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虑思远 祥和平淡
——论赵家富油画山水

2016-03-16 08:04刘善林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刘善林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湖北十堰442000)



凝虑思远祥和平淡
——论赵家富油画山水

刘善林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从中国哲学美学及中西绘画角度切入剖析了赵家富山水油画艺术实践。从东方整体精神包容西方局部分析精神的山水油画观立论,援引中国山水心路历程,论述了画家对山水的自我心路、画家山水油画的自我成长以至自我范式的形成,解读了赵家富油画山水的发生历程与发展面貌。

关键词:赵家富;山水心路;油画山水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南北朝)袁弘景

一、东方整体精神对西方分析精神的融汇

赵家富油画山水,着重表现了对山水的一种思考,表现出中国人对自然山川的态度和性情。首先,他画山,但不是某一处具体的山,他使用西方的油彩,但不是运用西方的造型观念和表现技法,他不是简单的借鉴和拿来,不是一招半式的挪用,他用自已特有的作画理念以及画面效果改变人们固有的油画观,其作品的形成是东方整体精神对西方分析精神的包容消化与吸收。

西方艺术的发展,在科学理性的指导下,一直沿着两条线路,“绝似”和“绝不似”。“绝似”强调科学性、准确性,强调表现要符合解剖、透视和光影规律,对自然景物作身临其境的描绘。“绝不似”则是放弃描绘的具体物象,用抽象形线、色彩、笔触表现特定的情感。唯中国绘画把人与自然看成一混沌整体,追求 “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高度抽象又蕴于具象。

赵家富的油画山水,所探索表现的,不仅是回归华夏民族的文化艺术精神观照,更是对东西方壁垒分明习惯的一种终结,体现出一种普世人性的思考与表达。在创作寓含于修持的延续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仿佛不期而遇,然所难者,在于各个环节看似无序的集成,最终创作出具有鲜明艺术个性、清和静净的画面。

从西方油画史看,古典,现代,当代,其主要为主客二分状态。西方油画曾直接因于日本浮士绘式影响,十九世纪、二十世纪虽然开启视觉个性革命,涌现出塞尚、高更、凡高、康定斯基、毕加索等一代巨匠,其深入者诸如西方画禅莫兰迪和巴尔蒂斯等突出者表现出强烈东方精神影响,却因学术背景条件所限,没有系统深入的接受。再后虽有朱德群、赵无极的成功探索,但仅限于抽象绘画中的主观因素释放。吴冠中作品于意境表现写生唯美形式见长,但对于范式和程式的东方绘画传统并没深入,因而在师自然中浅尝而止。

赵家富油画山水摒弃了西方油画风景观,以其二十年的执着与淡泊,以西方本土几近终结与摒弃了的油画,自米氏云山切入东方意向的油画山水,走进内在,追问现象背后存在的意义与目的,领会批判意识以及主体精神的存在,用其艺术的实践,理清自己作品中东西文化的内在联系,让油画联结上平和虚静的东方智慧。将对抗、对视、握手、借鉴、融合而变为植入与生长,融和而新生。

二、纳入中国画家成长体系:师传统、师造化、师自我

赵家富油画山水的创作,根植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传统、自然的造化以及自我启发、自我升华的自觉精神。在赵家富看来,东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有意味的重于发现的形式主义、瞬间捕捉的印象主义和不满足于外在局限的本质主义。面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传统,赵家富运用内在本质的思辨性和人文思想,寻找它们内在关联与鉴赏品别。

在精神形迹上他“非常喜欢荆浩、范宽、米芾、王蒙、黄公望、倪瓒、董其昌、八大山人、石涛、黄宾虹、林风眠、李可染、黄秋园、陈子庄等画家,经常研读他们的作品,也非常喜欢西方十八、十九世纪风景大师柯罗、莫奈、塞尚、梵高、勃纳尔、维雅尔等,体悟东方绘画意象、西方油画色彩和造型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并把这些体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冰客访谈录《赵家富:蜕变与反思——我与油画山水》)。

赵家富自小生活在武当山下汉水之滨,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于仙山旁侧,“走遍了武当山所有景观,看武当日出日落,祥云缭绕,闻武当八月桂花的馨香,放下俗世尘务,全心全意地用身体、心灵去面对武当山,谛听武当山的呼吸,感受大自然的律动,使自我与山川交融。”(冰客访谈录《赵家富:蜕变与反思——我与油画山水)

赵家富对崇尚道家思想的名山自有他日复一日的深刻默契,很自然的体会到中国人 “物我合一”的对应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心不为形役,超然物外,回归自然,其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甘于淡泊寂寞,平和从容舒缓随意。在与武当山亲密接触的同时,又有他道行天下,自我放逐、旅行写生的自由万里行程,师其心而更师造化,行万里路,西行北进,南下东奔,欧游诸国,“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宗炳《画山水序》),走遍了名山大川。自有其心游太玄的泛览流观,带楚人的自古浪漫飘逸而发酵酝酿,终成佳构,极尽自然造化之功,完结身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之力。

三、油画山水的发现逆旅:山水历程与山水心路

发现美学始终伴随着艺术史。宋代哥窑开片,实如文人发现的茫茫无边的寂寥,古琴千百年断纹,似断非连亘古无双。家富先生在漫漫融汇贯通的艺术探索中,是一条看似偶然实乃必然的漫漫长路。

从荆浩巍峨的北方山河碑范立定,到董源皴法的再次革命,从苏东坡、赵孟頫的文苑画心,到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南北宗的分流合脉,及其山水素心洗月般的清净禅境,从石涛的千峰竞秀、恣肆汪洋,到齐白石山水的简约奇崛、质朴文气,到李可染山水的“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敢于立论,溯流穷源,深究谢赫《画品》六法,内涵上表现物象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态度情感,视觉上用色彩、肌理塑造对象的结构、形态、空间、质感等,面对宋元山水,研读宗炳《画山水序》,虚静、畅神,悟对通神,一路走来,赵家富静静品尝着山水前辈的积淀。

山水画,凝炼厚重的人生沉淀,宁静致远的志存高远,飘逸挥洒的举重若轻。山水画,源于中国人对山水的认知,山水,在中国人的眼里,绝非风景,也绝非后来的日式枯山水。山水二字,以诸多的材料工具方法创造了诸多符号,直至象形文字山水出现,生长了中国先民的觉悟,既符合物象又符合意义,天人合一混沌初开。又如京字的形成,乃寓含了如河姆渡石器所制榫卯杆栏建筑的朴素至繁华的集结,而后有如将京都放归山水,将人、家、都、万物、自然纳入无边宇宙之景,而成无形之境,形而下并形而上,自始自终把握着中道,二元至合。

汉画像砖上嘉禾立人的自然与人,从山水志到山水图,记录山山水水及其神兽志异的 《山海经》“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白居易)般神秘,山水,空灵,留有馀地,生生不息。山上,不独汉代的博山炉,楚国的铜镜上,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百树百草,百花百鸟,万物相安,神兽神人相安,祥和吉瑞,寓托世间的美好愿景。这应是极早的青铜上和陶上的山水图志,彰显了山水于人的愿念。

山水画形成于魏晋,独立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北宋,辉煌于宋元,贯穿着中国人对山水的理解。从源典周易“可观莫若木”式的自然体察,“白贲无咎”式的天然不雕,到老子的清静无为,庄禅的并生齐一,自由生机,从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格理想,到魏晋玄学的合儒入道,从“山水有鬼”、山水险恶、山河阻隔、山河屏障、山水仁智、山水寄寓,到山水相忘,在未知、对抗到和谐的实践认知中,在对诗意栖居的自然与人文两相和谐进程中,开启了中国人对山水的人性化理解和天人合一的和谐世界观,这个理解是动态的、流变的,是人类自身整体价值的逐步深入与实现,也奠定了赵家富油画山水由西而中、由流而源的发现和由里而外的创造。

四、油画山水的自我心路

“目应心会”(宗炳《画山水序》),赵家富深究民族山水心路,在其油画山水创作历程中,兼备体验了敬畏、感应、抒情、祥和,从他各个阶段的作品中便可窥斑见豹。

1993年,赵家富从中央美院第六届油画研修班毕业甫返教席,带学生到甘南写生时创作了表现甘南风光的 《草原林木》,参加香港第一届风情油画展;第二年,又创作了表现云南神秘山水林木的《仙人掌》,又参加湖北省第三届绘画展;97、98年创作了楚韵系列,其中《月起处》入选《今日中国》大型画册。在经历近十年的油画造型语言研究后,家富先生从米氏云山切入,以奔放的笔触,锐意灵动地横向书写出东方意象的节奏韵律,并同样用宽博流转的意象笔触,纵向高度概括了范宽《溪山行旅图》。虽层峦叠章却粗放写意。创作过程之初,如同启用了毕加索式、梵高式重画经典,同样是经典启发,但意义却已大变,似乎发端于借鉴与改写。直至伴随渐深的人生领悟,遂趋厚实滋润,平和冲淡。而在其后的探索中,潺湲流淌出三项自觉的课题远景。

一是在对荆浩山水范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以范宽为代表的凝重沉静的北宗山水,用油画材料媒介和大笔刷在意象的趋动下,气结殷周雪一般,层层积淀,挥写勾皴,点染烘托,形成宋人式雄浑深厚的油画山水。二是将笔墨、符号及色彩进一步强化精化,推出元人式淡泊抒情的油画山水。

而至形成,两类作品又无明显界限,都是惨淡经营。丘壑位置,阴阳向背,树石云水,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皴擦积染,皆用油画刷与油彩变奏完成。油画的调和剂、稀释剂以及底层透明和不透明肌理,各种可能随着画家对山水的敬畏之心生发,明灭变幻,以极薄极稀的虚衬出浑厚华滋的真和实,比起宋人绢上勾勒渲染的淋漓尽致,虽材料大相径庭,却殊途同归。在笔豪锋线所过之处,层层深厚,而又举重若轻,尽在于画家心中对山水之领悟而又超然物外的郁勃之气,庖丁解牛般的心手相适,终就画家神思冥想的山水之路。而在对宋元山水的体悟中,赵家富将凝虑悠思的宋人山水启动为“逸笔草草”(倪瓒)的色彩符号抒情达意,赋笔墨为色彩,“随类赋彩”(谢赫《画品》),让自然山川,万物色彩,绚丽地行走于宋元高山仰止的山水之境,令色彩自然流淌出如元人笔墨跃然纸上的灵动变化,二元致合,臻于妙境,成为画家油画山水特有的心象感应。

上述两项两个方向的研究探索,成为赵家富油画山水的灵感源泉,然其更重要的创造在于其第三项:面对空白油画布,画家的思辨性得以充分发挥,运用本质主义的思辨性和人文思想对中国山水画进行梳理。如魏晋玄学将儒道统一的实践一样,赵家富油画山水突破了宋元山水的园囿,除了将对山水的敬畏、感应、抒情、和谐予以深层表达外,又更加现实地将普世祥瑞纳入彩笔之下,化普世祥瑞之理想愿念为具实可感的画面形态。赵家富作品的构图,多是一些完整的山形,柔和圆润,看动似静的流水,这种简约质朴的构图方式,源于武当道家的祥瑞文化观念:山不能太险,水不能过急,山形水势的选择成为居家生息藏风聚气的重要依据。

祥瑞理想一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世代相传,故生活中表达祥瑞的器物、图案、画面非常普及,这些祥形瑞图,或谐音,或比拟,或象徵,或借喻,共同表达着中国人对平安和谐、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追求。但因艺术创作一直把这些视为“俗气”而难登大雅之堂。赵家富通过构图、色彩,将朴素善良的俗世理想与油画山水完美结合,其淡泊、宁静、庄严以及美善圆满的吉祥喜悦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应运而生,丰富了油画山水的内涵,也增强了油画山水的东方色彩与韵致。赵家富山水的情语,在于其山水的景语,最终表现为他的山水画语。

正因为赵家富油画山水是其平和喜悦内心的真实写照,所以才能从容舒缓随意而不落流俗。而此审美境界的实现,需要高超的技术方得具足圆满。同为东方油画家的卫天霖说:“没有高度的技术,就没有艺术。”赵家富严谨诚挚,做事认真,大量而连绵的艺术实验,技术的双手带动着眼力脑力心力的繁复加持,各阶段不停息的探索学习,融汇贯通,令他从文化精神、艺术流变到油画山水图式的意境、色彩肌理、笔触节奏以及寻求整体性、合理性、实效性等方面获益良多,意义非凡。在家富先生的画面中,技术是跃动鲜活、超然事物、充满生命力的,其作品汇归物我合一、气韵生动,我们的心随着他的彩笔,经由陌生而熟悉的故径回到那个充满祥瑞的家乡。

五、油画山水的自我范式

赵家富的油画山水作品大致可归纳为三类。早期入手直接强调意与写的直抒胸臆,此类作品有《营山叠翠》、《丹枫白露》等,重在对节奏韵律的把握,发挥油画刷的体量转折,自然形成长短、宽窄、方圆、曲直的色彩块面和线条,与中国书法用笔的提按顿挫、方折圆转异曲而同工;画面佈局疏密聚散,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用笔用色振迅天真,气势连贯,笔触浑厚酣畅、意气风华,表达了回归写意精神的欣喜,淋漓尽致;色彩呈现相对单纯的青绿山水基调,虽告别印象派,实同于印象派重视即兴手法,但变印象派追求外在刹那间光色印象为捕捉画家电光石火般的内在灵感印象,作品豁达开朗,乍看犹如减法,实质却是转念,不同于以西找东,是彻底的精神蜕变和思想框架上的一次变革。此批作品,画家多倾力于研究探索和形象元素、绘画要素的局部推敲,画面色彩尚单纯,尚气、尚东方风骨,又恰似荆浩之山水骨立。

赵家富的第二类油画山水则重在师北宋大家,此类作品有《静山流湲》与《烟云供养》等。凝虑悠思之作,凝重深厚,精于丘壑树石,开合起伏,转承呼应等位置经营,并推进节奏和写意的多层融入;色彩明度上,沟通了墨分五色,选择粗砺的亚麻画布,用透明油画色挥写固有色的不同明度,写皴叠压错列,分出明暗阴阳亮色底,又用不透明色点垛写染,丰富中间色,取得厚重效果,间辅以特殊技法,如湿画薄写、松节油喷洒、漆画味道的打磨变涂刻划干湿浓淡深浅等,与中国画的积墨法和破墨法异曲同工;深入研究北宋绢画笔墨的巧妙用水,连通了油画稀释剂松节油的控制使用,使油画可厚可薄可堆可切可划可刮可鲜可灰可亮可暗,加上对破墨法、积墨法、蘸墨法、枯笔法、湿笔法等传统水墨的借鉴活用,画面呈现出一种囊括天地的恢宏气象。

赵家富油画山水的第三类增加了以元人为师,文人意趣加强,抒情性、简约性加强,味象畅神,且加强了色彩的细腻与丰富。此类作品有《一夜雨空濛》、《喧流山幽》与《云去意俱迟》等。随类赋彩,画家根据个人感受与需要改变客观物象的色彩,根据画面需要组织色彩、表现色彩,强调物我一致,使色彩既含东方色彩四时晦明的内在特点,暗合人们心理期待的意向,又含印象派光色绚丽灿烂的外向特徵,实现了西方光色原理与东方味象、观道、畅神体系的完美结合,庄严肃穆、亲和祥瑞,诗意化更为浓重,生活化亦得到表现,乃赵家富淡泊随和、从容自明的心境追求在画中直接显现。

第三届全国油画展上,凝结赵家富心血的山水油画《静山流湲》以凝重沉潜而灵动的个人面貌亲切呈现。《烟云供养》在湖北省展上获学术奖。《山水4》参加兰考威国际双年展,被马来西亚艺术机构收藏。近年来,多幅山水油画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

我们顺着赵家富油画山水之路,走进他的《山居秋暝》。旖旎色彩,晶莹梦乡,水流花开,秋气日佳,真意难言,内心恬静而惬意。万物生长,万物欢喜,普世祥和,性灵淡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般诗意栖居。我们流连忘返,徜徉于东方“空灵而满实”(宗白华)的意境里,徜徉于家富先生油画山水里,于是“閒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聚,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宗炳《画山水序》)

赵家富的油画山水,诉说着一种精神与独立、回归与远望,成一种释放与负载。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6)03-0094-04

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刘善林(1969-),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漆画及绘画艺术。

On ZHAO Jia-fu’s Oil Painting of Landscapes

LIU Shan-lin
(Dept.of Art Design,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The art practice of ZHAO Jia-fu’s oil painting of landscapes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as well.From the spirit of oriental overall inclusiveness and the spirit of western local analysis in the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of the painter’s spiritual self-development,self-growth and self-paradigm in oil painting of landscapes,and interpreted the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of ZHAO Jia-fu’s oil painting of landscapes.

Key words:ZHAO Jia-fu;spiritual landscape;landscape pa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