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调查分析

2016-03-16 06:56:15李毅田建湘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常态

李毅,田建湘

(湖南农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调查分析

李毅,田建湘

(湖南农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当前,学雷锋活动的关键在于“常态化”,因此如何实现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运用调查分析方法,了解了“90后”大学生学雷锋精神的认同情况,分析了大学生常态化学雷锋活动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与雷锋精神的弘扬。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调查

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精神层面建设相对薄弱和失衡已变得十分突出,道德迷失、信仰缺失、信用危机伴随而来,形势不能不令人警醒[1]。传承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剂良药[2],但现有理论成果还局限于在雷锋精神到社会价值的研究,还很少有专门针对雷锋精神价值认同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互动关系实证研究。当前,大学生大多为1995年后出生,他们是受到社会日益关注的“90后”一代。面对社会经济转型、社会文化变革、社会生活变迁、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影响[3],“90后”大学生如何看待雷锋精神?大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情况如何?哪些因素是影响常态化参与的主要原因?促进大学生持续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对策怎样等?这些都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关心、学者关注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急需探究的社会问题。我们以“90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切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影响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原因,力求在一定程度上把握“90后”大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获得以上问题的一些初步答案,为进一步开展“90后”持续参与学雷锋活动做研究铺垫。

1调查对象与方法

首先,样本抽取。本次调查选取湖南省长沙市高校3所,分别为Z大学(985、211类高校),N大学(老牌本科院校),S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学校)。本次调研共发出调查问卷900份,收回问卷821份,有效问卷798份,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见下表1。本次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1.22%,有效率为88.67%。

其次,调查问卷。本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在设计问卷前,项目组随机选取N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20名大学生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调研意见。在此基础上,调查问卷从雷锋精神认知情况、学雷锋影响因素和政策建议等三个方面设计24道题目。调查于2015年3月至4月进行,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

表1 调查样本的统计描述

2结果分析

2.1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情况

根据“90后”大学生对学雷锋活动日、雷锋精神内涵、雷锋精神认同以及大学生了解雷锋精神的渠道调查,发现不同大学生对学雷锋活动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

一是对学雷锋活动日的了解。由统计可知,“90后”大学生知道每年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日的情况是:“确切知道”占31.57%,“知道”占43.60%,“大概知道”18.94%,“不知道”占5.89%。虽然“学雷锋活动日”并不能直接代表大学生对雷锋及雷锋精神的了解,但从侧面折射出“90后”大学生对雷锋的相关了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对雷锋精神内涵的了解。作者采用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对雷锋精神五个方面内涵进行调查。多项选择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包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仅占17.54%;知道雷锋精神包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比例较高,达到81.85%;知道雷锋精神包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仅占13.78%;知道雷锋精神包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仅占18.80%;知道雷锋精神包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比例较高,77.69%。这说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内涵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三是如何看待雷锋精神的调查。由统计可知(多项选择),“90后”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应大力推广”占57.39%,认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但难以推广”占29.32%,认为“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但应铭记”占6.89%,认为“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应该摒弃”占3.76%,认为“没看法,不关心”2.10%。这说明“90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可度较高,但同时也应该看清楚青年一代对的雷锋精神也有自己的理解。

2.2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调查

一是参与学雷锋活动的频率。由统计可知,“90后”大学生平时参与学雷锋活动的频率为:选“一周一次”占8.77%,选“一月一次”占20.68%,选“一年一次”占25.06%,选“偶尔一次”占40.10% ,选“不参加”占5.39%。这一结果反映当前大学生对常态化参与学雷锋活动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表现。由统计可知,“90后”大学生参加的学雷锋活动主要有以下一些(多项选择):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最主要的活动,占68.92%;参加“募捐活动”次之,占60.15%;参加“尊老爱幼活动”排第三,占47.62%;参加“义务劳动”居第四,占31.33%;参加“公益活动”居第五,占27.57%;选择“没参加过”仅占5.01%。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当前大学生参与最为广泛的一项学雷锋活动。

2.3影响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的因素

一是参与学雷锋活动的积极因素。由统计可知,影响“90后”大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的积极因素中(多项选择):选择“为了帮助别人”最多,占70.05%;选择“体现个人价值”其次,占60.15%;选择“弘扬雷锋精神”排第三,占49.49%;选择“为了获得学分”比例较高,占30.07%;选择“跟随同学一起”“无聊打发时间”“给别人做榜样”等选项的比重不高,均在10%左右。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动机总体比较纯朴,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功利性。

二是不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消极因素。由统计可知,“90后”大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的消极原因中(多项选择):选择“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最多,达到51.38%;选择“活动形式太少”其次,占41.98%;选择“内容枯燥乏味”居第三,占30.70%;选择“形式过于花哨”、“活动举办太多”、“活动缺乏影响力,只有小部分人参与”等选项的比重均在20%左右。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不参与学雷锋活动主要原因还在于缺少真正让大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

三是阻碍学雷锋常态化开展的因素。由统计可知,阻碍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原因主要有(多项选择):选择“社会诚信缺失”最多,占61.40%;选择“社会风气不好”其次,占58.89%;选择“学校教育引导不够”居第三,占39.47%;选择“自身意识不够”的比重也较高,占31.32%;另外,选择“身边榜样太少” “家庭教育不够”选项的约占20%;选择“舆论反应太少”“法律保护缺乏”“自身利益与雷锋精神冲突”等选项的约占10%。根据数据分析可知,阻碍大学生常态化学雷锋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大的社会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学雷锋活动社会氛围至关重要。

3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策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伟大时代精神,它的存在超越了历史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奉献给全社会全人类的财富[4]。结合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建设。

一是自我触动。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是常态化学雷锋的关键。学雷锋活动属于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实现大学生常态化参与必须让学生从内心认同雷锋精神,对雷锋精神有感同身受的触动,方能使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一般来说,做好身边小事、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社区服务、提高个人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

二是学校推动。调查显示,当前“90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更难以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就谈不上将雷锋精神转化为实际和有效的行动,因此,高校应建立多维教育机制[6]。其一是利用多种学习形式开展对雷锋事迹的宣传和学习,通过观看雷锋同志影片、召开相关座谈会、开展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多种途径让当代大学生了解雷锋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感受雷锋的高尚品格;其二是要做好结合工作,学雷锋活动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走近雷锋、读懂雷锋、增强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感,让雷锋精神以现代载体呈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雷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三是要探索新形势、新方式传承雷锋精神,特别是依托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与的载体,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认可与内化。

三是多方联动。调查显示,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雷锋活动的关键原因。因而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此,个人、家庭、学校、社会要联动,构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推动雷锋精神内化。教育是将雷锋精神内化的重要途径,个人修炼是根本,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依托,只有将四项教育有机结合,方能修成合力,使雷锋精神真正入脑入心,推动雷锋精神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宋萌荣.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时代趋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社会主义研究,2013(5):56-60.

[2] 秦明泉.弘扬雷锋精神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1):136-139.

[3] 栾艾华,王玉莉.浅析雷锋精神内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4):175-176.

[4] 谭晓兰.“90后”大学生“学雷锋活动思享谈”调查及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99-602.

[5] 董召勤.完善机制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36-37.

[6] 王华敏,范春婷.论雷锋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102-104.

(责任校对王小飞)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2-0145-03

作者简介:李毅(1979- ),男,湖南耒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与职业发展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项12C0159);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14B07)

收稿日期:20150928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2.045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常态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专用汽车(2015年2期)2015-03-01 04:05:35
写给雷锋
现代企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7:47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2
学雷锋 知感恩
中国火炬(2014年5期)2014-07-24 14:15:43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