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龙
(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汉武帝财政改革对商人和农民阶层造成的影响
段德龙
(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改革是在汉帝国入不敷出的急切情况下进行的,虽然对形成强大统一的汉帝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当时的商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直接为西汉帝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西汉;汉武帝;财政改革
随着西汉王朝的建立,高祖以“以为秦钱重难用”为理由,拉开了汉币制改革的序幕。汉初高祖皇帝的币制改革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残缺,并没有很多的限制,民间自由可以进行铸造。在当时逐利的社会风气下,民间私自铸钱使得钱轻而多,造成了“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1](P1152)货币贬值。在此之后,高后时期的八铢钱,文帝时期的四铢钱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金融秩序混乱的状况。人民对铸造的货币“淆杂为巧”,以此来获得利润,“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1](P1153)汉景帝时期施行了“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1](P148)但是汉政府始终没有牢牢把握住货币的控制权。
汉武帝作为西汉有名的好大喜功的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开疆扩土的作为,很快就将文帝景帝时期所积累的财富挥霍一空,造成了“县官大空”“ 财赂衰耗而不澹”。[1](P1162;P1157)同时,元朔四年关东遇到了大水灾,募豪富人相假贷,尚不能相救,“郡国仓廪以振贫,犹不足”,[1](P1162)只能移民朔方以及新秦中。在此情况下聚敛财富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为此,武帝进行了大规模的货币改革,以此来获取财政的主导权。
汉政府总结了汉初到汉武帝执政初,货币铸造权分散在郡县各级官吏手中的弊端,为改变货币铸造权过于分散的混乱局面,初步决定“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这次货币改制,不但西汉中央政府首次直接插手铸钱造币,并对流通货币首次进行了新的重大改制,首先西汉中央政府用上林苑内的白鹿皮,制作了“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觑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的白鹿皮币。[1](P1163)然后又由少府铸造了“直三千”“直五百”“直三百”的白金三品。同时发布“盗铸诸金钱罪皆死”的法令。[1](P1164)但是这些新发行的货币严重背离自身价值规律,首先这种白鹿皮本身价值很低,但是一尺白鹿皮却价值40万钱。又造白金货币来取代兑换已经太滥的三株钱,推入社会后,也未能逃脱被盗铸的命运,这种盗铸的行为便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了市场上货币数量极多,再加上这种货币是大额货币,使得社会通货膨胀极其严重,“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1](P1153)造成自耕农纷纷破产。
汉政府的这种大规模的造币只是在紧缺钱的急促情况下进行的,虽然以“盗铸诸金钱者皆死”,但在当时逐利的社会风气下,“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1](P1164)这样就造成了通货膨胀严重和社会金融秩序一片混乱。其后,汉政府在元狩五年又进行了一次币制改革,史载“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鋊”,[1](P1165)这是五铢钱的开端。但是汉武帝对于这次币制改革依然不是很彻底,地方郡国还有铸币权,而且西汉政府未能对铜矿进行有效的管理,民间再次掀起了盗铸币的风潮,使得五铢钱减重了很多,出现了“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2](P1729)此后汉政府又进行了一次币制改革,史载“令京师铸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这也就是说,一枚“赤仄五铢”相当于五枚“郡国五铢”,这使得盗铸不可避免,结果造成了“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1](P1169)在这几次币制改革之后,因为私自铸造货币而死的就有数十万人。这还远远不够,“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1](P1168)也就是说,当时因为私自盗铸货币而犯罪的就有百余万人。可见,当时社会金融体制已经混乱到何等地步。
一、汉武帝财政改革对商人的影响
在西汉的剥削阶级行列中,富商大贾始终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虽然汉承秦制,制定了重本抑末的政策,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阻止工商业的发展和大工商业者的致富。正如晁错所说的:“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1](P1133)这些人“滞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1](P1162)同时,富商大贾“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2](P3981)
随着汉武帝的货币改革,商人进入统治阶层成为趋势,这是与当时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紧密相关的。在国家财政紧缺的情况下,武帝在财政官员的选拔与任用上,对于国家财政管理不通者,武帝会断然罢黜。同时在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大商人的出现,而大商人的后代在从小就对财货耳濡目染,这正符合了当时汉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武帝在当时对于有理财能力的人,即使是商人的后代,汉武帝也能够授予官职。
在国家财政紧缺的情况下,汉政府将盐铁专卖收归国有,但是这不是简单的收归国有,而是向商人妥协的方式进行,“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1](P1166)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在调整利益分配时同时会对利益损害者进行相应的补偿,这就进一步促使商人进入了国家的统治系统。
二、汉武帝财政改革对农民的影响
“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千夫、征发之士益鲜。”[1](P1165)在汉代的官爵中,五大夫是一个界限,过了五大夫就可以不用服徭役。而在当时战乱社会里,去前线服徭役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所以普通民众为了不去沙场征战,只能用最大限度的资金去买爵位而免除徭役,国家从中获取了巨额的财富。但是相应的,五大夫及其爵位就开始增多了,国家可以征发的徭役减少了。当时正是武帝四处征伐的关键时刻,服徭役的减少就直接关系到前线的兵源。所以,汉政府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聚敛钱财和提高徭役数量的目的,只能进行爵位贬值,要求“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从中可以看出,这就是直接对百姓的一次大的掠夺,而且也是对国家信用的一次损害。百姓在买爵位上已经花了很多的资金,但是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免役”,而是跟往常一样,依然服徭役“故吏皆適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1](P1165)爵位的价格在汉书中有明确记载“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1](P1134)也就是说,向官府输送四千石粮食的人就可以为五大夫免役了,而政府又规定了“不欲者出马”。[1](P1165)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汉代的马价,《平准书》中“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白金”,[2](P1711)景帝时期“坐卖马一匹贾钱十五万”。[1](P654)《后汉书》记载“豪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3](P345)《汉书·武帝纪》元狩五年春三月“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1](P179)可见,汉代的马价从汉初的一匹百金到武帝时期的20万钱,再到灵帝时期的200万钱。虽然当时各个时期的物价不同,但是马匹在当时还是很奢侈的物品。试想当时普通百姓在用粮食四千石之后,根本就没有多少余财了,哪里还能够负担起这么贵的马价。这直接的后果就是促使了自耕农的破产。
告缗是汉武帝经济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通过告缗之后,史载“中家以上大氐遇告”。中家在当时武帝时期的财产是十万,也就是说,家里的财富达十万的都被告了。但是在这其中,中家不单单指的是商人,还包括了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富裕起来的农民。这就促使了农民的奴婢化程度大大加深了,通过告缗,政府获得了“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1](P1170)当时武帝时期的全国总人口大约为四千万,而奴婢就已经达到一千万了。奴婢形成了汉代社会庞大的社会群体,但是政府并没有把他们应用到生产领域,而是进行了家庭副业,奢侈的享受,“分诸养狗马禽兽,及与诸官。修建昆明池,列馆环之”,[1](P1171)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一种倒退。而算缗告缗所带来的后果是社会的一片混乱,“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臧之业”,[1](P1170)这是百姓对此政策所带来的直接反应。王莽改制首先进行的是释放奴婢的改革,刘秀建立东汉后也是首先进行了释放奴婢的改革,这也从反面看出了当时西汉中后期平民为奴化的严重性。
此后的四年中,卫青数十万众击胡。并专门设置了一种“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的赏官——武功爵。[1](P1159)设置武功爵,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买爵,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武功爵可以免罪,可以免役,并且可以将爵位转卖给民间的富人。史载“言军吏士斩首虏,爵级多无所移与,今为置武功赏官,爵多者分与父兄子弟及卖与他人也”。[1](P173)就是将武功爵准许爵位买卖,凡值三十万,也可以做官。但是这么贵的爵位平民是买不起的,这必须是大地主大商人才能支付的,它的真正受惠者,主要还是高级军官和大地主、大商人。
三、小结
经过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商人阶层和农民阶层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是商人阶层逐渐进入统治阶层的趋势。商人进入统治阶层,直接导致了官吏制度的混乱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结果其“史道杂而多端,则官职耗废”矣。[1](P1159)汉武帝的财政改革,由政府经营的工商业中所选用的官吏,大都来自大商人和大地主,这些人既沾染了浓厚的官僚风气又将商人图利习惯带入了官场,使得“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4](P1)这极大地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同时,“诸官各自市,相与争”,[1](P1174)各个政府官员纷纷利用手中的权力经商,使得原有的选举官员的制度遭到了破坏,大商人通过用粟买官,用钱买官。官员贪污成性,成为官吏后的商人,运用手中的政治特权,为自己中饱私囊,朝政腐败,“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1](P1032)而且这为以后官府和官僚经商开了恶例。
其次是农民阶层逐渐沦为奴,到了西汉后期,社会奴隶化的趋势一直是汉政府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汉武帝时期的“武力进用,法严令具”,[1](P1157)使得刑徒越来越多,以及自耕农破产数量急剧增加,在加上武帝时期的连续灾害,史书中多次出现“人相食”,自己出卖为奴的数量也急剧增加,这就造成了武帝时期的的奴隶市场的繁荣,“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1](P4110)奴隶数目的大量增加,成了西汉末年的一大社会问题。由于贫苦小农的破产为奴,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可征发的人越来越少,这加剧国家深层次的矛盾——国家财政支出扩大化与小农家庭贫困化,国家徭役剧增化与可征者减少化。汉武帝的财政改革造成了官吏的腐化与自耕农的为奴化,这不得不说是西汉灭亡的一个深层的根源。
[参考文献]
[1]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桓宽.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
责任编辑:谷晓红
The Influence of Emperor Wu of Han’s Fiscal Reform on Business People and Farmers
DUAN De-long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The fiscal reform during Emperor Wu of Han period was carried out when Han Empire was in financial difficulty. Although it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powerful Han Empire,it affected the business people and farmers variously,which foreshadowed the end of Han Empire.
Key words:the West Han Dynasty;Emperor Wu of Han;fiscal reform
[收稿日期]2015-06-07
[作者简介]段德龙(1989-),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4—0096—03
[中图分类号]K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