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波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机车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及应用
张 波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使用,机车长交路的普遍化和运输任务加重,使用单位对机车的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致使机车的使用费和维修费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工作人员积极探索机车全寿命周期内零部件的修程,有效克服计划预防修引起的“过剩维修”和修程内容不合理导致的“维修不足”等问题,使机车的计划预防修逐步向“以可靠为中心”的维修方向发展,使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最优化,从而提高机车的利用率,达到保质、增效、创收的目的。
铁路机车;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应用
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在装备寿命周期内用于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所消耗的一切费用之和,即装备寿命周期各阶段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它可分为两大部分:购置费和运用维修费。购置费通常发生于装备未投入运用以前的阶段,包括论证、设计和开发、生产、调试等费用支出,这是用户和制造商都非常关心的成本项目。运用维修成本是装备投入运用以后的阶段发生的费用,包括运用和维修、报废等费用支出,这是用户最为关心的成本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是对产品的购置和运用维修总体成本进行评估的经济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基本目的是在满足产品性能、RAMS(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和其它要求的基础上对其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评价和优化。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是衡量装备经济性最合理的指标。因为购置费只占较小的比例,运用维修成本则占较大的比例。例如机车车辆采购成本占全寿命周期成本的12~34%,而使用维修成本占全寿命周期成本的66~88%。因此通常在装备研制过程中加强技术的改进来改善可靠性和维修性,将会换来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较大节约,是用户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是产品寿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为产品设计、开发、使用过程中各种决策的一个重要前提。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产品设计和生产的任何决策,将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需求等,并最大限度地决定它的价格和运用维修成本。
现在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在产品使用期内可靠、安全和易于维修。是否购买这个产品不仅受到该产品的原价格(购置费)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产品使用期内用户需承担的运用费和维修费的影响。为了取得用户满意,供货商必须设计出具有较高可靠性和价格竞争力(即最佳的采购费和运用维修费)的产品。这种最佳成本的理念应当从产品设计到它的整个寿命期内贯穿始终。
3.1 对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确定
在机车的运用和维修过程中,可靠性和维修性的设计目标是一致的——提高机车的完好率和可用性,保障运营安全,减少维修成本,优化机车周期成本。但不同的是,可靠性设计是要保证机车正常工作的时间,而维修性则是指当机车发生故障时要尽快修复,提高其利用率。
在机车使用性能一定的条件下,提高其可靠性、维修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维修成本,但会增加设计研制成本(购置费),全寿命周期成本有可能会上升;反之,降低其可靠性、维修性能降低购置费,但会增加运用维修成本,同样会使全寿命周期成本上升。因此,只有保证机车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才能使全寿命周期成本处于较低水平。
3.2 建立数据库
建立机车全寿命维修、保养台账,记录、收集机车全寿命周期内零部件的维修和更换情况,并以可靠性为中心(RCM)探索机车零部件的修程。
建立RAMS台账,从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4个方面入手建立数据库进行相关分析。在机车进行技术改造时,可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进行分析,对比、评估旧装置寿命周期成本和新装置的寿命周期成本预算,综合考虑RAMS各项指标,按照可靠性设计流程选取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改造方案,从而提高机车的运用率,降低机车全寿命周期成本。
3.3 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
要真正认识全寿命周期管理这种方法,并将其熟练地应用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为技术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技术改造提供可靠的支撑,就要从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可靠性设计方面入手,规范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流程。
4.1 数据归集,相关性分析
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统计全部机车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不断完善数据结构,为相关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因为全寿命周期管理也是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之一,所以工作人员要有效地利用既有信息进行可靠性分析,利用既有信息进行零部件的相关性分析,从而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对标管理的要求之一,在具体工作中,要对机车全寿命周期进行对标管理,与先进技术对标,与最优化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对标,与先进管理对标,不断完善机车的全寿命周期管理,进一步降低机车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机车的运用率。
4.2 机车状态的动态监测
在工作过程中,要科学优化机车修制、修程,对机车的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加强技术人员与检修人员之间的沟通,检修人员与运转人员之间的沟通,运转人员与乘务员之间的沟通,及时掌握机车的运行状态,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实现预防修与状态修的有机结合,减少不必要的检修内容,同时避免维修不足的情况发生,减少机车维修成本和机车维修停时,提高机车的运用率。
随着当前机车数量和走行公里数在不断增加及类型的增多,机车检修成本、停时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机车的运用管理。因此,有效控制机车的运用维修成本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运营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此,将机车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法引入了相关管理工作中,减少机车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雅璐.动车零部件寿命预测与全寿命周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2]李怀龙.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高速铁路无砗轨道经济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3]王华胜,文礼,申恩福,赵中喜.电力机车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及软件开发[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7,0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