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调查

2016-03-16 08:16马晓东陈永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京津劳动力农民

□文/马晓东 陈永胜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一、引言

2015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并对京津冀三省市有了明确定位:北京市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将打造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从三省市功能定位看,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平台的地位;从河北省的功能定位看,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河北区域发展中的迫切任务。实践中京津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战略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大量地向河北转移,制造业作为解决河北农村人口就业的主要行业,对农民提出了两个挑战:一是京津高新技术制造业向河北转移,要求农民工有更高的知识水平;二是京津转出的企业对河北省内的农民工掌握技能的紧迫性提出要求。应对两个挑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立足农村,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力度,提升农民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相关技能。

二、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农民更新观念。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是一个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力度,转变农民增加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物质通入的观念,调整农民的思想意识、更新农民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民的市场化意识和参与竞争的能力。

第二,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从河北的功能定位看,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河北区域发展中的迫切任务。对劳动力素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农业劳动者人力资本质量积累较差。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能有效提高农民自身素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用工要求,进而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需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能否转移成功,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这就急需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使农村人力资源转变为农村人力资本。

三、石家庄市高邑县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现状

首先,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且比例不协调。2015年高邑县八大民事工程,总投资13,579万元,教育文化投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九大民事工程,总投资8,590万元,教育文化投入比例不足百分之五;十项民心工程共投入18,740万元,其中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投入7,700万元,职业教育投入仅1,200万元,不及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投资的六分之一。近几年的民心工程中,普通高中教育投入12,000万元,占总和的四分之一,而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比较小,只有2015年有涉及,涉及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并没有列入民心工程,并且基础教育的大部分比例投入到县级完全小学,涉及农村基础教育所占的比例比较少。县乡(镇)两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本就极为有限,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工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县城区域教育投入比例较大,使得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严重不足。高邑县近几年来每年都把培训、安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当作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但是每年的财政预算都没有安排专门的资金,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受阻。

其次,农民投资比例不协调。2015年高邑县农民人均衣食住用行消费支出3,360.7元,其中科学文化教育的支出只占5.4%,剩余的钱多用来存储为孩子将来的教育或者盖房做投资。就目前的高邑县农村居民投资的具体情况而言,农村家庭为孩子高中教育每年投资的成本为3,200元左右,大学教育每年投资的成本是1万元左右;在农村盖一座房总成本将近10万元;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钱投在了大病的治疗上,农民把剩余的钱大部分钱用来存储。农民投资房屋建设和储存的比例比较高,投资自身教育比较少。农民受到的正规教育本来就少,传统的观念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必要再加大对自身的教育投资,农民对教育培训投入总体偏少且投资比例不协调,造成了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质量比较低,导致大部分农村居民的素质比较低。

四、提升石家庄高邑县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大教育投资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北省需要大力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投资,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首先县乡(镇)两级政府要积极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资助政策,从资金上予以倾斜,合理协调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投资比例,加快县域职教中心的扩建,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和提高师资水平。

加大培养适应京津转移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快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在县职教中心为试点依托,创新教育体制。对于希望升入职业学校或较早开始职业生涯的初三学生,可以通过在普通初中开设职业课程、单独设班或与职业学校合作等方式,开展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政府也要加快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做好统筹规划,为农民搭建终身学习的“桥梁”,鼓励和支持各类技工和职业教育中心相互沟通和协调,更多的向农民倾斜。开展制造业生产技能等各项培训的“阳光工程”,是提升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农民当地就业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制造业转移,盘活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

(二)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扩大农民的收入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基础,只有农民手中有钱,才能使农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变为现实。县、乡(镇)政府要从资金和技术上继续加大对农民的投资,把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当作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突破点,不断加大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偿标准,增加农民各项农业专项资金补贴力度,建立培训农村劳动者的专项资金,扩大各项培训政策的补贴标准和比例,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和家电下乡购置补贴减免政策,优化农民的费用支出结构,减少农村居民的其他支出。高邑县在未来五年规划中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包括兴修水渠、打深井,部分地区还将发展喷灌技术,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示范基地等项目,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面向当地棉花加工市场,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推广姚楼村优质棉种植经验;大力推广杨集村棉花和西瓜套作及陆村冬瓜种植经验。

(三)政企合作专业培训。河北省政府要为京津转移产业企业做好服务,积极做好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工商局、银行、农村信用社、税务局和劳动就业保障等相关配套工作,依托本地区丰富的粮食、棉花、瓜果等农产品原料和瓷砖加工工业的基础优势,推进京津产业转移的步伐,使之成为当地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场所。根据不同京津企业的特点安排不同形式的培训内容,以政府为引导,实行定向和委托培训,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京津企业缺乏熟练的操作工,而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闲置,尤其是20~35岁的农村青年,他们大都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素质相对较高,河北省可以与京津企业实行联合培训计划,政府积极引导以京津企业为平台支撑加大对农民的培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制造加工专业高手,一方面将壮大和提升该企业的生产水平,增强该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将增强农民非农业收入的资本。

(四)转变农民教育投资观念。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宣传,转变传统的观念,职业教育也可以成人成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转变成人成才必须上高中、上大学的传统模式,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劳动知识技能大赛,提高农村居民孩子参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定期在县城和乡镇集市设立宣传台,面对面地开展农民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服务,向群众免费发放务工培训读本、农民就业指南等,增强农民当地就业、创业意识,减少外部效应。

[1]傲妮琪.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研究——基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项目的调查问卷[J].人力资源管理,2016.4.

[2]何勤,雍华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猜你喜欢
京津劳动力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