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莆田)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四元联动人才培养思考
□文/徐建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莆田)
[提要]“政行校企”合作进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是在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下,行业协会指导并参与,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四方协议形式缔约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详细介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政校行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并提出改革方向。
关键词:政行校企;四元联动;双主体教学;创训一体化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2日
莆田市电商企业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近100家,1,000万元以上的近1,000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2013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00亿元,2014年莆田市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莆田市快递业由电商的蓬勃发展拉动高速发展。2015年,莆田市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8.14亿元,在全省排名第4位,全国排名第41位。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25亿元,全国排名第40位。莆田快递业务的增长对快递业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
“政行校企”深度合作进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是一种政府、协会、学校和企业四方联动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共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互利双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但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行校企”合作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虽然热心,但是角色定位不明,无法找到合作的契合点;二是地方产业协会是企业的松散联合组织,如果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在学校、企业、协会三方面居中协调,协会的参与动力不足。特别是在专业建设的校内外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工学交替教学等方面,如果没有政府部门居中引导协调,则“政行校企”四方合作就会流于形式;三是如果单个企业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企业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而校企合作是以培养地方产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双方在合作动机和合作利益方面有很大的不一致,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专门的部门或员工跟踪和指导,当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热情时候,校企合作就流于形式或中断;四是很多高职学校有“政行校企”合作进行专业人才模式的意识,但缺乏主体意识。一方面合作初期没有让其他三方感受到受益点;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又缺乏协调的部门或负责人,利益的分配机制也没有有效的解决,造成作为最重要的受益方没有发挥好合作框架建设,服务沟通的作用。
“政行校企”合作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是政府部门引导、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作为合作主体,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四方协议形式缔约的政行校企四元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相关部门着眼于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做宏观指导,协调企业资源。切实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用人才;行业协会指导参与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协调作用,推荐行业企业与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是指共育人才、共建专业。在教学做一体、双主体教学、企业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与学校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协会的协调下深度融合。
近三年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政行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坚持以莆田市邮政管理局主导、莆田快递协会、莆田电商协会指导、企业(莆田EMS、莆田申通、莆田韵达、莆田中通、莆田汇通、莆田圆通、顺丰速运、德邦物流等快递物流企业)和物流管理专业合作办学的理念,努力深化与行业企业的产教融合,服务莆田电商物流地方产业,为解决目前“政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加快莆田市快递行业人才培养,让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能更好地满足地方快递物流人才的需求,莆田市邮政管理局、莆田市快递协会、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莆田市申通、莆田韵达、莆田圆通、莆田中通、莆田汇通、莆田EMS、莆田顺丰速运“政行校企”四方合作。以共同培养快递企业管理人才为目标,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机会,签订快递行业卓越人才培养协议。
(一)物流管理专业“政行校企”四元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1、从13级开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物流管理专业增设快递实务课程。制定快递方向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快递业务订单班。
2、在进行快递实务教学过程中,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健全师资队伍,指定专业教师授课,企业提供快递专业理论教材,物流管理专业邀请快递企业高级专业人才开展快递专业讲座。
3、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政行校企”四元联动,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电商物流创训一体化实训基地。以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的形式,由快递订单班学生实习实训,所有涉及校园内快递业务实现“统一标识(快递协会标识)、统一揽投、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一站式”超市化便捷服务,为学生建立除运输环节外全过程模拟的实训基地,提供实训机会。
4、建设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顺丰速运、EMS、四通一达德邦物流等快递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每学年安排一定数量岗位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实习岗位层次分明,基层岗位与中层岗位相结合,以跟班实习为主要形式,以储备管理干部为目标,从基层岗位开始轮岗实习,原则上每个岗位实习一个月。
(二)物流管理专业“政行校企”四元联动运行机制
1、动力机制。由莆田市邮政管理局协调,莆田市快递协会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莆田EMS、莆田申通、莆田中通、莆田韵达、莆田百世汇通、莆田圆通及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共出资12万元,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校内实训场所,运用菜鸟驿站综合信息平台,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电商物流创训一体化实训实台。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习整个快递物流末端的职业技能。日常信息平台的维护、客户投诉的处理由实训指导教师和莆田快递协会的专门负责人进行对接管理。
2、监管机制。在“政行校企”合作过程中,莆田市邮政管理局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及时跟踪各项目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应对处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快递物流订单班”运行资金投入、双师人员教学及企业工学交替实践安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重大问题,执行相应的激励措施,促进校方、企业及协会三方的利益共享。
为共同做好快递人才培养,落实物流管理专业“政行校企”四元联动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与莆田市邮政管理局、莆田市快递协会、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政、校、行、企联合办学体制,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四方商定共同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组织机构、性质、作用、权利和义务、活动方式等内容,建立理事会议规则、联席会议制度等。理事会确定校方及协会方负责人各一名,负责处理四方合作过程中的日常事务;理事会的主要工作职能有:对莆田市快递电商物流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做出可行性意见,处理湄职院电商物流创训一体化实训基地的日常事务。审议学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科研及产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与合作办学政策文件;进行国家邮政行业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申报工作;监督共建共享资源及合作成果的利用情况。
福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创新“政行校企”人才培养体制,校企合作取得了显成效。在物流管理专业“政行校企”四元联动人才培养改革的过程中,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莆田市邮政管理局和各家快递企业在人力、财力及实训场地上大力支持。莆田市邮政管理局积极协调各快递及物流企业管理专家参加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论坛,先后有顺丰速运、德邦物流、莆田EMS、莆田申通等企业的高层经理对学生进行讲座。快递实务的课程教学完全实现了双主体教学,理论教学由我系物流专业教师讲授,实践教学部分由荔城区EMS经理和顺丰速运的仙游分部经理讲授。
从12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物流校外生产性实训开始,由莆田快递协会牵头,多家快递企业和我系签订综合实训协议,全部学生在莆田黄石电商仓储物流园区进行订单分拣、理货、客服、仓储管理的跟岗实训。目前,校内电商物流创训一体化实训平台占地120平方米,由快递协会牵头,四通一达四家快递企业投资建设,运营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已经可以在校内完全实现运输环节外全过程模拟的快递实训,目前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快递物流综合实训平台,获得了福建省邮政管理局的高度肯定,福州市邮政管理局、宁德市邮政管理局、莆田学院等多家单位院校前来参观考察。2014年至今,电商物流创训一体化实训平台共接纳学生实习实训600余人次,物流管理专业全部教师都实现一人一企(一位教师对接一个物流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所有物流专业的学生都能实现顶岗实习进入物流企业的目标。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四元联动、岗位导向、过程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政行校企”的合作优势,企业深度介入专业建设和教学全过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岗课证融通,从而真正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下一步,将进一步和莆田市物流协会、湄洲湾港务集团、莆田市电商协会深入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基本实现“四元联动、岗位导向、过程融通”课程改革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
[2]刘惠坚,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3]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以友嘉机电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化,2009.12.
[4]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 1.
中图分类号:G522. 8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