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存良
科学认识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和特征
孙存良
提 要: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战略举措和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着鲜明的特征。其规律和特征主要包括:坚持全面管党治党和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抓全体党员和抓“关键少数”相结合,坚持严厉惩治和有效预防相结合,坚持依靠自身力量和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相结合。实践中把握这些规律和特征,有利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党建规律 特征
作者孙存良,男,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研究员(北京 10009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科学分析党的建设形势任务,鲜明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从过去的“从严治党”到现在的“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表述上加了“全面”二字,更是内容的创新和要求的提高,具有显著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和重点论在党建方面的灵活运用。政党是一个有机体,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但在一定时期政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有所不同,只有在抓全面中不忘重点、在抓重点中带动全面,才能把政党管好治好。
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在“全面”。所谓“全面”,就是在覆盖范围上,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在覆盖层次上,涉及到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级党组织;在覆盖领域上,涵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等各个领域,不留任何死角、不落任何层级、不少任何党员。这是因为,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抓一个方面、一个领域已经不能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各领域的联系性、整体性、协同性日益增强,任何一个方面和领域存在的问题都有其他方面和领域的原因。因此,党的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或一个方面或领域跟不上,党的建设就不能全面推进。只有做到全面管党治党,整体推进、协调推进,才能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涉及到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这就是为了避免党的建设出现“短板”,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坚持“全面”管党治党,并不是不突出重点。党在一定时期,以及一定领域、一定地区的党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抓住突出问题,努力解决,才能使党的建设迅速见到成效,并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作风问题特别是“四风”问题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页。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中央很快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正是我们党把作风建设作为重点,狠抓不放,不仅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党风政风为之一新,而且带动了党的其他领域建设,形成了党的建设新局面。
人作为高级动物,是有思想、有觉悟、能克制自己的。但思想觉悟具有不稳定、不确定性,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只有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把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合力。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同时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突出体现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②③④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巨大优势。早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严厉批判,并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重要思想。长期以来,我们党把从思想上建设党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高度重视对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针对过去过分强调人的思想觉悟问题,提出要加强制度建设,但又出现了轻思想建党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他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指出“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④正是我们党不断加强思想建党,努力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问题,广大党员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思想建党必须结合制度治党,否则就可能成为空对空、落不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①②③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制度治党,要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建立健全制度,也就是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减少制度的缺口和漏洞,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防止出现“牛栏关猫”的现象。党的十八以来,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中央党内法规制度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等一系列重要的党内制度法规相继出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度的关键在科学合理、务实管用、能够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制定各项制度过程中广泛听取党员、干部意见,从而增加对制度的认同,为增强制度执行力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我们党加强了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制度执行不力的干部和部门严格问责、追责,维护了制度的尊严和权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③
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本身就包括全体党员。当然,每名党员在党内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领导干部虽然是全体党员中的少数,但却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关键少数”。全面从严治党,既抓全体党员,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能力和觉悟,又抓“关键少数”,带动广大党员发展进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我们党是全体党员的党,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例外,法规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只有把着眼点放在全体党员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当前,有些党员只是“形式上”、“名义上”的党员,组织上虽然入了党,但思想上毫无党的意识,他们只是想以党员的身份换取官位、谋取利益,不想为党做出一点牺牲奉献,只愿行使党员的权利,不愿尽党员的义务;有些党员政治意识不强,缺乏担当精神,对于造谣、攻击、抹黑党的言行,甘于当看客,不管不问,不敢亮剑;还有些党员做政治上的“两面人”,甚至沦为敌对势力“第五纵队”的成员,希望党早点弱了、散了、垮了,在一些不当场合调侃攻击党的领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不断抹黑党的形象,给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每名党员无论担负什么工作,无论处于什么岗位,都要强化宗旨意识、党的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大局出发,为党分忧、对党负责,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真正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还要看到,一个政党力量的强弱,不仅要看党员的数量,更要看党员的质量。苏联共产党有20万党员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政权;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有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丢掉了政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按照关于发展党员总量调控的要求,严控党员的数量,虽然群众申请入党热情不断高涨,但发展党员数量在下降。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原则、标准、程序和领导责任、工作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是我们党从源头上提高党员质量的重大举措,说明我们党从“数量建党”向“质量建党”转变,对于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既抓全体党员,更要抓“关键少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①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3月6日。各级领导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如果他们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党的建设就不可能搞好。全面从严治党,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牛鼻子”。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要在严格选拔、严格管理上下功夫。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了指导。2014年1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开始实施,开启了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大门,力求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在领导干部严格管理上,强调要抓早抓小抓预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规范了工作程序,建立了工作责任制,是做好新时期干部工作的重要遵循。2015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觉悟、能力、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
“从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主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最显著的特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严厉惩治这一手和有效预防这一手结合起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严厉惩治和有效预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体现了治标与治本的统筹兼顾。严厉惩治是有效预防的前提,有效预防是严厉惩治的深化。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才能有效管党治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面从严治党的“从严”,首先是对各种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坚决依法严惩。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党加大严肃党纪国法力度,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违法乱纪行为,有效遏制了党内不良风气和贪污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仅2014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规违纪问题5.3万起,处理党员干部7.1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万人。特别是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案件,充分体现我们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坚强意志,彰显了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35页。惩治既是清理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分子的需要,也是起到威慑作用的需要。人都是理性的,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如果做事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一般人都不会去做。加大严惩力度,也就是提高违法乱纪可能带来的风险成本,让领导干部“不敢为”。世界银行发布的《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一书认为:“行贿者和受贿官员的腐败行为能否被揭露和惩罚,也会影响到腐败的程度”,“如果腐败行为被揭露和绳之以法所产生的后果小于从腐败中获得的好处,那么腐败也会泛滥”。②《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04页。严厉惩治,就是对各种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零容忍”,既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也要坚决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惩治是治标之举,预防才是治本之策。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要有效预防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古人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这几年,我们党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严厉惩治的力度,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为治本、预防创造了前提条件。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强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机制等多种手段,从源头和政治生态环境方面以有效预防违法乱纪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③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月14日。王岐山同志也指出,坚持标本兼治,治标是为治本赢得时间。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进一步在有效预防上下功夫。我们党在加大惩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这就是在有效预防方面所做的努力,以不断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目的。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内因和外因关系在党建方面的贯彻运用,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和政治优势。依靠自身力量是我们党管党治党自觉的体现,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内部力量和外在力量合力的作用,才能把我们党管好治好。
我们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度自觉的先进性政党,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总是能够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历史。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党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比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十年错误,但我们党依靠自身力量,纠正了错误,推动我们党继续前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也要靠自身力量。我们党有着87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组织,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还有一套包括党内监督制度、党内巡视制度、纪律监察制度等自我更新的制度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铲除党内腐败分子,就是依靠自身力量加强自身建设的体现。201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开展巡视工作的指导方针、机构和人员构成、职责、巡视对象、范围和内容、工作方式和权限、工作程序、纪律与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巡视是我们党给自身的肌体作“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依靠自身力量,就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落实主体责任。如果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效将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一句空话。管党治党,根子在党委、关键靠担当。只有明确各级党委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面从严治党,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外部力量的参与,特别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要注意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①②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畅通人民建言献策渠道,就要让人民能够通过网络、手机、信件等途径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意见建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多沉下身子、走进群众,就从严治党问题多向群众请教,听听群众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畅通人民批评监督的渠道,就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对于人民群众发现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让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提出来,只要对从严治党有好处,就要认真听取、积极采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鼓励人民监督我们党,中纪委和各级纪委、各级巡视组都公开了举报电话、设置了公共信箱,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民监督我们党畅通了渠道。
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是对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方针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党的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新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和特征,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就要科学认识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和特征,贯彻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责任编辑:黄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