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媒体形势下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研究*

2016-03-16 23:53崔满丰
地震科学进展 2016年1期
关键词:公众应急服务

崔满丰 项 楠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应对新媒体形势下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研究*

崔满丰※项楠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摘要新媒体形势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地震科普、地震速报数据等地震信息已经成为地震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建立地震微直播信息发布平台窗口,可以及时发布地震速报信息、震情灾情、应急救援和地震产品,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地震信息服务。本文意在充分发挥地震微直播媒体资源服务多元化优势,多渠道获取地震信息,谋划专业栏目,科学梳理地震应急信息,研究可操作性强,具有实用意义的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平台,配合地震应急启动响应,实时提供最新的震情灾情和地震信息服务,完善地震应急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地震应急信息服务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 地震微直播; 信息服务

引言

互联网媒体信息技术服务发展日趋成熟,逐渐成为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主要平台。为了满足公众需求,地震信息服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相结合。同时,地震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广泛性等特点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为公众提供地震速报、地震科普信息服务和交流。在现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中国地震信息网等网站基础上,现已经成功开通地震微博、地震微信、手机客户端和网站地震专辑等多种媒体平台服务窗口,地震微直播的建立和使用为公众提供地震信息服务将成为地震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

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平台能为社会公众发布实时震情灾情信息,跟踪地震进展和应急救援情况,发送传输应急指挥和现场救援信息,同时,也是震后公众及时获取信息的重要保障。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作为当前社会防震减灾事业服务工作内容之一,提高了地震行业对社会公众的地震信息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优势特点,突破地震信息传播时间和地域的局限,采用完善、科学的地震应急信息服务平台是提供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的关键,同时,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地震信息服务,注重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及时性。

1地震信息服务现状

国内外现皆已针对地震突发灾害在不同程度建立了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例如,日本的应急管理体系,无论从政府管理能力、体制、立法、模型、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些都已经在现实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相对而言,我国由于应急管理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各种原因,地震应急服务理念、应急组织结构、技术信息平台、制度保障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作为地震系统应急管理和公众服务中重要的信息服务平台之一,在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中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

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是地震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社会和公众的信息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突发地震发生时网络媒体产生的各种地震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传播、利用与反馈,实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众需求的目的。充分发挥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优势,应对地震应急响应,解决地震应急时可能出现信息发布延误的情况,极大满足公众对地震信息的需求,满足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及时获取地震消息的需求。在以往发生的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空间信息技术在地震监测、地震灾害评估、应急救援、次生灾害预防、灾后恢复重建的选址与规划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震的突发性、破坏性要求震前紧急情况时,或收到大震速报信息后,地震应急响应需要对外提供地震信息服务,快速对震情形势及震区背景的各种信息需求作出响应,对地震速报参数经过迅速处理后,对地震灾害进行快速预测或评估,并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消息。特别是,当在没有地震现场反馈信息时,为政府部门提供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影响信息。随着现场信息的不断补充,动态更新预测与评估结果,提供更加接近实情的、更加丰富的灾情信息。同时,根据对灾情的即时评估,随时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和人员提供抗震救灾行动的参考意见或对策建议。因此,科学有效地利用地震微直播平台,结合当前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一个地震应急响应信息服务平台----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平台是必要的。

2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系统

2.1系统信息采集

多媒体信息非结构化的数据格式,巨大的数据量和内容理解的主观性使得突发事件信息的检索、监测和处理的难度很大[1],而传统的依靠人工方法难以应对海量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所以需要融合多种信息技术,对突发事件的热点、焦点与敏感主题能够及时检测和分析,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和应对措施[2]。地震微直播后台采用自动+人工的智能信息采集平台,通过人工设置规则,系统进行自动信息搜索,能够有效地根据人工定制的规则进行检索,从而将信息按照时间顺序以信息列表形式展现出来,便于二次筛选和发布。

2.1.1信息采集平台覆盖面广

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网络平台上各种类型的网站媒体等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包括境内外论坛、新闻、微博、博客和网络视频等在内的信息进行元搜索、模糊搜索和相似搜索。

2.1.2信息采集定制规则

根据每次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震级等的不同,配置地震相关关键字,通过模糊检索和精准检索等方式配置规则。制定规则名称用以区分每一次地震微直播检索信息规则,以便于定位查找使用。配置有效日期,提高信息检索的有效性,减少规则时间外的信息干扰。关注度规则配置,定制了5个级别的公众关注度规则,对公众关注度高的信息加以重点标注。关键词配置,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震级等关键词,通过限制关键词的数量,提高检索效率。

2.1.3信息发布中转站

在信息发布流程中,设立的信息发布中转站,用于信息的调用和筛选。在检索出来的信息中,信息需要审核校准才可以发布,信息发布中转站为这个实现了可能。在信息中转站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调用,根据不同的栏目将信息有选择地保留或使用,便于信息查找。

2.2微直播前端服务功能

地震微直播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交互界面依据地震主要信息参数,开设了地震参数、震区背景、直播进行时和相关链接等,将地震后的地震关键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达给公众,对于界面的UI设计秉承简约便捷的理念,突出重点区域信息展现,图文并茂地传递给公众地震发生后的概况。

地震参数详细传递出地震发生的时间、经纬度、震源深度、震级和震中位置等官方地震信息。震区背景帮助公众了解地震地区的地质地貌、风土人情等信息。直播进行时栏目直接传播了地震发生后的动态,包括地震现场、救援情况、地震烈度和余震统计等,信息的实时更新确保了公众随时获取地震信息,了解地震发生的动态情况。地震标题的设计通过技术手段直接可以替换成最新的地震区域的名称。

3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模式

3.1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开启地震信息服务新理念

地震微直播通过后台强大的智能分析系统对地震进行地震快讯、地震灾情、救援应急等关键字对网络中的主流网站媒体、贴吧论坛和博客空间等通过元搜索、模糊搜索和相似搜索采集网络中的地震信息,同时,针对微博地震信息传播量大的特点,专门为微博开设了地震信息搜索窗口采集地震信息。对采集汇聚来的信息进行编辑整理,将信息进行分类,通过后台推送发布平台把信息放到前端的页面中,从而起到为公众用户提供地震信息服务的功能。

对云南鲁甸地震、四川芦山地震等几次灾害性较大的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中的地震应急信息服务情况实例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梳理出不同应急情况所需的工作任务量、人力、媒体平台和信息资源等的配置情况,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新媒体形势下,针对地震信息量大、公众时效性诉求强的特点,通过征求编辑人员、技术人员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实际应急演练中,不断完善地震应急微直播的信息服务流程,反复检验微直播发布信息、更新信息效率,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期形成震后能够快速响应的微直播信息服务产品,为公众提供全新的地震信息服务理念模式。

3.2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功能联动机制

地震微直播根据公众服务功能板块在后台布置了相应的功能模块,分别设有地震信息采集模块、地震信息编辑模块、推送模块和技术服务。在地震发生后,能够短时间内完成地震微直播的制作,包括地震信息采集、文稿编辑和地震信息推送,并且设计浮窗挂到网站首页。整个过程中,需要协调配合好各功能模块的负责人,先后有序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联动工作流程机制。

3.2.1地震信息采集模块

每次地震发生后,对于启动了地震应急响应的突发地震,地震应急微直播都将进入制作准备流程。地震编辑对网络中关于此次地震的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密切关注各个网络媒体地震实时发布的信息和地震当地地震局发布的现场信息。在后台的信息采集平台上搜索信息。首先,配置信息关键字。根据地震的地点、震级等关键字来配置搜索规则。其次,将时间设置为地震发生当天或更精确的地震发生时刻,以便于检索到更精准的信息,根据检索的信息标准,每次将推送2~5条地震信息至网站后台。

3.2.2地震信息编辑模块

在微直播后台设立了地震微直播信息中转站,在这里将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审校,逐一对地震信息筛选,滤掉垃圾或空信息。每次地震信息采集到后台后推送到地震微直播中转站,都是对地震信息过滤的一个过程。删改掉无用信息。后台编辑人员都需要对每条信息进行逐一审校、编辑,从信息抓取系统中筛选出可推送到地震微直播专题中的文章。然后,按照操作流程推送发布所选的信息。

3.2.3微直播技术服务

它是根据已经确认好的策划方案在未使用前,提前布置完成地震的微直播栏目,包括微直播、震区背景、地震参数和相关链接等栏目板块。在相关人员到岗后,地震信息采集和地震信息编辑进行任务的同时,技术服务开始完成以下3项工作,可依具体情况调整3项的先后顺序: ①修改栏目名; ②调整套模板; ③设置首页飘窗。

3.3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特点

地震信息响应效率高、时效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多方信息资源及时传播给社会公众。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强破坏性和不可预知性,地震信息的响应效率是提供地震信息服务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对地震发生的震级、震源深度、地震位置做出迅速报告,向灾区公众发布实时地震信息,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地震发生时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同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灾区救援进展,灾区伤亡损失等情况,避免公众舆论的偏激和谣言等。因此,地震信息的时效性更具有现实意义。

地震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够及时发布地震参数、震区背景、伤亡情况等地震信息,同时还发布震区的地震技术图件、历史地震和震区烈度图等详细地震信息。地震信息资源丰富,有助于现场应急工作队的勘察现场和开展应急救援。在多元化的地震信息中,需要及时部署有关人员的疏散、交通管制、物资调度和通讯指挥等影响整个地震灾区救援的决策和行动。

地震信息价值含量高、服务能力强。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能够在突发的地震事件中发布高价值含量的地震信息,来自官方权威的地震三要素信息、地震救援开展、地震余震统计等地震信息。同时,还有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官方媒体的地震信息,具有价值含量高、专业性强和时效性强等特点,具有很高的信息服务能力,对服务灾区和公众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地震微直播在与互联网媒体技术结合的同时,不断挖掘地震信息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摸索地震信息服务、发布和交流的新思路。在移动社交时代,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了人类 “第二生活空间” ,网民数量的突飞猛进要求我们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要不断与时俱进。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优势,科学有效地利用地震微直播平台,为社会公众发布实时震情灾情信息,跟踪地震进展和应急救援情况,发挥应急指挥和现场救援信息服务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震后满足公众及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构建科学合理的地震应急信息服务平台,突出价值在于把握网络发展规律和特质,实现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多渠道互动。关注地震信息传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不断探索适应公众需求的地震信息传播和服务模式,满足公众对地震信息的需求,使公众不再仅以被动员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成为主动的地震信息传播者和地震救助应对参与者。地震微直播信息服务作为当前社会防震减灾事业服务工作内容之一,直接体现了地震官方机构、乃至地震行业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水平,地震微直播的建立和使用,将成为地震对公众提供地震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刘奕,周琦,苏国锋,等. 基于Multi-Agent的突发事件多部门协同应对建模与分析. 清华大学学报,2010,50(2): 165-169

[2] 吴飞,庄越挺. 互联网跨媒体分析与检索: 理论与算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0,22(1): 1-9

Analysis of earthquak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live micro-medi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ui Manfeng, Xiang Nan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Beijing 100045,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media situation, using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pread earthquak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earthquake quick report data information have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of earthquake information release. 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the earthquak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with strong operabilit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latform spreads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with micro live, which was supposed to provide the latest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earthquake information service,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service.

Keywordsnew media; seismic micro live; information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6.01.008

基金项目: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研究(404155408)资助。

通讯作者:※崔满丰,e-mail: cmf@seis.ac.cn。

* 收稿日期:2015-09-06; 采用日期: 2015-11-23。

猜你喜欢
公众应急服务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