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气化工艺比选优化的探讨

2016-03-16 08:18:34汪寿建
化肥设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优化

汪寿建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



现代煤气化工艺比选优化的探讨

汪寿建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07)

摘要:煤气化工艺比选优化工作一定要慎重结合煤质分析及试烧数据进行对标和匹配,结合反应器结构的选择和工艺参数的要求,同时借助化学反应及热力学基本定律等所提供的计算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优选出适合当地煤种的气化工艺。本文对煤气化工艺比选优化的要素进行了描述,就如何获取和评价这些要素提出了比选的思路和步骤。

关键词:煤气化工艺;比选;优化

煤气化是现代煤化工装置中的核心工序,把握现代煤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宜的原料煤将会直接影响到现代煤化工项目的能效、环保、安全、投资和效益。因此优选煤气化工艺,真正做到绿色安全环保,是确定现代煤化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煤气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应符合我国煤种多、成分复杂的特点。要始终追求那种煤转化率高、气化效率高、有效产率高、节能消耗低、成本造价低、绿色环保优的气化发展趋势,并能适应我国各种原料煤和市场所需要的煤化工产品,这恐怕就是现代煤气化工艺优化比选的重要性和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煤气化工艺比选的关键是要将该气化工艺与所用煤炭参数进行合理匹配,通过比选确定的气化工艺能使煤炭在该工艺状态下正确气化并达到最佳状态。各种煤气化工艺适用的原料煤种是各不相同的,应以当地煤炭资源为依托,这是现代煤化工政策所确定的煤气化转化的基础和前提。当地有什么煤种,适合选取什么样的气化炉型,要因地而宜,因煤而宜,因产品而宜。煤气化工艺技术一旦选定,现代煤化工工艺路线就已确定,很难再改变。所以煤气化技术比选是核心,是决定煤化工装置能否能长周期、稳运行、满负荷、优操作、低成本的关键所在,是煤化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煤气化优化比选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①煤炭转化率高;②合成气效率高;③有效气产率高;④节能降耗稳定;⑤投资成本低廉;⑥绿色环保安全。

1煤气化反应原理和反应器结构形式

1.1煤气化反应原理

煤在气化过程中可以做到不需要外部供热,利用煤和氧的自身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来获得气化反应所需要的温度和热量,即燃烧一部分所用煤炭燃料,将热量积累到燃料层气化炉内,再通入一定量的水蒸气发生蒸汽分解反应,并与碳的部分氧化反应制取一氧化碳和氢气,即所谓的合成气。一种内热式煤气化反应器的水蒸气制备示意见图1。

图1 内热式煤的水蒸气制备示意

内热式煤的燃烧和制气过程原理如下列化学反应式所示。

燃烧放热升温过程:

制气吸热降温过程:

上述这一过程可以用纯氧直接连续反应,也可用空气间歇交替进行反应。气化介质可以是富氧、纯氧、水蒸气、氢气等,不同的气化剂反应得到的煤气组成是不同的。可分为空气煤气、混合煤气、水煤气,以及将空气煤气和水煤气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的半水煤气。

空气煤气是以空气作为气化剂生产的煤气,含有60%的氮气及一定量的CO、少量的CO2和H2,空气煤气的热值较低,可作为煤气发动机燃料和化工原料。水煤气是以水蒸气作为气化剂生产的煤气,其中H2和CO含量可达85%以上,可用作化工原料;半水煤气是以水蒸气为主,加适量的空气或富氧作为气化剂生产的煤气,用作合成氨的原料,其中(H2+CO)/N2=3。混合煤气是以空气和适量的水蒸气混合物作为气化剂生产的煤气。这种煤气可作为工业燃料,加氢气化是以煤和氢气作为气化剂,在温度800~1 000 ℃ ,压力1~10 MPa 条件下反应生产甲烷的过程。但煤与氢气的反应中仅部分碳转化为甲烷,此时可加水蒸气、氧气与未反应的碳进行气化反应,生产H2、CO、和CO2。

1.2反应器结构形式1.2.1固定床气化

当反应器采用固定床结构时,气化炉内气体流速较慢,煤粒静止,停留时间约为1~1.5 h,煤种特点包括:高活性、高灰熔点、高热稳定。气化炉主要工艺参数包括:操作温度为800~1 000 ℃,操作压力为常压~4 MPa,粒度为3~30 mm。 比较典型的固定床工艺有常压固定床。我国传统煤化工中常采用无烟煤和焦碳为原料。炉型小,气化能力低,国内有近万台用于中小型合成氨尿素厂。上世纪我国引进德国鲁奇公司的LURGI炉,该炉型主要针对褐煤进行气化,生成的合成气所含甲烷较高,可作为城市煤气。该炉型主要使用褐煤或次烟煤,气化能力较大,蒸汽/氧比低,液态排渣,污水处理难度大,国内外均有工业生产装置。

1.2.2流化床气化

当反应器采用流化床结构时,气化炉内气体流速较大,煤粒悬浮于气流中作相对运动,呈沸腾状,有明显床层界限,停留时间数分钟,煤种特点包括:高活性、高灰熔点。气化炉主要工艺参数包括:操作温度为800~1 000 ℃,操作压力为常压~2.5 MPa,粒度为1~5 mm。比较典型的工艺有:①常压温克勒炉,1926年工业化,螺旋给煤,炉篦布风,煤气带出物多,气化强度比固定床大得多;②高温温克勒(HTW):操作压力为0.9~2.5 MPa,螺旋给煤、喷嘴布风、辐射废锅、两级收尘返灰,气化强度增加;③西屋气化炉(KRW):操作压力为1.6 MPa,喷嘴给煤布风,灰熔聚原理。

1.2.3气流床气化

当反应器采用气流床结构时,气化炉内气体流速最大,煤粒与气流同向运动,在炉内停留数秒钟,煤种适应性宽,气化炉主要工艺参数包括: 操作温度为1 300~1 700 ℃,操作压力为1~6.5 MPa,粒度<0.1 mm。比较典型的工艺有:①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炉以及一批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等。壳牌炉1994年工业化,采用加压干煤粉气化工艺,氮气或二氧化碳输送,多喷嘴,气化强度高,单炉产能大,膜式水冷壁结构,合成气热量回收采用废锅流程,也开发了激冷流程,废锅流程较适合发电,而激冷流程较适合化工原料;②GE水煤浆加压气化炉以及一批湿法水煤浆加压气化炉。GE炉1983年工业化,制备水煤浆进料,单喷嘴,气化强度高、单炉产能较大,耐火砖内衬,需备炉;③DESTEC(DOW)水煤浆气化炉:1982年工业化,两段水煤浆进料,多喷嘴,气化强度高、单炉产能较大,耐火砖内衬。湿法气化炉一般需要设计备炉。

2煤气化工艺比选评价的要素分析

如何正确评价并选用一个煤气化工艺是非常重要的技巧活。煤种适应性分析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由它可以初步判断该煤种适应何种气化工艺。煤质数据可通过实验室和试烧后获取。煤气化工艺选择评价要素及内容见表1。

表1 煤气化工艺选择评价要素及内容

3煤质参数与气化工艺匹配适应性分析

3.1煤质数据对煤气化的影响

根据煤种的特点和性质,以及气化对煤种的要求,大致分为4类。第1类气化时不黏结,挥发分最高,能产生大量甲烷,以泥煤炭为代表;第2类气化时不黏结,挥发分高、但产生焦油和较高甲烷,以褐煤为代表;第3类气化时黏结并产生焦油,甲烷含量较低以弱(不)黏结烟煤为代表;第4类气化时不黏结不产生焦油,甲烷含量最低,以无烟煤贫煤为代表。在各种相同的操作条件下,不同煤种所产煤气的发热值不同,组成也不同。如年轻褐煤气化时,所制的煤气甲烷含量就高,发热值也比其他煤种要高。煤质要素对煤气化的影响见表2。本文仅选取几项要素对煤气化影响进行分析。

表2 煤质要素对气化效率能耗的影响

3.2煤种变质程度对煤气发热值和组分的影响

一般而言,煤种变质程度低,煤挥发分高,产生的煤气发热值就高。煤气发热值是指标准状态下,1 m3煤气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如燃烧产物中的水分以液态形式存在时称高发热值,以气态形式存在时称低发热值。在各种相同的操作条件下,不同煤种所产煤气的发热值是不同的,组成也不同。如年轻褐煤气化时,所产生的煤气甲烷含量高,煤气发热值也就自然比其他煤种要高。褐煤的变质程度低,挥发分高,因此褐煤低温气化后甲烷含量会升高。如果将年轻煤的气化温度降低,也就会多产甲烷,提高煤气的热值。

同一种煤,提高压力制取的煤气发热值高。同一操作压力下,煤气发热值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褐煤、气煤、无烟煤。这是因为随着变质程度提高,煤的挥发分逐渐降低。如褐煤挥发分产率为37%~65%;变质到烟煤时,挥发分产率为10%~55%;变质到无烟煤时,挥发分产率为3%~10%。

3.3煤种挥发分对煤气产率的影响

煤挥发分高,转变为焦油的有机物质消耗就多,故煤气产率自然会降下来。如气化泥煤时,煤中有20%的碳被消耗在生成的焦油上。气化无烟煤时,这种消耗就较少。同一操作条件下,煤气产率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泥煤、褐煤、气煤、无烟煤。这是因为随着煤的挥发分逐渐降低,转变为焦油的有机质减少,产率自然就提高。随着煤种挥发分的增加,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当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表示时,泥煤70%;褐煤41%~67%;烟煤10%~50%(其中长焰煤大于42%、气煤44%~35%、肥煤35%~26%、焦煤26%~18%、瘦煤18%~12%、贫煤小于17%);无烟煤2%~10%。煤气化在选择挥发分煤种时,应考虑煤气化的用途,如作为燃料,可考虑用挥发分高的煤种,如作为化工原料应考虑用挥发分低的煤种。此外还要充分考虑煤焦油的处理循环利用和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

3.4水分含量对气化的影响

煤中水分有3种形式,外水、内水和结晶水。外水是在开采等过程中润湿煤外表面以及大毛细孔而形成的,失去外水为风干煤;内水是吸附或凝聚在煤内部较小毛细孔中的水分,失去内水为绝对干燥煤;结晶水在煤中以CaSO4·2H2O,Al2O3·2SiO2·2H2O构成,通常要200 ℃以上才能析出。泥煤12%~15%、褐煤5%~24.5%、长焰煤0.9%~8.7%、贫煤0~0.6%、无烟煤1%~4%。总之水分消耗越高,越不利于气化反应。常压气化对炉温要求高,如水分过高,未干燥好就直接入气化炉,会影响干馏段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气化温度降低,使得甲烷生成反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原反应速度减慢,影响气化效率,降低气化产率。加压气化对炉温要求稍低,能提供较高的干燥层,适量高水分对加压有利,能使气化速度加快,生成煤气质量也好。不同炉型对水分要求也不同,如干法对水分要小于2%。

3.5灰分含量对气化的影响

将一定量的煤在800 ℃条件下完全燃烧,残余物即灰分,表明煤中矿物质含量的大小。常见的有硅、铝、铁、镁、钾、钙、硫、磷等以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和硫化物形式存在。总之灰分越高,各项消耗指标均增加,能耗也高,运输费用也高。

煤气化时,如灰分高,灰覆盖在碳表面,气化剂和碳表面接触面积减少,降低了气化效率,同时灰含量增加,不可避免增加了炉渣的排出量,随炉渣排出的碳损耗也会增加,氧气消耗、水蒸气消耗和煤的消耗均会增加,而净煤气产率会下降。加压气化用煤种中灰分可达55%,而不会影响生产。但低灰分的煤种有利于煤气化,通常液态排渣的气化炉碳含量在2%以下,加压气化炉排渣的碳含量在5%以下,常压气化炉排渣的碳含量在10%~15%左右。

3.6煤质颗粒度对气化的影响

煤中的粒度在气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由于粒度不同,将直接影响到气化炉的运行负荷、煤气、焦油的产率及各项消化指标。通常不同的炉型、煤种、操作条件,对煤的粒度要求也不同。粒度大小与煤的比表面积有关,粒度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煤有许多内孔,所以煤的比表面积与煤的气孔有关。粒度小,煤比表面积大,气固接触充分,有利于反应进行,但阻力也增加了,动力消耗就大。不同的气化反应床对煤的粒度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固定移动床要求煤粒在6~50 mm,粒度小有利于气化反应,但会增加阻力,增加带出物损失,加压固定床要求褐煤6~40 mm,烟煤5~25 mm,焦炭和无烟煤5~20 mm。流化床要求煤粒在3~5 mm,粒径基本一致,以免被气流带出。气流床要求煤粒(干粉)在0.1 mm,70%~90%的煤粉小于200目。

4气化工艺市场接受程度适应性分析

本文通过对7种煤气化工艺市场份额进行统计(见表3),判断该工艺受市场接受的程度,以此表明技术的成熟度。本表给出了7种煤气化工艺近年来主要的用户数、累计日气化煤能力、备煤能力和所占比例以及在这几种煤气化能力中各种气化工艺所占的比例数,由此初步判断该种气化工艺在煤气化市场中所受应用的程度。

下面对7种有代表性的气化工艺进行简述。

表3 7种气化工艺日气化煤炭量及份额

4.1SHELL干煤粉加压气化

SHELL气化工艺于1972年研究。1993年在荷兰推出,用于燃气发电,投煤量2 000 t/d,属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由原料煤运输、煤粉制备、气化、除尘和余热回收等组成,干粉煤输送需要N2或CO2, 目前国内已投产的气化炉能力最大为3 000 t/d。对原料煤适应性宽,原料煤含灰量在30%也能气化,灰熔点可高达1 400~1 500 ℃。有效气体CO+H2达90%左右,热效率高达约90%,碳转化率98%,冷煤效率83%,比煤耗0.69,比氧耗330。主要特点包括:干煤粉进料、多喷嘴、水冷壁内衬,气化的煤气上行进入废锅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煤气经除尘,其中一部分合成气循环激冷热煤。其不足之处在于:①设备造价高、投资高的主要因素是采用废锅流程、高温高压陶瓷过滤器以及激冷循环气压缩机;②激冷用循环合成气消耗一定的循环功耗,增加运行成本,压缩机易出故障;③气化关键设备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项目建设周期长。目前有22个用户,28台炉子,共气化煤炭63 400 t/d。

4.2GSP干煤粉加压气化

GSP气化工艺于1975年由前民主德国GDR燃料研究所开发。1984年在德国建成第1套130MW的商业装置,用于生产甲醇和联合循环发电,投煤量720 t/d,属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该技术几经周折后被德国西门子收购,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气化炉能力最大为2 000 t/d。与壳牌炉的区别:1个联合喷嘴、合成气下行、喷水激冷降温、水冷壁为水进水出,热水在废锅内与锅炉给水换热副产低压蒸汽;而壳牌为饱和水进,吸热后水汽混合物进入中压汽包分离,副产比气化炉高1.0~1.4 MPa的中压蒸汽。气化温度1 400 ℃,采用激冷流程。有效气体CO+H2达90%左右,甲烷含量低,气化炉结构采用水冷壁结构,维修简单等。其不足之处在于:①是采用单个联合喷嘴,热负荷大,单台运行时间不长,渣口磨损大,需要经常维修;②合成气中含灰量大,增加下游脱除负荷;③水耗量较大;④碳转化率低,灰中残碳量高达30%。煤烧嘴与气化炉反应室匹配难度大,导致气化炉膜式水冷壁烧损较严重。目前最大投煤量2 000 t/d,共有48台炉子,气化煤70 000 t/d,备用气化煤量18 000 t/d。

4.3HT-L干粉煤加压气化(航天炉)

HT-LZ是由中航科技集团开发,2006年用于安徽临泉15万t/a甲醇装置,采用废锅流程,于2008年8月建成投料。气化温度在1 400~1 500 ℃。目前设计投产的气化炉能力最大为2 000 t/d。主要特点:该技术结合了GSP和GE两种成熟工艺的优点,气化炉上端与GSP相近,采用单个组合烧嘴,螺旋水冷壁结构,结构简单。下段借鉴GE的激冷方法,采用全水激冷,使合成气增湿饱和。有效气体CO+H2达92%左右,热效率达95%,碳转化率99%,冷煤效率83%,比氧耗360。气化炉结构采用水冷壁,无耐火砖衬里,维修简单等。多烧嘴、合成气上行,走废锅流程,饱和水进,吸热后水汽混合物进入中压汽包分离,副产比气化炉高1.0~1.4 MPa的中压蒸汽。其不足之处在于:①气化炉煤烧嘴与气化反应室匹配不佳,膜式壁易烧坏,渣口易磨损,喷水环易烧坏,下降管易堵塞;②灰水处理工艺水耗大,废水排放量较大。国内生产较多的是750 t/d和1 500 t/d, 共计73台气化炉,气化煤量为89 250 t/d。

4.4GE(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

GE前身是德士古水煤浆气化,于1978年推出,属气流床加压气化,其中输送水煤浆入炉系统比干粉煤输送系统要简单安全。气化单炉生产能力最大为2 000 t/d。对原料煤中含灰量和灰熔点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灰熔点要低于1 300 ℃。主要特点:水煤浆进料、单喷嘴下喷式,采用水激冷流程。该工艺有效气体CO+H2高达80%左右,热效率高达85%,碳转化率96%,冷煤效率76%,比氧耗410。气化炉结构简单,耐火砖衬里,制造方便、造价低。煤气除尘简单,采用激冷流程,单烧嘴,需要备炉。其不足之处在于:①水煤浆中含有约40%的水,增加氧耗;②对原料煤的使用较严,如成浆性差的煤、内水高、灰分高、灰熔点高的煤不宜使用;③比氧耗在气流床工艺中最高;④采用热炉壁,耐火砖造价高,寿命短;⑤烧嘴三相流,磨损大,寿命短,需要用备炉。目前国内气化炉约 159/118/台(套),备用炉约51/38台(套),气化煤量约130 200/86 700 t/d,备用能力为62 940/44 940 t/d。

4.5四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

四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是由华东理工大学等开发。1996年开发新型水煤浆气化炉和关键部件,2000年推出工艺包并完成基础工作研究,属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2005年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750 t/d,6.5 MPa投产运行。目前国内已投产的气化炉能力最大为3 000 t/d。 有效气体CO+H2高达84.9%,热效率高达85%,碳转化率98.8%,冷煤效率76%,比氧耗309,比煤耗535。气化炉为耐火砖衬里,造价低。采用激冷流程,煤气除尘简单,四(多)喷嘴,有备炉。与GE炉区别:①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反应器处理负荷大,消除短路;多喷嘴对置式实现气化区流场结构多元化和模型,雾化加撞击混合效果好,平推流长气化反应进行完全;②气化工艺后续关键部分也有较大改进,喷淋床与鼓泡床组合,分级净化,直接换热式含渣水处理、预膜式长寿命高效喷嘴等;③对激冷室也进行了创新,避免渣堵塞气流通道。其中不足之处在于,GE存在的问题几乎都有,个别地方有改进和完善,但仍有合成气体带水较严重、阻力降大、激冷罐液位不易控制等问题。目前国内共使用气化约105/71台,气化煤量约132 750/78 150 t/d,备用炉能力约35/26台,气化煤量58 600/39 900 t/d 。

4.6多元料浆气化(MCSG)

多元料浆气化工艺是由西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技术,1967年开始研究并建立中试装置,1999年实现工业化应用,属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目前国内已投产的气化炉能力最大为2 000 t/d。料浆浓度在60%~68.5%,有效气体CO+H2高达83.4%,热效率高达85%,碳转化率98%,冷煤效率73%,比氧耗362,比煤耗575。气化炉为耐火砖衬里,造价低。采用激冷流程,有备炉。与GE炉区别:①煤液化残渣、生物质、纸浆废液和有机废水等原料适应范围广,既可液态也可固态排渣,不会形成对耐火材料腐蚀;②气化剂可选用空气、富氧和纯氧;③气化炉分为热壁炉和冷壁炉2种,可供选择,激冷室由下降管、上升管和溢流式激冷结构组成;④喷嘴采用多通道结构,雾化效果与气化炉结构匹配;⑤气化工艺后续关键部分也有较大改进。目前国内使用57台炉子,气化煤量42 900 t/d,21台备用炉,气化能力19 500 t/d。

4.7碎煤移动床加压气化

碎煤移动床加压气化工艺是在引进德国鲁奇公司技术的基础上,由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完善。在对山西天脊合成氨装置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有创新的技术,其后在河南义马煤气厂的二期和潞安合成油厂用于生产城市煤气。该工艺尤适用于褐煤气化制甲烷气。目前气化炉直径3 500 mm,日投煤量750 t/d。 原料约70%~80%,小粒煤6.35~50 mm间歇加入气化炉,约20%~30%煤粉作为锅炉燃料。蒸汽和氧气由炉底部通过炉篦均匀分布进入燃料层。灰渣则通过炉篦均匀恒定地间歇固态排出。为防炉篦结渣,操作时加入过量蒸汽。气化温度900~1 050 ℃。固定床加压连续气化,粗煤气中CO+H249%~52%,CH412%~14%,氧耗209 m3/t煤 、蒸汽耗0.895 t/t煤,产油率2.34%,单炉产粗煤气40 000 m3/h,产废水37 t/h,粗煤气产率962 m3/t煤。其不足之处在于:①气化废水量大及酚氨处理难度大,环保污染严重;②大规模使用,粉煤难以消化,采用双气化工艺导致装置复杂;③焦油处理存在一定难度,不同步处理效益难以发挥;④气化炉能力小、装置占地多、工程全、投资不一定节省。目前国内使用 112台炉子,气化煤量72 800 t/d,18台备用炉,气化能力11 700 t/d。

4.87种煤气化工艺应用分析

对于上述7种煤气化工艺应用于甲醇、制氢、合成氨、油品等领域进行了分析,7种气化工艺生产甲醇的数量及份额见表4,7种气化工艺生产氢气的数量及份额见表5,7种气化工艺生产油品的数量及份额见表6,7种气化工艺生产合成氨的数量及份额见表7。

表4 7种气化工艺生产甲醇的数量及份额

表5 7种气化工艺生产氢气的数量及份额

表6 7种气化工艺生产油品的数量及份额

续表

表7 7种气化工艺生产合成氨的数量及份额

4.9干法和湿法工艺对比

通常情况下,根据煤质分析数据、煤质试烧数据、产品原料、煤气化的工艺要求等要素,可以初步判断那些煤种适用于哪种气化工艺。有些煤既适用于干法,也适用于湿法,有些煤种更适合湿法,以此来确定煤气化的工艺路线和全流程配置。一种好的气化工艺(相对而言)对煤种的适用范围应是越宽越好。干湿法气化主要参数见表8。

表8 干湿法气化主要设计参数

续表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煤气化工艺比选优化要素进行了描述,以此表达煤气化工艺比选优化的重要性,并尝试提出一些比选的方法。现代煤气化工艺一定要结合煤质数据、试烧结果、反应器结构和煤气化工艺及后续全系统工艺流程进行投资、环保、能效和经济效益匹配优化比选。

煤化工市场会始终追求那些“煤炭转化率高、合气化效率高、有效气产率高、节能降耗稳定、投资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安全”的先进煤气化工艺技术和国产化设备,并作为一种煤气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我们要统筹兼顾煤气化优化比选的各种要素,把引进国外先进的煤气化技术理念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气化工艺有机结合起来,为现代煤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贺百廷.煤气化技术的进展与选择分析[J].煤化工,2013(2):8-11.

[2] 石晓晓.壳牌煤气化装置关键设备安装技术[J].化肥设计,2013,51(1):43-45.

[3] 汪寿建.国内外新型煤化工及煤气化技术发展动态分析[J].化肥设计,2011(1):1-5.

[4] 陈仲波.煤气化技术的工艺技术对比与选择[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4):107-109.

A Study on Comparison,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odern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ANG Shou-jian

(ChinaNationalChemicalEngineeringCo.,Ltd.,Beijing100007China)

Abstract:The comparison,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work of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es must be cautiously combined with coal quality analysis and trial firing data for benchmarking and matching, together with selection of gasifier structure type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in the meantim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all be done with the calculation model from the chemical reactions and thermodynamic fundamental laws etc., on these basis, a gasification process is selected out for specific local coal. This paper depicts the factors for comparison,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es and presents the ideas and steps for how to obtain and assess these factors.

Keywords: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ptimization

收稿日期:2015-11-12

作者简介:汪寿建(1956年-),男,江苏无锡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化工、煤化工工程设计、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Q 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901(2016)01-0001-07

doi:10.3969/j.issn.1004-8901.2016.01.001 10.3969/j.issn.1004-8901.2016.01.001

猜你喜欢
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 06:20:14
PEMFC流道的多目标优化
能源工程(2022年1期)2022-03-29 01:06:28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围绕“地、业、人”优化产业扶贫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4K HDR性能大幅度优化 JVC DLA-X8 18 BC
几种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的优化
电子制作(2017年20期)2017-04-26 06: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