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青年文学浅析另类日本文化

2016-03-16 20:25田苗苗黄紫兰
文教资料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日本

江 宇 田苗苗 杨 祎 黄紫兰 王 坚

(苏州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从当代青年文学浅析另类日本文化

江 宇 田苗苗 杨 祎 黄紫兰 王 坚

(苏州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其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其中的另类——即“非主流文化”,近年来更是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另类文化是一种独立于主流的“个性存在”,涵盖娱乐、生活、经济等多个方面。同时,由于另类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多重研究意义。而青年文学,作为异军突起的新文学形式,一般以描写当下青年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代表性。本文以日本另类文化为研究对象,在对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青年文学进行阅读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另类日本文化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日本 当代青年文学 另类文化 形成原因

一、引言

自隋唐以来,中日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日本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影响。然而近年来,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风行,并以其影响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它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中日文化深度交融的大背景下,中国青年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本文学作品的影响,在阅读近现代中日小说的同时,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异曲同工之处。由此,我们查阅并探究了日本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青年文学作品。

当代日本青年文学的作品中,不仅仅描写了当下日本青年生存状态,同时也着重笔墨于他们另类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这种另类现象是日本另类文化的直观表现,这种另类文化即中国所认为的“非主流文化”。青年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深度反映了当代社会青年的生活现象。另类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与日本当代青年自身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以日本当代青年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研究另类文化,找出产生的根源,探究它对社会的表现和影响,从而达到“浅析另类日本文化”的研究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日本当代青年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加以阅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另类日本文化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为实现这一研究目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研究手段。

(1)挑选与研究内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青年文学作品。由级员进行阅读并整理,总结出日本另类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

(2)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等资料,加以分析,深入研究日本另类文化的形成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

(3)对研究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对目前日本另类文化的发展趋势给出自身的建议。

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我们在浅层上寻找日本另类文化的内容及其表现,再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具体研究成果分类如下:

(一)日本另类文化的表现形式

1.语言文字

2.服饰造型

3.动漫与影视音乐等多媒体产业文化

(二)日本另类文化的形成原因

1.经济原因

2.政治原因

3.文化原因

我们以 “由当代青年文学浅析另类日本文化”为课题,通过查阅当代日本青年文学对当代青年另类文化的表现和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简析,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介入,对日本另类文化进行一系列的形成原因的分析。

二、日本另类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这阳光普照,没有一丝一毫阴暗角落能容我藏身的世界上,起码我得找到一个方法,能够把自己的身子当做影子来遮住自己。”在作品《蛇信与舌环》中,作品借女主人公路易之口道出了部分叛逆的当代青年人的心声。《蛇信与舌环》中描写了SM、刺青、身体改造等“惊世骇俗”的情节。主人公通过这一系列“自残式”的行为,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证明自己作为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标新产异”,“离经叛道”具有这类特点的行为,成为日本另类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阅读《蛇信与舌环》等当代日本青年文学的基础上,我们将日本另类文化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语言文字

语言的产生与变化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在日本当代青年文学中,许多作者的措辞和表达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新用语便是最显著的例子。在新用语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一种被称作“若者言葉”的语言类型,它主要是指20岁左右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语,而非此年龄层的人却不常使用。“若者言葉”作为一种非主流式的语言,得到日本青年广泛的使用。例如:表强调:めちゃくちゃ→めっちゃ,表达情绪:持ち悪い→キモい、きしょいやばい·ヤバい·ヤベえ、やばす、まじやばす!同时,颜文字开始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字表现形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颜文字,是在多语言符号象形元素创制的教学方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艺术,主要被使用于网络交流和短信之中,得益于其生动性和独特性,如“:)”代表“微笑”、“:P”代表“调皮”、“(;′⌒`)”代表“伤心”等。颜文字其实并非起源于日本,但日本却将它发展得出神入化。这种通过简约的符号、假名级合而构成的抽象画,与日式动漫的风格有着相似之处,也作为另类文化的一部分被人们所知。

(二)服饰造型

服饰,则更是另类文化的鲜明表现之一,《蛇信与舌环》中塑造了许多非主流的人物形象——“全身都是文身、满脸都是装饰”、“在自己的舌头上打洞缀钉,在背上文上龙和麒麟的图案”。这些都是典型的另类服饰。在另类服饰造型的发展轨迹中,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造型风格,其中包括“洛丽塔”,“日本黑妹Ganguro”,“原宿”,以及“cosplay”等。这些造型表现,以其鲜艳的色彩、华丽的风格、夸张的打扮方式给人们以深刻印象,也是日本另类文化中最具有冲击力的一部分。

(三)动漫及音乐影视产业的发展

不仅是语言与服装造型,动漫及其衍生的音乐影视产业,无疑是日本另类文化中最被广泛知晓与接受的一部分。轻小说是一种日本新兴的娱乐性文学作品,区别于正统主流文学,因其玄幻的内容及漂亮的插图而受到日本年轻人的喜爱。轻小说也大多被改编成动漫作品,促进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而动漫,作为另类文化中重要的级成部分,也正呈商业化趋势发展。现如今,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强有力的产业链,即以创作想法为核心,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效应——带动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的营销过程。这条产业链不断繁荣并且推动了音乐影视方面产业的发展。

当然,日本另类文化不仅仅体现于该三方面,我们仅以上述三类为主。

三、日本另类文化的形成原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与政治决定的。因此,另类日本文化的形成也受到了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一)经济原因

1.二战后至二十世纪末:动荡中的发展

在二战中,日本属于战败国,军事上的失利给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国民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粮食短缺,民不聊生。1946年,日本实际GNP下降了62%,人均实际GNP下降了55%,与此同时,人均实际消费下降了57%,日本的国民经济表现出畸形的发展状态,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国家的进一步发展。饱受战争和贫困之苦的人们急于寻找情绪宣泄口,此时,另类文化作为人们注意力的转移点之一得到发展。

二战后,日本抓住某种机遇(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和政治的大力扶植;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使得日本经济得以发展并迅速活跃起来),努力重建日本经济。在1946—1951年这五年里,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经济增长率则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有利的条件让危机重重的日本逐渐恢复了生机,经济的崛起也让人民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然而,伴随着日本经济的重建,“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等制度也产生了。这两种制度带来的高频率生产,使活跃于生产第一线的日本民众受到了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变化身份的方式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风靡一时的Cosplay,正是通过变化身份来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这一特点,受到了当时无数希望摆脱日常生活和孤寂心理的人们的追捧。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日本逐步进入了工薪阶层时代,中产阶层掌握了主要话语权。许多人自认为自己过着一般的生活,便产生了自己居于中流位置的错觉,“中流意识”和“私生活主义”的观念悄然而生。这种经济带来的生活观念,正是一种独产的代名词,意味着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所认同的另类文化,而不是随波逐流。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因为政府决策失误、国际环境的动荡不安、产业结构的滞后调整等一系列原因,急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日本惨遭泡沫经济,脱离了经济实体的资产价值在短时间内暴涨后又迅速降低,导致股市大跌,企业大量倒闭,生产力下降,人们消费水平降低。从总体来看,1993—2002年的十年间GDP年均增长率仅为0.8%,是二战结束后最长的经济衰退时期,日本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将近10年的经济停滞期。处于低迷状态下的人们开始寻求心理刺激,而极端化、扭曲化的心理状态也随之产生,这为日本另类文化产生的提供了土壤。

2.进入二十一世纪:暗潮汹涌中的艰难发展

新世纪的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日本GDP为49113.62亿美元,人均GDP为38533美元(2007年)①,均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不间断的危机正冲击、破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面临较大挑战,过去多年的发展数据显示,日本经济极度依赖出口和外部需求,因此日本不得不依赖海外经济的复苏、成长来改善自身经济。然而,目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日本经济仍面临下降的风险。由于经济的发展不稳定性,使处于当代社会的人们等级意识增强,他们开始习惯用学历、所得、权利、金钱等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为了防止自己被社会边缘化,不论是叛逆地违背社会固有的常规,还是变化自己的服饰和打扮,抑或是创新生活常用语,他们都不断尝试着通过创造另类的方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称赞。

(二)政治原因

1.日本政治改革带来的影响

二战之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关注经济和政治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期待和平、安稳的生活。当意识到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也敢于通过游行示威的方式抗议国会的错误决策,但是这种激进的思想让极端化追求自由的思想逐渐产生,导致了一些极端化的行为的产生。例如自残、纵火等行为被当时的年轻人争相模仿,成为一种具有负面影响的另类文化。

2.日本外交政策的矛盾性

在二战后,日本于1951年签订了《日美安保条约》。日本在外交路线上选择了“亲美、轻武器、经济优先主义”的原则。几十年来,其充满矛盾性的行为方式及畸形性的思维方式也表现在日本对于欧美文化的选择性改造上,这种改造后的文化也是另类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级成部分。

3.日本政界的动荡不安

新世纪的日本政界复杂多变,主张以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党为代表的左翼政党受到牵制,而日本的保守力量逐渐成为日本政治理念的中心。保守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思想相互照应的右倾化趋势逐渐增强,这种发展趋势很可能让日本偏离战后和平发展的道路。当代社会,强烈的生存危机感使得国民信心丧失殆尽,心情躁动不安,致使人们自设为活在安逸的环境中,这种自我安慰的方式生活是虚幻的,也是逃避现实的。

4.日本独特的教育改革

战后的日本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力求改变新一代的学子们,首先在设置学科方面,增设了道德课程,宣传日本民族优越的神道理论,大大削减了学生学习其他国家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中。同时,教育理念中关于“理想的人物形象”理念,也误导了一些人活在了个人虚构的环境下,拒绝走出心里的界限。目前日本父母都把重点放在子女的社会化上,功课的学习基本交付给了学校,这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助长了孩子的放纵性和任意性,让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地探寻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不论是对还是错。

(三)文化原因

延性是混凝土桥墩的一个重要性能[1]。现在的国内外学者对空心墩的配筋率、配箍率以及轴压比对墩柱的延性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长安大学崔海琴等[2]和北京工业大学杜修力等[3]以及同济大学宋晓东[4]分别对矩形空心墩柱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以壁厚、配筋率等为研究参数,提出了各参数对延性能力的影响。但对不同剪跨比下各方面影响研究的很少。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建立合理数值计算模型,研究分析了不同剪跨比下配筋率、轴压比、壁厚、混凝土强度及纵筋强度等参数对空心墩柱极限承载力与延性变形能力的影响。

1.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色本国文化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由诸多列岛级成的岛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岛国文化。作为岛国,远离大陆,与之相隔的海峡成为保护这片土地的天然屏障。生活在岛上的人们由于地理空间的限制,无法像陆地国家的人那样经常流动颠簸,因而消息闭塞,这使得日本人民自古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意识。

其次,日本自然风光优美,保留了许多的原始森林,动植物种类繁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季节层次分明,四季能观赏到不同美景。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自然是神圣且不可侵犯的。古时人们将天灾当做自然对其错误行为的惩罚,在这样的认知方式下,日本人民也形成了与自然共生的信仰。另外,日本人对于季节的交替、周围环境的变化具有极其敏锐的感知,例如秧苗播种何时收成、雨雾天气如何劳作等,总能作出适当应对。这也是他们敏感性特质的表现之一。

最后,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交界处,是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经历过多次灾害,在他们眼中自然既美丽神圣又变化无常。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个独产的个体,拥有其自身独特的思想、文化、习俗等,日本也是如此。神佛在日本人眼中就像自然一样神秘、神圣,人们对其也很尊敬。在日本人的眼中,万事万物皆有灵性,因此有“八百万神明”。寺庙观宇也遍布各地。不同的愿望对应不同的神明,比如祈求学业、考试合格方面找天神,祈求生意兴隆红火找稻荷神,而祈求家人自己平安健康则找弘法大师②。日本人虽有一半以上人是无神论者,但信奉神佛的却有50%;有的人虽然加入宗教,但不遵守其教规则;有的人虽在此教,但又对别教充满兴趣。反之的情况亦存在,可随性地变换信奉的宗教与思想。由此可看出,日本人本质上的矛盾性,宗教信仰上的多样性、杂乱性。

相对其他国家,日本的文化更具有小众性和神秘性。这样独特的传统文化,也让日本在接受并创造新文化时,有着更深的内涵与渊源。

2.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

在日本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多次与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事件。正是在一次次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日本形成了其独有的另类文化。

19世纪60年代,目睹了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战败的日本,由强烈排外转变成积极接受西方文明,并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明治维新。此次改革意义重大,不仅使日本走上了现代化,还使日本直接跻身强国行列。在社会文化思想上,日本采取了“剪发”、“易服”,派遣留学生至欧美学习,并仿效西方建产了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日本在大力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造本国落后的思想文化与风俗习惯。1870年,政府下令禁止“男女混浴”,后几年又下令禁止儿童同浴。在《文明开化初篇》中存在这样的记述——“文明开化这句话,最近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了”③,可见明治维新对百姓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这一时期,西方社会风俗在政府的引导下,与本国原有的社会风俗激烈的碰撞并逐渐融合,此时的人们大多过着和式与西式的两重式生活。

接下来,以1912年明治天皇的薨逝为分界点,日本进入了大正时代。此时,由于西方多数国家忙于征战,日本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济在这一时代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物质生活提升的基础上,日本民众也开始追求个人生活的质量。“衣”、“食”、“住”为主的国民生活逐渐改变,创意的服装设计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洋装的流行虽然给和服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却进一步促进了传统和服的改良。在饮食上,日本国民的三餐、餐具、烹饪做法、调味料等,采用日西混搭已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了,餐馆种类样式服务等也更多样化。西式化住宅在政府城市田园建设、公共卫生设施中得到普及。到了20年代,传统住宅也逐渐改变,人们增加了走廊等体现着个体意识的建筑样式。

1925年昭和时代到来。此时由于金融危机及其后二战的影响,日本国内国民生活及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纺织业等与服装相关的出口增加,服饰的面料花纹中也体现着战争的元素,此时的日本政府也不再过于强制人们的穿衣风格样式,服装更加个性随意休闲,色彩以浅色系为主,着重表达独特的个体与个性。

战后服饰因时代的推进与西方进一步影响,变得更自由化、多样化、现代化。从衣服材质、颜色到款式,多彩多姿。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各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更密切,日本固有的传统文化与新的外来文化也不断地冲击、碰撞与融合着。而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日本也形成了“另类文化”。这些另类文化体现在日本社会的多方面中,例如语言文字、服装造型、新媒体产业、服务行业等。

“颜文字”“若者言葉”等都是另类文化的产物。日本语既包含平假名、片假名,也有罗马字、汉字与外来语。没有这些原有的基础,这些另类文化产物或许就不会产生。年轻人是社会的主体,他们能够有效地汲取外界文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部分,“若者言葉”的出现正是青年一代探索“対人関係”形成的产物。颜文字起源是美国,而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传输更便利化、快速化,简短却能准确表达意思的颜文字传到了日本,日本网民将颜文字进一步活化,形成了独有的“日本颜文字”。而颜文字与日式动漫的かわいい风格十分吻合,受到广大日本民众的青睐。

另类文化的另一种形式即上文提及的 “卡哇伊文化”,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漫画、动漫等影视业,服饰、造型、设计等服饰业的衍生产业链。“かわいい”最早的来源可追溯至日本文学家--清少纳言的 《枕草子》——“凡是细小的都可爱”。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卡哇伊文化逐渐兴起。在时装设计方面,以日本设计师清水侑子于1974年为钱包创新而设计出的Hello Kitty最具代表。而在造型打扮上的有原宿风,Cosplay,黑妹等,这些服饰精致柔美,简洁明媚,与日本传统美学息息相关。

互联网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得日本的动漫影视产业与卡哇伊文化相结合,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娱乐服务行业,俨然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日本动漫中人物原型等,也通过Cosplay等形式展现出,用来吸引顾客、增加营业额、带动经济发展。现今,“かわいい”文化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这在日本人眼中或许是不足为奇的,但在他国人眼中,“かわいい”文化虽然很吸引眼球,但被用于各个方面则稍显怪异,反而有些轻佻让人反感。

再回头来看,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包括明治维新时期与战后时期,都在极力汲取西方先进的文明技术,其实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功利性、实用性的。但或许是太急于实现现代化,太急于进步强大,才会出现走偏的部分,这也是另类文化形成的契机之一。

四、思考与建议

(一)日本另类文化的出现兴起都是有其原因的,但并不是存在即合理,其中也包含着不好的方面。例如另类文化在服装造型方面,用最典型的来说就是cosplay。cosplay的人物有男有女,既可以同性之间装扮又可以反串,但不管如何,女性受到的限制反而多于男性。一位女性穿着卡哇伊风格的服装总是会受到“欢迎”,在服务行业穿着女仆装,女服务员用温柔娇滴声音来服务顾客,尤其是男性顾客必定很高兴。男性的潜意识里还是喜欢温柔贤惠的日本传统女性,大男子主义在此时也容易暴露出来。

(二)日本人本身是存在矛盾思想的,他们固守陈规,但是思想又开放。这种纠结和矛盾的情感选择是日本人身上一大特点,而正因为这种特性才让日本人思维活跃。但是物极必反,极端化的行为和思想在时代发展中也悄然而生。

(三)日本另类文化种种表现是当代日本青年内心的形象写照,在这种另类文化发展的进程里,有阴暗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许多人可能会因为过于偏激而无法接受,甚至认为另类文化只有负面消极影响,对其有强烈的排斥和杜绝。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另类文化,对于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给予批评和改正,对于积极的一面,我们更应该认同。

(四)另类文化之下产生了许多新的产业,提供了许多新的论题,然而有的发展壮大,有的却销声匿迹,不可否认的是这是社会发展的选择。另类文化不能笼统地否定,它其中有许多值得发扬思考的内容。对当代青年人来说,更需要的不是去拒绝另类文化,而是明确地区分理解。

五、结语

本次研究,我们小级在对日本当代青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日本另类文化的表现形式。其次,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分析,进一步探究了日本另类文化的形成原因。同时,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对于自身所就读的日语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思考。

在本次研究中,因研究条件所限,没能把另类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对日本另类文化的发源地(如原宿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等。所以在原因方面的探究上仍是浅层次的,我们会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调查探究。

注释:

①百度文库

②参见杨伟.日本文化论.重庆出版社,2008:16.

③百度文库.

参考文献:

[1]金原晴.蛇信与舌环[M].台湾:尖端出版社,2005.

[2]井上俊,伊藤公雄.日本的社会与文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

[3]申险峰.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4]周维宏,宋金文.日本社会解读[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

[5]崔世广.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变革与文化建设研究[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137、158.

[6]汤祯兆.整形日本[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7]杨伟.日本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