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

2016-03-16 20:12吴婷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传统

吴婷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

吴婷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现状和原因,探索了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路径,对完善和拓宽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职教育实施现状实施不力解决对策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它深刻地影响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民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标准、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自民国初期于1912年先后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大学令》,废止了中小学和大学的“经科”后,传统文化教育被割裂,按照西方学科体系划分了哲学、文学与史学等学科领域。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缺失了对人文意识、人文素养、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与考核。这样的学科设置和考核标准,使得传统文化失去了作为引领和示范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地位,高等院校肩负传承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文化创新的使命日趋式微。

传统文化蕴含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比如热爱祖国、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仁爱孝悌、诚信知报、见利思义、谦恭有礼的传统美德;修己敬天、天下为公的人生信念和追求……对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质、完善人格、促进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影响深远。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是中华民族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传承。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现状

相对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适应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为社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种专业技术实践教育。由于侧重于职业和技术层面的培训,因而综合素质教育常常被忽略,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缺位更是显著。鉴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课题认真研究。

随着社会的开放,一些大学生对于外来文化充满好奇,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被弱化;市场经济在转型阶段,让面向市场、着眼就业的高职院校的一些大学生,功利心理增强,对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人文学科表现得兴趣索然。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育体系的偏差和传统教育自身的脱节两个方面。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实施不力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教育体系的偏差。根据西方学科分类体系建立起来的我国教育体系,将整个传统文化教育割裂成碎片,不仅降解了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而且不足以在诸多专业技术学科中承担重要角色,融合困难。在职业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再次被稀释淡化。相比部分本科院校设立“国学院”或者开设“国学”课等主动作为,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课程重视不够,对相关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的制订、内容的安排等缺乏系统性思考。面向市场、着眼就业的功利化学习理念,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尚未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认识存在偏差。某些高职院校只是被动地根据教育法的要求,开设少量的普通文化课程。甚至某些高职院校至今仍将其作为选修课,成为学生可有可无的“第二课堂”,导致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教育的辐射范围上都非常有限,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是传统文化教育本身脱离现实,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职业和技术培训上,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智慧养成(包括知识迁移、健全人格的习成、逻辑思维训练等)被渐渐提上日程。当前在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一是对以理论研究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研究,二是在对接产业、面向职业的专业实践性教学上没有做到良好的嫁接、融合。

传统文化是历经五千余年沉淀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文明遗产,包罗万象,涵盖面十分广泛,识记相关文献且属不易,深入的应用型研究更是艰难。目前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或者研究,多数都停留在事实、理论层面,极少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精选内容和设计教学方式。高职学生普遍理论学习意愿低、理论学习能力弱,抽象、单一的传统文化教育既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又无法迎适应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精神需求。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很难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在高职院校中遭受冷落。

三、解决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实施不力的对策

一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构。首先,将被边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国家的教育方针,通过纲领性文件重振其地位。就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而言,废止近百年的经科应该有选择性的恢复。传统文化不应该只是综合性高校开设的一个专业,而应该作为提高传统文化认知的一种国民教育。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高职专业学科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地指导课程开发研究。从总体设计到具体的教学实施,将传统文化教育向高职专业领域拓展,使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安排专人组织挖掘传统文化与科技文化、职业素养相契合的文化资源。在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中研究与职业教育应用学科相关的理论和案例,构建与高职教育目标相统一的现代职业文化教育学科体系。如在国际贸易或会计金融相关高职专业教育中,开发和研究与之对应的传统经济文化、诚信文化等,可以分学科、分区域地开展相关课程研究,而后全面推广。

其次,重塑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形象。在加强传统文化在教育体系地位的同时,也要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意识,做好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关监督管理制度,科学确立高职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计划及方案并形成规范。它不单单是一个课程教学,而是一个体系,需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各部门联手协作,在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管理、财务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同时与中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在学科知识的层级分配和学科管理上形成梯度,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和深度。

另外,要积极创建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建立和健全相关监督、激励和评估机制,把高职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纳入到职业教育考核体系中来,通过硬性测评与灵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另一方面,就传统文化自身而言,必须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自我革新。当前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材一般是《大学语文》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等,内容相对陈旧,与时代脱节,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需求契合度不高,教学方式也是以灌输为主。改革传统文化教育自身,在于认清新的文化环境和被教育者的文化心理状况,充分结合专业课程、职业方向和社会热点,立足本土,挖掘传统文化中最能让学生喜闻乐见的职业技术文化资源。

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主,面向行业,对接岗位,应该体现出行业所需的文化教育素养。整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普适教育,没有体现出行业的特点和岗位的特殊性。因此,在追求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上,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要重视行业传统文化的挖掘。将各行各业的历史传统文化不断梳理、提炼,通过行业历史发展讲授、经典案例介绍及文化提炼等,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传统文化背景能够深入了解,在增加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民族自信。

由于传统文化是内涵和外延很深很广的一种文化,或寄托于物象中,或蕴含在抽象的观念、习俗中,因此教学的手段也应该变得多元。在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日常学习生活环境、社团活动等结合,实现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中的“内化”。如带领学生前往行业历史代表人物纪念馆参观;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建立专门的宣传阵地,在校园文化橱窗、网站、校报或者校内文艺刊物等平台上进行推介宣传,占领校内传统文化教育的舆论阵地;邀请国学名师、行业领军人物等现场报告,激励高职院校的学子明确人生目标、追求卓越职业表现……在高职校园内形成高雅向上又不失活泼的教育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移动智能化学习对于青年学生的影响巨大。组织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开发包含传统文化知识的专用APP等也是改革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途径。目前不少网络游戏借用传统文化内容吸引人的眼球,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者们也可以适当开发一些简易APP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核,破解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专注度不高的难题。

在潮流文化的冲击下,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实施系统、教学效果等比较薄弱,可以改进的空间很大。通过教育体系建设和传统文化自身两方面的改革,可以较全面地改善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实施效果不佳的现状。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确属不易。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不仅需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不断深入思考,也需要整个教育环境的共同推进。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职业生力军,更应该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明确定位,积极参与,合力共进。

参考文献:

[1]王菲.在高职院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2014年7-8月.

[2]蔡世华.大学的文化使命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

[3]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11月.

[4]杨克,张洁.立足高职学生特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北京教育,2014第04期.

[5]刘晓勇.建构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研究[J].亚太教育:2015(29).

[6]武怀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实现方法与路径探讨[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第6期.

[7]李志兵.对高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第6期.

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建设项目“行业型高职院校文化特色的培育与推广”,项目编号:14SF16。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传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