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路径

2016-03-16 03:33郭俊敏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转型政治

郭俊敏



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路径

郭俊敏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开展本科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有所作为,正确认识自身课程的特殊性,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守阵地;挖掘内容,坚定领导;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同时又要在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教学、强化教师队伍等方面锐意革新,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和支撑。

转型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路径

0 引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应时代而生,拓展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空间,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行之路。当前,全国诸多地方本科高校正在为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结合自身特点,顺势而为,探索一条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转型发展之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急需思考的课题。

1 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型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寻求发展,有所作为,必须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特点和要求,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1 立德树人,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的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是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根本要求和本质体现,也是人才培养面临的时代课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与相互碰撞,促使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当代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弱化、道德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多元、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等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质疑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声音,动摇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高校只有坚持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才能在人才培养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在多元中确立主导,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任何以改革为名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任何以强调大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也都是错误的。因此,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虽有调整,但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宗旨不会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地位也不能改变。

1.2 挖掘内容,坚定马克思主义的领导

坚定马克思主义领导,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坚定马克思主义领导,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大学生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增强道德判断和是非辨别的能力,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技术实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几门课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心理、宗教、军事等诸多教学内容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材,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人文教育色彩,是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最重要载体。深度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既不能不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照本宣科,做空洞的理论说教,也不能一味求新求变,从内在精神上消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气质,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教学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最终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1.3 积极探索,坚持稳妥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大量高端服务类、技术技能及创新型人才。学校转型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发展路径上需要进行准确把握,重新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适应学校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适时转变观念、积极改革探索。

当然,还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在改革探索中,既要求新求变,又要坚持原则,稳妥推进。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我们可以对其具体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课时、教材,却不能减少,更不能丢掉,否则就会丢失阵地,失去社会主义办学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结合其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系统化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功能的开发;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课程功能,不能改变,也不能削弱,否则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要充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哪些能变、哪些不能变,既要积极探索,又要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稳妥推进。

2 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不断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主动响应,锐意革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改革路径,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

2.1 找准问题,转变观念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思维活跃,渴望成才。但是也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存在着学生开小差、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等问题。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更好吸引学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之间存在雷同;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只注重片面强调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与创新;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脱节,既不能科学地分析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又不能深入细致地解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等等。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吸引学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面对学校转型发展对人才技术技能和高素质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实际,努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教师要开拓视野,更新知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理论能更加彻底、更能说服人。二是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特别是面对当代大学生重实惠、求实用,追求实用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现状,整合教材内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学生的思想引领、道德提升以及人文素养塑造上的优势,弥补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只重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短板,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2.2 改进方法,提高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是教师对学生有计划地、系统地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内化、自我精神世界的建构过程。而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教学思路和讲课的切入点、选取教学手段等等,是达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贵在得法。

传统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但忽视了学生作为学的主体的能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既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契合学生需求设计教学,以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为主,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不同方式方法,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和借助因现代信息技术而不断兴起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利用网络拓展教育教学空间,创新师生交互平台,努力打造高效、生动、有魅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2.3 重视实践,知行转化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之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更要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将知识与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于实践生活,指导行动。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实践教学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显著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深刻理解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课程教学目的,结合人才培养特点,系统化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学生特点、专业要求和学校实际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并落实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切实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计划、进课表、能操作、可考核。积极探索包括以讨论、辩论、演讲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内实践,以志愿活动、主题活动、参观调查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外实践和假期社会调研等在内的各层次的实践教学形式,并结合地方特点和学校实际,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数字化体验馆、虚拟展馆。把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个人体验与集体活动相结合,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学思结合,知行转化,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培养品格、增长才干。

2.4 价值引领,培养队伍

学校转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新要求,要设计好反映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具体制度、具体指标、政策措施等评价体系,在教师评价、职称评定等价值引领上向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力倾斜,培养一支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培养一支符合课程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一是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综合性的特征优势,挖掘展现其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人文色彩,必须要根据教师实际,对教师进行不同学科的交叉培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和胜任这种课程特点[3]。比如要对概论课教师进行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培训,使之熟悉并能善于挖掘课程中的多学科知识。二是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能主动走进生活、走进学生,又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面对问题并思考问题;既要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更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选取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为学生释疑解惑;在实践教学中,有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灵活设计丰富多彩实践教学活动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保证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责任编辑杨文忠)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一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2] 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和建设的四个基本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48-52.

G641

A

1008–2093(2016)02–0089–04

2016-03-23

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研究项目(2015-SZK-013);2015年新乡学院教改项目(XJGLXZ2015-121)

郭俊敏(1976―),女,河南浚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转型政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