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儿童诗的阅读鉴赏与创编策略

2016-03-16 20:12吕沙东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儿童诗诗人诗歌

吕沙东

(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试论儿童诗的阅读鉴赏与创编策略

吕沙东

(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到文学样式之一,也是儿童文学最具文学性的体裁之一。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喜欢聆听和诵读儿童诗。在诗意优美的意境中,孩子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愉悦,“诗心”和“童心”相互渗透交融。本文就儿童诗的阅读鉴赏和创作改编探究基本策略与途径,旨在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儿童诗的审美感悟能力,提升儿童文学素养。

关键词:儿童诗阅读鉴赏创编策略

儿童诗是指为少年儿童创作、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形象的语言抒写儿童情趣和心声,并与他们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适应的诗。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中文学性最强的种类之一。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拥有丰富奇妙的想象力,炽热的赤子之心,真挚充沛的情感,对美和生活的好奇心,以及对诗歌音乐美的敏锐感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聆听、诵读和阅读儿童诗的缘由。

我国有重视“诗教”的优良传统。著名的儿童诗人和儿童文学理论家金波曾说:“读诗不是一般的消遣,它可以让读者在纯正的文学趣味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与滋养。”[1]在儿童诗优美的意境中,儿童的“诗心”和“童心”相互渗透交融,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与快感。儿童诗对儿童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指导儿童诵读鉴赏和创作改编儿童诗,有益于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进而培养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悟能力,提升其文学素养。笔者试图从儿童诗的阅读鉴赏和创作改编两个方面探究基本策略与途径。

一、儿童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

儿童诗与成人诗歌相比,有其独特性。台湾诗人林焕彰一首《日出》,就体现儿童诗是浅语的艺术,且童趣盎然:“早晨,/太阳是一个娃娃,/一睡醒就不停地/踢着蓝被子,/很久很久,才慢慢慢慢地/露出一个/圆圆胖胖的/脸儿。”这首精粹小巧的小诗构思新颖奇妙。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早晨刚露出笑脸的太阳,比做刚刚睡醒、在迷迷糊糊中踢开被子的儿童,形象活泼可爱。诗歌短小,句式长短不一,格律自由,语言浅白,节奏轻缓,轻柔的叠音词将小读者引进宁静明快的意境。诗中洋溢着浓郁的儿童情趣,可以让小读者享受到宁静恬淡的阅读快感,产生亲切、轻松、和谐的心境。指导儿童阅读鉴赏儿童诗,有以下几个基本策略与途径。

(一)诵读感悟,体验情感。

诗的本质是抒情的,儿童诗也是如此。儿童诗的阅读鉴赏是童心与诗心的对话,而朗读是进入诗歌的最好方法。儿童诗明快优美的节奏和韵律、浅近亲切的语言,十分适合朗读、吟诵或吟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个人自由读、集体齐读、配乐朗读、教师示范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儿童反复诵读,使儿童通过诵读发现诗意。儿童通过诵读亲近儿童诗,获得语感,把握节奏音韵,体验音乐美,初步体验诗的内在情感。例如,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落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

去堆胖雪人,

望着你笑眯眯。

我更愿飘落到妈妈的脸上,

亲亲她,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这首诗节奏轻柔舒缓,音韵和谐,形成了诗特有的音乐美。通过诵读,可以让人走进温馨柔美的意境,体验到儿童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感。金波的另一首儿童诗《我们去看海》:“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则是一首十四行诗,句式相对整齐,格律严整,节奏轻快通畅,适合诵读。字里行间渗透着饱满激昂的情绪,表达了儿童向往大海、热爱大海、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真挚炽热之情。

(二)想象画面,填补空白。

诗歌语言凝练概括,跳跃性大,为诗歌的阅读鉴赏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诗歌的画面,建构“内心视像”填补诗歌留下的空白。例如,余光中家喻户晓的《乡愁》,诗人用四节诗行描写了诗人从儿到青年、再到成人对故乡绵绵无尽的思念和乡愁。时间上跳跃很大,诵读时给小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又如朗读贺知章的《咏柳》时,儿童在脑海中会浮现一株婀娜多姿的春柳意象。这时教师可以用“说一说”的方式让儿童依据诗句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柳树形象,或者用“画一画”的方式给诗配画,让儿童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这棵生机盎然的柳树形象。借助想象画面,儿童能走进诗的意境,体验其内在情感,体味这时古诗的无穷意味。

(三)联想对比,领悟诗意。

首先,要唤起联想,联系生活经验领悟诗意。金波曾说:“读诗是发现,是走进诗境之后,找到诗中的自我。”[2]儿童要用心灵的眼睛去阅读,用童心和诗心对话,发现诗意,找到诗中的自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儿童读儿童诗时,不仅要联系诗人的身世际遇,帮助儿童读懂诗歌的内涵,还要注意唤起儿童的联想,让儿童联系他们的生活体验领悟诗意。例如读《乡下孩子》这首儿童诗时,可以让儿童联想或者是城市,或者是乡村的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让他们感觉有趣和幸福的事情,这样儿童就容易读懂乡下孩子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获得阅读的快乐和高雅趣味。

其次,拓展联想,在对比阅读中体会诗意。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领悟诗意,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比较阅读,即将描写同一类题材的不同诗人的诗或同一诗人的不同篇目放在一起读,开阔儿童的视野,使儿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读望安的《雪花》时就可以把金波的《听听下雪的声音》《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柯岩的《初雪》及佟希仁的《雪花姑娘》等儿童诗比较着读,领会诗人对童话般晶莹洁白雪世界的热爱之情。又如读古诗《咏柳》时,可以把白居易的《题大理寺桃花》、杜甫的《春夜喜雨》联系起来,采用先练习、后比赛诵读的方式让儿童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吟诵,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此外,阅读一些儿童诗时,如果教师引导儿童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就不难与诗人的心相通,达成童心和诗心的对话。

(四)品味语言,体味言外之意。

诗是语言的艺术。阅读鉴赏儿童诗时要注重品味语言,形成语感,体味语言的言外之意。儿童诗人为了营造优美的意境,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夸张和对比等艺术表现手法;常用反复的手法、叠音词、拟声词等,使诗的语言具有回环往复之音乐美。儿童诗的语言还具备动作感强、偏于暖色调的绘画美等特征。因而教师要引导儿童分析儿童诗的修辞手法,感受儿童诗的音乐美和形式美。例如,林焕彰的《公鸡生蛋》:

……

天亮亮,地亮亮,

公鸡跳到屋顶上:

喔喔喔,出来了!

喔喔喔,出来了!

喔喔喔,真的出来了!

我生了一个好大好大的金蛋蛋!

公鸡怎么会生蛋?题目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诗人用了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将太阳描写成一个活泼稚气的儿童。“喔喔喔,出来了!”反复了几次,目的是让儿童思考。最后,儿童惊喜地发现,原来公鸡生出的“金蛋蛋”就是金红色的太阳。

阅读鉴赏儿童诗时要从诗眼入手,探究诗的意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是洞察诗人的内在情感、品味诗歌言外之意的窗口。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就是诗眼,诗人用水之深比喻情之深,巧妙地将水和情联系起来,用比喻和恰当的夸张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汪伦与自己的真挚、纯洁、深厚的情谊,抒发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又如圣野的《欢迎小雨点》中的“泥土裂开了嘴巴等”“小菌们撑着小伞等”“小荷叶站出水面等”,这里的动词“等”就是诗眼,准确表现了它们对滋润生命成长之水“小雨点”的迫切期盼,形象表达了诗歌“欢迎”的主旨。

二、儿童诗创作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创作儿童诗时,首先要理解儿童诗的基本特征,其次要把握儿童诗创作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一)儿童诗创作的基本原则。

新颖性原则。儿童诗的构思新颖奇特才能满足少年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张晓风的《打翻了》运用通感的手法,沟通各种感觉,展开奇妙的想象与联想,描写太阳、月亮、花儿和风饶有诗意的意象,极具绘画美,意境优美。诗歌构思新颖奇特,抒发了儿童浪漫纯真的梦想和情思。这首儿童诗可以使儿童通过想象获得陌生化的奇异感觉,容易吸引儿童的眼球。

童趣性原则。童心和诗心是相通的。那些童趣盎然的儿童诗常常体现为诗人善于以儿童独特的童心解读儿童的内心世界。创作儿童诗时需要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留意身边的每个细节,以儿童特有的方式体认世界。例如小诗人阎妮两首童趣盎然的儿童诗《爸爸的鼾声》和《致老鼠》。前一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爸爸的鼾声比作“山上的小火车”,令她想起了“美丽的森林”,爸爸的鼾声停了,她觉得是火车到站了。全诗饶有童趣,幽默亲切。在《致老鼠》中,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在小诗人心目中,小老鼠机灵可爱,小诗人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希望它改正不爱干净、喜欢偷懒的缺点,并会介绍猫与它做朋友,体现了孩子式的包容和真诚。因此,创作儿童诗时可以从儿童喜爱的大自然、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捕捉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感受与体验,表现儿童式的情思和美好愿望,写出一首首童趣盎然的儿童诗。

故事性原则。诗歌的本质是抒情。儿童情感炽热丰富,细腻敏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事物。情感性和体验性也是儿童诗的特点。儿童直觉感性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尤其喜欢那些富有故事情节的童诗。这样他们容易幻化角色参与其中,在头脑里浮现一幅幅画面,进入诗的意境,丰富情感体验。例如黎焕颐的儿童抒情诗《蒲公英》[4]:

你有翅膀吗?

告诉我,蒲公英。

你飞得很高——

天上的道路,

是云彩铺成,

我要跟着你,

去看神秘的星星。

你飞得很远——

远方的风景,

一定很迷人;

我要跟着你,

去做快活的旅行。

这首诗用儿童天真稚拙的口吻,借助能够飞得很高很远的“蒲公英”意象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幻想着跟蒲公英去旅行,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诗中开头的问句,舒缓的节奏,抒写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对探究未知世界的向往之情。

(二)儿童诗创作的基本策略。

1.了解儿童,抒发率真情感。

写儿童诗,首先需要了解儿童,准确把握儿童的年龄、心理和思维特征。金波说:“要和儿童的心灵相通,这是写好儿童诗必不可少的条件。”[3]了解他们在家庭、校园生活中关心和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热爱和憎恶什么、为什么而喜怒悲哀等。懂得儿童的爱好喜恶,熟悉他们的生活,才能与儿童心灵相通。只有这样,写儿童诗时才能用儿童纯真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特有的方式感知世界。因而,童心未泯的诗人才能写出发自儿童内心深处的声音,抒发儿童率真、快乐、稚拙的情感。

2.放飞想象,创设优美意境。

想象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儿童天性浪漫,富有诗意,爱幻想,爱模仿,爱探寻。他们对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向往美好的事物。因此,儿童诗应该表现自由不羁、新鲜活泼、新巧奇妙的儿童式想象或幻想,并且用富于儿童情趣的表现形创设出清新优美的意境,让儿童受到文质兼美的儿童诗熏陶浸润,丰富其情感体验,培养其纯正高雅的文学趣味。

3.巧用手法,描绘鲜明形象。

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是直观的、具体的。儿童天性好动,他们对行动、富于动态的事物感兴趣。因而儿童喜欢欣赏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富于动感的诗歌。写儿童诗要避免长篇静止地抒情。即便是儿童抒情诗,也要伴随一系列动态描写或者故事情节的安排。此外,写儿童诗要用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富于音乐性的儿童口语描绘对象的声音、形状、色彩、动作等,巧用拟人、比喻、夸张、摹声等修辞表现手法,增强诗的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三、儿童诗改编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儿童诗改编主要是指对儿童诗进行改编,或是把其他儿童文学体裁改编成儿童诗,改编后的文体是儿童诗。在这里不阐述把儿童诗改编成其他文体的情况。

(一)儿童诗改编的基本原则。

主题率真明朗原则。随着儿童的逐渐成长,他们的生活逐渐扩大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少年儿童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开阔,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更丰富。儿童诗反映的儿童生活面较之儿歌而言更广泛,抒发的儿童情思更宽厚,儿童诗的主题内涵也显得越来越丰厚。儿童诗的改编要保持其明朗、率真、快乐和健康向上的主题意蕴,切忌表达过于晦涩、伤感、复杂和消极的主题。当然,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候,儿童诗也会抒发一种轻轻的叹息和淡淡的忧伤。例如,杨牧的《故乡》抒发远离故乡的游子思念故乡时的一种薄纱似的忧伤,这样的诗能激起儿童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引起情感的共鸣,同样为儿童所喜爱。

意象美和绘画美原则。“诗中有画”,好诗往往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因此儿童诗的改编要注重描写美的意象,描绘诗意的画面,营造优美的意境。这就需要多用拟人、比喻、夸张、设问等儿童喜爱的修辞表现手法描绘大自然和贴近儿童生活的、灵动而优美的意象、诗意的画面。改编后的儿童诗通过描写情景交融、清新优美的意境,让儿童在具体可感的意境中体验诗情画意。儿童想象奇幻大胆,丰富灵动,热爱大自然和向往美的事物,他们通过形象生动、优美凝练的语言能读懂诗人以一种诗性的思维把握世界的方式。

节奏美和音乐美原则。诗是一种具有节奏美和音乐美的文学体裁。儿童对语言丰富、有律动的音乐性具有非凡的敏锐感觉。儿童与诗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他们天性喜爱具有鲜明节奏、音韵和谐的诗歌语言。改编儿童诗时,要注意精心设计安排节奏、韵律、反复等,注重诗歌形式整齐的美感和诗歌内在的旋律,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爱不释手;还可以用反复咏叹的修辞手法把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表达强烈深沉的情感,引起小读者的情感共鸣。

(二)儿童诗改编的策略与方法。

1.改写。

儿童诗的改写就是对儿童诗原作进行的改编。改写可以根据儿童诗原作进行改编;也可以把儿歌、儿童故事、儿童散文等改写成儿童诗。首先,根据儿童诗原作进行改编时,要根据儿童的接受心理特点进行改编,一般要保持原诗的主题意蕴,在内容和形式上做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改动。如滕毓旭的《窗前,一株紫丁香》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时,教材编写者根据小学低学段儿童的心理接受特点,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将诗的题目由原来的《窗前,一株紫丁香》改为《一株紫丁香》,简明易懂;借一株紫丁香表达儿童对教师纯真的关爱之情;在诗歌形式的改编中,尤其注重把诗歌分节排列,使得诗歌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在文字上稍加修改,如把“你”改为“您”,强调了对儿童礼貌用语的教育,将“快放下教案吧”,改为“休息吧”,更通俗易懂;还根据语流音变对文字稍做变动,如把“呀”改为“啊”,把“绿叶”改为“绿叶儿”等,使语言更凸显口语化的特点,令儿童倍感亲切。

改写儿童诗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儿歌、民间故事、儿童散文等文体改写成儿童诗。例如,普希金著名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是在俄罗斯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普希金保留了民间故事和传说常常用一些动物来惩恶与扬善的传统,用神奇的幻想塑造可爱动人、神通广大的超人体童话形象——小金鱼。她善良,正直,重感情,有义气。在形式上,普希金保留民间童话故事常用的三段论的结构形式,采用拟人、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童话诗简单的故事情节、单纯的故事结构、强烈的对比和多次的反复咏叹,以及普希金诗歌语言朴素简约、纯净优美的风格,给人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了深刻教育。

2.仿写。

儿童诗的仿写就是根据给定的儿童诗仿写句子和诗节乃至全诗。仿写时要注意原作特定的语言环境、思想内容的表达,在题目、主题、词语、句子、句式、诗节形式和内容上要基本和原诗保持一致。在仿写前,要体会原诗用词、句式的特点,体会节奏和语调的轻重缓急,感受原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同时,要放飞想象的翅膀,用诗意的幻想填补空白,仿写诗歌。赵永红的《乡下孩子》展现了一个个美好的生活画面,生动表达了对乡下孩子生活的喜爱之情,热情赞美温馨美好的故乡,能引起小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引导儿童读过原诗之后,在诗歌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与原诗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做仿写练习。例如,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吴佳泽仿写的《城里孩子》,就是一首童趣盎然的童诗:

曾是妈妈眼里,

快乐的小公主,

曾是爸爸背上,

可爱的小精灵。

拿几块儿积木,

拼出美丽的城堡。

拿一张白纸,

画出美丽的图案。

一张开嗓子,

唱出的歌谣,

拿一本本子,

能写出整洁的字。

哦,

城里孩子,

生在高楼里,

长在城市里。

3.续写。

儿童诗的续写就是在原诗的结尾处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改编。要求与原诗的情感基调和表现形式基本一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对高洪波的《我想》、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做这样的续写改编练习。如人教版教材根据白冰原诗改编的《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拥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的儿童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读了这首诗,儿童会产生许多共鸣和联想,产生续写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让儿童基于原诗表达关爱之情,想象画面,用诗的句式和语调续写诗歌。

参考文献:

[1][2][3]金波.金波论儿童诗[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4:454,454,4.

[4]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577e0f0101d45p.html.

猜你喜欢
儿童诗诗人诗歌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