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贵利
中共集安市委党校
如何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代贵利
中共集安市委党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对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城乡文化一体化就是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城乡文化事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共同繁荣,不论城市居民还是乡下农民,基本享有同样的文化权益。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1、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成为制约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自上世纪5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来,通过建立户籍制度,对城市、对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村、对农民实行另一种政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相关的体制、机制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成为阻碍中国发展特别是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同样也成为阻碍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城乡文化发展,更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必须在实现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注重文化一体化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
2、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从艺人员年龄偏大,后续力量蓄备不足,专业业务人员匮乏。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使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档次大打折扣,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二是文化宣传人才队伍文化层次不够高。许多乡镇从事基层文化宣传工作的人员是多年在乡镇工作的非专业人员,既年龄偏大,又缺乏紧跟时代发展的文化宣传的能力,有的只是做基层工作的经验,但仅靠经验是不能真正胜任目前的基层文化建设需要的。
三是对文化宣传领域的投入不足,文化宣传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工作经费不足、文化人才“开小差”等问题。政府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存在组织不到位、经济扶持不足等问题,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很好地得到开展。
3、乡村群众思想基础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的农民的思想还比较落后,精神需求比较简单和单一。有的停留在疲于解决温饱的“老婆孩子热炕头”阶段;有的即便是小有富裕,但还是小富即安的只在意享受物资生活的阶段。在严重缺乏文化享受的条件下,越来越缺乏文化享受的要求和能力。
4、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适宜
我国自落实土地承包责任制政策以来,农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早出晚归忙于生产耕作,加之外出打工人员队伍庞大,给政府部门统一组织的文化活动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5、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
由于我国多年来在教育政策的影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同时受农村地域和农民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文化机构和从业人员都要主动顺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趋势,主动繁荣农村文化,主动帮扶农村文化,主动加强农村和城市的文化对接,让健康自信、充满活力的农村文化惠及每一个农村居民。
(一)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1、户籍制度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依附着利益关系、资源和机会的配置,是农村发展的瓶颈。户籍制度是全国性的问题,涉及到人口的流动、就业、享受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解决。根据我国现状,有两条思路可行,一是把附着在户籍上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多种问题一一解决好,再进行户籍改革;二是先进行户籍改革,再逐步解决其他问题。应先改革户籍,再一一解决其他问题。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实行公民身份上的平等,是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2、土地制度改革。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产业、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必然要占用乡村或城郊土地,要向农民征地。土地问题已经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不仅农民无权无力保护自己的土地,就连国家要保护的18亿亩基本农田的红线也存危机。现在这种状况依然还在恶性发展,大拆大建,土地政策越演越烈。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村土地产权明晰,使农民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礼利、失地不失业,这样农民可以支配处置属于自己的固定资产,获得财政性收益,也可以作为参加城市化、工业化建设的本钱。
3、财政体制改革。无论是户籍制度改革,还是土地制度改革,都需要成本。如果说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那么,财政体制改革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保证。中央已经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财政部门首先要由贯彻执行这个方针的重大举措。免除农业税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和县乡两级政府的财税负担。但是如果不对现行的财政体制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农业为主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将不容乐观,这对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十分不利。
(二)注重农村内生文化的繁荣
农村地区不是没有文化底蕴,很多好的传统文化都起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深深植根于农村广袤的土地,但要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在农村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少。对此,当地党委政府一方面要支持和引导群众进行文化消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加强农村文化市场、文化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乡土文化人能够离土不离乡,就地解决就业问题,就地繁荣当地文化。
(三)加大城市对农村的文化帮扶
近年来,随着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推进,虽然广大农村地区都能看上了电视,收听到了广播,但当地文化活动仍然非常贫乏,群众文化生活依然非常单一。要让先进的文化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地区的老百姓,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好各种文化下乡活动。各类城市文化组织要将文化下乡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艺术体验,在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的过程中,也从农村生活、农村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各级地方政府要用明确的政策导向、积极的财政投入,来支持和推动文化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