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冬 吴志鹏 王 辉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构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新常态
杨雪冬 吴志鹏 王 辉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学生素质培养的科学化水平。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家新的经济形势之下,在国家新兴产业的需求推动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素质是目前高职学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探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学生提升素质工作新常态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内心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改善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工作,更好地为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新常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工作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石,也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要通过有效途径,将科学价值观理念融入到学生素质培养提升工作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激励学生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理想,引导学生确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情操,使其能自觉遵循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积极推动社会进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高职学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生力军,提升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强化和科学地开展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提升工作,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个体的成才成长发展,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国家各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关系到国家各行各业新生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否顺利由“学生人”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变、国家各行业企业的长足发展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新常态构建的过程中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的养成教育、职业素养、学习能力等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的综合素质提升的新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既要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素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同时需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的理解与判断,着力点在于新时期提升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途径与办法和实施,依附于企业、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的双向介入促进对高职学生素质的提升,目标在于高职院校能够改革和细化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构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新常态。
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开展的对象为高职学生,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特殊性,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在校生的入学渠道分为以下几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学院自主招生考试、对口专业升学考试、中专联合办学模式等,不同的入学渠道所录取学生的年龄、心理素质、学习素质、专业素质、所受教育环境等因素均不尽相同,对其开展素质培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针对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应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主观认知、认同与践行,开展多方位、全视角、多学科协同的素质培养工作更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素质,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所开发的素质培养课程与实践活动应有所不同,创造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广泛的引起学生的共鸣。尽管近几年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可我们不能否定在学生素质培养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如:高职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观接受与践行、高职学生对于自我素质认知和判断的能力、开展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等诸多“瓶颈”问题。对此,需要在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中,通过着力加强素质培养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着力强化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着力丰富学生素质提升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确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构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新常态。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途径应当以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线,切实增加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自身素质培养提升的主观感情认知与认同,通过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位的综合教育体系引导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提升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主线,在新时期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是迫不及待的,不论是课程开发、授课主题与计划、教育实践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等方面都是要根据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于自身素质的判断与要求进行更新改进的,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当前,高职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非专业课,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或者就业指导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普遍对其学习态度不端,对其学习重视不足,对其学习热情不高,很多旷课行为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能够抓住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变化也是客观存在的,师生互动有待增加、教学方式有待改进、时间活动有待优化等方面均是当前针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活动需要注重和改进的。在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环节应注重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与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高职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教育活动中,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文化教育志愿者活动等方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
2.切实加强高职学生主观情感认知与认同是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社会背景之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提升和改进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开展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中切实加强高职学生主观情感认知与认同。首先应加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针对青年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抵制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的侵害,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而是要从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其次应注重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高职学生基础性的素质在他们整个素质结构中处于最为基础的部分,是他们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素质等要素。同时应提高高职学生养成素质的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偏弱,文明修养偏差,多数都是养成素养较弱,多数素质偏低的表现均是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较弱的原因,比如: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课堂“低头族”、教学环节对教师尊重不足等现象。
3.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提升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多方位、全视角、均覆盖的教育引导。
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依托,整合相关社会资源,改善当前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综合评价,如相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单位应将高职学生的素质评价体系纳入就业、创业平台,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更适合、更贴切的就业岗位和创业孵化机会。企业是高职学生毕业之后最大的就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当前很多的企业定向培养模式、企业“冠名班”、校企联合培养等多方式的合作渠道,引入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熏陶,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能够更加贴合企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素质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学校通过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纳入辅导员日常工作、加强校园文化的感染、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对高职学生全过程、全覆盖、全视角的素质培养工作。家庭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环节,针对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依然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引导,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尽相同,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通过提高学生家长对于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提醒学生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文本,全面推进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提升。
对当前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提升工作,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提升提供相关对策,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契合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员工素养的要求,完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构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提升工作的新常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构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新常态的项目研究应注重结合学生素质现状的调研情况,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探寻提升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契合当前行业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人才的需求,缩短毕业生到企业之后的实习过程,顺利完成“学生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促进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工作新常态的研究是将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和提升工作立足于新时期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提升提供相关对策,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契合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员工综合素养的要求。
[1] 李辉.当代中国青年核心政治价值观的理论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2]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50
[3] 蒋亚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12
[4] 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7
[5] 张兴海.大学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111
[6] 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61
[责任编校:孙爱民]
2016-10-15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构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新常态的研究”(课题编号:2015GJJG321)的阶段性成果。
杨雪冬,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书记,副教授。
G715
A
1009-5462(2016)04-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