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桐 郭 煜 李 楠 何悦桐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创造的工业总值占全国总量的60%。吸附了76%的企业劳动力。目前,国家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经日趋完善,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土地、设备、劳动力、原材料等价格不断上涨,造成中小企业成本价格不断上涨,而中小企业自身成本控制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能源严重浪费,产品成本损失也就不断增加。而导致中小企业成本增加还有诸多的原因:中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原材料质量不过关、运输管理还不完善,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次品、废品而盲目忽视,从而使企业成本损失进一步加大。由于核算人员不重视,也由于未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人为调节操作,导致成本结果核算失真、成本核算不实,企业实际上是明赢暗亏。但却由于中小企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提高企业成本控制实际上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应该明确的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成本控制的较量。若在企业内部进行科学的管理,将会有大量的剩余成本可挖。
(一)混淆价值定义,忽略客户需求。生产者的定义有很多,可是从顾客的角度看,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创造的。在我国,价值的定义被现存的组织、技术、未折旧资产以及过时的经济规模的思想歪曲。很多管理人员对于已生产出的产品,如果不被客户接受,可以调整产品价格或者赠送一些附属品。但实际上他们应该做的却是站在顾客的角度上重新定义产品的价值,这实质上是忽略市场客户对产品的真正需要。
(二)传统生产方式造成浪费。在传统的批量生产思维下,具有相似技能的员工或者功能类似的生产设备被聚集到一起,组成一个部门来适应批量大生产的要求。但是当这些具有技能类似的员工或者功能类似的生产设备被聚集在一起后,如果员工为了快速完成工作量以获得后几天的轻松会在刚开始大批量的生产产品加工原材料。这样使公司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存货的大量积压,导致厂房空间被大量的占用,最终造成严重的浪费,生产成本也由此增加。
(三)成本体系不完善。成本体系的不完善必然带来生产的浪费,如:生产过剩:生产出了订单中多余的产品,造成了产品的库存积压和严重浪费;在现场等候的时间:因机器设备停工,或是站在一旁等候下一个程序而造成的员工暂时没有工作可做;不必要的运输:长距离搬运在制品;缺乏效率的运输;过渡处理或不正确的处理:产品生产中存在的瑕疵品,存货过剩;未被使用的员工创造力:没有尊重员工的创造力,而造成的未能善用员工的时间和技能。
(一)采取低成本供应商战略。这个战略要求企业不是简单地把降低成本的责任推给供应商,而是要求企业与优质的供应商合作,以降低整个产品的成本供应链。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为了降低各个地区运输成本的不同,企业可以直接从厂家发货或者从源头上把物流业的运输纳入到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中。
(二)采取低成本产品生产战略。在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环节中:第一,生产高质量的和无缺陷的产品,这样的产品虽然在生产时比生产瑕疵品的成本高,但是却能长期满足消费者需求占据市场,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第二,要以顾客的需求拉动企业的生产,生产出顾客需要的产品数量,使销售和生产具有同步性;第三,产品再设计时,简化产品的生产流程,使用标准化的零件配置,去掉不创造价值的附加值活动。
(三)采取低成本物流控制战略。降低物流费用率,有效地建立无间断的价值流以快速适应多变的环境。将生产产品的价值流中没有价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去掉,以期缩短产品整个价值流的时间。如沃尔玛为了加强物流成本控制,建立了大型的配送中心系统,大大地降低了成本。为保证降低物流成本,企业也可以选择“销售联盟战略”或“前向一体化战略”,整合整个价值链系统,通过重组上、下游的相关企业,降低成本。
(四)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成本控制的着眼点在于优化整个产品的价值链,而成本控制实施落脚点在于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所以成本控制的根本是树立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要求企业要尊重员工的创作思想,尊重主观能动性。突出强调团队协作分工,采取项目组负责制。运用“精益思想”的要求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节约成本,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与内耗。适时进行员工的激励、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变革。“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零浪费”,所遵循的原则便是“顾客就是上帝”,目的就是要求企业竭尽全力去满足顾客需要,并且持续不断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除了以上的分析之外,也可以结合产品的价值链进行探讨,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性驱动因素,进而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竞争优势。
(一)目标成本精益求精。一旦确定了产品,确定价值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如果去除掉目前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见的浪费后,生产某种产品要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来确定目标成本。常规的中小型企业利用倒推法在保证当前利润可观的情况下倒推出企业可接受的成本。而且对每种新产品开发前他们都要这样核算。那么和精益企业的差别就是:精益企业在关注常规的企业核算成本下,用精益方法,去除不必要的步骤,让价值流动起来,看可以减少多少的成本。剩下的成本就是精益的目标成本。由于目标成本肯定远远低于竞争者控制范围的成本,所以精益企业可以有以下选择:降价、增加产品特性、加大产品宣传,或者利用比常规企业节省下来的成本去开发新的产品来占领市场。
(二)按需求建立价值流。价值流是使每一件特定产品通过任何一项商务活动的三项关键性管理任务时所必需的一组特定的活动。确定每件产品的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第二步。在这一阶段里会暴露出来大量的错综复杂的浪费现象。其最初的目的是将这些行动分为三类:(1)真正能创造出客户可以接受的价值的行动;(2)不创造价值,但是目前产品开发,或者生产系统还需要,因而不能马上取消掉的行动(1型浪费);(3)不能创造客户所接受的价值并且能马上去掉的行动(2型浪费)一旦去除了2型消费,就能为产品生产消除不创造价值的步骤扫清道路。
在应用“精益思想”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顾客的角度来观察价值流,审查价值流中有哪些流程是创造价值的流程,哪些没有创造价值但是目前还要应用的流程,哪些没有创造价值可以立即去掉的流程。确定了顾客的价值后,就可以明确价值的流程,识别价值流,去除掉多余的浪费。
[1]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2]杰弗瑞·莱克.丰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5.
[3]尤登弘.微利时代的企业领先策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
[4]高立法,曹云虎,殷子谦.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实务[M].湖北: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