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彦攀
中共盘县县委党校
浅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方彦攀
中共盘县县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既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既要学习世界观,同时也要学习其方法论,在实践中,我们既要运用世界观也要使用方法论,这样我们才能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简单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涵;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解释世界,而且还是革命实践的理论指南。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和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从认识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研究对象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功能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从不同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回答,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后人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把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的原有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重要原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的归宿,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一系列原理中最根本、最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珍宝”中之“珍宝”。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有基础性的内容,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这一原理,阐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揭示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科学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观点,“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同时又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主要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方面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主要从表现形式方面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要从事物发展的趋势方面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他规律和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补充和展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和补充。唯物辩证法向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提供了“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能动的反映论。它揭示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逐步深化和提高,是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前提出发,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即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与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列宁创立的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发展。这一科学理论,阐明了垄断的形成和实质,即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表现,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支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阐明了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及其一般规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揭示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1] [美]宾客莱.理想的冲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 [美]米尔斯.马克思主义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3] [美]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198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