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婉滢++李红星
[摘 要] 东北地区沿边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必然选择,更是目前东北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新经济增长点。通过以东北地区的沿边经济发展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东北地区沿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并从战略性角度为东北地区沿边经济的有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即加强政府间协商沟通,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高互联互通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沿边地区特色化产业;加强跨境合作服务,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等。
[关键词] 东北地区;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次区域合作;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本文所指的东北地区即东北三省,不包括广义概念上的内蒙古东五盟市。东北地区有12个沿边城市,涵盖40多个县(市),沿边地区口岸众多,目前拥有26个边境口岸。近年来,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背景下,东北地区愈发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和沿边经济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条例,沿边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跨境贸易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区内的经济发展。然而,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间有效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依然存在,沿边经济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东北经济振兴中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针对目前东北地区发展沿边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探讨如何更好的实现沿边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加快东北地区沿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我国沿边地区的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在跨境贸易、加工物流、跨境旅游方面结合当地区位优势和经济特点制定特殊的政策制度,这足以体现加快国家沿边经济开放的紧迫性[1]。但是,与国家其他沿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沿边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东北地区沿边经济的开放与发展不但有利于解决我国对外开放中沿边地区间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现象,也有利于加快东北地区同俄、韩、日、朝等地区的贸易发展,拓宽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二)有利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长期以来,重工业一直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产业,而重工业的发展也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伴随着能源的巨大消耗与环境污染,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转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增长方式、协调三次产业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东北沿边地区的开放步伐,将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地区开放的重要枢纽。在这一背景下,加快东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将极大地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有利于发挥沿边地区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纽带作用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朝鲜、蒙古、日本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各国双边合作不断加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我国东北沿边地区依托其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在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桥梁和枢纽作用。一方面,沿边地区的开放有利于促进国内外人力、资源、技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形成各国间的优势互补关系,提升外资利用水平,拓宽对外投资领域;另一方面,沿边地区的开放将进一步加快跨境基础设施以及国际通道的建设进程,为东北亚地区间生产要素的输入与输出提供便利,有利于推进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经济合作的发展。
(四)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和东北亚地区的和谐稳定
东北亚各国在政治制度、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历史因素和领土争端问题,使得东北地区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此,促进东北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但可以提升沿边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边疆,更有利于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良好的经贸关系,营造互利互惠的地区环境,进而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保障。
二、东北地区沿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区域间合作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虽然近年来东北各省之间的合作意识不断加强,但是大多为城市间的合作,在沿边开发与边境贸易等方面仍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省际协调机制。此外,振兴东北战略、东北对俄远东地区合作、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等一系列国家规划或政策间存在着地区叠加现象,协调机制的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策效率。另一方面,边境经贸合作在通关条件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尚未形成有效的国家间跨区域合作机制。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东北地区近年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交通及口岸建设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其他地区相比仍显落后。东北地区老口岸的基础设施大多陈旧,设备普遍老化,货检场地不足,吞吐能力无法匹配贸易发展的需求。此外,东北地区的公路建设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许多沿边地区目前仍没有接通高等级公路。
(三)产业结构与产品出口趋同
工业一直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则相对滞后,许多企业加工能力较低且多为原材料和粗产品的加工。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总体层级不高,出口商品中多以食品和轻纺品为主,产业结构的同质化以及产品出口的雷同性也导致了地区间产业联动能力不足,出口企业间存在恶性竞争。
(四)边境贸易软环境有待完善
沿边地区跨境贸易活动的审批环节较为复杂,相关边贸优惠政策不能及时得到落实,在海关检测、环境保护、法规制度等方面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边贸活动难免存在着进出口配额下达不及时、互相压价、乱收乱罚等现象[2]。此外,出口企业缺乏对国内经贸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境外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同时对外商资信情况的不了解也增加了交易风险,直接制约了贸易活动的有效开展。endprint
三、东北地区沿边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间协商沟通,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
第一,加强各省间的协调互动,在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方面进行共同协商、统筹规划,讲求整体效益,加强地区间的生产要素互补与基础设施互通。第二,加强与邻国政府间的交流合作,通过贸易博览会等打造与邻国政府间的交流平台,确定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立足于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发展规划和贸易规则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避免贸易摩擦。
(二)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高互联互通能力
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决定了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应加快推进沿边口岸的改造和扩建,在货运站匹配完善的仓储设施、冷藏保鲜和装卸设备,保障沿边口岸的集疏运能力;其次,应进一步加快沿边地区公路建设和航道整治,提高重点口岸公路等级,增加公路和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加快界河大桥建设[3];此外,还应加快沿边地区宽带网扩容、卫星通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地区间及国家间通讯的互联互通。
(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沿边地区特色化产业
东北地区应重点发展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地同日本、韩国或国内先进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推动边境城镇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沿边地区应综合考量自身区位条件、交通网络、自然资源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合理地进行地区间产业分工布局,打造地区特色化产业,实现产品差异化生产,缓解同质化矛盾[4]。此外,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沿边地区应积极开拓旅游文化市场,搞好旅游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布局,打造包括“餐饮、交通、住宿、景区、购物、娱乐”六位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条,带动沿边地区的旅游消费和服务。
(四)加强跨境合作服务,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为确保沿边地区跨境贸易合作的深度开展,政府部门应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在海关检验、手续审批、居民跨境往来、签证办理等方面确保服务渠道畅通。此外,应加强信用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双方贸易信息网络平台,包括企业的信用评估和个人资信状况、经贸合作的最新动态、企业产品信息、网上电子支付等内容,以便于边贸企业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类信息。同时,应加强跨境贸易的金融服务力度,建立灵活性的金融支付体系,推广信用证、保函等多种结算形式,鼓励金融机构对沿边地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建立边贸企业间的融资担保机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贸易软环境[5]。
[参 考 文 献]
[1]阙澄宇.加快东北三省沿边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与应对之策[J].中国经贸,2014(6):10-15
[2]刘国斌.“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5(2):93-102
[3]从志颖,于天福.东北东部边境口岸经济发展探析[J].经济地理,2012,30(12):1937-1943
[4]尹竹,全益.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J].亚太经济,2010(5):83-87
[5]高润喜.内蒙古沿边经济发展道路研究—以呼伦贝尔市沿边经济带为例分析[J].前沿,2013(11):81-84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