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江伟 杨荣静
云南民族大学
现行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分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邵江伟 杨荣静
云南民族大学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依托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元继续充当着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者。近些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频繁的汇率波动及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创。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世界各国的美元储备及美元资产大幅缩水,给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美元国际货币的霸权地位也因此受到了广泛质疑。许多国家开始寻找避免美元冲击的对策,其中推进本国的货币国际化成为了很多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了美元、日元、英镑和欧元的国际化发展历程,找出影响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生产及管理技术,再加上我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逐步形成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加之人民币汇率持续低估,使得中国呈现出明显的比较竞争优势,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升高,支撑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抗风险能力,不仅确立了中国的全球经济大国地位,也优化了国内生产要素和市场结构。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GDP达10.42万亿美元,是日本的两倍多,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尤其在亚太地区,其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人民币国际化将给我国带来很多收益。比如,人民币国际化如果能够顺利推进,便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流动,也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良好运行。我国的对外贸易将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减少汇率波动风险,同时也可以降低原有的外汇储备规模。但是,如果人民币国际化不当,也可能会给中国经济、金融甚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必须要走的道路。但是,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易受国内经济发展程度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人民币国际化会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一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其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釆取相应的措施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1]。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定义了世界货币,世界货币即具有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财富化身的职能。Cohen(1971)认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会计单位、价值储藏三个职能,货币国际化是货币国内职能扩张到国外的结果。胥良(2010)认为货币国际化的实质就是一种货币替代现象,即一种货币在发行国境外大规模替代当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2]。
综上所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出国门,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交易和兑换,并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等职能。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
1、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今的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无疑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奠定了基础。
2、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外在条件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在货币市场方面,实现了货币市场对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全面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进入银行间拆借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等。就资本市场开放而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海外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筹集资金,并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及投资额度设置,投资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非股票基金及结构性产品等;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对外开放。境外机构可以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进入到我国的资本市场。这为人民币的流动性提供了保障。
3、政治实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我国稳定的政局,较高的国际声望,开放的外交战略等加强了我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加入了世界银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协会、国际清算银行、金融特别行动组等国际性金融组织,并在国际金融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金融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4、边境贸易及出境旅游促使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
通过与周边国家进行边境贸易,人民币得以大规模流通。主要是与我国接壤的越南、缅甸、老挝、蒙古、俄罗斯和朝鲜等。我国居民的出境游也带动了人民币在谢谢国家的流通和使用[3]。
(三)一国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实现一国货币国际化首先要实现经济的国际化,经济的国际化必然促进货币的国际化。当前,有关货币国际化的理论主要由以下几种:
1、货币替代理论
卡鲁潘·切提(VK.Chetty,1969)提出了“货币替代”这一概念,指在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外币在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等方面全面或部分地取代本币。货币替代过程实质上是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主权货币竟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的,既有正向选择(外币替代本币),也有反向选择(本币替代外币)。按照这种观点,货币替代只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一国经济秩序的恢复,本币会重新“驱逐”外币,伴随本币地位的恢复,货币反向替代必定发生[4]。
2、最优货币区理论
被称为“欧元之父”的蒙代尔很早就提出了在欧洲实行货币合作的设想。欧元的诞生,是欧盟各国货币合作的结果。李扬、黄金老(1999)指出,某一区域内有关国家或经济体可能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协调和结合,进而形成统一体,最终实现货币的统一。Sachs(1998)认为,单一货币联盟是现行汇率制度下获得稳定的途径,一个共同的中央银行能够比单一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对区内公司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最后贷款人职能,进而维护该地区货币秩序的稳定;几个国家或经济体在货币领域的密切合作会形成更加一体化、更具流动性的区域资本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这些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或经济体在国际货币领域中的竞争实力[5]。
3、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是指通过在同盟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制度,而在非同盟国之间实施统一的关税制度,从而有利于同盟国之间专业化分工,贸易量大幅提高,,使得同盟国整体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还可以通过远期来调节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使之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通过扩大投资需求来逐步促进技术进步。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也可以通过关税同盟理论来不断地节省开支,减少走私现象的发生,增强各国之前的相互合作,从而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为货币国际化步伐向前更进一步。
4、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国际货币分工明确的前提下,通过政府之前的协商缔约条款,相互让渡了国家的部分主权,消除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壁垒,从而建立起来的多国之间的联盟。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曾将这一过程描述为由贸易的自由发展,到关税同盟的建立,到共同市场的完善,再到经济上的货币联盟,最后实现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的过程[6]。
纵观国际货币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有些货币顺利地实现了国际化,有些货币经受诸多挫折的情况下以失败告终。分析和总结这些货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剖析影响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一些参考。
(一)英镑的国际化
历史上英国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工业产值迅速提升,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其他国家,工业贸易的迅猛发展以及海外的殖民扩张使之经济规模空前壮大起来并一跃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经济大国。相应地英国的对外投资也逐渐攀升,英镑由此大量输出到海外,海外的英镑在购买英国工业用品时以英镑计价结算,由此奠定了英镑的国际流动性基础[7]。
此外,英国早在十七世纪末就建立了具有中央银行某些特征的英格兰银行,积极有效地实行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保证了国内的金融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平稳有效运转。英国的整个金融体系也十分发达。进入十九世纪以后,英国逐渐建立了自己在欧洲以及世界的金融中心地位,为英镑的流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在此期间,英国也在货币流通领域确立了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保证了英镑币值的稳定性,其贬值的可能性几乎不为人所虑及。在这种情况下英镑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而且在一些时候甚至比黄金更实用。由此英镑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通过与英联邦内的国家----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签署减让关税的协定减少了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货币制度的稳定性和深度发展的金融市场使英国能够有效抵御外在的金融冲击,英镑在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中可以避免交易和汇率风险,其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其他货币的驻锚货币。一些国家即便同英国没有相互间的贸易活动,他们也都偏向于使用稳定性较强的英镑作为贸易的结算货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英镑是国际间最主要的储备货币。这样的有利条件也吸引了世界资本的流入,在伦敦上市的外国股票和债券推动并保证了英镑的国际霸权地位。
(二)美元的国际化
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美元国际霸权形成的基础,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元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同时间接地加速了美元国际化进程。美元国际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元逐渐成为强货币,英镑空间受到挤压(1939年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参战国经济受到重创,但美国本土经济未受较大影响,反而大发战争财,黄金储备量大幅增加,此时美元一枝独秀[8]。
第二阶段美元取代英镑,初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1939年-1944年)。二战使得英法经济遭受战争重创,德意日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而美国经济却迅猛增长,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45年美国黄金储备增加到200亿美元,占当时世界的59%。这为美元进一步国际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1944年7月,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正式确立了美元的国际霸主地位。
第三阶段美元进一步巩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1945 年-1950年代中期)。二战后,美国推动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实现贸易自由化。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中唯一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元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同时,美国利用战后英国恢复重建需要资金的契机,以提供援助、贷款扩大美元的国际影响力。此外,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马歇尔计划”,在帮助其重振和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贷款和援助,竭力对他们进行经济渗透和控制。此后,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地位有所削弱,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美元霸权地位并没有动摇的迹象。
(三)日元的国际化
二战后,日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稳定了国内经济形势。经历了十年的恢复期之后,日本经济再度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以美元换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7年超过英法两国,又于1968年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强国。日本凭借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旺盛的现代化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并带动了出口贸易的发展。日本贸易规模和对外投资的扩大,使得日元在国际贸易及境外直接投资等交易中的使用量大大增加,日元的国际地位得以不断提升。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日元的计价结算职能达到了历史高位[9]。
为推进日元国际化,日本政府逐步发展与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建立欧洲货币市场。比如,相继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欧洲日元债券市场等,这些举措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推动了日本金融业的发展,进而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尽管日本在金融市场建设上付诸很多努力,但其金融市场功能仍不够完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所经历的泡沫经济破灭不仅重创了其经济系统,而且充分暴露出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当时大型金融机构先后破产,短期金融市场全面萎缩,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出现倒退。此外,日元作为国际资产货币的比重也一直不高。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期间,日元币值的大幅度频繁波动也给其国际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1971年到1987年日元汇率在不断的升值,还常常伴随阶段性的频繁汇率波动。汇率频繁而剧烈的波动使日元难以得到其他国家的信赖,阻碍了日元向国际经济领域的拓展。日元的国际化程度也远未达到理想状态。
(四)欧元的国际化
欧元在诞生之初,由于其背靠经济体经贸规模庞大,曾经被人们视为美元的最大竞争对手,但在位国际货币所具有的惯性作用,以及欧元区综合实力的相对弱势,使欧元的国际地位迄今为止仍远落后于美元。尽管如此,紧密的区域经贸联系壮大了欧元区经济规模,其总体经济实力毋庸置疑,这是欧元得以国际化的内在坚实基础。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和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为其货币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欧元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扩大贸易来推进的。欧共体各成员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通过构建欧洲统一市场、增强一些要素的流动性以及降低内部关税,形成了高度一体化且具有相当规模和成熟的金融市场,在便利了区域贸易伙伴的贷款和融资等业务的同时,更为欧元的持有者提供了很好的投资和避险场所。欧洲单一货币的诞生增强了欧元区的货币公信力,完全消除了区内成员国货币汇率波动的风险,而稳定的币值是该货币能否被国际投资者所持有的重要因素。此外,欧共体还一直尝试着同区外的国家或地区建立起经贸合作关系。为了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一些国家将储备币种进行调换,在增加欧元储备的同时减少美元的量。欧元在中东及非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由于区域货币本身的机制缺陷和美国拥有的硬实力,使欧元要想取得与美元相同的地位将十分艰难。
英镑、美元、欧元和日元这几种典型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都有各自特定的历史背景。然而,一些经济层面的因素仍然是货币国际化不可缺少和忽视的重要条件。当前,人民币要成功实现货币国际化,一些主要的经济条件是必须具备的。
首先,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来看,20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国货币能否转变为国际货币,取决于该国能否大力发展并实现大规模的对外贸易、能否和主要国家或地区保持广泛而紧密的联系。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加之周边自由贸易网络也逐步建立起来,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境外使用。
其次,如果要使各国投资者对一国货币价值充满信心,那么就要减少该国货币汇率的波动,也要尽量避免人们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只有币值稳定的货币才能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从而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因此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放松对资本账户的管制,并建立独立的、由国际市场决定的稳定汇率势在必行。这样就需要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汇率制度,为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外部冲击做出充分的应对准备。
再次,成熟的金融市场能加速该国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进程。而要建立发达和成熟的金融市场,首先应该尽量解除金融管制,实现货币的充分可兑换性和资本流动性,成熟的金融市场,能为货币持有者提供良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减少持币者的风险和损失,使人们更青睐于持有该货币。因此,中国在推进本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起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这就需要中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促进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等,争取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发达而成熟的金融市场。
最后,货币发行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必要的国际合作也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该汲取主要货币发行国的相关政策经验,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并在区域经济合作逐步深化的基础上,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货币区域化实现以后,再进一步把货币的使用推至更广范围,以实现货币的国际化。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替代,不该是在挑战中而应该是在合作中完成的。
[1]钟阳.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王川.基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
[3]吴晓芹.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4]刘锡良,王丽娅.国际货币竞争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05:98-102.
[5]李伟.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比较与借鉴[D].山东大学,2010.
[6]孟思.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M].云南财经大学,2012.
[7]李晓,丁一兵.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8]高材林.美元国际化及对中国的借鉴[J].上海金融,2008,05:61-65.
[9]李晓,上川孝夫.人民币、日元与亚洲货币合作—中日学者的对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6-57.
邵江伟:云南民族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在读研究生,汉族,籍贯河南周口。
杨荣静:云南民族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在读研究生,汉族,籍贯山东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