组织的在学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4)两大讲堂。设立了“道德大讲堂”和“艺术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来校举行高质量的报告会,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等,带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华传统文明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5)四类20项目素质拓展。把学生常规管理中的素质考核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梳理整合四项行动共20个具体项目,形成素质拓展教育活动的项目化、记录化、积分化、数字化管理,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形成学生成长记录,并实施过程量化考核。
(6)倡导“一系一品”。鼓励和支持二级院系实施“一系一品”的特色品牌创新,发挥二级院系办学主体作用。例如食工学院的“食品文化节”、生物的“酒文化节”、酒店的“美食文化节”等。通过“一系一品”,形成院系文化的品牌特色,丰富和发展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
2.搭建综合性学生信息管理平台,让学生自我警醒重拾自信
(1)密切与教务系统协作。教务系统的分班信息,进入学工OFFICE系统,生成新生报到环境,报到后反馈给教务系统进行学籍认定。教务系统课程成绩全部进入学工OFFICE,纳入学业考核,并向家长反馈。
(2)纳入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PU)中的学生素质拓展信息。四项行动中的20个素质拓展项目,适合PU管理的,全部通过PU进行管理,挖掘和发挥PU创新应用。PU平台上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活动信息定时整合进入学工OFFICE平台,构成学生成长记录和电子档案,并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
(3)学生常规管理中的学生素质考核信息由学工OFFICE自动生成。每一项行为表现考核和每一个管理动作,都在学工OFFICE平台留下记录,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一部分,进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利用学工OFFICE平台整合的数据,通过系统智能分析,一键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报告。
(4)学生可通过学工OFFICE平台,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成绩、素质拓展项目类型数量、积分及排名情况和自己的成长记录,让他们通过比较发现不足,在比较中自我警醒,自我激励,不断修正学业发展规划。把学生成长记录交由学生自己书写,把“要学生发展”转变为“学生要发展”。
3.建立联动式评价激励体系,让三级考核评价的指挥棒聚焦于学生成长
重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中拓展素质部分改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让自我发展意愿更强烈、自我实践更积极的学生成为好学生,形成导向。并以此为基础,在一个平台实现三级考核联动,使考核的指挥棒聚焦于学生成长过程。
(1)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根据“П”育人理念,学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拓展素质。专业素质教育由教学系统负责完成,以学生成绩记录作为结果,进行结果考核,占比为50%,形成“П”的一条腿。拓展素质,采用过程考核,以学生参加素质拓展项目的积分为依据进行考核。考核中以积分班内排名折算成为百分制,占比为50%,形成“П”另一条腿。两者并重,突破以成绩考核为主的一元化考核缺陷。
(2)班主任(班级)工作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12个指标中有10个为定量指标,可以用于院系对班级(即对班主任)的考核。选择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中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用于对班主任的考核,有利于班主任在抓好班级常规管理的同时,更注重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教育活动,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
(3)二级院系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中的量化指标经过统计分析,可对院系工作进行横向比较,相应指标进入二级院系目标管理考核,可促进二级院系学工系统在关注学生管理的同时,更注重班主任配备的专业背景,关注院系学风建设,重视院系学生教育、院系文化活动的自主开展,促进院系教学、党务、学生工作相互融合与配合,有利于推进一系一品的特色创新。
4.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生工作队伍是实施素质拓展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德育的组织保障。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要抓住四个重点和四支队伍。三个重点一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回归教育的人本论,摒弃教育工作的功能主义倾向,确立“人人可出彩”和全面发展的理念;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基层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三是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以适应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素质拓展体系实施的要求。
四支队伍一是指学工部门,主要包括学生工作处、团委工作队伍,重点是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规划能力、动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保障能力;二是指院系学工队伍,重点是院系文化的规划和构建能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团队建设能力、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组织实施能力;三是指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重点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四是指学生干部队伍,重点是学生“三自”工作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步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既有外部激烈竞争,又有内部创新型自主发展的迫切需求。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高职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也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是系统工程,需要进行体系化设计和构建。高职院校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校情也千差万别,需要应时应地应校制宜,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1]王婷.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05):54-56.
[2]陈晓倩,戴光麟.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视角[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464-467.
(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9.043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改革重点课题“学工OFFICE信息管理平台研发”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编号:JSSPGJ2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