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胡 娟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基于职业能力构成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张黎明,胡 娟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投入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来。但是学校人才培养供应与企业需求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学校输送的人才得不到企业的青睐。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跨境电商人才,高职院校应基于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广泛应用项目化教学;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创新创业。
跨境电商;职业能力构成;人才培养策略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很多传统的外贸企业陷入了发展困境,经济形势迫使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外贸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于“小而美”的特点,跨境电商异军突起,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增长率为35.48%,占进出口贸易总额15.89%。2015年被称为跨境电商发展的元年,2016年跨境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据商务部测算,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从2008年的0.8万亿元增长到6.5万亿元,占整个外贸规模的19%,年均增速近30%。不仅如此,跨境电商的利润率高达50%。据估计,至少在未来10年,跨境电商的发展势不可挡。[1]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
笔者在江浙和深圳这些跨境电商发展迅猛的地区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表示人才缺口较大,80%以上的企业认为招到的人才不能满足工作需求。除了人才数量急需之外,从业人员所掌握的相关技能与企业的要求也相去甚远。
(一)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滞后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传统外贸技能外,还应具备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平台操作等新技能。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专业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形成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供选择的教材也比较少。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跨境电商方向的专业课程中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由于缺乏真实环境,加上跨境电商平台门槛逐渐提高,学生很难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验证。[2]
(二)师资力量匮乏
跨境电商是一个发展迅猛、变化快的行业,所以企业的需求一直走在学校的前面。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是科班出身,从学校毕业又回到学校教书,自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于跨境电商教学而言近乎是“纸上谈兵”型的教学,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这也是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缺口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跨境电商中介培训机构兴起
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旺盛,促成了跨境电商培训机构的兴起。通过调查,许多高职院校都与跨境电商中介培训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由培训机构对毕业生进行短期的实践培训并推荐就业。另外,发现大多数培训机构收费高且培训时间短,这些培训费一般都是需要用人单位来承担的。同时刚步入职场的毕业生缺乏稳定性,离职率非常高,再加上同行之间存在挖墙脚的现象,无形中增加了跨境电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一是林业将从农业中正式分离出来。2014年埃塞政府已经确定要将林业从农业中分离,成立了环境、林业及气候变化部。这意味着埃塞政府越来越重视利用林木确保国内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将加大对竹产业的关注与投入力度。
由于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从事的是出口业务,在我国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型从事跨境电商贸易中我们发现,跨境电商出口交易额远远大于进口交易额,所以企业需求的人才主要是从事跨境出口业务。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从事跨境电商的平台主要有: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敦煌网、eBay、亚马逊、速卖通、wish等。从交易主体来看主要包括B2B和B2C贸易类型。不同类型的跨境电商在业务流程上是不同的,对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也不同。
通过调查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胜任跨境电商相关岗位应具备以下核心技能:
(一)外语语言运用能力
这里的外语不仅仅包括英语,还应该包括其他语种,如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尤其B2B业务是面向国外的进口企业,工作中经常与客户会有面对面、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沟通,所以外语口头表述及书写表达能力往往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传统语言类的专业在培养B2B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时候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优势。
从事B2C跨境电商业务中的客户关系沟通更加侧重在电子邮件沟通,需要具备良好的书写表达能力。例如:速卖通平台上30%以上的客户来自于俄罗斯,如果客服人员能应用俄语跟客户沟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境电商行业面对的客户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语言、文化、政治、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等会影响到贸易双方的沟通。良好的跨文化交际不仅可以提高沟通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业务洽谈的成功率。这一点不管是B2B还是B2C都是必备的基础技能。
(三)平台规则及运营能力
跨境电商是以线上交易活动为核心,从产品的选择到准备产品资料、信息发布、网络营销、客户开发、订单生成、物流配送一直到资金支付都是在平台上操作完成的。不同平台的操作方法是有一定区别的,并且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规则,如果不熟悉规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扣分、封店等。而有效地利用平台规则可以事半功倍,因此,熟练的平台运营操作能力是跨境电商从业必备的技能。
(四)熟悉物流和金融方面的操作能力
目前跨境电商主要交易对象是国外个人消费者和小额批发商,产品的交易特点是金额小、批量小和贸易频次高。国际物流费用支出占到跨境电商企业近一半的开支。目前小额跨境电商主要采用的国际物流有很多种类,例如:邮政物流、专线物流、商业快递等。物流服务商一般根据订单数量、产品特性、目的地、运输渠道的不同提供不同的优惠折扣。这就需要物流管理人员密切把握市场动向,能及时知晓不同物流服务商的优惠信息。除此之外还有大卖家青睐的“海外仓”模式以及亚马逊的FBA代发货模式。这里面也包含了非常专业的操作流程,这些不同类型的物流模式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来操作。熟悉物流方面的操作规则也是从事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
国际货款支付可以有多种渠道,小额订单多采用平台自带的支付渠道,由跨境电商平台自动完成收款,只需要向平台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即可,例如:阿里巴巴国际支付宝、PayPal。超过一定金额的订单就需要使用线下的付款渠道,如电汇、托收、信用证等。这也需要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国际贸易货款支付知识,从而规避金融风险顺利收汇。
(五)专业的产品认知能力
这一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短板。不管是跨境电商还是传统外贸行业,其核心就是商品贸易,因此,从业人员必须首先熟练掌握产品专业知识,不仅仅要掌握产品的参数性能,还要熟悉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对每个环节的工序要了解,尤其是从事B2B类型的业务,因为贸易对象往往是产品很熟悉,如果出口企业人员对产品还不如买家精通,那么订单成交率就非常低了。
综上分析,跨境电商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具备综合型技能的外贸人才,除了具备电子商务平台操作技能外,还应该是产品专家。其次,需要掌握一门或两门外语,能够与不同文化、宗教、习俗背景的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最后,必须具备贸易供应链管理能力,从选品、采购原材料、生产、库存管理到出口物流配送、安全收汇这一系列环节都要十分熟悉。传统电商行业有句话叫“不会制图的客服不是好运营”,正是用来形容从事电商行业的综合性。如果再加上“跨境”,那么需要的技能就更加繁多了,这也是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缺口巨大的原因。
笔者通过对一些跨境电商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只有少数企业选择了大学提供的培训,选择商业培训机构的企业明显占多数。面对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以及企业对商业机构培训的青睐,高职院校应对自身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反思,如何才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呢?笔者认为,立足于改革当前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方法,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的专业教学通常会开设很多课程,而课程教学往往会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应该由平台方牵头,行业企业提要求,高校提供服务,建立一支由行业协会、高校和各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部门组成的专家团队来指导人才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高校制定从入学到毕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于2013年与惠普公司(湖北)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聘请其全球服务外包部门总经理作为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务部门及院系共同开展专业人培方案改革。采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后,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时优势十分明显。
(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广泛应用项目化教学
传统教学所使用的知识技能在跨境电商行业是永远滞后于企业的。在前两年跨境电商非常火热的时候,很多高职院校也试图开展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但是普遍反应没有相关教材可用,于是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机会。这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说教式的教学,如果教师本人没有跨境电商的从业经验,可以想象培养的学生势必不能在企业胜任。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
1.开展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到办学中来。尝试跨境电商订单班,企业派遣讲师深入校园,同时邀请学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双方共同组建授课团队,打破传统科班教学的思路。学校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外语语言、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训,企业讲师侧重跨境电商实践操作以及产品专业知识的教学。
2.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应当增加项目实践教学,用项目实践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学生具备跨境电商操作的基础技能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真实的跨境电商业务中来,并在后期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学生以小组团队的方式独立进行跨境电商企业的项目运营。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校企合作和项目化教学不可以盲目实施,要根据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选择合适的项目让学生量力而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在2011年开始涉及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从开展跨境电商知识讲座到开通跨境电商实战课,再到跨境项目教学,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积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比较侧重外语语言的学习,四级通过率达到85%左右,并且学生对外贸知识掌握比较好,所以该校与企业重点开展以英语语言应用为核心的项目合作。经过筛选,该校与主营婚纱礼服的苏州古德尔贸易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公司将一部分站点的SNS/SEO(社交媒体营销、搜索引擎营销)项目外包给学生团队来完成,项目初期由企业派遣项目主管进行技能培训。因为学生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上手比较快,在4个月的项目运营期间注册外链资源大约800条,被Google收录700多条,促进网站访问量。注册社交资源账号120个,吸引粉丝超过20000人。项目运营为企业增加了收入,学生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三)鼓励团队创新创业
一部分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熟练掌握了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操作,在企业的支持下,可以探索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校内创业孵化。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必须以团队的方式进行,不仅仅因为跨境电商业务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需要进行分工合作,而且作为企业而言更加注重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因为有企业的指导和支持,这种类型的跨境电商创业成功率会很高。另外支持学生参加实战型的跨境电商比赛也是作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种有效途径。2016年4月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三名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参加了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OCALE跨境电商创业创新能力大赛,参赛选手在实战化的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分工协作,最终荣获三等奖。这一类型的比赛为在校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创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1] 郭心.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13):78-79.
[2] 索珊.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产学研基地的作用的探讨[J].电子商务,2015,(22):72-73.
[3] 庄小兰.跨境电商的人才核心技能需求分析与培养对策[J].管理观察,2015,(6):178-180.
[4] 朱超才.“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2):97-99.
[5] 孙从众.“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21-25.
2016-09-05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代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研究”(2015GB323)的研究成果之一
张黎明(1984-),男,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外事外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