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小荣,宗世海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10)
汉语语言学期刊与应用语言学发展论坛综述
匡小荣,宗世海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10)
国际汉语教学;应用语言学;语言学期刊;汉语;评价
“汉语语言学期刊与应用语言学发展论坛”于2016年12月10~12日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论坛围绕如何通过汉语语言学期刊促进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汉语语言学期刊如何面对新媒体挑战、期刊评价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汉语语言学、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等论题安排了主题发言;在专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交流了各自的办刊经验,对当前汉语语言学期刊界以及期刊评价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与反思,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提出,为了应对国际汉语教学持续走热而汉语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要学习前人、外语界和外国的经验,做好汉语应用语言学基础研究;汉语语言学期刊要担负起服务国际汉语教学、振兴汉语应用语言学的使命;要结合各刊实际办刊,办刊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国际汉语教学界应该和外语教学界加强交流与合作;在新的形势下,要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来促进汉语语言学期刊的发展;期刊评价要改变只有定量、罔顾定性,过分看重影响因子、导致语言学期刊“同质化”①等问题。
为应对国际汉语教学对汉语语言学和汉语应用语言学期刊的挑战,“汉语语言学期刊与应用语言学发展论坛”于2016年12月10~12日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来自《当代语言学》《方言》《语言文字应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和研究》《语言科学》《语言研究》《汉语学报》《汉语学习》《华文教学与研究》《当代修辞学》《古汉语研究》《学术研究》《暨南学报》《东南亚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语言学频道》《粤海评述》《记忆》等20多种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审、编辑部主任,以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广东省期刊协会等机构负责人,共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家煊研究员、《外国语》束定芳主编、《现代外语》冉永平主编为本次论坛寄来了书面发言。此次活动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院、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同时也是暨南大学110周年校庆活动之一。论坛的主题是汉语语言学期刊与汉语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主题发言”,包括语言学期刊与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建言、期刊评价、新媒体视角下的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等论题,包括未到会专家书面发言;第二板块为“专题讨论”,与会专家围绕“汉语语言学期刊如何更好地为国际汉语教学服务”展开了热烈讨论。
现将会议主要议题和专家意见综述如下。
基于自己多年教学、研究和期刊编辑经验,《华文教学与研究》执行主编宗世海教授在主题发言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狭义的汉语应用语言学指汉语(非母语)教学语言学。国际英语教学(TESOL)及英语应用语言学非常发达,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语言教学、语言测试期刊数量多、质量高;甚至还有很好的写作教学期刊。美国组织国际英语教学事业的TESOL协会也非常专业、高效(参考宗世海、刘晓露,2004)。美国有15个国立语言资源中心,他们的核心工作是开展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开发优质教材和各种教学资源;研发教学评估工具,开展教师评估技能的培训;培训师资队伍;倡导和推动中小学开设新的外语课程;开展外展服务和宣传交流活动。(参看李云东、王小娟,2011)。宗世海教授提出,种种证据表明,国际汉语教学持续走热是事实,表现在汉语二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汉语作为母语/继承语教学(海外华文教学等)之各方面。国内开设对外汉语教学的大学数量庞大,招生数量一直在增加,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校逾300所,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校共有170所。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建立了513所孔子学院、1074个孔子课堂,学生数达到210万人①数据来源:http://news.k618.cn/world/201704/t20170406_10892308.html。。每年外派志愿者数以千计。中国以外的学习汉语的人数,据孔子学院总部报告,达一个亿。海外汉语教学向中小学发展,不少发达国家的汉语教学已经成为政府认可并大力支持、有国家考试的外语教学。海外华裔数量极为庞大,他们学华文的持续时间很久,不少国家的华裔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学习华文。
作为目的语国家,我国应该向国际汉语教学的三个分支输出成熟的先进的理论、方法、标准和产品,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表现如:1)国际上“汉语难学”的论调甚嚣尘上(参看李泉(2010)及其中的引述,以及Joseph Lo Bianco&刘国强,2007),很多官方和教育机构指出学汉语要花4倍于最难学外语(法语等)的时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和学习成本最高的语言等等。2)我国国际汉语教学研究领域有模仿和简单照搬西方汉语作为外语的大纲等倾向。新HSK这种低标准的考试对于国内的汉语教学和海外华文教学很不适用。3)我国也走出国门,走向各国,用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志愿者教师、公派教师、督学、华文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国外的汉语教学、华文教学,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拿出成熟的、过硬的、为所在国认可采纳的系统教学方案;但是美国多所高校每年在中国北京举办汉语强化班,完全是他们主导,用他们自己的模式、教材和方法,用他们的标准招聘中国老师。这是一种与应有的输出反向的汉语教学法“倒灌”。总之,支持国际汉语教学的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非常落后。同时,汉语应用语言学期刊本来就太少,但是由于从业大军(有人估计有10万人)有很多固守自己的“本体”专业,搞科研、拿项目、评职称都不往汉语应用语言学方面转,结果是相关成果非常匮乏;少得可怜的汉语应用语言学期刊稿源严重不足;其他传统的或者说本体的汉语语言学期刊关注、支持汉语应用语言学的也不多。这一点即使是和国内外语界的期刊相比,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
宗世海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我国政府、学界对以国际汉语教学等为核心对象的汉语应用语言学缺乏正确的观念和机构设置、项目设立、资金安排,重本体而轻应用。我国社科院没有应用语言学研究机构,国家语委、教育部语信司及其属下的几个中心都没有明确坚实的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计划、任务,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于英语教学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机构、语言资源中心截然不同。2)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力资源考核、评定职称等系统都没有推行真正的岗位责任制,导致大量一线汉语教师一边从事着汉语教学,一边在汉语本体语言学方面申请课题、做研究、发表论文,并据以申请职称。就是说,汉语教学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事业;大量一线的汉语教学工作者不能真正进入汉语教学研究的行列,十分遗憾。3)我国对科研的评价,特别是对语言学期刊的评价,即单纯的定量研究、凭影响因子排名、定期刊身份,使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滞后的问题雪上加霜。
与会专家和书面发言者在这方面也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沈家煊先生在简短书面发言中指出,这次会议的议题确实很重要,很有意义。目前汉语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克服解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说,研究国际汉语教学、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的问题和语言学期刊的问题,触及了国际汉语教学界的弊端,这样的会议很有必要。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并借助期刊的影响力和导向作用,促进现状的改变,这对于打造国家的软实力具有战略意义。
《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张博教授说,这次汉语语言学期刊与应用语言学发展论坛提出“汉语语言学期刊如何通过汉语应用研究满足国际汉语教学需求”这个议题,十分有针对性,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起步较晚,学科基础薄弱,特别需要汉语应用研究的支撑以及汉语语言学期刊的支持。对于《世界汉语教学》来说,更应当直接地服务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多为教学研究成果提供版面。但是,从来稿的选题分布来看,《世界汉语教学》近五年教学研究类稿件只占20%左右,且多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项目介绍或教学案例类文章,很少有科学的教学实证研究论文。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先银指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高校、组织及期刊,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或者学科共同体,应该为整个事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贡献力量。目前汉语教育事业进展很大,但是研究相对落后,如何进一步促进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这次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讨论平台。
在这方面,与会代表发表了不少很好的意见。
(1)要学习前人、外语界和外国的经验,做好汉语应用语言学基础研究
沈家煊研究员在书面发言中指出:我们要了解赵元任先生当年在美国是如何教外国人学中国话的,赵先生编的教材Mandarin Primer编得好,按这个去教一定成效好。赵先生是语言大师,真正的语言学大家,他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运用到教学上来,值得我们后辈好好地学习和领会。明明有好的东西摆在那儿,先要继承下来,然后才谈得上提高。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先银指出,奋斗在一线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发论文难,研究的理论成果与教学对接不够;建议一线教师由汉语教学学会或者导师引领,做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研究,以促进研究理论尽快转到教学应用中去。
《汉语学习》主编崔雄权教授提到,日、韩学生的母语水平与汉语水平的关系问题,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母语学得好的人一定能学好汉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忘掉母语,才能学好汉语。崔教授回忆了自己儿时学习汉语的经历,进而联想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认为一定要重视母语的学习,只有学好母语才能学好第二语言。
《现代外语》前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王初明教授做了题为“对外汉语教学改革与期刊的引领作用”的专题发言。他首先介绍了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发展的趋势,指出方法演变很快,已经进入后方法时代;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正在产生影响(如多模态的应用);在过去30多年,对互动的研究一直未间断;同时介绍了他首倡并持续实验的“续”理论,指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高效率的学习是通过“续”达到的,续论是对互动促学语言研究的深化。他还介绍了国内外语界的外语教学研究,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期刊的导向作用等;接着他对中国的汉语二语教学界做了一些评论,指出汉语教学界存在着较重的“语法情节”和“纠错情节”;最后他谈及汉语语言学期刊引领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意见,指出有的刊物存在名实不符情况,教学期刊过多发表语言本体研究论文;主张涉及汉语二语/外语教学的期刊,理应发表与教学和学习相关的研究,本体研究应与汉语二语/外语教学相关,彰显期刊特色。王教授在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曾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他的众多研究成果不但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有的已经发表于国际应用语言学顶尖刊物(Wang &Wang,2015)。他还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二语学习的认知过程与高效率教学模式研究”。
《学术研究》副主编陶原珂研究员指出,需要对世界汉语教学进行比较研究。国外有的大学有两套汉语教学系统,一是大学自己办的汉语学院,一是孔子学院。两个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不同,应对这两套不同的汉语教学系统进行比较研究。
《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教授在书面发言中提出:要加强我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建设,这方面太弱,从《现代外语》收到的相关稿件看,很多都是一些经验式、感想式的文章,或缺乏理论深度的研究,尤其是一些涉及外语或语言教学类的文章,问题很多,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其实很严重,与国际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深度和理论建设相差较远,应该多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相关成果,再结合我国实际,最终要立足本土化语境下的语言使用和国家的重大需求,才能实现学术创新,才能真正具有学术话语权。
在强调重视汉语应用研究的同时,有的代表提出好的汉语本体研究对应用研究有很大帮助。《华文教学与研究》执行主编宗世海教授指出,由于汉语本体研究鲜有真正的为应用服务的视角,导致应用于国际汉语教学的词汇大纲、语法大纲都比较落后;口语能力描述和口语测试也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缺乏指导书面语教学的体裁大纲,亟需研制。
(2)汉语语言学期刊要担负起服务国际汉语教学使命
很多学者都认为,汉语语言学期刊要担负起服务国际汉语教学使命,选好稿,用好稿,还要积极主动引领学术讨论、培养一批学者。
《华文教学与研究》主编邵宜教授说,随着各新学科的发展,语言学期刊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如何改变传统思路组织稿源,提高办刊质量,怎么样发挥期刊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给办刊提出了新的挑战。
《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王功平认为,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应从本体和应用两个方面研究语言,语言学期刊既是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蓄水池,又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的源泉。汉语应用实践的发展亟需汉语语言学期刊做出积极回应。
《华文教学与研究》执行主编宗世海教授说,《华文教学与研究》幸赖历任领导支持,始终坚持服务于国际汉语教学、华文教学的办刊宗旨,不为期刊评价的影响因子所左右,这些年来,发表了不少质量较高的汉语习得、汉语教学论文,培养了一批作者,同时该刊也得到国内诸多一流大学的认可。
《外国语》主编束定芳教授在书面发言中介绍了《外国语》引领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发展的经验。他说:近年来,我所在的《外国语》刊物在引导外语教育改革理论研究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基于我们对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出于刊物对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已连续数年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举办了5次“外语教学改革高层论坛”。论坛就外语教学中一些重大问题或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集聚专家智慧,发出权威声音。论坛相继就外语高考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程标准与外语教学评估和测试等展开过讨论。刊物不但通过综述文章报道与会专家对外语教改的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同时还开辟专栏,全文刊登部分专家的发言稿。此举在外语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我们观察和了解,外语界的刊物,引用率和影响因子高的,往往是刊登教学类稿子多的。因为外语教师是个庞大的群体,教学研究成果的被关注度很高,尽管其转化为实践操作步骤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我们认为,语言类刊物,即使是原来以刊登语言本体研究为主的,不时刊登有关语言教学的论文或研究报告,不但能够利用其影响力,推动语言教学研究,担负其社会责任和使命,同时也可以拓展语言本体研究的维度和高度,因为在语言教学中,特别是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本来难以发现的问题(由于本族语者对某些语言结构或现象往往会习焉不察、熟视无睹)。这样做,最终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刊物的读者面、引用率和影响力都大幅提升。他的经验得到与会代表的赞同。
关于汉语语言学期刊引领汉语应用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作了可贵的探索。据主编张博教授介绍,汉语应用语言学期刊出现稿源不足局面的原因可能在于,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教学实证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加之教学任务重,实证研究费时费力,还有可能难以得出清晰的具有普适性的结论,面临较大的成本风险。为倡导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实证研究,解决教学研究稿源匮乏的问题,《世界汉语教学》在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后,每年举办一届青年学者论坛,在设立论坛议题和遴选报告论文方面,都特别注重汉语教学研究,旨在引导青年学者针对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实践问题进行实证的科学研究。四年来,青年学者论坛为期刊发现和遴选创新性高水平教学论文开辟了重要稿源,也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期刊在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学术进步、扶持学术新人等方面所肩负的责任。
《语言科学》主编杨亦鸣教授说,刊物上多登载汉语教学研究的文章,自然能促进这个学科的发展,汉语的教学与传播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只要有好的汉语教学方面的论文,《语言科学》也选用。
《汉语学习》主编崔雄权教授介绍了《汉语学习》中“语言习得”栏目的刊文情况。该刊重视语言教学方面稿件的刊发,国际影响力较大。
《语言研究》主编程邦雄教授介绍了该刊的办刊宗旨和刊文情况,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内容是其特色,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育、实验语音学、计算语言学、语言对比等学科论文也将成为该刊的用稿范围。关于主编的倾向性,程主编认为,期刊要有主编的想法,要有倾向性,要有自己的特点。当然最关键的是文章要有水平、有档次。
暨南大学文学院范俊军研究员提出,语言学期刊传播要国际化,要开拓国际市场;期刊内容要大众化;学为术之体,术为学之用,其中术就是应用,理论要落实到应用,不能用学问代替学术;要使语言学期刊成为语言学知识普及的宣传家,语言社会服务的实践家,语言产业和应用的推动者。
《现代外语》前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王初明教授主张涉及汉语二语/外语教学的期刊,理应发表与教学和学习相关的研究,其所发表的本体研究成果应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关。期刊可向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学者约稿,必要时请人翻译发表,做观念创新的改革先锋。为提高期刊的引用率,可提前在网上公开即将发表的论文,让成果及时面世。
(3)发展汉语应用语言学要结合各刊物自身实际
关于汉语语言学期刊推动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与会代表也有不同意见。《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陈章云教授指出,要重视汉语本体,提升汉语本体研究,通过国际国内教学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促进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语言科学》主编杨亦鸣教授认为,语言学刊物的创刊目的是发展学术,实际上,某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刊物。刊物的产生有引领作用,但不是说为了引领才出现刊物,刊物不能不引领。教师评职称需要刊物发表文章,有的学术动态需要从刊物上了解。同时,不同的刊物有不同的宗旨和用稿范围。刊物的主编不应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文章的取舍,文章的选取要看它在学科领域的地位,如果在本学科内处于领先地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就可采用。
《语言文字应用》执行主编叶青说:期刊和学科发展是个双向需要的问题,学科建设需要期刊这个平台来发表文章;对期刊来说,也需要学科的发展来作为自身的支撑。期刊的自由度小一些。期刊有个办刊宗旨的定位问题,不可能因为某个学科需要得到支持就改变期刊的定位。拿《语言文字应用》来说,语言教学是其中一部分内容,但也要受到限制,不可能是纯教学研究。涉及到的汉语教学内容,主要从宏观方面,如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等角度来关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能跟教学有关,可能跟本体有关。要着眼于一定的目标预设,着眼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实践意义,从这些方面来关注汉语教学。①笔者注意到《语言文字应用》的英文名称与国际应用语言学顶尖刊物Applied Linguistics一样,但两者的办刊宗旨和风格相差甚远。这个现象值得我国学界和管理部门深思。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前主编、《当代修辞学》编委会主任胡范铸教授认为,语言研究不应局限于本体还是应用,因为本体与应用的区分阻碍了语言学发展;语言学研究要回到原点,科学是科学共同体对某一类问题的系统性思考。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系统性知识。其中的“学”,有不同的定义,当定义为符号体系时,指的是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等;当定义为社会制度时,就有语言政策,语言权利在社会中如何安排等问题;当定义为行为过程时,就有修辞语用的问题;语言还是一种能力,要研究这种能力在教育制度的帮助下如何更快地发展,这样的语言学体系才是科学的、开放的、生机活泼的体系。
《国际汉语》主编周小兵教授在专题发言中阐述了以下观点:1)投稿者要提高论文的质量,保证论文数据的真实性,避免语言表达的晦涩;2)语言学刊物应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优秀文章的利用率;3)应用语言学科理论如何与教学结合,语言学刊物要在读者和编者之间起桥梁作用;4)语言学刊物还应该起到培育作者的作用,提高读者和编辑的专业水平。
《古汉语研究》负责人唐贤清教授认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如何处理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定力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基础理论研究对学科发展很重要,但不能只注重基础理论,应用研究也很重要。古汉语研究虽然侧重基础理论研究,但也有应用研究的问题,而且语言的应用研究大有潜力可挖。三是办刊人的主观喜好与学术前沿问题。办刊人不应把个人的喜好带到办刊态度中去,影响论文的取舍。
暨南大学文学院范俊军研究员认为,语言学从业人员是个大圈子,语言学刊物是个小圈子,语言学期刊的主编和编辑不能让自己的学术取向影响到刊物的取向。
《学术研究》副主编陶原珂研究员认为,办好一种期刊,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眼光:期刊的眼光、国家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从期刊的眼光看,就是办刊原则要高层次切入现实,高层次要有理论、有实际,教育领域要有社会发展的实际,学科发展的实际;语言教学研究要揭示规律,要把发展现象、趋势描述清楚。从国家的层面看,国家汉办推出了一些大纲,大纲中对教学活动、评价都规定得很清楚,但对大纲的研究,对一些前沿问题的研究还不够。从国际视野看,要对国外不同的汉语教学体系做对比研究。
《当代语言学》副主编徐赳赳研究员介绍了《当代语言学》的办刊经验,他说:我在《当代语言学》编辑部工作30年,见证了从《国外语言学》到《当代语言学》的历史性转变。《国外语言学》以刊登综述文章和译文为主,主要给国内读者提供国际最新的语言学信息;《当代语言学》保留了体现前沿性的综述文章,同时开始刊登有语言学理论支持的研究汉语的论文。我刊十分注重论文的原创性,以给读者提供最新的观点;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论文的规范性,由专人审定引用文献。我们的口号是“中国立场、世界眼光”。
胡范铸教授倡导语言学工作者要团结学术力量,向国家积极争取相应的学科地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促进信息的交流;增加语言学核心期刊的数量,促进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本次谈论邀请了不少外语教学界的专家和期刊代表,原因是这两个领域是有联系的,需要交流和合作;实际上这两个领域和汉语母语教学界也有合作的必要。
《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教授在书面发言中提出,要加强外语语言学研究和汉语语言学研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学习,现在两张皮现象仍然很严重,继续下去不利于我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发展。我们应弱化学界的“山头意识”(各自为政、形成派别),一些研究会越来越细、会长越来越多,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研究并没有太多有影响力的成果。我们应倡导学科之间、不同或相近研究方向之间的交叉与协作,这样才能推出新思想、新成果。
《外国语》主编束定芳教授在书面发言中说:作为一个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我觉得汉语的国际教育,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我觉得,汉语国际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汉语本身的研究成果和已有的外语教学理论,根据具体情况,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外语教学”一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等同,其最大原因就是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唯有对语言的整体特征与规律,具体语言的系统性特征与使用规律有深刻的了解,才有可能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
束教授还说: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度重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语文几乎就是教育的全部,让语文教育承担了太大的社会和教育功能,其中利弊,值得好好总结和反思。但是,近年来的语文教改,走的似乎是一条反向的路径:越来越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离语言作为思维载体和人的综合素质体现的本质特征越来越远;语文测试越来越向外语标准化考试看齐,形成语文教学越教越不知如何教的恶性循环。外语教育似乎在滑向另外一个极端。我觉得,语文教育和外语教育需要寻找一条中间的道路。语言为交流而生,语言交流的是思想。语言能力提升和引领思维品质,思维水平提升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在交流中、实践中提升。目前的外语教学中有一种明显的幼稚化倾向:由于顾及学生的语言水平,外语课堂教学中交流的话题过于简单,大学课堂中甚至出现幼儿园里才可能出现的交流话题和场景。这样的语言教育与语言作为思想交流工具的特征相违背。大道至简:语言能力只有在真正的、有效的(而不是非现实的、无效的)思想交流中才可能有效提高。我们应该努力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回归问题的本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在各种不同的观点或偏见中寻找合理的因素,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研究成果为解决实践问题服务。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几位新媒体方面的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网《语言学频道》主编郭雅静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网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于2009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报》,又于2011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年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网成立了新媒体组,运营微信公众号、客户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等多个移动平台;语言学频道也运营了自己的公众号:《语言探索》。
郭雅静认为,媒体融合是时代趋势,碎片化阅读是当今人们的阅读习惯,作为语言学期刊和媒体,应该积极顺应潮流;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众多移动平台中吸引读者,传递知识。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来说,报、刊、网各有自己的定位,社科网语言学频道是以科普类传播为主;公众号《语言探索》依托于语言学频道,主要发表原创性文章、学术论文摘编、图解等。
广东省文史馆文学院院长、微信公众号《粤海述评》《记忆》主编徐南铁教授说,新媒体在不断抢占阵地。新媒体的优势是发表快,效率高,对传统纸质媒体构成很大冲击,导致报纸发行量出现断崖式跳水。专业期刊目前之所以还没有生存的担忧,是因为有评职称的需要。面对新媒体挑战的严峻局面,传统媒体仅仅将纸上文章变成网络文章是不够的,要借鉴互联网思维,运用网络平台提高语言学刊物的影响力。
期刊的主编们表示要吸取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促进汉语语言学期刊的发展。
此次会议也邀请了我国期刊评价界的代表参加。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期刊及评价项目部副主任王力力向大家介绍了汉语和外语应用语言学期刊发文对比观察,说明了期刊评价体系的特点,其中与期刊编辑相关的评价指标包括:同行评议,对编辑部门的流程管理,对编辑人员的知识水平学科背景的考量,编辑部的学术交流情况,期刊编辑、主编的变换情况,国际影响力指标,国际作者、编委的国际化情况等。报告介绍了引文数据库32种期刊的发文总量、基金论文比、文摘率等数据情况。她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社科期刊评价部经理汤丽云介绍了中国语言学期刊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和发展现状,指出期刊评价指标与大数据不仅可用于期刊影响力排名,也可以帮助期刊提高办刊水平,辅助办刊决策。她提供的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1)从国际影响力而言,在人文社科期刊中,我国语言文字类期刊是国际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二的学科,低于教育学;但教育类期刊数量是245,语言文字类期刊数量是49。2)在120种TOP人文社科刊当中,语言文字类期刊占18种,其中汉语语言学约9种。3)在TOP 5%社科期刊中,语言文字类期刊呈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4)汉语类期刊虽然数量少于外语类期刊,但是国际他引总被引比外语类高41.2%,说明汉语类期刊国际影响力整体较高;同时,汉语类期刊的刊均国际他引总被引、刊均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和刊均国际影响力指数CI等指标也均高于外语类期刊,说明汉语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普遍高于外语类期刊。5)6种汉语应用语言学类期刊2010至2014年共发表可被引论文2119篇,其中汉语教学研究类论文约占总发文量的36%;汉语本体研究类论文约占总发文量的46%。6)汉语应用语言学类期刊的发文量和国内影响力近年来均有所萎缩。笔者认为,第5项数据印证了汉语应用语言学类期刊存在并不是以应用为主、而是与本体语言学期刊“同质化”的问题。在我国大约19种汉语语言学期刊总数中,不足1/3的应用语言学期刊尚不能集中精力发展汉语应用语言学,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滞后的局面何时才能改变呢?第6项数据更令人沮丧,因为这一趋势使我们看到了汉语应用语言学期刊在国内更不妙的前景。
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的办刊实践,对当前语言学期刊界以及期刊评价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与反思。
《语言科学》主编杨亦鸣教授说:办刊要有编辑含量,要有思路,这样就有了编辑质量、管理能力的问题。主编任职时间的长短跟刊物的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语言科学》办刊时间短,很强调学术的规范,仅用四五年时间就进入全国所有评价指标的前列。刊物如何才能办好,最主要的是把学术的前沿反映出来,坚持这一点,最终是会有回报的。
胡范铸教授就语言学刊物如何获得学界认同,提升影响力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建议知网的评价数据中,如果引用率和影响力相挂钩,那么对参数的选择,对数据的权重、赋值都有新要求,数据与数据的关系要可靠,评价期刊的影响系数要科学。
《汉语学报》副主编谢晓明教授提出,语言学刊物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质化”。一种刊物要从头到尾坚持自己的办刊理念,不能盲从一些评价指标。有些评价指标不科学、不合理。学界关于引用率的问题有很大争议,人文学科的引用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引用。
《古汉语研究》负责人唐贤清教授说:一个刊物如果只关注社会影响力,而不讲学术定力是不行的。
《华文教学与研究》执行主编宗世海教授指出,现有的科研评价不推行代表作制度,而错误地拿某文章发表的期刊的所谓档次(权威、核心)评价该文章,与国际期刊协会圣地亚哥会议宣言的精神背道而驰。该宣言明确指出,拿期刊的所谓档次评价期刊上的文章的质量,是滥用(abuse)。而期刊评价界在评刊时不问刊物的办刊宗旨,唯所谓的影响因子是取,导致汉语语言学期刊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宗世海教授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1)突破刊禁,放开期刊的准入,允许自由办刊,公平竞争;2)期刊评价可以报告数据,但不应设置门槛和等级(来源版,扩展版等),因为这对期刊极不公平,严重影响期刊稿源。以《华文教学与研究》为例,不管它有没有进入来源期刊,也不管它是正式版还是扩展版,它的办刊宗旨不变,质量标准不变,但是CSSCI两年一度的评价、评级,使该刊的命运冰火两重天,实在不公平。3)定性、分类评价刊物,应用语言学刊物的刊数比例要增加,要单独评价,不能和本体语言学期刊混在一起。不如此就不能杜绝语言学刊物的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不如此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就没有希望。
在本次论坛中,与会代表讨论了国际汉语教学热的事实、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滞后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办刊改变现状,为汉语语言学发展、为国际汉语教学实践提供更好服务的问题;与此同时,论坛还讨论了语言学期刊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问题。论坛的一个重点是讨论社会科学评价、期刊评价对期刊的影响问题,与会的期刊评价界和语言学期刊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对语言学期刊的发展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既有宏观的路线规划,又有微观的举措建议;既有观点的交锋,又有融合,论坛成果丰硕,具有一定的指导实践的意义。
专家们认为,为适应国际汉语教学快速发展的需求,汉语和外语语言学学者和期刊要加强交流,争取研究出更加科学、权威的国际汉语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产品,更好地扩大汉语语言学的国际影响;要大力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促进语言学期刊的发展。与会专家特别从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了汉语语言学的地位及其发展问题。
与会专家和学者对此次会议的重要性给以肯定,也期待以后期刊界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共同推动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
李泉2010关于“汉语难学”问题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Li Quan2010Some thoughts on“Chinese is difficult to learn”[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2).
李云东,王小娟2011美国国立语言资源中心简介[J].华文教学与研究(2).//Li Yundong&Wang Xiao-juan2011The introduction of national language re-source center in American[J].TCSOL Studies(2).
宗世海,刘晓露200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第38届TESOL年会综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4).//Zong Shihai&Liu Xiaolu2004Others’ex-perience can be lessons:A review of the 38thTESO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of U.S.A[J].Journal of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Jinan Universi-ty(TCSOL Studies)(4).
Joseph Lo Bianco,刘国强2007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与中文教学生态环境[J].世界汉语教学(3).//Jo-seph Lo Bianco&Liu Guoqiang2007Australia’s language policy and ec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3).
Wang,C.&M.Wang2015Effect of alignment on L2 written prod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36(5):503-526.
A Survey on Chinese Linguistic Journal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Development Forum
Kuang Xiaorong,Zong Shiha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10,China)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applied linguistics;linguistic journal;Chinese;evaluation
Chinese Linguistic Journal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Development Forum was held in Jinan University from Decem-ber 10thto 12th,2016.The focus of the forum keynote speeches are how Chinese linguistic journals better contribute to Chi-nese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face challenges from new media,and how evaluation of journal better serve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applied linguistics development.In panel discussions,participants shared experiences on running journals,of-fered heated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on problems in current Chinese linguistics journal community and evaluation of journals. The conference proposes:in order to deal with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but draggle researches in Chinese applied linguistics,experience from foregoers and overseas should be learned,and basic Chinese applied linguis-tics should be enhanced;Chinese linguistics journals should take up the mission in serving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promote Chinese applied linguistics;handling journals should be based on respective reality with higher responsibility,wide vision and broad mind;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community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mmunity;under the new situation,internet based platform should be utilized to boost Chi-nese linguistic journals development;such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journals as quantitative research over qualitative re-search,over-emphasis on impact factor should be changed to avoid journal homogenization.
G237.5;H195.3
A
1674-8174(2016)04-0087-09
【责任编辑 苏政】
2016-12-15
匡小荣(1968-),男,江西于都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研究方向为:汉语修辞学、话语分析、华文教育。电子邮箱:kuangxiaorong@hwy.jnu.edu.cn。宗世海(1957-),男,陕西吴起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文教学与研究》执行主编。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华文写作教学、海外华文教育。电子邮箱:zongshihai@hwy.jnu.edu.cn。
①“同质化”现象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负责人沈固朝教授在公开讲座中指出的。他认为这不是期刊评价本身的问题,而是有关机构对评价数据使用不当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