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瑞萍 徐 艳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文化与教育】
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论导向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丁瑞萍徐艳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自媒体使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随地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传播者、信从者……自媒体的多元化、大众化、快捷化使大学生这一人数最多的“自媒体一族”在自媒体上每时每刻分享着各种各样的网络舆论,加剧了网络舆论的裂变,对高校网络舆论导向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探析自媒体给高校网络舆论导向带来的挑战性及应对措施,有益于高校更好地利用自媒体进一步发挥高校网络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宣传、导向作用。
自媒体;网络舆情;引导;大学生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6.2亿;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QQ、微信、人人网等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际、学习不可缺少的自媒体。自媒体已然成为当前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引导等的集散地。[1]自媒体的多元化、大众化、快捷化使大学生成为“自媒体一族”,在自媒体上每时每刻扮演着网络舆论的制造者、传播者、信从者等角色,助推着网络舆论的裂变,给高校网络舆论导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事关民生、生态环境、贪腐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当有关这方面的事件出现时,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媒体形成网络舆论蔓延向各个群体,呈现出突发性、扩大化和情绪化等网络舆论特征。高校作为大学生群体普遍使用自媒体最为集中的地方,决定高校的网络舆论不仅仅局限于发生在校园生活中的焦点事件,国际、国内政治和社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包括国际战略实施、重大政策制定及社会热点事件等,都可能成为高校网络舆论的根源,从而使高校网络舆论呈现多元化。调查发现,大学生通过自媒体会关注如学习、生活、购物、娱乐、网游、时政和公益性信息,以及炫富、暴力、贪腐、色情等负面信息。多元化的高校网络舆论一旦形成,在其扩散过程中再通过近似或相似情绪、意见的汇集就使大学生群体变成实际的参与者,助推网络舆论的裂变,使自媒体转发加评论的网络舆论带有了非理性的、消极的情绪。高校对网络舆论加以筛选,建构共识性、还原真实性主流舆论要么被更多非理性舆论“反包围”,要么被淹没在多元化网络舆论的洪流中,导致高校网络舆论难以发挥出舆论导向的引导作用。
自媒体的大众性、草根性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每个人都是主角的舞台和全新的展示自我存在的方式。在自媒体上,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与他人交流,每个符号、表情和话语都可以贴上自己的标签自由地传播,体现着他们自我的存在感。他们有自己理性与非理性的关注、选择……因此,自媒体极容易促使高校网络舆论大众化。[2]与此同时,每个使用自媒体的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网络舆论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网络舆论的接受者和再次传播者,在这种传播形态下,大学生集传播者和受传者身份于一身,体现了他们张扬自我的个性及挑战权威的内在需求,再加上大学生在年龄、学习、生活、兴趣和爱好等方面的一致性以及他们对主流媒体的刻板印象,使他们对自媒体上的信息、网络舆论的关注有一定的“共性”——倾向于相信自我的选择、判断,他们在自媒体上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一些信息,使之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其他传播者的主观想法所影响,使得高校网络舆论偏离既定的逻辑方向,或在某一节点的某一关键词衍生出另外的网络舆论,导致高校主流媒体的网络话语权及其权威性被削弱。
任何的网络舆论,从其在自媒体上产生开始就带着某一领域的“焦点、热点、矛盾”的特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而在其传播过程中,部分传播者的思想、意见又影响着另一批关注者、传播者,使其在自媒体上形成了具有相对统一的群体化舆论,再经过群体及群体中成员的积极传播,群体化的舆论被越来越多的网络群体所感悟和认同,在更为庞大的基础上形成网络舆论的主流思想,从而对现实事件产生作用。因此,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大学生都可能成为“媒体记者”,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随时随地通过自媒体呈现在他人面前,新的信息、新的舆论层出不穷,他们同时也被其他各种多元化的信息、舆论包围。[3]在这样快速多变、开放自由、不断衍生新事物、新舆论的情况下,大学生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网络信息、网络舆论,已经习惯通过浏览这些快捷化、碎片化、高效化的信息、网络舆论,来快速了解世界,但同时他们普遍也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他们从一开始对在自媒体上快捷化地自我产生、传播信息、网络舆论的新鲜、兴奋、敏感走向了厌恶、怀疑甚至是多疑、冷漠……通过我们对在自媒体上传播的发生在高校的热点事件的真实性评判调查上看,只有24%的大学生会对热点网络舆论的真实性进行初步核查,其他大学生大多凭着直觉、自媒体知名度、网络意见领袖的言论等作出评判。由此我们看出,尽管高校网络舆论在自媒体上会引起一些大学生的关注、热议,但更多的也只是体现了大学生自由、随意表达观点、宣泄自我的目的。[4]自媒体网络信息、舆论产生、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关注、了解的速度,再加之高校网络舆论很多时候缺失有效、客观、科学、权威数据和理论阐述的支撑,高校网络舆论必然也会被大学生漠视,从而导致高校网络舆论的长期性的教育导向、宣传作用难以发挥。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去占领。”当前,思想领域的阵地已从原有的阵地延伸到自媒体。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网络舆论的存在是任何人、任何高校都无法回避的。大学生作为“自媒体一族”,他们在自媒体上对高校网络舆论的是非辨识态度、价值判断、认可程度、传播、扩散频度等直接关系到校园、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因此,高校应积极利用自媒体优势,应对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论导向带来的挑战性。首先,高校网络舆论导向要积极适应自媒体的大众化、形象化等特征,摒弃官方式、说教式的“舆论导向”,以大众化、生活化、形象生动的图片、主题突出的小视频、动漫等引导舆论,如《习大大的时间去哪儿了》《小荔枝说“两会”》《一张图了解“四个全面”》,不但很快成为了网络舆论焦点,而且很快引发了大学生和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好评、转发如潮。其次,高校管理者包括网络管理者、教师等都要与时俱进,直面舆论事件,及时公布事件进展情况,真诚回应大众质疑,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舆论造成的负面影响,争取民众信任。最后,高校应加快构建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辨识、评判、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中重视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为高校网络舆论导向正面作用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高校网络舆论应利用好自媒体,发挥高校网络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传递正能量,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牢牢占领自媒体这一新阵地。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2016-04-2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P020160122444930951954.pdf.
[2]凌燕,李正国.新媒体时代的“民意”构建[J].当代传播,2014,(6):36-39.
[3]韩松洋,周五湖,范宸西.网络舆情在国外政治选举中的作用及应对能力分析[J].党史博采,2013,(9):41-44.
[4]曹斐.高校网络舆论平台凝聚力研究—中南大学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1.5.
【责任编辑:周 丹】
G206;G647
A
1673-7725(2016)08-0090-03
2016-06-0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自媒体大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引导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FDY028)的阶段性成果。
丁瑞萍(1971-),女,甘肃张掖人,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