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博
滨州市北镇中学
新经济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徐友博
滨州市北镇中学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新经济”这一词被我们所频繁的听到,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新经济”,步入“十三五”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加速转型,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新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了解当前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各种发展趋势,以掌握更多的社会发展信息。
新经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
当“新经济”这一概念被中国领导人引入并多次提到后,我们更加重视其的重要性,新经济不仅仅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对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利用好当前新经济下为经济发展创造的机会,实现经济飞跃式发展。
“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 “新经济”这一概念早就引入中国,并出现在高层领导人的讲话中。而且,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仅为大企业创造了转型升级的机会,同时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2.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带动一、二产业发展
新经济把第一、二、三产业都包括在内,所以新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大、内涵很丰富,虽然“新经济” 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但它不仅仅局限于第三产业当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第一产业有利于推进适度农场承包、股份合作制农业,第一、二、三协调发展等等我们,所以,我们平时所认识当中的新经济,已经超越了这一概念最初的范畴,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范围。新经济“新”就新在同时强调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方面的“新”,而不只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还指的是在原有经济运作方式的改变。如智能家居的广泛应用,就是第一、二产业相结合的新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加智能化的产品使生活和工作更加安全和便利,而智能家居就牢牢把握住了这一需求,把智能高新技术与传统家居制造产业相结合,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2.2 新业态突飞猛进,汇聚结构转型新动能
新经济不仅仅已经在各个经济产业中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网购和电子支付方式的便利化,激发起020产业的发展,从淘宝购物到大众点评、饿了么等网上订餐,从滴滴打车、拼饭到“沙发客”等分享经济,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3D打印,从互联网金融到绿色产业……新经济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消费方式,而且电子支付的普遍,需要企业进行新的改变,改变原有的销售方式,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同时带动了旺盛的新消费,并与科技创新、便捷生活、节能环保等概念紧密相联。
同时,随着物流的发展,在农村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拉动农村新产业的发展和改变着其消费模式,而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也是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消费群体,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挖掘。
这些行业的发展不仅改变并便捷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民生改善的新兴力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继续加快从电子商务向新经济基础设施的升级,顺应时代的潮流,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2.3 传统产业迎来了经济发展新机遇
传统企业为了抓住新经济发展的这一重大机遇,需要不断进行创新,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等技术出现,传统行业必须适应当前的商业模式,也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企业生产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依托智能制造和网络营销,私人定制业务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改变以往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才能抓住新经济带来的重大机遇。
新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连锁产业的经济发展。如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式出现后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与大力发展,逐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股重要力量。当前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不仅将昔日的荒山打造为具有特色的多种多样的生态旅游园区,同时还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缓解就业,提供就业岗位。
2.4 新主体加速孕育,为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府服务等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改革,我们开始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业创新氛围更趋浓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释放出本身特有的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因素。
以政府调节为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举措还要加大力度推进。
新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于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发展促进作用,还影响着其他产业行业的发展,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还改变着人们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当抓住当前新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发展。
[1] 张耀辉.经济增长点的含义与培育方式的选择 .汕头大学学报,2000,(03)
[2] 迟福林. “把握新常态 谋划新发展”专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