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临泽县城关小学,甘肃 临泽 734200)
浅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王晓燕
(临泽县城关小学,甘肃临泽734200)
是否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还关系到知识传播与学生学习最终效果。一般来说教师语言应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条理清晰,措辞精准、贴切;第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被学生认同;第三,能够突出个性,展现教师自身与众不同的魅力与风范。此外,教师用语言表达自我的能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掌握交流技巧。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快速而准确地应对学生各种提问与需求,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表达语文能力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遵循现代汉语规范,适应教育教学需求,既严肃又活泼,既灵活又严密的特殊语言形式,它比口语更严谨,比书面语更通俗。语文教授的是母语,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授语言,使学生真正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并熟练应用语言文字展开各种交流,形成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自身语文素养提升。因此,语文课堂语言不仅具有普通教学语言的特点,还具有一些其他教学语言没有的特性。如示范性,即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遵循汉语规范,做到逻辑严密、语法标准、措辞准确、表意清晰,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范例。再如感染力,根据于漪老师的观点:“语言并非蜜糖,却能粘住学生。”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和谐、明快的语言节奏,以优美、丰富的措辞感染学生,展示汉语的艺术性与趣味性,引发学生共鸣。因此,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增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示范性与感染力,突出教师个性,展现教师与众不同的魅力与风范。
首先,我们谈一下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二忌,从反面强调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扎实的语言功底是优秀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语言是教师同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传播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所以,课堂教学语言一定不能太随意、太散乱。因此,要注意以下二忌:
一忌东扯葫芦西扯瓢。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对课堂内容的安排欠合理,对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没有清晰界定,对它们之间的联系缺乏有效梳理,导致课堂教学没有中心,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不着边际”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例如,某位语文教师在《草船借箭》一课中这样讲述:“本节课我们要讲著名的历史故事《草船借箭》,它选自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本篇课文就选自其中,主要讲诸葛亮和周瑜打赌,诸葛亮神机妙算,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故事。同学们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在之前《火烧赤壁》一课中我们就学过他的故事,同学们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诸葛亮在历史上的身份是军师,《水浒传》里也有一个有名的军师,叫吴用,他足智多谋,但不会武功,如果要打架,肯定不是豹子头林冲的对手。提起林冲,不得不说他的绰号起得很有水平,《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都有绰号,都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一看就比你们起的外号强多了,你们应该多学学,不要总起一些‘冬瓜'、‘土豆'之类的······”
这个案例中,该教师先从故事转到人物,又从诸葛亮扯到吴用,然后又提起林冲,接着联系到了起外号,东扯葫芦西扯瓢,毫无重点,教师的语言杂乱无章,学生听得稀里糊涂,如此课堂学生能学到什么呢?
二忌口头禅。口头禅是课堂语言的大忌,它会打破语言的完整性与正常的叙述规律,不利于学生理解。
例如,某位教师在《背影》一课的课堂上这样讲:“本课主要描写了一位父亲,对吧,他到火车站给他儿子送行,对吧,他为了给儿子买桔子,对吧,需要爬月台,对吧。儿子被父亲的背影深深触动,才写下了这篇文章,对吧……”
这位教师频繁使用“对吧”这一口头禅,将短短一段话变得支离破碎、啰哩啰唆,不但影响学生理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好笑,无法集中精力听讲。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在课堂教学语言方面下工夫,不断提升语言造诣,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说完了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二忌,有哪些途径能强化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呢?
第一,加强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包括对语文专业知识的学习,如逻辑、修辞、语法等,还包括语言表达实用技巧,要把握一切学习的机会。如听公开课时,要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行学习;看电视节目时,要向主持人学习;听广播时,要向播音员学习;有时甚至需要向学生学习。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发音标准,还要具有合适的语速、语调,同时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形成语文教师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研究人员曾以“你喜欢什么教学风格”为主题做了专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两所中学的八百名学生,结果显示,39.9%的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22.7%的学生喜欢循循善诱的语言风格,11%的学生喜欢严谨周密的语言风格,5.8%的学生喜欢热情洋溢的语言风格,只有2.2%的学生选择照本宣科的语言风格。所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最受学生青睐,是教师应追求的课堂语言风格。
第二,汲取营养。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化的精华,积淀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如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诗文,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散文语言严谨细致,富有哲理,两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契诃夫的《变色龙》、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等,不但有构思巧妙的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还充分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性,或风趣幽默、或隐晦婉转、或辛辣揶揄,使人读之倍感精妙。教师可通过大量阅读,借鉴其中有益成分,将其引入自身教学语言中,必然会对课堂语言水平提高大有裨益。
第三,充分借鉴。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从业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最高,尤其讲解课文时,要能熟练运用音乐、绘画、电影、戏剧等艺术领域的专业语言知识,通过优美的语言措辞营造充满艺术气息与文化底蕴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还应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阅历,灵活运用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专业术语,提高课堂语言的表达力与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知识储备越深厚,就越能在表达时做到游刃有余,越能把握好课堂节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勤加练习。语文教师应根据自身不足之处加强语言表达练习,普通话不标准的,应多练习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语速、语调存在问题的,要予以纠正;吐字不清的更要多读多说,苦练发音。只有敢说、敢表达,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都是天生的。以古希腊德漠斯劳为例,他天生口齿不清,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说家。为了实现理想,他采用多种方法苦练语言表达,为了发音标准,就将小石子含在口中练习发音,为了增大音量,就一边做运动一边练习演讲,为了在语言表达中做到沉稳冷静,就面对大山练习演讲,磨炼自己的耐性,经过长久努力,他不仅做到了口齿清晰,还具备了超乎常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闻一多先生,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对学校未开设“演讲课”的状况十分不满,坚持自主练习演说。根据他1919年的日记,1月7日,他在钟台上练习演说八遍,次日夜间又外出练习演说十二遍。如是几天,感到自己的演说水平有所提高,遂决心精益求精。14日夜间在凉亭演说三遍,回到宿舍后又练习五遍,次日继续“练习演说”。正是这样不断练习,才使他具有了超乎常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留下了振聋发聩的“最后一次讲演”。由此可见,即使是著名的演说家,也离不开勤学苦练,语文教师更要重视日常积累和练习。
另外,要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提高教师将课本、教辅资料、所写教案中的书面语转化为口语表达应用能力,也就是教师必须具备脱稿讲课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传递知识的过程,而这种传递实际上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实现的,对话交流效果直接决定了最终教学成果。
与此同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快速而准确地应对学生的各种提问与需求,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脱稿讲课有利于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据此调整表达方式与内容安排,有利于教师利用表情、目光、手势等体态语言强化情感表达与传播效果,如此可最大限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捷克学者卡尔瓦绍娃针对脱稿演讲与不脱稿演讲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表达词语的数量方面,前者比后者多了五成,且更多地采用描述性动词,更少地采用概念性名词,因而更符合听觉规律。就听者的记忆效果而言,前者对应的记忆成绩高出后者三倍多。由此,对语文教师而言,脱稿讲课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
对语文教师来说,脱稿讲课之前,必须在备课方面有充分准备,一要深入研究并掌握要讲的知识,使其与自身知识结构融为一体,如此才能在讲课时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课堂语言;二要将课文语言表达特点与教师自身语言特点相结合,形成互补,才能在语言表达中做到熟练应用。此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等方面特征选用合适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可知,语文教师应始终将课堂语言水平的提高作为职业追求之一,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力求在课堂上收获更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1]刘世英.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锤炼.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
[2]王秀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训练举隅.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
[3]何花荣.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下旬,2015.
[4]李金奇.中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与训练的探究.信阳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