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析

2016-03-16 05:30马芝林
环球市场 2016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心理

马芝林

上海师范大学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析

马芝林

上海师范大学

在当代社会,随着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心理健康教育愈显紧迫。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建设一支高素质教育队伍等方面着手。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对策;

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确立的非常阶段,同时也是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最复杂和最集中的时期,所以这个阶段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在自我方面,大学生需要对以前形成的重要认同进行反思和筛选并将它们整合到一个同一性结构和自我系统之中,从而建立起稳定的自我同一性。”[1]“大学生成为自己的过程,是自我同一的过程,是自我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是既注重自我而又不固守自我,根据社会需要不断改造自我的过程。”[2]而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就业、适应环境变化、情感等诸多方面遇到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如果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不能够处理好与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其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迫切需要。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虽已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近年来,有关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从2004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到2006年江西某大学学生李某杀死女友案件,再到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发生。除了一些具体的原因之外,大学学生在心理健康层面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时期加强我国大学心理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紧迫性。

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其一,就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方面而言,研究发现有不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和重心的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将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治疗上,所以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在那些极少数出现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这就必然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发展。而我们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面向所有大学在校大学生。它遵循的是发展性模式,立足于教育,立足于发展,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主,以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辅。显然,大学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削弱了心理健康的全体性和发展性目标,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所应发挥出的作用相应减弱了。其二,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方面而言,多数大学生对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很少,有的甚至认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没有任何用处,并且认为自己心理一定不会存在任何问题,有一部分学生也表示即使自己遇到了心理问题碍于面子也不会主动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一旦走进心理咨询室那么一定会从此被贴上了“心理有病”的标签。所以在很多时候,大学的心理咨询室成为了一种摆设,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价值来。

其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开展形式存在问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领域很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包括自我认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情绪管理,求职择业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应是包罗万象的,囊括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恋爱等各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性特点的要求。但往往大学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多样化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大学生感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不能够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永远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中,而应该付诸实践,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大学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基本上是以知识宣传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为主,同时辅以其他形式,即使在课堂教学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以选修课形式为主,仅有少数学校针对师范类几个特殊专业开设了心理学必修课,而对于选修课的课堂效果和课后效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作为一门理论课以老师讲授知识的方式来开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这就中中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关,他们习惯性地把选修课当做自习课或是放松课;另一方面也与选修课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关,很多老师只是把这当成任务来完成,机械地在讲台上一个人单方面地输出,不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效果。

再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国家教育部对我国大学心理咨询教师与在校大学生数量上的配比要求为1:3000,实际上国内很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配比数量都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从这一点可以反映出当前大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雄厚,有的老师甚至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对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所以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新时期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较高、较广泛要求,也无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开发其潜能。另一方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的主体需要专业化。对于心理辅导的开展主要需要一些受过专门培训的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则由受过专业训练具有国家资格证书的心理工作者承担,心理治疗主要应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负责。因此,大学应该扩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多样性和提升专业性。

最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还存在着配套经费不足以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被忽视等问题。简言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需的实际经费远远超出相关教育部门给予的经费支持。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多数大学所遇到的种种阻碍中,主要在于经费的不足,影响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抑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伐。此外,我国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大学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并不是处于相对平等地位,教育者在教学或是开展工作过程中总是会利用自身的权威来单方面灌输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常会忽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特征及自我实现的价值感与成就感,从而挫伤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进而可能会导致他们消极应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这类课程,如上课不会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环节,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逃课现象,在已开展的活动中也未能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听取和采纳他们的意见或建议,所以多数学生失去参与其中的兴趣,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解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问题的主要对策

首先,促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客观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学科。也正是因为二者之间有联系,所以才有结合的可能性;正因为二者之间有区别,所以才有结合的必要性。由于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心理素质既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又有机地渗透于其他素质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所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做为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一个子部门是在情理之中的。同时,有的大学还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学工处合并实施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那么将其纳入学工处也是合理的。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说哪一种方法可不可取,因为这两种合并方法的角度不同,相应的对心理健康教育所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放在思政部之下,那么它所增强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教育性,而将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置于学工处之下,它所注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管理和实践操作。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在专业上独立,不断得到理论上的发展,也需要明确的实施载体确保其真正为大学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一是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大学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改革,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单调和僵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分析自身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其二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打破心理健康教育以个体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的现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游戏,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训练,还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快捷便利的方式拓宽心灵沟通的渠道;另外,大学普遍采用的必修课、选修课、中型公开讲座等传统教育形式依然不能丢,但其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与事俱进,充分体现时代性,不断扩充心理学各领域的新成果和新知识。一定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和学校组织的团体活动中去,使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活动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再次,努力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普及性和针对性。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大学应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面,主要包括生活辅导、学习指导、情绪情感辅导、就业指导这四中块内容,最大限度覆盖普遍大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的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在具体开展心健康教育工作时应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实施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如针对中一新生,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入学不适应: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适应、人际关系方面的不适应以及与自我有关的不适应。大学应该注重这一群体的环境适应能力的增强和人际关系的妥善处理。所以针对他们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有关生活辅导方面的,帮助新生们调整好对新环境的不适甚至是抵触心态,以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与自身、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关系,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于大二时期的学生,他们普遍会面临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所以大学应注重对其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教育,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心理,解决困惑。而对于大三阶段的学生,随着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中部分学生会在这一时期感到学业压力巨中,学习效率低下,从而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一些准备研究生考试和其他考试的学生更容易面临压力。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对于大四学生,他们即将跨出校园走入社会,面临着一个最直接和现实的问题就是工作,而现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准毕业生们普遍感到就业的压力之中。因此,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大学心健康教育应侧重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制定出合理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

最后,要加中对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和对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组建高素质教育队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实情况表明,资金投入力度在很中程度上决定着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另外,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高低还取决于高素质的教育队伍的建立。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精神中指出:“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职人员原则上要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3]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其责任感、适应性和创造力,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1] 中央国务院发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4].

[2] 张文新,高峰强,司继伟.心理学与教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8.

[3] 郑学美. 我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心理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