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下物理课堂目标和管理策略探讨①

2016-03-16 16:17吴志山
物理之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师生主体目标

吴志山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教学研究·

主体间性下物理课堂目标和管理策略探讨①

吴志山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本文从主体间性的内涵出发,阐述了主体间性下物理课堂的三个管理目标: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基本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高效的核心目标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提出了主体间性下物理课堂的四条管理策略:改变生态、明确目标、自主管理及激励评价.

主体间性;课堂目标;管理策略

1 主体间性的内涵

主体间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为解决“主体-客体”关系而引入的一个概念,是对原来绝对主、客体二元论的批判、修正与发展,是从单纯的“主-客”模式向“主-主”或“主-中介-主”模式的转变.

主体间性又叫交互主体性,它必须依赖“主体”和“主体性”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不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进行的主体构造和客体征服,而是主体间的共在,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交往、对话.有学者认为:“主体间性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关系中体现出的内在属性.它是那种使不同主体之间相互理解成为可能的前提性的东西,对不同主体而言共同有效和共同存在.它超越单一性的限定而达成复数的有效性.它不是先天的自然存在,而是不同主体后天交往的结果,是不同主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它的发展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一致的.”

主体间性强调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不同主体在平等、尊重的原则下,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经验分享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结果.在主体间性视域下研究课堂目标和管理策略,可以使课堂管理更好地体现人性化,在关注学生的尊严、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不出现混乱的状况,从而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弹性课堂管理,可以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搭建平台.

2 主体间性下物理课堂的管理目标

2.1 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主体间性下课堂管理的基本目标,依据主体间性理论,在课堂管理中应着力于师生间的交互活动,强调构建师生间、生生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对话关系,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形成课堂管理的共同体.课堂的管理过程就是引导师生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交往互动、共同探索的过程,要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共享的价值体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认同感和相互协作的意愿,有话语权,能平等交流、被认同、有幸福感.

2.2 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高效

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高效是主体间性下课堂管理的核心目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既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等进行活动,课堂的管理应该保证学生能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高效精彩的课堂目标应落脚于学生学得如何,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所以高效课堂的实现仍然来源于生生的、师生的对话、交流、互动,也就是教师应该思考主体间性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如何更好地得到落实.

2.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主体间性下课堂管理的终极目标,学校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的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所以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教学,在学生人生的道路上不仅仅只有高考,要发展的不仅仅是与解题相关的阅读、模仿、迁移等能力,还有领导力、表达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自学能力等,还应该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求真的精神、向善的意愿及审美的情趣,这些能力或素养需要在学习的组织、合作学习、对话学习、学习讲演等过程中得到提升,我们应该引导和管理好课堂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3 主体间性下物理课堂的管理策略

3.1 改变生态,课堂管理好入手

我们应该构建一个生生平等、师生平等的自然和谐的课堂生态,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或作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学生的探究,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自己的威信.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管理自然好入手.如在一些疑难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有想法就可以说,有些好的想法说出来后,学生们会自发喝彩.例如在进行有关图像的选择问题教学时,一般的同学会先推导图像的表达式,再进行选择,实际上有些问题高中生还难以定量解决,当问题出现卡壳的时候,突然会有学生提出用“特殊值”或“极限法”等,问题迎刃而解.有时我们可将综艺节目的方式引入课堂,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展示时遇到难处了,可以现场求助其他同学,或者协商解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与对话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尊重,情感上得到满足,教和学的氛围都很融洽.再有,对于一些“教学意外”也需要有教学机智去调整课堂节奏,如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同学们正在静思,突然一只花露水瓶掉在地上碎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过去了,开始议论谁的瓶,怎么掉的.这时老师顺水推舟地问:满教室飘香是什么物理现象?谁能解释?于是学生们的注意力自然地被转移过来.

3.2 明确目标,课堂管理有抓手

主体间性下的课堂离不开对话和交流,相对于主-客体模式而言,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课堂目标会迷失方向,老师在课堂管理时会应接不暇,疲于引导纠偏.而有了明确的课堂目标,每个主体就都有了方向,就算偶尔有偏题现象,也会有人发现并进行组内纠偏,可以做到自我监控,便于课堂整体的管理.有了明确的目标也便于课堂主体间的评价,课堂的管理也有了抓手.当然,在目标的确定上我们也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的目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楞次定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理解楞次定律”,这个目标对学生来讲就不够明确,学生没有学过楞次定律,又何谈理解呢?对学生来讲,这样的课堂目标就没有可操作性,但若改成“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就可以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理解楞次定律,在学生对话交流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调控.

对学生在主体间进行的交流互动,我们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个性目标,特别针对诸如领导力、表达能力、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的特征,明确在一周内至少主动展示几次等可量化的具体目标,这种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可实现性.让学生充满实现的希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在课堂的调控中也要点面结合,通过对主体的调控来影响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

3.3 自主管理,课堂管理有帮手

主体间性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应该是课堂的管理者,或者成为课堂管理者的帮手.只有构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主体间性下的课堂管理.但自我管理不代表没有调控,我们要求生生平等但并不排除差异,有些同学善于表达、思维敏捷,有些同学表达不畅、基础薄弱,假如实施完全“自由、民主”的管理,就有可能出现“强强联手”,少部分同学会“独霸讲坛”,而另外一些同学作为听众也“心甘情愿”,最后越拉越远.所以自主管理应该分工合作、和谐共进,在群主体组成时就要考虑搭配和平衡,每个人都有侧重的责任,如记录员、主发言人、资料员、组织者等,然后群主体内角色进行周期性互换,让不同主体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群主体内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安排,将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都是主人翁,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如在复习“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笔者让学生用DIS系统探究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同学们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有理论探究推导公式的,也有熟悉实验器材的,有准备发言的,还有为其他同学发言计分的.整个课堂忙碌而不杂乱、热烈而不吵闹,有合作、有竞争、也有争辩.最后同学们用自己认为理想的至少两种方法进行了测量,并与其他同学分享,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课堂的教学与管理,学生领导组织、推理表达、实验探究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3.4 激励评价,课堂管理好舵手

主体间性下的课堂注重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同样需要有效激励,有效激励可以像航船的舵一样指引学生的行为方向,激发课堂的活力,提高管理效率,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真学习激励理论,善于利用激励评价为课堂的教学和管理服务.如我们可以运用主体间相互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进行信任激励;还可以进行目标激励,正如前面所述,我们给学生一个定制的具体目标,充满实现的希望,利用小步快走的方式让学生在成功中不断前行;还可以运用典型激励模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还要注重师生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互评和自评,评价时要考虑不同主体在情感、习惯、态度、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性,重视求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主体间挖掘每个个体蕴藏的潜能,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和风气,为课堂的管理输入正能量.

物理课程有着学科独特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既有理论的推演,又有实验的探究,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数学学科知识的帮助,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是缓慢的斜坡式上升,而是台阶式“量子化飞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在高一表现较为明显,所以在高一阶段特别要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给予他们特别关照,激发主体间的智慧和力量,否则他们就可能成为课堂上“被管”的对象,影响课堂管理的高效性.

4 结语

主体间性下的课堂管理注重营建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建设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建设健康和谐的课堂文化,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这种凸现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变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主体间性教育思潮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秉承人本主义理念,在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广泛借鉴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塑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 曾新.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2] 徐倩.走出课堂教学目标管理的误区[J].数学教学通讯,2012,(24).

[3] 李红,莫仙.论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原则要求[J].广西教育,2011,(8).

[4] 张琴.基于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J].物理之友,2016,32(5).

[5] 冯建军.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①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体间性视域下的物理课堂文化的建构策略研究”(批准号:R-b/2013/08)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师生主体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