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凯申良云
(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旅游学院;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后勤管理处,广西桂林 541004)
壮剧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践探析
王凯1申良云2
(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旅游学院;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后勤管理处,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活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壮剧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壮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已成为壮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壮剧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精辟简明的提炼和高度概括,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中,必须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选择,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1.生活化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要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言,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诸如家庭、亲友、邻里,以及其他种种地缘的、业缘的、文化的群体,构成了时刻都在影响着每个个体的现实生存环境。马克思主义历来始终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鲜明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作为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显著标志,强调“实践的生活世界”,这里,人们不仅仅进行物质的创造,同时也进行着价值观念的创造和精神的生产。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群体而言,无论是群体关系的形成、强化与调整,还是群体意识的形成、变化与发展,群体传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体传播具有生活化和日常化的特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作为当下中国意识形态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要求。
2.生活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一种价值观念在多大程度上被认同,最终要看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占据多大分量。从人的精神需要出发,构建共有的价值理念,是一种获得认同的关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切入点是人们日常的价值诉求。“三个倡导”要成为人们追求向往的道德风尚,真正被民众普遍接受、理解和践行,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建立在日常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将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侧面都看成对接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将无形的核心价值观念化为可知、可感、可学的具体人物,在生活点滴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思想深处,把抽象的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感受相互触碰,实现核心价值理念与实际生活世界的无缝对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循,成为民众日常的生活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进而形成内心深处自觉奉行的道德信仰和人生信条。
1.壮剧文化具有厚重的共同价值观取向
壮剧诞生于乾隆二十五年,是壮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壮剧所弘扬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具有独特而多彩的壮民族地区文化特点。
壮剧作为一种壮族民俗文化,具有民俗文化的生活开放性,反映壮族人民的情感思维、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壮剧文化对壮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生产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壮剧文化内容健康向上向善,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思想情感丰富,激发斗志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壮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思想特征,成为中国优秀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剧深藏着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因子,广泛影响、引导和强化着壮民族同胞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民族意识,充分显示出一个成熟剧种的特有品质,其历史影响、艺术形态、发展成就在尊崇人伦观念、规范言行礼仪、调和人际关系、调适群体生活,提升道德水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壮剧文化有利于推进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
壮剧作为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及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倡导息息相通,成为壮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壮剧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作为,壮剧素材来源于壮民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深厚的壮族文化基础和高度的民族价值认同,在壮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中影响广泛。壮剧表现形式淳朴真实、自然大方,乡土气息浓郁、韵味和谐,幽默风趣。从内容到形式的传承、演变,总是根据人民群众的自身意愿和需要而决定取舍,容易为人们接受和理解,引起思想感悟的共鸣,能够让置身于壮剧文化浓厚氛围环境中的人们,易于接受壮剧文化的思想观念和富于亲和力、通俗化、民族性、娱乐性的文化样式,有利于推进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激发广大人民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3.壮剧文化有利于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壮剧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提供精神动力。纵观壮剧文化剧目,从不同侧面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壮族人民追求文明进步,勾绘社会共同理想,向往祖国繁荣发展;表达珍爱生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宣传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期待,抒发内心感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引导人心向上向善。这些道德规范,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价值评价、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鼓励、强化正当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广的历史起点上,壮剧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民族团结内容和时代进取精神。从思想认知和行为表现上自觉接受并努力内化,以其历史厚重感和教化的渗透力散发出感染力量,有利于提高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普遍接受壮剧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教化,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自觉。
1.不断完善壮剧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
壮剧文化价值具有生活的开放性,其独特的思想道德意蕴和广泛的影响力,已成为壮民族地区弘扬核心价值观,提升民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优化提供精神动力。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不断拓展壮剧文化的发展空间,为主流文化提供民族的形式,反映时代的特点,包含世界的元素。深入挖掘壮剧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壮剧原有积极因素予以提炼升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弘扬壮剧文化,使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壮剧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之下,实现壮剧文化发展繁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共奏。
2.不断拓展壮剧文化的核心价值表达
壮剧在壮民族中基础深厚、认同度高、影响范围广,在壮族的生产生活中占重要位置。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在宣传和传播壮剧文化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壮剧文化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内容和手段多样的文化传播形式载体,依托壮剧文化的话语体系,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活泼、形象的表达,承担起融真善美教育为一体和美风俗、厚人伦的社会教化功能,不断拓展壮剧文化的核心价值表达,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让优秀壮剧文化极具张力的形象化和通俗易懂的表达走向民间,普及大众,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3.不断丰富壮剧文化的核心价值活动
壮剧文化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为我们推进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方式。馆藏资料可以集中展示壮剧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成果;以小品、山歌、快板等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历史和骄傲,这种文化同源可以极大地增强壮剧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并潜移默化为爱国敬业、崇德向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成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要充分借助网站、电子邮箱、微信平台、微博、QQ群等多种新兴媒体传播壮剧文化元素,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节日是壮剧文化活动重要载体,逢年过节、三月歌圩、喜庆丰收、婚姻嫁娶等喜庆日子都少不了壮剧演出,其社会和文化心理的影响渗透于民间社会与广大群众,核心价值观践行远比符号化的宣传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柳礼泉,陈方芳,唐珍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四个着力点.人民网,2015-06-11.
[2]康厚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前提性思考——以生活化范式为视角[J].党政研究,2015(01).
[3]周东华.人的异化及其扬弃——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人的生活化意义[N].光明日报,2014-03-26.
[4]黄建宁.壮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传播[N].光明日报,2014-10-21.
[5]徐德利.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N].光明日报,2013-07-27.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DSBD14YB2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13X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