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盼/文
面向未来“教”与“学”
陈盼/文
世界在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教育微小的细胞——课堂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革。但在变革之前,我们还需要前瞻,需要一种对未来教与学的想象力,从而回答“21世纪需要怎样的教育”这一全球性的问题。
第一,未来,教与学的形式更多样、混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需要,有讲授型、探究型、研讨型、体验型,以及基于问题解决的答疑式、情境游戏式、小组合作式、远程协同式,等等。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组织教与学活动,让过程有意思,让结果有意义。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教学制将会被越来越灵活的学分制和选课制所消解,线上虚拟学习社区可能演变成现代化的“私塾学堂”。远程学习、移动学习将越来越普遍。
第二,未来,教与学的关系更多元、长久。未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未来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代表。教师和学生一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平台获取知识和方法,共享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也可以同时是两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形成一种教学文化。教与学的关系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到校外,从短暂走向长久。
第三,未来,教与学的交互更密集、智能。在未来课堂上,一人一机早已实现,甚至一人多机成为可能。无线网络支持下的虚拟课程连接到众多学习支持系统中,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型号、不同感触的设备终端;设备终端也会根据学习者的习惯和需要推送个性化的资源以及更为舒适的操作感受。而在这背后,教与学、师与生的线上交互更为密集,由不同软件分析出来的学习数据更加智能。
第四,未来,教与学的内容更开放、精练。在未来课堂上,教与学的眼光更长远,不再以过去知识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基础上,更多地去预测未知世界、解决即将到来的问题。因此,教与学的内容更开放,可以就某一知识点横纵链接到不同的领域,开放但不庞杂,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更多的体验与反思。
未来已来。我们刚刚讨论的教与学,可能已经发生在当下,发生在昨天。
本期独家巨制“让学习真实发生”,走进北京市十一学校,发现未来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