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2016-03-16 11:43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李白

常 珺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论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常珺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李白诗作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无限深情。文章通过介绍李白诗作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多样性及内容表达的丰富性来分析李白的妇女诗,深入探讨李白的妇女观以及诗人的自我个性特点。

[关键词]李白;妇女诗;女性形象

李白是千余年来为人们所热爱的伟大诗人,大量“光焰万丈”“照耀太虚”的诗篇,从各个侧面反映出唐朝的时代气息。李白写妇女的诗确实不少,他的900多首诗歌中,有130多首涉及到女性形象。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性格不一,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万千。李白诗作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多样性、内容表达的丰富性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妇女观。

一、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概说

李白是唐朝众多描写女性诗人中的典型。李白笔下的妇女形象,大都是容颜美丽、性格纯真,但内心却积郁着各种深沉的痛苦。当然,诗人也有描写民间少女娇憨天真的诗篇。在礼教森严的封建专制社会中,李白早已冲破传统束缚,用平等的态度,同情的笔触,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确实难能可贵。李白还借助女性来表达自己的文学和政治主张,以下分类介绍李白妇女诗中的女性形象。

(一)现实题材女性意象

这类诗歌涉及到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以下按女性的身份地位来进行分类。

1.劳动妇女

李白妇女诗中写到的劳动妇女大都朴实自然,具有一定的性格特征。这类诗有六类几十首,劳动妇女的类型包括采菱妇、采莲女、渔妇、织妇、茧妇、农村老妇。这些劳动女性大多是下层人民:或无拘无束,健康活泼;或缠绵多情,勤劳善良。李白确实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劳动妇女,他能生动地勾勒各种人物形象,如《秋浦歌》其十三:

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1](P422)

简单的四句话,像画面一样展现出水乡青年男女劳动后的欢娱情景。“采莲”的本意是采莲子,湘鄂一带的莲子是农民的经济作物,姑娘们去采莲是她们的生产劳动,这首诗从侧面烘托出了采莲女的勤劳善良。“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1](P246)诗人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吴越采莲女的形象。“笑隔”体现了少女情窦初开的真实,表达了少女心中对微妙萌动爱情的向往。躲在荷叶后的采莲女,给人以朦胧美,显示出了诗人的独具匠心,只有李白这样人格与性格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自然、真率、清新、明快的诗句。与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歌还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1](P1194)的《越女词》组诗,李白笔下平凡的采莲女体现了真善美的品德。诗人还用律诗表达自己对劳动妇女的感激之情,其《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一诗表达的感情深厚而感人,诗中塑造了一个乡间老妪的忠厚无私。劳动女性是李白笔下最自然的人物。

2.怨妇

李白妇女诗中有一部分是描写怨妇的,怨妇诗又分为宫怨诗和闺怨诗。怨妇的类型包括征人妇、商妇和宫女。对政治、经济上没有独立地位,并受尽封建礼教摧残和毒害的广大妇女,李白总是用同情的笔触,描述她们美丽的外表,高尚的品德,以及她们内心的痛苦与欢乐,如《北风行》,描写一位被战争夺去了丈夫的妇女的悲痛。据史料记载,李白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年游历幽州时。当时安禄山为了迎合玄宗好大喜功之心,不断地向边境各民族挑起战争,驱使成千上万的百姓作无谓的牺牲,致使很多人成了孤儿寡妇。《北风行》一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当时北方妇女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诗人还很注意细节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典型。如《子夜吴歌》《长相思》等诗,都是通过细节的刻画,来塑造人物和表现思妇深沉的忧郁情怀,《子夜吴歌》其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1](P352)

前人评此诗,大多认为精华在前四句,如王夫之《唐诗评选》云:“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2]田同之《西圃诗说》云:“李太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余窃谓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3](P1443)这些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末二句,更能表现女主人公的内心愿望,使思妇的形象更为丰满。再如其四: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1](P353)

末句同样以问话做结,思妇的忧虑心情跃然纸上。

唐代的商业比较发达。商人为了追求利润,东奔西走,远出经商。他们的妻室只能终年过着凄苦孤独的生活。这也是李白作品所表现的商妇形象。《长干行二首》即是这类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一篇,诗中一系列的细致刻画,把一个思妇的艺术形象塑造得真实而生动,这显然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1](P256)展示了李白进步的商业观,李白在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中,融入了深切的同情,这个思妇形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具有了典型性。常被人提起的《玉阶怨》也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精品,其诗云: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1](P293)

四句二十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被禁闭深宫的妇女的幽怨图,李白通过这位宫女的动作与神态,刻画了她的苦闷与幽怨,也表现出诗人的深切同情。诗人的主观情感以及女主人公的心理情绪,全是通过人物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所以达到了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征人妇和商妇对丈夫的思念,宫女的百无聊赖都在李白的诗作中一一展现出来。

3.歌女

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是裘马轻狂,浪迹天涯。他的天涯孤旅必然缺乏妻子的情感慰藉。因此,他有时借纵酒狎妓来满足自己的情感缺失。妓女与酒都是他诗中常提及的对象。李白热爱祖国,同情下层社会过着困苦生活的人民,胡姬、吴姬等歌女的魅力激发了李白的创作热情,在乐府诗《杨叛儿》中,由首句“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到“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1](P225)的场景,处处显示出盛唐时期,女性冲破束缚,思想解放、个性洋溢的色彩。惠洪在《冷斋夜话》卷五中说,“舒王尝曰:‘太白词语迅快,无疏脱处,然其实污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4]这种评价带有主观色彩,诗歌不能只看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怎样写和写得怎样。李白的诗中涉及到了胡姬、吴姬等少数民族酒店中的卖酒女,如李白的《少年行》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1](P341)

诗中的少年形象是李白对自己年轻时的一种回忆。从侧面刻画的胡姬形象,实际上展现出他对胡文化的呼唤。

4.妻妾

李白一生有两妻两妾,妻子分别是许宗璞和宗瑛,妾是刘氏和鲁一妇人。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李)白始娶于许(宰相圉师之孙女)……次合于鲁一妇人。”[5]李白写给妻子的诗较多,他有近30首诗是给妻子的,诗中说明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如《别内赴征三首》,表达了长期的飘泊在外,对妻子的关心与思念。再如开元十九年在长安的诗人写给在安陆的许氏夫人,“……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深意,古松交女萝……”[1](P1167)李白赞美了妻子的美貌、多艺和对自己缠绵的爱恋。《在浔阳非所寄内》是李白被系浔阳监狱时写给妻子宗氏的:“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知登吴章岭,惜与死无分。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相见若悲叹,哀场那可闻。”[1](P1192)诗中以蔡琰喻宗氏,写出了宗氏为营救自己出狱而四处奔走求告的情形。李白是唐代诗人中最早、最多在诗篇中表现夫妻情深的诗人。这类寄内诗总体上写得情真意切,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人。

5.侠女、烈女

李白的思想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儒家、道家、纵横家,还有任侠思想,并不迂执于一端。李白诗作中描写侠女、烈女的作品虽然篇幅很少,但也值得重视,侠女、勇妇、女英雄等都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曾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6](P49)李白的豪放不羁是与侠女息息相关的,如《秦女休行》,诗写秦氏女杀仇家的侠肝义胆。首二句写其貌美,蕴含美德。挥手四句言其报仇杀人,誉声远播。挥刀、杀仇、洒血、扬名,干净利落。直上八句言其有备而来,身陷囹圄,无所畏惧。被羁押之后,毫不畏惧,是因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素颈未断之时,皱眉而卧,任凭发落。末四句写其命运结局:朝廷宽赊,名垂万古。再如《东海有勇妇》,此诗当作于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载),当时李白45岁。诗写东海勇妇报杀夫仇之事,盛赞其义和勇。末十四句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写东海勇妇义举的突出,她的举动可比脱父于肉刑的淳于缇萦和救父免死刑的津吏女;胜过心有余而力不足,空击仇衣的豫让和为刺庆忌,焚妻子、买虚名、为士所轻的要离。诗人塑造了“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的东海勇妇的形象,赞美她“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十字若不肖,不如一女英”。在这侠女式的人物形象上,凝聚了李白对被压迫、被侮辱的广大妇女的深切同情。《东海有勇妇》源于乐府古曲《关东有贤女》,以勇易贤,一改封建社会女性怨而不怒、怒而不言、言而不行的软弱受侮的旧态,而树立了一个手起刀落、勇杀仇敌的女性形象,勇毅刚烈,可敬可佩。[7]

(二)政治化的女性意象

李白常借助女性来表达自己的文学和政治主张。李白在诗中口吐“狂言”,抒发自己的兼济大志,这与他的豪放性格是密切相关的,然而随着他“兼济天下”的心愿落空,他的妇女诗中,咏叹自己政治怀抱和价值取向的诗逐渐多了起来。他不仅有远大的政治理想,而且有理想社会的具体蓝图,他的具体的政治主张散见于他的妇女诗中,人们可从中窥见一斑。

1.咏史诗中的女性意象

这类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是宫廷女性,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王昭君、卓文君、西施、班婕妤、陈皇后、赵飞燕等,李白写这些女性并不是单纯吟咏她们,而是借用历史题材来表现自己的现实生活,这类咏史诗的艺术特色之一是抒情比较含蓄,李白想做杰出的政治家,诗人内心的政治抱负不便于直接抒发,他便借助于历史女性。李白写了许多诗歌揭露、讽刺以玄宗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李白在这些作品里也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李白想建功立业,他钦佩“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的鲁仲连,“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体现了李白骨子里的道家思想。此类作品很多,如《清平调词三首》其二便是借古讽今,矛头直指玄宗,“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1](P304)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哪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首诗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乌栖曲》全诗赋写吴王夫差与西施通宵达旦之宴乐,尽管全诗尽用赋法,不着一丝议论,然而细体味之则会感到赋中含兴,而无议论处尽是议论。黄昏已然“醉西施”,可见君王纵欲,急不可耐,从中可以悟出盛极一时的吴国如此迅速地败亡的原因。李白的这类诗歌一方面揭露与抨击统治者,另一方面又向统治者提出希望和主张,应该得到肯定。

2.寄寓李白理想的女性意象

李白一生自许“怀经济之才”,“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凊一。”[1](P1220)这是李白的抱负,带有明显的盛唐印记,他是要用他的才能“兼济天下”,“事君荣亲”。但是,李白踏进政治舞台之日,正是盛唐走向衰亡之时,官场日趋黑暗。一方面,时代给了李白金色的理想;另一方面,这个时代从根本上堵塞了李白实现理想的道路。因李白一生努力皆以失败告终,故后人对其才能多有怀疑,说他是大言无用、华而不实,但大多数人承认李白确有远大的政治理想,有的也笼统地承认李白确有经济之才。李白空有济世之志,但却被现实一次一次无情地打击,随着用世情怀的不断消解,李白的妇女诗中,美人迟暮之叹多了起来。“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1](P122)“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1](P149)这些美人,在深秋中急切地期盼着君子的眷顾。“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1](P1093)这正是李白品德高洁,担忧自己落得冯唐、李广境地的心理写照。“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1](P123)虽然仍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但这首诗的风格却全然不同,此诗写得幽深哀怨,活画出一幅渴望得遇知己的美人情思图画,寄托深远,含而不露。王夫之曾说鲍照的五言诗“深秀如静女”,[8](P260)借来评价李白这类作品,也是很恰切的。《长相思》是寄寓作者理想诗作中的代表作,李白把美人作为喻体,借爱情来表达思君之意,《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此“牢笼”。

另外,李白的诗作中还有一部分女性作为简单媒介的妇女诗,在这类诗歌中女性充当的角色只是简单媒介,她们在诗中起陪衬作用,诗人只是将她们在诗中一笔带过,并不作过多的描写。《江上吟》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这首诗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代表李白的特色,“美酒樽中置千斛”,[1](P374)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诗中的女性形象只是诗人营造的环境中的组成部分。再如《金陵酒肆留别》,“吴姬压酒劝客尝”,[1](P728)这首小诗写尽了相对无言只将离酒猛干的离别人心肠,诗中吴姬只是一个配角,并不是重点描写对象。李白这类诗中比较特别的就是游仙诗,游仙诗一方面表现出了诗人的神仙之思,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李白对内心苦闷的排遣和对现实的失望。《古风四十三》中写道:“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1](P140)《梁甫吟》中有句云“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1](P169)雍容华贵的西王母和道教神话中的玉女都是李白笔下的仙人形象,《远别离》中的娥皇、女英同属这一类仙人形象,现实越黑暗,李白对仙境的向往就越热烈,关于仙境的幻想就越丰富、越浪漫,李白借这类女仙表现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和对残酷现实的愤懑,在这些诗中,李白也只是将仙女作为陪衬,所以仙女也只是充当了媒介。

二、李白的妇女观及其思想个性

李白对女性十分尊重,他以博大的胸怀,饱满的热情讴歌女性、赞美女性、同情女性,表达了男女平等的积极的女性观,李白在妇女诗中鲜明地表达出了他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李白在反映生活时往往借助超现实的手法,用独特的方式诠释出了他的人生。

(一)李白对女性的态度:哀其不幸,颂其纯真,赞其抗争

处在旧中国社会底层的妇女所经受的苦难是多方面的,李白以他人道主义精神,对妇女们的种种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唐朝商业发达,许多商人背井离乡,外出做生意,商妇只得长年过着孤独的生活,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她们内心的苦楚:一是担惊受怕,二是怕虚度青春,三是受离别煎熬,四是怕丈夫变心。唐朝统治者自开元中期以来,不断发动拓边战争,这又给征妇带来巨大的悲痛。诗人对征妇痛苦的描写,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推进一层,更充分地表现出诗人对她们的同情。唐代的嫔妃制使许多失宠宫女的境遇悲惨,李白一方面写出她们悲凉凄楚的境地,另一方面对她们的不幸遭遇大鸣不平。诗人对不幸妇女倾注深厚的同情,还对她们高尚的情操、淳朴的品格,给予热烈的歌颂。他对这些妇女着重赞颂两个方面:一是淳朴可爱,二是贞洁无邪。此外,诗人对农村老年妇女也作了由衷的讴歌,足见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敬重和感激。李白笔下的不少女性是作为英雄来描写的,诗人在作品中颂扬了三类女子的抗争之举,一类是爱情婚姻中的叛逆女性,二类是被遗弃的妇女,三类是嫉恶如仇的烈女。这些充分体现了李白对女性的关怀。

(二)李白的独特个性和复杂内心

“风格即人”,诗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创作风格。沈德潜《说诗晬语》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9](P82)正因为李白有“第一等襟抱”,所以才写出“第一等真诗”,正因为他品格高洁,其诗才脱尽凡俗。李白过人的天赋是形成李白狂放不羁性格的原因,表现在创作上就是高度的浪漫主义。李白的游侠生活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使诗人表现出一种豪放无畏的性格和一种高度浪漫的精神与气质。随着阅历的增长,李白对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入,他的任侠行为减少,但他的正义感和热情慷慨的性格却一直伴随他走完人生的路程。可以说,李白一生都带着几分“侠气”,这种“侠气”,其实就是一种浪漫主义气质。另外,道家的影响也是形成李白性格的重要原因。李白平生蔑视权贵,他的一些诗文确实流露出一股轩昂之气。这固然与他熟悉权贵底细有关,但也是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庄子愤世嫉俗的思想。李白一生好以大鹏自比,充分表现了李白热烈追求精神解放的浪漫气质。

三、小结

李白诗歌中丰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体验,他舒朗飘逸的诗歌特色从他的妇女诗中也可以略见一斑,了解李白笔下不同女性的概貌,能使今人对他的诗歌艺术个性有更加独到的体会。前人称李白为“诗仙”,其着眼点多在其反映胸襟抱负的诗,如果把着眼点转到李白的妇女诗上来研究,那么李白被称为“诗仙”也是十分允当的。

[参考文献]

[1]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王夫之.唐诗评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惠洪.冷斋夜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董诰,等.全唐文(影印嘉庆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非马.台湾现代诗四十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7]高方.南子与中国早期女性主义形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6).

[8]王夫之.古诗评选[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9]叶燮,沈德潜.原诗说诗晬语[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张庆

The Female Images in LI Bai’s Poems

CHANG Ju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LI Bai created colorful female images in his poems. This reflects his deep love to life. By introducing the diverse female images in his poems,as well as rich contents,LI Bai’s idea of women,as well as the poet’s personality,is discussed.

Key words:LI Bai;poems about women;the female image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1.015

[作者简介]常珺(1991-),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19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1—0075—05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李白
李白搁笔
李白: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