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鹏,王培鸿,杨耀辉,王海英,陆争光(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2015年中国油气管道建设新进展
高 鹏1,王培鸿2,杨耀辉3,王海英4,陆争光3
( 1.中国石油规划总院;2.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石油工业出版社 )
摘 要:截至2015年底,中国境内在役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约12万千米。2015年,中国油气市场需求增速收窄,资源供应更加宽松,管道建设节奏继续放缓;国家继续出台政策法规,鼓励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促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工程如期开工,将形成中国东北方向陆上天然气进口战略通道;页岩气管道快速推进,新粤浙煤制气管道项目获得核准;油气管网改革方案备受关注;管道装备制造水平稳步攀升;中国首次主导制订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的国际标准。2016年,中国油气管道发展可能进入低谷,建设节奏持续放缓,建设管道“气多油少”的特征依然明显;油气管网改革方案或将落地,将加快推进中国管道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中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展;油气管网改革;管道装备制造
2015年,中国油气管道建设放缓,但油气管网仍在持续完善,中国四大油气资源进口战略通道初步建成,基本形成连通海外、覆盖全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区域管网紧密跟进的油气骨干管网布局。截至2015年底,中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地区在役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约为12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7.2万千米,原油管道2.5万千米(已扣减封存退役管道),成品油管道2.3万千米。
2015年,中国新建成油气管道总里程0.52万千米,仍维持“气多油少”的发展规律,天然气管道增量较大,原油、成品油管道增量较小,与此同时,因安全等原因而封存退役的原油管道约为0.27万千米(已在累计原油管道总里程中进行了相应扣减)。
1.1 2015年新建成的主要油气管道工程
1)天然气管道:包括哈尔滨-沈阳输气管道长春至沈阳段,江津-纳溪集输气管道,太原-长治、黎城-沙河煤层气管道,华县-潼关工业园输气管道,中贵(中卫-贵阳)线陇西支线、马坊分输站-永川工业园区供气支线,遵义-高坪支线,港清(大港-永清)三线霸州分输站至大港末站段,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输气管道工程宁海分输站以北段,山东管网青岛-威海段,雅安供气管道,昌图-通辽天然气管道,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外输管道,涪陵-王场页岩气外输管道,山东液化天然气外输管道,济南-青岛输气管道二线,冀中十县高压长输管道安平-饶阳段,广西管网平果支线,潍坊-东营管道,气化邯郸工程一期工程(南乐-肥乡),大牛地-东胜气田等。
2)原油管道:包括天津港-华北石化原油管道,铁抚(铁岭-抚顺)线改造工程,河南油田春光油田原油外输管道,新东辛输油管道(东营-齐鲁石化),马惠原油管道安全升级改造工程,青海柴西北油区外输管道等。
3)成品油管道:包括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惠州-揭阳-梅州),江西成品油管道二期东线(樟树-上饶、樟树-赣州),江苏苏北成品油管道剩余工程,贵渝(贵阳-重庆)成品油支线等。
1.2 2015年续建或开工、2016年及以后建成的主要管道工程
1)天然气管道:包括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吉安-福州),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段,金丽温(金华-丽水-温州)天然气管道,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天然气管道,兰州-定西天然气管道,博爱-郑州-薛店煤层气管道,江西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剩余工程,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剩余工程,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管道,金坛-溧阳天然气管道,中原油田-开封天然气管道,汉安线与中贵线联络线,天津LNG项目输气干线,广西LNG项目输气管道,定远-明光-凤阳天然气管道,应张(应县-张家口)天然气管道支线工程,中缅天然气管道昭通支线、陆良支线,龙王庙气田外输天然气管道,大北-南疆利民输气管道工程,“气化湖南”工程邵阳市-邵阳县输气管道、汨罗-湘阴-屈原支线、涟源-新化天然气管道等。
2)原油管道:包括中缅原油管道国内段,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仪长(仪征-长岭)原油管道复线仪征至九江段,弘润滨海油库-中化弘润石化基地原油管道,铁大线(铁岭-大连)原油管道安全改造工程鞍山-大连段,漠大线(漠河-大庆)原油管道扩建工程,烟台西港区-淄博原油管道等。
3)成品油管道:包括锦郑(锦州-郑州)线,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线,诸暨-桐庐成品油管道,绍兴-杭州成品油管道,兰郑长(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小李庄支线改线工程,江津-荣昌成品油管道、内江-简阳成品油管道,宁夏石化成品油外输(银川-巴彦淖尔),云南石化成品油外输(安宁-保山、安宁-蒙自、安宁-曲靖),天津-唐山成品油管道,百色-玉溪-昆明成品油管道工程等。
1.3 近年来退役封存的主要管道
以东北老管道为主的不少原油管道大多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服役长达40多年,均已达到退役期,有的甚至超期服役。这些管道沿线第三方破坏和占压管道的隐患不断增加,加上管道本体腐蚀增多,不少管道管体失效风险显著增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老管道进行封存退役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近年来,中国退役封存的管道绝大多数为原油管道,包括庆铁(大庆-铁岭)一线,庆铁二线,铁岭-鞍山干线,抚鞍(抚顺-鞍山)线,新大复线(辽宁小松岚-石油七厂),铁秦线(铁岭-秦皇岛),秦京管道(秦皇岛-北京房山)及装船支线,石燕线(石楼-燕山石化),任京线(任丘-北京房山),铁抚线(铁岭首站-抚顺东洲末站),中银线(中宁-银川),马惠支线(甘肃马岭镇-宁夏惠安堡)(旧),鲁宁管道扬子分输线等。
2015年是中国油气管道规划“十二五”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规划谋篇的参照基准年,该年度完成情况是油气管道“十三五”规划布局的重要基础。
2.1 油气市场需求增速收窄,资源供应更加宽松,管道建设节奏持续放缓
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探并低位徘徊,世界石油天然气行业随之步入低谷。同时,中国经济逐步减挡到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深入调整,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工厂开工率普遍不足,油气市场消费增速下降,油气资源总体过剩的局面不断加剧。加上各大建设主体经营压力加大,被迫大幅压缩和控制投资,迫使油气管道项目建设整体继续调整并趋缓。
据统计,2015年中国油气管道新增总里程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尤其是天然气管道和原油管道里程降幅较大,仅成品油管道略有增加。2015年,中国新建成油气管道总里程约5200千米,比2014年的6800千米减少1600千米,降幅为24%。其中新建成天然气管道3000千米,同比减少1500千米,降幅达33%;新建成原油管道600千米,同比减少200千米,降幅约为27%;新建成成品油管道1600千米,同比增加不到200千米,增幅约为11%,变化不大。
2.2 国家继续出台政策法规,鼓励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促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继2014年国家密集发布鼓励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政策法规后,2015年国家仍持续发力,进一步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天然气行业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2015年2月13日,财政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市政公用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工作的通知》,明确供气设施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等为重点推进的市政公用领域,通过资金、融资、价费和土地等配套政策的支持,改进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由政府单一供给的方式,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
2月26日和1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发布《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和《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通过调价政策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提高天然气对可替代能源的经济竞争力,以此减轻下游用气行业负担,刺激当前天然气市场消费,提振未来市场需求,从市场需求侧促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
4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和人民银行六部委联合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着力改善法律和体制政策软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入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并强调保障特许经营合法权益,特别是投资回报。
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总体改革方向。
8月29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发布,从替代燃煤、机动车船燃油等角度,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天然气利用比例,这将间接促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尽快全面理顺天然气价格,加快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要将成本监审作为政府制定和调整价格的重要程序,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合理制定天然气管网输配价格。
2.3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工程如期开工[1],将形成中国东北方向陆上天然气进口战略通道
2015年6月29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正式开工,标志着这条连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大型陆上能源通道全线启动建设。12月17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跨境段设计和建设协议》和《中国石油和俄气石油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明确了双方责任,为管道如期建成提供了重要保证,也将深化和拓展双方的合作领域。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起自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止于上海市,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省市区,拟新建管道3170千米,并行利用已建管道1800千米,管径1422/1219毫米,设计压力12/10兆帕,设计输量380亿立方米/年。为合理安排项目建设周期,管道分成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干线及长岭-长春支线)、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并分别核准和建设,同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按照计划安排,先行完成管径为1422毫米管道试验段工程,2018年完成黑河-长岭段干线和长岭-长春联络线的建设并投产进气。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已于2014年9月初正式开工,将于2018年建成,实现与中国境内段连通。双方约定,2018年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向中国供气,供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
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是迄今为止中俄两国最大的合作项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之一。同时,该管道是中国目前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将对带动中国钢铁冶炼、制管、装备制造等基础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管道建成后,将形成中国东北方向陆上天然气进口战略通道,对于中国提高油气资源进口的多元化水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治理大气污染,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
2.4 页岩气管道快速推进,新粤浙煤制气管道项目获得核准
2.4.1 川渝地区两条页岩气外输管道建成投产
继2014年四川长宁地区页岩气试采干线和威远204井页岩气外输管道建成供气后,2015年5月4日,威202井区页岩气外输管线建成投运。至此,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3条外输管道全线投运,全长共约110千米,输送页岩气总设计规模达850万立方米/日,主要就近供应四川自贡、内江地区沿线用户。
5月11日,中国目前最大口径、最高压力页岩气管道——涪陵-王场输气管道正式建成投运。该输气管道全长136.5千米,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016毫米,设计输量60亿立方米/年,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页岩气田——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利用的配套工程。涪陵-王场输气管道投运后,可使大量页岩气通过川气东送管道输送至中东部地区市场。
2.4.2 新粤浙煤制气管道项目获国家核准
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中国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新粤浙管道)。该工程于2011年开始筹备建设,项目总投资1322.17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条干线、6条支干线,管道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和福建13个省(区),总长8372千米。其中,干线起自新疆昌吉州木垒县,终于广东韶关,长4159千米,管径1219/1016毫米,设计压力12/10兆帕,设计输量300亿立方米/年;6条支干线包括准东、伊犁、南疆、豫鲁、赣闽浙和广西支干线,全长合计4213千米。
作为一个超大型非常规天然气项目,从管道总里程和总投资来看,新粤浙煤制气管道项目均超过了西气东输三线(总长7378千米,总投资1250亿元),不仅是中国石化近年来最大的单项投资工程,也是目前国内核准的最大的国家基干管道工程,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制气外输管道。该项目总体走向从西北到东南斜穿全国,大部分路由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管道并行敷设,连通多个气源、管道、储气调峰设施及主力市场,基本形成中国石化天然气基础设施“一张网”的布局,对于中国石化谋求天然气业务的突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由于该项目投资巨大,加上面临当前上游煤制气项目经济性大幅降低、国内天然气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估计中国石化很可能要进一步慎重决策、延期建设新粤浙管道,气源上可能会更多考虑煤制气以外的其他经济性更好的资源,或者为其他用户代输资源到下游市场。
2.5 油气管网改革方案备受关注
2015年全年,伴随着国际油价不断探底、油气供应总体趋于宽松,关于油气管网改革的讨论不绝于耳。与此同时,中国油气行业上中下游各领域的改革加速推进,意图推出从局部点式转向覆盖行业、企业和政府的全产业链“立体式”改革[2]。
中国关于管网的改革方案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当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383”改革方案,提出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并建立对油气管网的政府监管制度。”2015年全年各方“竞猜”,纷纷预期油气管网改革落地后成立的公司名称,有人说是“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有人说是“国家干线管道公司”,也有人说是“国家天然气管网公司”和“石油管网总公司”。目前看来,油气管道包括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不同管道各具特点,三者在连接资源和市场方面可实现的功能和作用大不相同,表现出的所谓“自然垄断”属性相差较大。因天然气大规模管道输送的唯一性,天然气管道自然专营特性最强,在目前中国仍处于油气管网不够完善、亟需大量建设的关键时期,很难有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方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油气管网分离符合油气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同时,业界普遍担心的是,油气管网分离后形成新的独家垄断公司。关于油气管网改革坊间仍在热议,究竟应该怎样改革,只有等待改革方案正式发布后才能知晓。
2.6 管道装备制造水平稳步攀升
2.6.1 首座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建成,首次1422毫米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成功[3]
2015年3月,由中国石油集团下属西部管道公司、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和规划总院等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主导,中国首座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开工建设。2016年1月,利用该试验场,中国首次顺利完成1422毫米口径、X80钢级、12兆帕天然气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经现场检测,各项试验数据采集成功,实现预期目标,该管道参数能够满足现役管道及正在建设的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的实际需要。该试验场的成功投用,填补了中国对高压、高钢级输气管道全尺寸断裂行为研究以及管道爆炸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的空白,中国成为继英国、意大利、俄罗斯之后全球第四个拥有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的国家。作为亚洲第一家爆破试验装置,该试验场可向国内乃至亚欧地区提供管道新材料试验的技术支撑。
2.6.2 中国首个30兆瓦级国产燃驱压缩机组顺利点火投用[4]
继2014年中国自主研制、成功投用首个国产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后,2015年12月26日,中国首个30兆瓦级国产燃驱压缩机组在西气东输三线烟墩压气站点火测试一次成功。这标志着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质量过硬,实现了管道核心装备——大型燃驱压缩机组的国产化,改变了长期以来天然气管道核心装备依赖进口的现状。至此,中国全面实现大功率电驱压缩机组、大功率燃驱压缩机组和大口径全焊接球阀“三大件”的国产化,将逐步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5]。
2.7 首次主导制订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的国际标准[6]
2015年4月20日,由中国石油集团管道公司发起,中国石油集团下属多家单位共同起草的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国际标准完成初稿。该标准分为陆上管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和海洋管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两部分,按计划2016年8月完成最终咨询草案。届时,经国际组织评议、修改和完善后,即可向世界油气管道行业推广应用。该标准是中国管道企业主导的首个国际标准,如果能被采纳实施,将提高中国管道标准化水平以及中国管道企业在国际管道业的话语权。
3.1 油气管道建设节奏持续放缓,“气多油少”的特征依然明显
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国规划新增油气管道总里程7.34万千米,其中新增天然气管道4.4万千米,原油管道0.84万千米,成品油管道2.1万千米。统计规划完成情况,“十二五”期间中国新建油气管道约3.74万千米,规划完成率约51%。其中,新建天然气管道2.68万千米,规划完成率约61%;新建原油管道0.56万千米,规划完成率约67%;新建成品油管道0.5万千米,规划完成率约24%。总体来看,“十二五”油气管道规划实施情况仅过半,难以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结构优化等“新常态”对油气行业产生了持续深入的影响,加上国际油价不断走低,油气总体供过于求的态势不断恶化,各管道项目的主要投资主体利润骤降,资金面普遍紧张,被迫大幅压减投资,重新考量、慎重上马新管道项目,造成管道项目“内外交困”,建设节奏不断放慢。
2016年,新建成投产的油气管道可能以延续“十二五”期间开工的管道为主,主要有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吉安-福州)、如东-海门-崇明岛、甬台温、金丽温、天津LNG外输、广西LNG外输等天然气管道,中缅原油管道国内段、日照-濮阳-洛阳等原油管道,以及锦郑、甬台温、云南等成品油管道。
由于天然气对于推动国家能源结构优化、治理大气污染、发展生态高效经济有其他能源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国家大量既定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从长期看,天然气管道的发展势不可挡。从“十三五”甚至更长远来看,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预计能源投资将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类似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项目这样的油气运输通道项目会更多地被提出,并逐步落地。
3.2 油气管网改革方案或将落地,将加快推进中国管道市场化改革
根据此前的“383”改革方案等,预计2016年国家将正式发布《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油气行业将推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油气管网基础设施领域可能将按照“网运分开”的既定思路,逐步推行管道业务从各大石油公司的一体化业务链中分离分立,待条件成熟时再成立相对独立的管网公司[2];油气价格形成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将逐步放开,天然气价格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实行管输费定价监管,并加强石油和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功能,稳步推进油气价格的充分市场化[2];管网向第三方公平开放是大势所趋;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将允许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着力发展混合所有制。
关于油气管网的改革,笔者建言,油气管道分离是石油行业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但由于其影响广泛,实施难度较大,建议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的国情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和经济背景、市场化基础、法规和监管体系、行政体制机制等方面均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切忌照搬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
二是天然气、原油、成品油管道区别较大,油气管道改革应“先气后油”。原油和成品油属于液体,运输方式选择较多,可采取管道、铁路、公路和水路等多种方式运输,经济性差别较小,而且常常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同时点对点输送居多,往往由于油品物性和下游大用户需求品质不同导致对管网输送要求较高,联网调运属性较弱,因此原油和成品油管道服务石油公司自身业务的作用更大。天然气作为气体,管道运输的经济性往往优于其他运输方式,入网的各路天然气互换性较强,不同气源同网运行或联网特征突出,面向的下游用户多、范围大,因此天然气管道服务市场的功能更强。加上现阶段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治理大气污染对使用天然气的要求更为迫切,建议中国油气管道改革“先气后油”,可先行在企业集团内部对管网进行分开分立改革,财务独立核算,业务独立运行,并做好剩余能力向第三方公平开放的工作。这样既能提高企业应对低油价的能力以及加强产业链一体化的抗风险能力,积极投资促进天然气管网建设,还能降低管道的专营属性,这在目前中国所处的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尤为重要[7]。
三是整合或规范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有关各省管网的公开准入,鼓励向用户直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市场用气成本,促进天然气消费,加快推进全国气化进程。
四是吸取国家电网公司的改革教训,防止产生一家独大、垄断专营的“国家管网公司”,出现行业公共权力、业务规模、业务链条和技术创新的多重垄断[8]。以中国中车以及后续可能要整合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为代表的企业采取产业链横向联合模式,这类企业是主要提供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的乙方类企业,需要参与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通过整合来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结构调整。与这类企业不同,电网、管网等网络类运营企业往往具有自然垄断、天然甲方属性,其主要功能是面向国内,服务于国家的能源安全,且远未达到产能过剩状态,尚需大力发展。
待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企稳后,建议参考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模式,整合上中下游各公司的管道基础设施,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设立董事会,单独运营,独立核算。此举既符合渐进式稳步推进的改革思路,“边走边看”,及时掌控全局,降低改革风险,又可有效利用各路资金,集中力量建设管道、储油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实现管道行业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提升效率效益。合资公司主体功能定位为面向全产业链、面向国内外用户服务,真正担当起资源与市场的桥梁作用,有效降低管网公司的自然垄断属性。另外,在国企前期兼并重组实践中,国家初步探索出的以铁塔公司为代表的共享竞合模式,在国资系统备受推崇,有望在接下来多个领域国企改革中重点实施[9]。
(注: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单位。文章信息来自《中国石油报》、《中国能源报》、《国际石油经济》等报刊以及新华社、国家能源局、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等官方网站。)
参考文献:
[1] 孟庆璐, 崔茉.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段开工[N]. 中国石油报, 2015-06-30.
[2] 钱兴坤, 姜学峰. 2015年油气行业发展概述及2016年展望[J] .国际石油经济, 2016 (1).
[3] 杨尚飞, 徐明伟. 国内首座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正式建成投产[N]. 中国石油报, 2016-01-23.
[4] 邹军装. 中国首个30MW级国产燃驱压缩机组顺利点火[N]. 中国石油报, 2015-12-29.
[5] 顾虹, 王亮亮, 廖小静, 曾庆. 从国脉大发展看中国石油储运技术大跨越[N]. 中国石油报, 2016-02-04.
[6] 孙兆光, 李鑫金. 我国管道企业首次主导国际标准——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国际标准由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发起并起草[N]. 中国石油报, 2015-04-29.
[7] 李润生, 吕建中, 朱建军, 司云波. 我国天然气管道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N]. 中国能源报, 2015-12-14.
[8] 吴疆. 评论:用改革终结电网超级垄断[N]. 上海证券报, 2014-07-10.
[9] 张建,双瑞,张展鹏. 中国发起新一轮国企改革攻坚战[EB/OL]. 新华网, 2016-03-09. 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lh/2016-03/09/c_1118283371.htm.
编 辑:夏丽洪
编 审:王立敏
China’s oil and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in 2015
GAO Peng1, WANG Peihong2, YANG Yaohui3, WANG Haiying4, LU Zhengguang3
(1. PetroChina Planning & Engineering Institute; 2. PetroChina West-East Gas Pipeline Company; 3.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4.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Abstract:By the end of 2015, total distance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completed in China was about 120,000 km. In 2015, as the oil and gas market demand grew slowly and the supply side was loosen, Chin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progress continuously slowed down. China’s government continued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industry,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a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the East Route part of the Russia-China gas pipeline started in China as scheduled, which will build the strategic channel of onshore natural gas imports in China’s northeast. On the unconventional gas, shale gas pipelines move forward rapidly, and the Xinjiang-Guangdong-Zhejiang synthetic natural gas pipeline project (the Xin-Yue-Zhe SNG pipeline) was approved. Moreover,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 reform program was concerned greatly in 2015. The pipeline equipment-manufacturing level was steadily rising. China’s company first led the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2016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may go into the trough, and the construction will continue to slow down. However, the feature of “less oil than gas” pipelines is still remarkable. The pipeline network reform program will be likely put into effect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ation of China’s pipelines.
Key words:China’s oil and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progress; pipeline network reform; pipelin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收稿日期: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