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
《火星救援》刚刚上映郡几天,我的朋友圈里有人发了条动态:原来看《星际穿越》觉得爱和亲情是无敌的,而看了这电影才发现,现实情况下可能只有植物学家才能在极端环境下好好活下去。我当时深表震惊,什么时候生命科学领域下的一个专业被人这样的高度评价过?
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我也去贡献了—把票房,同行的另—学生物的朋友在观影结束后却表示她饿了,兴冲冲地跑去夜宵摊子上买了一碗烤±豆吃。说真的,我确实也有点饿,但是男主角作为一名飞上了宇宙的植物学家,用尽十八般武艺在火星生存了那么久,最后惊险回归地球的剧情,居然还没有多少bug,真的很让学生物的我觉得硬气。
尤其是2015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和生物休戚相关的大事,前有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有崔永元掀起的转基因争论,生命科学专业—通常而言的生物专业——这个—直被捧却始终不太火热的高精尖专业到底在千什么?它是就业道路上的鸡肋还是剔骨冈?而它又有怎样一个未来呢?
1 兴趣像ATP,是维持生命的直接来源
高中时,我的理综是最不靠谱的一门,尤其物理化学,只能靠生物不丢分来撑总分,有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是越畏惧的东西越逃避,而越擅长的东西却也越有兴趣,那时候生物于我而言简直就是手到擒来。我尤其喜欢做实验,感觉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充满着巨大的吸引力,还会时刻关注一些生物方面的新动态来扩充自己增加自信。所以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我可以说是毫不犹豫地定下了生物或是农业方向。进入大学后相比起被调剂到生物专业的同学,我们这些自动请缨者自然充满了热情和动力。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对于今后漫漫长路着实重要,有一句很伤感的生物三行情书是这样说的,我们是分开的A和T,一直等待氢键将我们相连,而后才知,你原是为了另一条母链而生。虽然这话没多少学术含量,但比喻得很恰当,生命科学专业没有兴趣支撑很难坚持下去,因为它是以探索为前提的,充满各种未知和不可抗力,发现新的东西不是转发几条锦鲤就OK的,如果心里不爱生物,生物也必然不会单恋你。
2 综合能力像DNA,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
生命科学专业是需要大量的基础学科为学习基础的,大一一开始,我们就被要求完成各种化学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些院校甚至还召唤出了神兽级别的课程——物理化学,这些都学完才会开始生物化学的旅程。更不用说关于数学的学习了,不论高等数学还是线性代数。生物作为理科综合中最为偏向文科的一门学科,对概率论的要求还很高,因为生命科学专业下设的专业课程中有一门遗传学,它就时刻需要计算概率、合适度、偏差值等。除了这些我还有工程制图的必修课,记得有个同学原来有过这样一段充满黑暗的脑洞:终于懂了我这个学生物的为什么要学C语言、工图神马的了,学工图是为设计牢固的猪圈,学计算机是为了设计自动投食系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的养猪事业打下基础。真是叫人手动挥泪。
在经历了大一一年五花八门基础学科的洗礼之后,学生物的我们开启了更为艰苦卓绝的专业课苦旅: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通通都要学;还有各类针对性选修课:生物专业英语、细胞信号转导、分子遗传学进展、寄生虫学、生物化学进展等,每一门课程都要阅读无数全英文文献,需要写出文献推荐总结,如此一来四六级考试都是浮云了啊。之前提到的那个吃烤土豆的朋友在期末考试复习的时候就发出了这样无声的哀嚎: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的酶啊!植物啊!动物啊!微生物啊!宝宝心里发毛啊!可是就是这样的压力下才会逼迫自己吸收更多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对生命科学就有了广度和深度上的双向积累,除了有高屋建瓴的全局观,还在蛋白质、DNA、RNA这些领域中,有旁人不所涉略的特殊爱好,当我们的原动力和能动平台一并启动,才能往上不断发展不断供能。
3 严谨认真像酶,是高效工作的保障和责任担当
很清楚地记得第四版现代分子生物学扉页有这样一段话:“当你进入实验室时,要像脱去外衣那样放下你的想象力,因为实验操作中不能有一丁点的想象,否则,你对事物的观察就会受影响;当你翻开书本的时候,你又必须尽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否则你就不可能走在别人的前面。”生命科学专业是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不亲自试验探索就绝不能有深刻的体会,更不会有收获成功的机会。大二的时候我跟随了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她的实验室里观摩学习,最初对于师兄师姐的实验完全插不上手,只能咋咋唬唬地惊呼,这个好厉害的样子哦!这个仪器好高大上哦!安排给我的任务只有给高压高温消毒后的培养瓶包报纸,给枪盒里插tip管以及倒垃圾,但是往后学习越觉得,这些看似简单繁琐的任务对每一个实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每一小步都有一点点不在意,一点点不符合操作规律,往后的一系列步骤以及辛苦所得的实验结果都是徒劳白费。尤其是在系统地开展了实验学习后,对整个生物学体系都有了更清晰的思路,逐渐也明白了前人为什么制定如此严苛的实验标准和规则,这是一次次失败以后留下的宝贵经验,学习生命科学,一定不能懈怠,只能严谨认真踏实地走。
4 勇敢接纳推翻重来以及失败淘汰
微博上有个学生物的学姐画了一组条漫,题目是《假如你的女朋友是学生物的……》她是这么说的:“假如你的女朋友是学生物的,虽然她可能还不会做饭,但却配得一手好培养基;虽然她可能还不大会养孩子,但好歹也是养过细菌小白鼠和大白兔的“慈母”呢;她大概还是个营养师,虽然没法套住你的胃,但要关注你的嘴;她大概算半个医生,测血型、测性别、测尿蛋白、量血压、做心电图这都不是事好么;你都不用担心她会过于黏着你,因为她有看不完的文献和永远做不完的实验;你也不用担心她不爱运动,她手也能提肩也能扛,轻轻松松就能比你更汉子,比如,她好像不怎么害怕虫子,再比如,偶尔见到了一株认识的植物就跟邂逅了男神—样激动;你更不用担心她会乱花钱,因为她总说一袭白大褂,春夏秋冬,日日夜夜,不妖娆不做作,低调朴实,却深藏功与名。生物就业前景的冷已经这样了,她还是在这条路上走了下去,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多么执着而专一的人么?”这么一大段配词辛酸又真实,生命科学专业付出了很多,却不见得有好报,依然有人坚持着也是它魅力的体现。一次次推翻重来,前功尽弃,都是让脆弱的我们锻炼出一颗强心脏,且此心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张弛有度,宠辱不惊。
5 术业有专攻,拒绝贪心和大欲
有人说2l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此言不是骗局,因为在21世纪你会发现主修生物的人出现在了其他各行各业。真是让人哑然失笑,现在生命科学这个学科自己不来黑两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念过生物。原来看过一个生物微信公众号上的推送,题目叫《打印店的老板说:小伙子,你这个电泳跑得不行啊!》讲的是一个生物班的同学聚会,席间大家都在白黑白嘲,说念生物念到现在很多前辈们都去了其他行业发展,做销售做贸易甚至说相声去了,简直全面发展。可是依稀又在这种氛围中又感受到大家很享受这个过程,开着各种生物狗才懂的玩笑,说什么一次去打印实验图片老板居然评价了一句,小伙子,你这个电泳跑得不行啊。还有什么来地震了,师姐只是大喊一声,糟了,细胞不贴壁啦!再到后来大家的话题变成了一场中高端学术交流,聊起了自己的实验,什么PCT检测,找个什么样的抗体,有什么合成低聚物的方法……其实最后发现大家吐槽的不是生物专业本身,它本身甚至很美好很有趣,让大家无奈又憎恨的是它并不能为学生物的大多数人带来社会评价体系所认可的东西,比如与自己劳动相匹配的好的薪酬,比如好的就业前景,再比如高的社会声望和影响力,这些它都不能全面做到,于是都开始了吐槽,但透过这些吐槽,分明看到的是对生物的热爱,不遗余力的白黑也遮挡不住聊自己的研究时,发白内心的深深自豪和洋溢全身的激情。术业有专攻不是空话,选择这条路继续努力,绝对要拒绝贪心和大欲望,不功利才是年轻人付出这么多努力的前提,并成为继续下去的意义。
6 梦还没有完,大寒尚有蝉
关于学习生命科学专业还有这样一句比较经典的自嘲——50岁算年轻,80岁被认可,100岁才能到巅峰。这句话在屠呦呦奶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再次在一些生物论坛被翻了出来,生物的积累过程比起其他学科要长得多,因此对显现成果的等待也要长得多,只需要耐心一点儿,有能力有技术自然会发光,又何必要追求80岁被全面认可的状态呢?。
其实要说生命科学的就业前景也绝对不是不好,而是白己不够突出。物理化学之类的学科学得好,综合能力强可以选择生物能源公司研制清洁能源节能减排;语言能力强可以做医药代表,制药门路少买药错不了;动手能力强不怕繁琐的可以到医院化验师的岗位工作,这可是不亚于手术台上开膛破肚的重要工作,没有检查化验主刀医生那里敢下手;求安稳一点的,有颗育人之心的可以选择当生物老师继续育人;最后实在不愿与生物有一点儿割离的可以继续科研之路,天赋和努力双管齐下搞不好做出了好的抗体卖出个几百万。反正至少前路漫漫,还不见拍死在沙滩上的前人,足以证明生物的浩瀚深远了。
梦还没有完,大寒尚有蝉。
认真做学术的人都是实验室的贾宝玉,都有自己的痴情司,不怕山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