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琳琳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港机分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11)
新常态下港机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管琳琳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港机分公司山东 青岛266011)
本文从港机制造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入手,以港机企业实际发展成效为案例,对港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出对策与建议。
港机;制造;升级
自1981年起,中国平均每年在沿海港口建设上的投资为21.4亿元,其中2006年、2007两年间,在沿海港口投资每年均超过70亿元,这种规模在世界港口建设发展历史中前所未有,港机制造业伴随港口建设大潮得以迅猛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航运市场的异常波动,直接导致港机市场由供不应求的过热态势迅速转入供过于求的发展困境,港机制造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港口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与窗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向型经济稳步推进,外贸经济和水运经济并肩发展。自1981年起,中国港口进入建设数量与规模持续、高速、扩能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在世界贸易量与海运业持续增长趋势下,世界港口建设、修造船航业发展所释放的港机设备需求,更是给港机制造业、特别是中国的港机制造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海振华为龙头的中国重工企业不仅满足了中国港口建设与发展的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以代表先进装卸技术的集装箱装卸机械为例,在岸桥市场,全球港机制造前八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5%,来自中国的港机制造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场桥市场,全球港机制造前八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来自中国的港机制造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巨大的市场吸引着传统港机企业迅速扩能,同时也带动众多的传统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种设备企业、起重机械制造企业纷纷投资、转战港机制造领域,中国的港机制造业中规模型企业数量呈现激增发展态势。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席卷而来,从全球金融海啸到全球经济危机,国际经济形势风起云涌,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国际海运量锐减急退,港口经济发展受阻,使得港机制造业面临外部市场迅速萎缩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双重打击。作为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代表,港机制造企业还受到基础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持续攀升的内部发展压力,利润空间急速压缩,港机制造业内外交困,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虽然国家在金融危机时期投入大量基础建设资金,但是受制于国际贸易量下滑影响、大型码头建设速度明显放缓、港机设备需求与行业产能间供需失衡等诸多因素影响,港机制造业从供不应求迅速转入供大于求、低价竞争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后危机时代对全球经济影响日益减小,世界经济出现回暖和企稳向好的新态势,国内经济进入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新思路。大国发展的规模优势、“一带一路”的战略优势、《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优势,使得港口建设发展逐步释放对港机需求的新潜力,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带动下,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智能化码头项目相继启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新趋势引发港机设备由过去的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向专业化、智能化、节能化方向发展转变,港口机械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港口专业化发展带动港口设备水平不断提高
具有装卸效率高、运营成本低、环保成效好等特点的专业化码头已成为我国沿海港口装卸的主要发展模式。所配备的专业化、流程化港口装卸设备释放了市场需求新潜力。如近年来,国内各大海港相继投产的40万吨、30万吨级矿石码头,在配套大型卸船机的同时,还需配套皮带流程、转载楼,以及后方堆场大型堆取料机,形成整套接卸流程,满足世界最大的矿石船舶停靠与接卸的实际需要。
2.智能化港口建设推动港口装卸设备技术更新
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在欧洲港口的应用范例比较多,如荷兰鹿特丹港ECT码头的DeltaDedicatedEast (DDE)、DeltaDedicatedWest(DDW)和Euromax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德国汉堡港的 ContainerTerminalof Altenwerder(CTA)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但是作为集装箱装卸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应用范例还不多,自动化集装箱装卸运输势必成为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方向。此外,2008年上海罗泾港全自动化散货码头正式投入运行,该码头应用了全自动散货抓斗卸船机、装船机和斗轮堆取料机,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港口散货作业的全自动化装船和卸船,散货码头全自动装卸设备相对传统的散货装卸采用人工操作的模式而言,可大幅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机械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3.节能减排、绿色经济推动港机设备向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港口作为油电等基础能源的消耗大户,节能减排一直是港机设备技术创新、升级改造的一大核心目标。近年来,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以电动式或双动力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替代传统的轮胎吊,在流动机械上以LNG牵引车替代燃油拖车,这些“油改电”、“油改气”的技术推广与成功实践,成效显著,应用广泛,充分说明绿色港机将成为港机产品的发展方向。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明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中国制造企业的经营理念正在经历着从以产品为主到以客户为主的转变。港机制造企业经过产能相对过剩、竞争日益加剧的磨砺、思变,正在从以产品赢得市场的传统的行业边界,向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方向转变,从单一港机产品向高端港机产品及整个港机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延伸。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港机分公司(QPMP)成立于1960年,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港机制造行业的发展历程。依托于青岛港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青岛港机从满足自身港口机械设备修理出发,用55年的时间一步一步发展为拥有全系列港机产品A级制造、安装、维修许可资质的中国北方港机制造基地。自1998年起至今,青岛港机已累计制造各类大型港机重工产品500余台,主营产品包括集装箱装卸机械、港口散杂货门座起重机、港口连续装卸机械、海工及修造船起重机四个系列,积累了丰富的港机产品设计、研制、安装、调试、整机运输以及售后服务实践经验。与传统港机制造企业一样,青岛港机同样面对港机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持续减少的不利局面。2015年,青岛港机大力实施了“港机制造、技改维修服务、钢结构工程、合资合作、航修坞修”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板块”转型发展新思路,扩大业务面,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了由以单一港机制造为主向高端港机制造、钢结构工程总包、港机维修升级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在港机制造行业的寒冬中,赢得经济效益的逆势增长。
1.重点发展智能型制造。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导向,在保持25吨门座式起重机、40.5吨双供电式集装箱轮胎式起重机等传统产品输送量的同时,积极参与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向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配套产品——自动化轨道吊,以及重型桥吊等高端港机产品要效益,并通过自动化轨道吊逐步培育全流程设备供应能力,打造参与高端港机市场竞争的新优势。
2.全力推动服务型制造。与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以项目练技术,将服务从港机研发、制造延伸至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全流程与老旧扩能升级。2015年完成港内外百余台港机设备的改造、维修与升级,比2014年翻了一番;大胆推进门机半自动化改造、大型卸船机电控系统升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加高等老旧港机设备技改升级,以较低成本实现设备的升级改造,使码头老旧设备焕发新活力,满足港口生产发展需要。
3.逐步推行品牌联营制造。围绕港机设备的配套件和上下游产品,与国际一线品牌公司互联互通,在集装箱吊具制造、自动化设备电控系统、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吊具产品研发等方面推行合作共赢,达到能与量的“双提升”。
4.大力培育专业化接卸系统承建新实力。围绕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建设发展需要,全力承揽轻型钢结构工程、管线工程、大型钢结构、矿石皮带流程系统、散粮接卸系统等码头钢结构工程项目,从设备、技术、工艺、制造流程、安全措施等方面全面引进、推行钢结构工程项目组责任制,集聚从钢结构制造安装向系统集成与项目总承包新实力,满足码头专业化建设发展需要。
进入“十三五”规划起步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已进入到增长速度换挡器、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新常态。常规港口建设的高峰期已然逝去,港机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高端港机产品研发、专业化码头集成方案提供者、为老旧港口设备提供扩能升级服务方向发展,从单一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所谓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服务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关键之处在于实现制造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在由传统机械装备制造向智能化制造转型发展,推进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我国的港机企业应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在继续保持传统港机制造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持续发展高端、智能化港机产品,以创新为核心,推动行业升级,全面强化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从港机产品配套件、上下游产品、自动化码头整体方案设计等方面,整合产业链资源,竞合博弈,延伸服务,扩展能力,通过差异化竞争,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销售量,赢得高收益,摆脱传统港机制造领域低价竞争的蓝海。
三是要关注开拓老旧港机设备的扩能升级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产的各类大型港机设备,其接卸能力已无法满足船舶发展及港口生产实际需要,面对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应通过实施设备加高、自动化、电气化等升级扩能方法,使早期、低端港机设备通过技术改造更好地满足港口生产需要,用低于新机型采购的成本,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1]崔国如.大型港口机械制造市场前景分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3).
[2]白永秀,赵勇.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福建论坛,2010(7).
[3]刘晋川.我国港口机械的现状与发展[J].港口装卸,2013(2).
责任编辑: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