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芬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学术研究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外来未婚女工“性”伤害的研究
赵丽芬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性观念的开放,未婚女工的“性”健康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未婚女工面临着人工流产带来的直接身体伤害、在非正规医院进行人流手术的健康隐患、流产后不能休息的再次伤害以及相关疾病的威胁等“性”伤害,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契合性与方法的针对性为社会工作介入未婚女工的“性”伤害提供了可能。社会工作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方法介入未婚女工的“性”伤害中,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
外来未婚女工;性伤害;生殖健康;社会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流动人口已达到2.6亿。[1]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流动人口中未婚青年的比例已高于城市常住人口,其中1/3是女性。[2]随着社会对婚前性行为观念的转变,首次性行为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一项调查显示,未婚女工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19岁的占31.7%,有≥2个性伴侣比例已达23.0%。[3]因未婚女工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性知识缺乏,所以导致未婚妊娠、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的比例将增加。研究发现,人工流产对象中外来女性占72%,而未婚者占77%。[4]此外,多个性伴侣也使未婚女工面临性病、艾滋病等疾病的威胁。外来未婚女工面临着人工流产、疾病感染等诸多“性”伤害,她们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然而,目前针对外来未婚女工“性”伤害的服务较少且无针对性,大多是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主题讲座、提供免费健康检查等,没有准确把握未婚女工的真实需求,也未关注未婚女工人工流产后的健康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助人的工作,能够也应该介入外来未婚女工的“性”伤害中。本文将分析外来未婚女工面临的“性”伤害,并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与可为性。
针对外来女工,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女工的权益保障[5]、女工对管理制度的抗争[6]和已婚女工的生殖健康[7]等,而未婚女工的生殖健康一直被忽视。国内学者对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直到今天仍未成为学术界关心的热点,仅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当前,对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存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当前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对外来未婚女工的性知识现状、性行为现状、生殖健康状况(流产、性病、艾滋病、妇科疾病等)、公共卫生资源的了解情况及其需求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外来未婚女工普遍缺乏避孕、生殖和分娩的基本知识,多数未婚女工并不了解性病、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与传染途径[8],其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平均在10%~2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50%~80%[9]。蔡波、商美丽等人对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外来未婚女工经历过意外妊娠,6.3%的人有过人工流产的经历。[10]一多半的外来未婚女工对城市中相关的服务机构和内容不了解,不好意思或不知道在哪里获取避孕药具[11],但她们都希望能获得相关信息和服务[12]。当前,对外来未婚女工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论指导,理论研究较少。
第二,研究的视角多是医学角度和社会学视角,通过让未婚女工在医院妇产科直接做检查,或者在其工作场所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但未婚女工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与其心理需求、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她们年龄小,远离家乡,容易产生孤独感,希望得到他人的照顾和支持,一旦得到异性朋友的关心和照顾,很容易把性作为报答的一种手段。她们也认为城市人在性方面更开放,因此也要变得开放些,这样才像个城里人。[13]因此,为真正保护外来未婚女工的“性”健康,应该去深入了解未婚女工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将研究拓展到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
第三,对策和措施较为宏观,多是从用工单位、社区、计生与妇女保健部门和政府,如用工单位和社区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政府给外来未婚女工提供优惠政策,如免费的妇科检查、身体健康检查等,使其不必因经济负担而使生殖健康受到威胁[14];计生与妇女保健部门将生殖健康服务带入社区,在未婚女工的居住地设立服务点等[15],但不可忽略的是,未婚女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羞于主动寻求帮助,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去寻找这些需要帮助的未婚女工们,为她们提供服务。此外,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与男性关系密切,但当前的措施多是针对女性,并未将男性纳入服务范围。
第四,目前,研究多针对未婚女工的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及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当前的实证研究多是基于一个城市或几个城市的调查,范围有限;研究视角单一,缺乏多学科视角,不能充分了解未婚女工的需求;对策和措施较为宏观,无针对性,介入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考量。
未婚女工作为新一代农民工,她们都有成为城市人的梦想,并且认为城市人性观念较为开放,只有自己性开放才像个城市人,这就使未婚女工的婚前性行为比例不断上升。她们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性教育、与朋友间的交流和父母亲的教导。[16]因为她们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从学校和家长那里获得的性知识也很有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所以往往会出现意外妊娠的情况。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她们认为自己的婚前性行为或者是未婚先孕会让家人蒙羞,所以在怀孕后也不敢告诉父母,往往会选择人工流产的方式。二元户籍制度使未婚女工不能与当地人一样享受医疗保险,很多人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去正规医院做检查或者做人流手术,这又进一步给未婚女工带来了伤害。此外,很多工厂或企业在得知员工怀孕后,也会进行劝退。为了工作和自身声誉,未婚女工往往在人流手术的第二天就直接上班,严重影响了身体的恢复。[17]有研究显示,为寻求经济和情感的支持,外来未婚女工相对于本地常住人口中的未婚女性往往更容易与一个或多个男性建立性关系[18],再加上较低的安全套使用率,女工面临着性病、艾滋病等的威胁。
综上所述,外来未婚女工面临着人工流产带来的直接身体伤害、在非正规医院进行人流手术的健康隐患、流产后不能休息的再次伤害以及相关疾病的威胁等“性”伤害。她们希望了解性知识,希望获得相应的信息和服务。但目前针对未婚女工“性”健康的服务较少,且多数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服务方式,并未根据未婚女工的真实需求来提供服务。外来未婚女工的“性”健康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协助其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一种职业性服务活动。[19]社会工作在发展初期就重点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旨在协助其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获得应有的权益。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使流动人口处于社会边缘位置,而外来未婚女工由于性别和年龄原因处于更弱势的地位,面临着诸多“性”伤害。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助人的专业,其价值观的契合性与专业方法的针对性为社会工作介入外来未婚女工的“性”伤害提供了可能。
(一)价值观的契合性
不可否认,流动人口仍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仍未融入到城市中。因此,在面对卫生部门、政府等服务人员时,包括未婚女工在内的很多流动人口不会吐露自己心声,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虽然问卷调查和访谈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未婚女工的现状和需求,但因为“性”是个敏感且私密的话题,再加上研究者与被访者的陌生性和关系的短暂性,未婚女工并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导致收集的信息并不准确或并不全面。而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接纳、平等、尊重等价值观,能拉近社会工作者与未婚女工的距离,赢得她们的信任,了解她们的真实需求,真正帮助她们。此外,未婚女工有时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也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就需要研究者走进她们的生活,深入了解,而社会工作特别重视与服务对象专业关系的建立以及服务的持续性,这有利于研究者了解其真实需求、赢得其信任、获得其配合。
(二)专业方法的针对性
未婚女工的具体处境及需求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工作方法也必须多样化,依靠传统的发放宣传资料、开设主题讲座的宏观措施并不能切实满足未婚女工的需求。社会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在内的一套成熟的专业方法。三种方法各有特点,相互补充。个案工作适用于未婚女工面临较复杂的问题,如出现意外妊娠等情况时的干预;小组工作适用于面临共同问题的未婚女工们,如针对未婚女工们性知识缺乏、对周围相关服务不了解等问题开展特定的小组。调查发现,不同教育程度的未婚女工性知识不同,而性知识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朋友和同事。因此,同伴教育在维护未婚女工“性”健康方面较有成效。[20]此外,小组工作也可以帮助未婚女工建立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获取资源的能力,增加解决问题的机会。社区工作有利于营造关心未婚女工“性”健康的社区氛围,使更多的人关注未婚女工群体,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进行政策倡导,推动关于未婚女工“性”保护的政策制定和发展,完善当前的福利政策。
(一)介入的方法和内容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应根据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选择不同的介入方法。
对于人工流产的伤害和相关疾病的威胁,可以采用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未婚女工的性知识缺乏以及对周围服务的不了解,使其面临人工流产和相关疾病的威胁。因此,可以开展旨在增加组员性知识、增强组员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对周围相关服务了解的不同主题的小组。一方面,组员在小组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成长,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小组的开展也帮助未婚女工扩大了社会支持范围,丰富了生活,不再将全部生活寄托在男性身上,也不再轻易将“性”作为对男性的回报。小组也可以将未婚男性农民工纳入,男性性知识的增加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也有重要影响。此外,可采用社区工作的方法,在未婚女工的居住场所,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主题讲座、宣传国家给予的相关服务政策、设立咨询点等,让未婚女工可以得到及时的信息和帮助。
对于在非正规医院进行人流手术的健康隐患,可以通过个案工作、社会资源链接的方式来开展服务。经济负担是许多未婚女工选择非正规医院或诊所做人流手术的主要原因。她们怕给家人蒙羞,在怀孕后往往不敢寻求父母的帮助,大多自己选择到收费低但无保障的诊所进行手术,这就给她们的健康带来隐患。可以通过个案工作的方式,让未婚女工与家人或者是男朋友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源链接的方式,争取医院资源、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帮助她们获得有保障的医疗服务。
对于流产后不能休息的再次伤害,可以通过社会倡导的方式来维护未婚女工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因为员工怀孕或请假时间长而辞退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未婚女工的权益,社工可以组织这些女工,进行社会倡导,维护其合法权益,保证未婚女工在流产后能有一定的休息期和恢复期。
在开展介入工作时,应尤其注重预防工作,增加未婚女工的性知识、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未婚女工的“性”伤害,也能使社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为外来未婚女工提供的服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支持者、经纪人、教育者、使能者和倡导者。
1.支持者
支持者,即社会工作者在为未婚女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她们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让其感觉到社会工作者愿意与她们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未婚女工在城市的社会支持较少,在面临困境时,需要得到关心和支持。社会工作者的鼓励和支持,能使未婚女工积极地面对问题。
2.经纪人
经纪人,即社会工作者要将需要获得生殖健康服务又不知道到何处获取的未婚女工与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人和系统联系起来。很多未婚女工正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性知识、不了解周围的相关服务而意外妊娠,因此社会工作者要积极联络,以使服务能顺利到达未婚女工,满足其需求。
3.教育者
教育者,即社会工作者要向未婚女工提供有关生殖健康的必要信息、周围的服务和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意见或建议,使未婚女工进行安全性行为,在意外妊娠后,能把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以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使能者
使能者,即社会工作者要使未婚女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提升她们的自我意识,在面对“性”伤害时能对自己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改变去应付遇到的情况。如鼓励她们自己去学习相关的性知识、了解周围的服务,鼓励她们在面对工厂不合理不合法、损害自己生殖健康的管理制度时,能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5.倡导者
倡导者,即社会工作者要进行社会倡导来改变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当前关于未婚女工的福利政策,以维护未婚女工的生殖健康。部分用人单位在得知员工怀孕就辞退、请假时间长就辞退的不合理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那些做人工流产手术女工们的生殖健康,且当前专门针对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的福利政策也不完善。社会工作者应积极进行社会倡导,与未婚女工一起,改变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当前的福利政策。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近年来,女性流动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随着性观念的开放,未婚女工的生殖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未婚女工由于性知识有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经济负担和资方的管理制度,面临着诸多“性”伤害。在二元户籍制度以及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下,恰恰给社会工作提供了介入外来未婚女工“性”伤害的空间。本文总结了外来未婚女工面临的“性”伤害,从价值观的契合性和方法的针对性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进而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可为性。通过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等多种社会工作方法为外来未婚女工提供服务,来帮助其减少“性”伤害,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当然,由于目前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仍有待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为外来未婚女工提供服务将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不断努力,社会工作必将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外来未婚女工的“性”伤害也能得到妥善解决。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2011-04-28)[2016-7-29].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1104/t20110428_30327.html.
[2]侯丽艳,何电,孟玉翠,等.流动未婚女性生殖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6-118.
[3]赵更力,张小松,王临虹,等.城市流动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健康状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1):70.
[4]汤雅琴,阮征,张霞,等.1600例人工流产病例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20(12):24-26.
[5]刘林平,郭志坚.企业性质、政府缺位、集体协商与外来女工的权益保障[J].社会学研究,2004,(6):64-75.
[6]潘毅.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和叛离[J].社会学研究,1999,(5):13-24.
[7]叶杏红,魏海燕,李乐萍,等.绍兴县外来女工避孕节育知识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13):2124-2126.
[8]黄文鸳,钱序.上海市某工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需求[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23-2825.
[9]郑真真,周云,郑立新,等.城市外来未婚青年女工的性行为避孕知识和实践——来自5个城市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1,(2):67-72.
[10]蔡波,商美丽,蔡泳.上海市外来未婚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婚前性行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2):1643-1647.
[11][15]毛红芳,邓惠娟,陈莉萍,等.上海市嘉定区外来未婚女工避孕知识现状与意愿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9):543-546.
[12]崔念,李民享,田爱平,等.成都市未婚流动人群性和生殖健康状况与需求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3):154-156.
[13]郑立新,朱嘉铭,田佩玲,等.广州流动人口未婚青年女工生殖健康高危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0,(2):33-38.
[14][17]楼超华,赵双玲,高尔生.城市外来青年女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与需求[J].人口研究,2001,25(3):61-64.
[16]曾丽萍,代少艳,张顺英,等.东莞市外来未婚女工性知识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22-524.
[18]X Yang,VJ Derlega,H Luo Migration. behaviour change and HIV/STD risks in China[J].Aids Care,2007,19(2):282-288.
[19]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20]左云霞,沈燕,楼超华.上海市长宁区未婚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来源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5,13(9):538-540.
【责任编辑:王 崇】
C916;D669.68
A
1673-7725(2016)10-0092-06
2016-08-05
赵丽芬(1992-),女,河北邯郸人,主要从事劳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