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6-03-16 09:04安徽鲍亚民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论点文体

安徽 鲍亚民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及备考策略

安徽 鲍亚民

一、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综合分析

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年年不同,但题型不外乎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漫画)作文。不同的题型,备考方式也略有不同。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2013—2015年高考命题的分类表:

续表

结合图表可以看出:

1.材料作文一统天下

在2013年高考作文题中,除天津卷是一道命题作文以外,其他题目清一色都是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2015年高考作文题中,新材料作文占87.5%。新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经典表述是: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一般都有文体方面的限制,如“诗歌除外”或“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等。有些省市的作文题,还在材料和写作要求之间,增加一些提示语,用来降低审题难度。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由此可见,材料作文受命题者青睐的程度是很高的。这是因为,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自由度更高,更有利于考生发挥,但又不见得比它们容易,因为阅读分析材料、寻找适合自己题目的过程,就是在考查发现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因此,这一命题趋势,需要考生格外注意。

2.命题质量得到提高

近三年来,新材料作文出现了几种命题新情况:一是在传统命题作文的基础上,先引入一段材料或者故事性的文字,然后作文。二是给出1~3句名言名句,然后作文。三是给出一首诗,然后作文。作文要求常常是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这样就降低了审题难度,增强了作文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这体现出新课标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需要指出的是,自2013年开始,高考作文题出现了大、小作文搭配的新情况。小作文也叫微写作,在高考命题中,以要求考生写记叙性、说明性、议论性语段为主。这种命题趋势,值得考生注意。

3.命题要求各有侧重

命题者所拟题目都尽量做到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2013年、2014年的江西卷、福建卷、湖南卷,2015的福建卷、湖南卷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余都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要么“文体不限”,要么“文体自选”,要么注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然而,在貌似开放的情况下,高考作文对文体方面的限制也有所增强,大多数题目还是倾向于议论文。比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Ⅰ:“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尽管题目没有要求用议论文,但实际上只有议论文才更符合题目中“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北京卷的两道作文题,与传统的命题作文迥然不同。它们是披上了命题作文外衣的新材料作文:同样要研读命题材料,同样要听从思路提示,同样要遵守写作要求,只不过将“题目自拟”变成规定题目而已。而这正好为考生节省了拟题的时间和精力,让担心偏题、跑题的考生省心和安心。

此外,限制写作文体也是一种命题趋势。如上海卷,近三年都明确指出“不要写成诗歌”,这就把诗歌排除在文体选择范围之外了;而如其他一些省市有的只要求“明确文体”,并没有排除诗歌,这就意味着写作诗歌也是可以的。由此可见,作文的文体朝着开放与限制两个极端发展。

4.命题内容关注生活

从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哲理类材料,如名言、寓言、诗歌和哲理故事等。如2013年安徽卷引用了作家萧伯纳的话做材料;重庆卷的材料类似寓言;福建卷的材料是顾城的诗歌;辽宁卷、江苏卷所给的材料是一个哲理故事。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材料类似寓言;上海卷、四川卷和福建卷的材料类似名言名句;山东卷和江苏卷的材料类似诗歌。2015年福建卷的警句、山东卷的谚语、浙江卷的诗句等,这些材料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需要考生对材料作辩证思考,透过材料的显性信息看到隐含的信息,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是贴近现实的材料。2015年广东卷的“现代人感知自然的不同途径”、山东卷的“小孩较真父亲笑”、四川卷的“我看聪明与老实大讨论”、江苏卷的“智慧在生活中的景象”……这些材料贴近生活,来源于考生熟悉的环境,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选择的一大看点,需要考生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是暗合时事热点,属于隐性时事类。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被女儿举报引发热议”、全国新课标卷Ⅱ的“当代风采人物评选”、重庆卷的“公交车等客”、天津卷的“流行词语”、安徽卷的“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等。

这三类材料类型,各自审题的重点不一样,因此考生备考时,要注意训练各自的审题、立意技巧。

5.命题旨趣重在认知、激趣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生活之中,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以此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比如,2015年安徽卷所提供的材料就很有意思: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这一事是怎么发现的呢?这一事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我想这些都一定会引发考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一个考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因而这道题就有了一定的思维强度,也就能激发考生写作的欲望。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区分度明显,考生作文得分的差距就能拉开,也就达到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目的。

对此,考生只有透彻、到位地理解材料的深层意义,把握材料的哲理内涵,才能准确立意,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二、2016年作文备考策略

纵观历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在继承中创新的,只有建立在上一年命题特点的基础上,我们今年的预测才是科学的、富有成效的。那么,2016年高考作文有什么走向呢?

1.审题立意备考

第一,就事论“理”法。

我们可以根据所给材料揭示出材料中蕴含的“理”,即就事论“理”,也就是说这里说的“事”是指材料中所叙之事,“理”是指文章的论点。所谓“就事论理”,就是要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论点,即将揭示出的“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将道理升华。

第二,言此意彼法。

有些材料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此意彼法就是审题时要由此意联想到彼意。彼意就是本体,本体不止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寓意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要弄清材料“言”的“此”的内容;第二步要找出材料“彼”(本体)的内容。

第三,由物及人法。

所谓由物及人法,就是写材料作文时,由材料中的物推及到人,进而推及到与材料内容相关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第四,提炼聚焦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由多个小材料组合而成的,因此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提炼聚焦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这个聚焦点应该是关键词或为反复出现的、总结性的中心词。

2.谋篇布局备考

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构造,材料安排的方式,也叫谋篇布局。篇章结构的优劣是一篇文章最易被人直接感知的地方,因此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同一写作内容,采用不同的篇章结构,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这里说说“并行排列法”和“层层推进法”在材料作文布局谋篇中的运用。

并行排列法,是指写作时几个并列的层次共同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的关系。

并行排列法一般有这样几种样式:(一)分论点列述式。如《阅读是一种孤独》一文,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全文的观点,题显论点,作者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来概括,很特别。在作文谋篇上,则采用了段首亮分论点的形式,将“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作为分论点放在每段段首,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二)小标题式。如《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一文,文章以“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为中心,串联起古今中外各类名人的读书生活。在作文谋篇上,文章的每一段(除了开头和结尾)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是:韩驹——唯书有真乐;宋濂——借阅抄书; 鲁迅——读书排遣; 华罗庚——读书就猜; 列宁——批注读书;恩格斯——重视原著。小标题的内容始终以“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为行文至线索,整篇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对照式。如《网络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题目即显观点。作者在论证观点时,采用了正反对比和辩证思维的形式,先阐述“传统阅读的优势仍在”,再分析“网络阅读的缺陷已经呈现”,文章观点在对比中突显出来。这样谋篇,既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又使文章的论证思维缜密,具有说服力。

下面再说说“层层推进法”在材料作文布局谋篇中的运用。

层层推进法,就是指在谋篇中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大体相似、字数大致相等的语句,把事理层层推进地表现出来。运用层层推进法写出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它可以使语言一环扣一环,一步跟一步,形成一种“层渐美”。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格式为:(一)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也以此反映了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运用层层推进法的好处是,能把要讲的道理论述深刻,增强文章的逻辑力量。

3.素材选取备考

第一,引用诗文名句作素材,可以彰显考生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为文章增色添彩。

第二,运用社会热点做素材,可以让自己的思想见识之花欣然绽放。

第三,使用名人事例作素材,真实可信,说服力强。

第四,应用生活现象作素材,可以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考,因而具有警醒的作用。

总之,高考作文的备考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考生切实用心。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论点文体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