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语境文化视域下的交际策略

2016-03-16 10:28:41
关键词:面子语境交际

李 涛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辽宁 朝阳 122000)



高低语境文化视域下的交际策略

李涛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辽宁 朝阳 122000)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Edward Twitchell Hall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学科中的一对新概念“高语境”和“低语境”,并根据交际时信息传播依赖语境的程度将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文章试图研究高低语境文化的界定、转化趋势和交际特点,探寻恰当的应对策略,克服交际中的障碍,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交际特点;交际策略

一 、引言

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境(context)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概念,最早是在1923年由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提出来的,他把语境区分为两类,即“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情景语境通常指言语活动发生的场合、地点、时间,交际的方式、话题、意图、内容等,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社会地位和说话的正式程度等。文化语境通常指和言语交际活动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1976年,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Edward Twitchell Hall在BeyondCulture一书中,首次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根据交际时依靠语境程度的不同,将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亦可译为强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亦可译为弱语境文化)。他对概念的表述不仅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拓宽了这方面研究的视野。

二、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界定及其交际特点

根据Edward Twitchell Hall的理论,“交际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交际”。在一种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如果意义的传达对所使用的言语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而对语境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这种文化就被称为高语境文化;相反,如果意义的传达对言语依赖程度较高而对语境依赖程度较低,这种文化就是低语境文化。*林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及其成因》,《武夷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59-62页。在高语境文化中,显性的语码负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少,较多的信息量是通过隐性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情景来传递,这意味着交际个体对语境的种种微妙之处较为敏感;在低语境文化中,大量的信息由显性直白的语言符号编码负载,隐性的环境暗示出的信息相对较少,这意味着个体更侧重于使用语言本身的力量进行交际。国际一流的学者William B. Gudykunst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日本、美洲土著、墨西哥等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德国、美国、瑞士、瑞典等属于低语境文化的国家。他的研究发现:英语的语言风格“直接”和“个体化”特征明显;汉语则更多地体现为“语境化”特征。汉语是“美学”语言,以联想思维为特点,较多运用暗示、隐喻和意象;英语是“理性”和“逻辑”的语言,更多的是以因果联系为特点,注重语言的结构和推理。*肖凡:《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话语风格差异及其成因探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第20-21页。汉语本身属于高语境文化系统,从词汇结构、句式结构、语法和古诗词等等都能清楚地看出中国文化的高语境特征。诗词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比如元代诗人马致远有这样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用几个名词的直线铺排,就描绘出一幅苍凉孤寂的画面,使读者可以毫无障碍地理解旅人凄凉悲苦的心境。这是汉语的高语境使然。日本的茶道更是高语境文化的典型例子,它崇尚精神高于物质,体现了繁忙生活中的宁静。在和谐优美的音乐中,借助于朝露晨雾或月光灯火,茶道把主人和客人联系在一起,没有言语,却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茶室、书画、插花、服饰、瓷器之中,一切尽在共同的体验和经历之中,绝妙地传递了其非言语信息。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通常会说:“快点,来喝杯茶!”茶中没有可供分享的共同经历和优美的禅境。

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高低语境文化的界定并不是绝对的、对立的,需要看交际双方当时的交际目的和具体情景,两种文化的交际风格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相互转化的。当代中国的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作为跨文化交际者的社会个体成员在承担着一种文化角色的同时还需要呈现另一种文化身份,他们的性别、年龄、职业、种族、出身背景、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身份关系都会使语境的构建呈现出动态发展趋势。在这种复杂的环境背景下,通过分析某些特定人群的话语系统,比如性别、代别、职业话语系统,就会发现当今中国逐渐从高语境向低语境转化过渡的特点,而不能用单一的话语系统概括其特征。比如中美在进行商务谈判的时候,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即双方共赢,参与者一般都会事先“做好功课”,即充分了解对方的相关文化背景,所以说交际双方是在已经拥有全球化背景的共享知识基础上,构建动态的语境,用各自认为合适的表达方式,积极主动地创造或改变着语境,以期实现交际目的。来自中国的谈判者可能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阐明自己的立场或观点;为了在气势上占据上风,可以采用插话或抢话的方式,也可以运用针锋相对、直击要害的言语。总体而言,高低语境文化在相互碰撞、理解、促进和融合过程中,更多地呈现出高语境向低语境的转化趋势。

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的交际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往文献概括为8个主要方面,笔者认为应该概括为如下9个主要方面。

(一)高语境文化:1.信息含蓄内隐,个体真实的需求和意图曲折的反映在他的言语之中,对方往往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捕捉或把握;2.蕴藏丰富的暗码信息,主要通过隐性的交际语境传递信息;3.在交流中反应较少外露;4.有较多的非言语编码;5.人际关系比较紧密;6.人际圈中内外有很大差别;7.时间处理方面非常灵活;8.对外高承诺;9.侧重维护积极面子等特点。

(二)低语境文化:1.信息明了外显,在表达个体真实意图时,通常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2.蕴藏丰富的明码信息,只有少量的信息蕴含于隐性的语境当中;3.交流中反应外露明显;4.较多的言语编码;5.人际关系相对松散;6.人际圈内外无明显差别;7.时间处理方面具有高度组织化;8.对外低承诺;9.侧重维护消极面子等特点。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高语境文化的交流中,由于彼此的文化取向、历史传承、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社会规范等具有高度重叠性,这些固有的信息已经存储于成型的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很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外在言语当中,因此人们更擅长于借助共有的语境来传达信息。高语境文化所属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像是一对一起长大的双胞胎之间的沟通,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就心领神会。而在低语境文化中,由于成员缺少共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难以形成非语言性质的心灵感应,大量的信息存在于清晰的语言编码中,成员之间更多的是通过直接明确的语言来传达信息。低语境文化所属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像是在法庭上相见的双方律师,对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否则陪审团成员或对方就可能出现不理解或误解的现象。

三 、高低语境文化视域下的交际策略

由于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在交际特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障碍和冲突。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笔者结合多年经验,针对以上9个交际特点进行分析,对其共性提出综合性策略,并可以对每一不同特点给出单一性策略。

(一)综合性策略

1.承认差异,运用对话式的交际模式,进行创造性的交际

首先了解高低语境文化交际特点的差异,认识到来自高语境文化的人,希望信息的表达含蓄间接,耐人寻味;而来自低语境的人,则希望充分直接清晰准确的信息表达,尽量避免歧义、模糊、多义的表达方式。来自高语境的人可能对低语境的人详细重复的信息表达感到厌烦,有时这种直接的话语风格会让中国人感觉到“咄咄逼人”;来自低语境的人也经常会对高语境委婉含蓄、模棱两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义表达感到“琢磨不透”或者“不知所谓”。二者的差异显而易见,真实存在,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西方的著名学者Muneo I. Yoshikanva提出了不同文化的个体在交际中会产生四种交际方式:(1)民族/群体中心式;(2)控制式;(3)辩证式;(4)对话式。*独雪梅:《高、低语境文化交际差异的对比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第76-78页。通过实践,在这四种模式中,最迅速、最有效、最理想地达到对语境适应的是对话式交际模式。该模式也称双翼式模式,是建立在均衡语境文化基础上的,强调对不同文化采取平等态度并认同文化差异。交际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即使二者融合后,也都各自保存其特有的个性。通过对话式的交际模式,双方可以从各自不同的文化立场出发,求同存异,彼此沟通。由于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动态交际观基础上的,在交际过程中文化重心也会随着交际的动态流动而变化,充满张力,而不是偏向于任何一方。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实现与他文化的充分沟通。同时,因为该模式强调交际主体的能动性,双方可以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通过积极参与和互动,不断出新,进行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交际。采用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文化多元性的长期发展,而且可以避免在交际中出现文化错位的现象。对话式交际模式所具有的对文化差异认同性、整体性、相互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使它成为高低语境文化交际过程中,非常有效的交际模式。

当与来自不同文化语境、年龄、身份、地位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时,这种交际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一家美国软件公司的经理最近因为两位同事的矛盾十分头痛。一位是雄心勃勃的美国小伙子,另一位是资深年长的中国女性,两人此前合作非常愉快,后来却发生了矛盾冲突。原因是这位女士费尽心力研发出一款新产品,却在最后时刻拒绝与这位同事一起向议员做推介。当经理和小伙子分别直接质问她原因时,她均未作明确解释;后来经理改变了交流方式,没有再直接询问原委,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和语气,迂回地讲出了自己和公司的艰难处境,她才说出自己的苦衷。在她看来,同一位比她年轻很多的同事一起去国会,并由对方做主要推介人会让她的威信和地位受到极大影响,感觉很丢面子,所以她不能同意。经理在理解到这位女士的难处之后,答应在公司内部公布并肯定她的科研成果,同时在议会的推介报告中会重点体现她所做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后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来自低语境文化的经理和同事没有充分考虑她在这件事中所处的位置和她的心理感受,而是直接询问原因,她采取了高语境文化惯用的婉转回进的策略;但是当经理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性,以平等的态度,在双方均未丧失自我的前提下,进行了积极的、创造性的交流,在交流中能看到交际重心的动态流动。整个交流过程呈现出对话式交际模式的对文化差异认同性、整体性、相互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可见这种模式是实现高低语境文化成功交际的关键。

2. 克服语境隔阂,重组话语,避免误解和偏差

一个民族之内,可能处处是理解;而两个民族之间可能处处充满误会,有时甚至是敌意。这是由于不同的语境导致了信息交流不畅所致。在高低语境文化间进行交际时,应仔细观察和留意对方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据此作出正确的反馈和回应,及时发现交流中产生的误解或偏差,如果出现了误解或偏差,可以暂时将主体置身于客体的位置,从对方的文化观点出发,将要表达的信息放置于对方的文化语境中,用心感悟,从而理解对方产生误解或偏差的真实原因。通过重组话语,更清楚更准确地表达本意,克服语境隔阂和文化定势,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比如中国外交的战略方针之一“韬光养晦”,被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普遍误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成语,本身即为高语境词汇,“韬光”意思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指“处于一个相对不显眼的地方”,有“隐藏才能,不外露”的意思。它不仅是一种生存的策略,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低调、谦虚、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邓小平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用该词阐述了中国当时的外交战略方针,表达了中国将会和平崛起,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望。但事实上中国的善意却不断地被西方世界误解、曲解。在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六个年度,美国国防部分别发布了六个《中国军力报告》,对“韬光养晦”一词都用了同样的英文表述,即“hide our capac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思是“掩盖自己的能力,以期东山再起”。此外,国外某些英文报纸或书籍在翻译该成语时,有的译为“hide one’s ambitions and disguise its claws(藏起野心,收起爪子)”或“hide one’s ability and pretend to be weak(隐藏实力,装作弱小)”,其潜台词无一例外是说:“韬光养晦”是中国当时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在隐藏自己的实力和真实意图,等时机成熟了,中国一定会出手。该词之所以受到西方世界的责难曲解,一方面是西方有些人士还存有冷战思维及对华的政治偏见,另一方面也和我们自己对该词的解释或翻译存在偏差和疏漏有关。我们查阅一下《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其中对该词的解释与《中国军力报告》中的译法是完全一致的。在高度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哪方面实力强,哪方面弱,世人皆知,哪里能够隐藏,又有什么需要假装?为了消除误解,把该成语置于美国的低语境文化中,重新译为“hide its light under a bushel or keep a low profile”,更为准确。这一译法来自美国人非常熟悉的《圣经》典故,该典故后成为习语,意指“收敛锋芒,低调做事”, 无“称霸武林”之意。通过话语重组,准确表达,克服了语境隔阂,使双方达成理解,防止误判。

3. 重视文化语境的正迁移作用

“迁移”(transfer)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指个体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以后进行的其他学习的影响。它包括助益性和妨碍性两个完全相反的方面,所以有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之说。通常人们对所遇到的事物、行为和现象的解释和评价是建立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的,在不同语境的文化交际中也是如此,因此常常会出现交际障碍。其根源就在于忽视了语境的迁移作用。只有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学习、感悟不同的语境文化,同时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认知,才能准确把握差异,进而充分发挥文化语境的正迁移作用,逐渐适应复杂的交际环境。比如处于高语境文化的中国人推崇内省或内向的哲学理念,“一日三省吾身”、“修身养性”、“谨言慎行”等至理名言深入人心。然而时至今日,在经济全球化、资讯传播无国界化、信息社会化的浪潮冲击下,文化变迁、社会转型、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迅猛推进无疑会改变社会固有的共同语境,对人的价值观念、心理特质、性格特质、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要适应这样的社会,仅仅靠对本民族文化的沉思感悟、深沉内省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在自身文化内省的基础上,从不同语境文化之间常常出现的冲突、融合、模仿、复制、叠加、替代等现象中汲取营养,由此,形成在多样化复杂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能力。今天如果有人认为中国人是个“少言寡语”的民族,估计很难找到强有力的证据。相反处于低语境文化中的西方人所推崇的“大声的思考”(think loud)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崇尚自我主张,自我表现”、“注重与他人的沟通”、“不畏惧自我披露”等特点,正逐渐成为中国人性格的一个侧面。人们越来越擅长使用清晰明确的“话语”,直白坦率甚至是直接冲突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中国人这种由“内”向“外”的转换,或者说外向传播能力的逐步强化,是文化语境正迁移作用的必然结果。

(二)单一性策略

针对高低语境文化第9条特点,应用面子保全理论,提出维护面子策略。

语言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特别是来自于高低语境文化的人,因为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差异巨大,在交际时常常会出现某些违反彼此说话原则的情况,从本质上来说,有些言语行为是直接威胁到面子的,进而影响到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严重时可使交际无果或产生相反的结果。试想当你面对一位白发苍苍的美国老妇人,你能直呼她为“艾玛”或“海伦”吗?同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国老教授被一位美国小伙子直呼其名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在中国人看来,都是非常失礼的行为。*鲁瑜:《面子:中西方文化冲撞与解读》,《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30-34页。所以Gillion Brown教授认为:“Communication is a risky business(交际是冒险的事情)。”*马识途:《试论如何在高语境与低语境间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云梦学刊》2003年第5期,第118-119页。鉴于两种语境文化沟通过程中的冲突性,学者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Face-saving Theory”(面子保全理论)。该理论指出:面子(face)是人们交往中的基本需求和愿望,是一系列只有他人才可以满足的希望和想法。如果人们要实现成功的交际,就必须在保留面子方面互相合作。换句话说,人们在交往时,面子是靠对方的给予或者保留。当面子受到威胁的时候,交际对象在尽力保全自己面子的同时,会威胁到对方的面子,这时需要给对方留有保存面子的余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面子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以及个性得到保持,自己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得到赞赏和肯定;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在交际活动中,个人的自由不受侵犯,行动权、地域权不受打扰。相比较而言,中国文化更侧重于维护积极面子,而西方文化则侧重于维护消极面子。“海尔中国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语,体现了民族品牌要在国际市场上,与欧洲、日本等世界名牌齐名的决心和信心。该广告一经推出,在国内获得广泛的好评,消费者普遍认为它具有爱国情怀,提升了民族企业的士气,给国人争了光。可当这句广告语被原封不动地投向西方市场时,却遭遇了失败。原因在于,在西方消费者看来,广告中的民族主义情绪让人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中国造”更会使人产生向本国炫耀、挑战的意味。海尔的广告维护了处于高语境文化的中国人的面子,却无意中冒犯了处于低语境文化的西方消费者的面子,没有给对方的面子留有余地,难免碰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在满足自己面子需求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维护对方面子,尤其是对方面子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

针对其它的交际特点,还可以提出相应的交际策略,不再赘述。

四、结语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总体而言,低语境国家的文化表达以低语境为主,高语境为辅;高语境国家的文化是以高语境为主,低语境为辅。随着文化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发展,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交流极为频繁。了解两种语境文化的差异,采取相应的策略,克服交流障碍,使不同的交际习惯“异源同流”,在多元文化的共处和多维社会的变迁中,完善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在实现本民族文化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解读世界文化的内在密码。

(责任编辑:袁宇)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LI Ta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oyang Teachers College, Chaoyang 122000, China)

American famous anthropologist Edward Twitchell Hall put forward a new pair of concept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BeyondCulture—“high context” and “low context”—and divided different cultures into the high-context culture and the low-context one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their dependence on the context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definition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cultures, the transformation tren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explores proper strategies so as to overcome communicative barriers and achieve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high-context culture; low-context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2016-05-12

李涛(1970-),女,辽宁朝阳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H030

A

1674-5310(2016)-07-0140-05

猜你喜欢
面子语境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丝路艺术(2018年7期)2018-04-01 22:05:29
某贪官的面子
杂文选刊(2018年2期)2018-02-08 18:42:55
面子
黄河之声(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4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面子
小说月刊(2014年2期)2014-04-18 14:06:44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