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飞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的协同创新
李 飞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当前学生感恩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协同创新角度对学生感恩教育各方面进行针对性地思考,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协同创新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基因构成,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根植于基因中。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成长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素养。感恩素养是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具有良好的感恩素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待学习、生活、未来工作以及社会的态度,影响到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在提高学生感恩素养的众多路径选择中,教育是回避不了的选择。高职院校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美丽中国的征程中,都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劳动者。当代在校的90后学生大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在成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个人意识过强,感恩意识淡漠,问题越来越凸显。要改变现状,必须坚持不懈地有意识地抓紧时间对在校的他们展开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因此,研究感恩教育,创新感恩教育,并以此推动学生感恩素养的提升,十分必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感恩教育高度重视,家-校-社感恩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大学生感恩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感恩教育载体不断增多,感恩对象不断拓展,感恩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感恩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感恩教育研究也不断深入。从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能深刻认识父母养育之恩,学校培育之恩,党和国家关爱之恩,大自然的哺育之恩,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问候父母亲人的身体状况;在课前主动给授课老师擦黑板;参加迎接新生的青年志愿者工作,义卖报纸为需要帮助的人筹款。2010年1月14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003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张宝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一位韩国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成为湖北省首位跨国捐髓志愿者,被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7月4日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点赞;2013年6月13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姚作霖、周雪东、周勇、李峰、罗权、李潇潇、文德麟、杨承杰、曹思明等9名学生接力抢救在801公交车上突发癫痫的女青年,被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与《新闻直播间》、湖北公共频道《新闻直播间》等多家媒体节目报道;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小天使基金会”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拣垃圾拾废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将卖废品所得收入资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作系团总支开展“学习雷锋献爱心,尊师重教我先行——送姜茶,送温暖”活动,亲手制作“蜜汁姜茶”,送给每天晨露未希赶校车、落日半羞才赶回家的老师,如此等等,诸如此类的感恩人物和感恩事迹不胜枚举。
受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消极因素的诱导,感恩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教育层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课程等方面。
2.1 教育理念滞后
第一,以施教者为中心。以感恩教育施教者为中心,就容易忽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忽视学生的有效主动参与,缺乏教育针对性,弱化了施教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阻碍了感恩教育有效性的提升。第二,实用主义。实用忽视了学生感恩教育的社会价值,使得学生要么当作一种说教或者一种社会活动应付性地参与,要么根本不参与,师生互动越来越困难,施教者的施教积极性也会慢慢甚至很快消退,完全不能固化感恩行为,最终难以形成良好习惯。第三,墨守成规。墨守成规,是指固守既有的原有的感恩教育内容、手段、课程,怕麻烦惧困难,不愿付出,不愿与时俱进。
2.2 教育内容陈旧、匮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感恩教育的内容已然忽视了学生基本感恩素质的养成,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社会实际相脱节,没有确定合理的价值目标,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匮乏。以消费为导向的图书市场很少提供针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书籍或读物,学生也不太愿意在这个领域进行消费投资,所以学生接触教育内容多是通过课堂教学或者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何况大学校园里的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并不多,除了政府组织的类似“感动中国人物”巡回报告,其他少之又少。大多数高职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即使开设了,也多是以公共选修课的角色出现。
2.3 教育方式传统、单一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师讲生听、师说生做、师令生止”,施教者将带有价值取向的知识甚至是结论性的观点,孜孜不倦地解释给受教者。这个过程,承认了施教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否定了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得施教者与受教者对立,必然影响教育的实效,继续一味坚守传统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互联网与自媒体普及的今天,以传统的不问条件、不管对象、不讲实效的强硬认知灌输为主导的显性教育方式,要取得良好效果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2.4 课程教育限于知识本位
第一,生活领域感恩教育存在盲区。感恩意识的习得不同于具体感恩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授以及随后识记一些感恩文字就能实现的。传统的感恩教育课程是通过课堂灌输来实现,而且重说教轻实践,它将感恩教育等同于原则与规范等感恩条框知识灌输,几乎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是课堂外的生活领域,感恩教育就易有真空。正因为如此,纵然想再多办法来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也是徒劳。 第二,感恩教育课程效果不佳。开设了感恩教育课程的高校,普遍存在将感恩教育教学化、智育化、显性化的情况,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的感恩知识应考,如此这般,教育效果收效甚微便属正常。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特别强调“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进行感恩教育协同创新应坚持三个原则:以生为本,把学生感恩素养的提高作为协同创新的根本目标;有效创新,充分考虑教育实效性,不是为创新而创新;遵循感恩教育的自身规律,同时与时俱进。
3.1 创新感恩教育理念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以一定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感恩教育也不例外。革除感恩教育知识化倾向。感恩教育不仅体现为知识理论,而且更体现为感恩精神和感恩能力,带领学生在感恩情感、感恩意志、感恩信念、感恩品质和感恩习惯等方面不断前行。正确定位感恩教育目的。感恩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的人,因此应抛弃实用性和功利心。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理念必须与时代同步,适当运用利益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
3.2 创新感恩教育内容
(1)以扬弃的态度继承传统,以开放的姿态接纳西方元素,面向未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智慧和谐的孝文化,优化感恩父母的内容。
(2)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为老师争光,为工作中的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尊师遵教,优化感恩老师的内容。
(3)珍爱自己就读的学校,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珍视短暂的校园生活,与同学和睦相处,爱护学校财产,把自己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在学习和生活中切实践行学校的精神与校训,积极主动为学校争得荣誉并努力维护学校的声誉。 以爱校文化优化感恩学校的内容。
(4)自觉了解和熟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历史,从身边细微处感知变化和进步。利用网络上公开的综述信息与报道,了解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以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认知,优化感恩党和国家的内容。
(5)优化感恩自然的内容,树立新型环保文化。利用假期游历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自然的伟大、辽阔与壮美,了解风土人情;通过学习了解自然地理知识,通过互联网了解破坏自然环境带给人的灾害,树立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强烈的保护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分类处理废弃物做起,从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做起,以实际行动尽力保护自然环境;坚持绿色消费,多使用绿色产品,不攀比,努力节约各类资源。
3.3 创新教育方法
(1)实践锻炼:劳动锻炼、志愿服务、独立生活、照料他人、旅行参观、参加各种积极有益的组织与活动等,都是实践锻炼的方法。
(2)典型激励:以典型的感恩人物、感恩事件为榜样,引导学生去比较、学习、对照,以此提高感恩素养。
3.4 创新感恩教育课程
3.4.1 自设校本课程,丰富显性课程
大学生感恩教育显性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恩教育部分以及个别高校开设的作为选修课的感恩教育课程。开发体现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学生特色、地域特色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如关于学校历史、学校优秀教师事迹和优秀应往届学生成长故事等,丰富校本课程。
3.4.2 鼓励实践体验,丰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以实践体验为主要特点,除了要求或者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社团和团学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公益项目或活动、户外拓展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尝试参加校外各类活动,如兼职营销与服务,还可以尝试家庭事务的处理,如春节策划、整理卫生、买菜做饭、给父母洗脚等等。
1 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8).
2 刘三宝,郭刚奇.基于传统孝道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感恩教育[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 旭峰,刘晓萍.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5).
4 刘波.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5 张萍.高校“90后”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6 祝国超.论大学生感恩教育课程化[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7 吕楠.浅议当前我国高校中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
8 张志新,吴红.社会转型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8).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on Thanksgiv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责任编辑:谭银元)
LI Fei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430050, China)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on thanksgiv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which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on thanksgiving from all aspects, and proposes some constructive countermeasur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anksgiving education for student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项目来源: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高职感恩教育的协同创新研究”,课题编号为2014A070。
2016-04-18
李 飞,男,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
G711
A
1671-8100(2016)03-00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