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研究
王晓明
北京物资学院
本文从北京市养老机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性建议。
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空间分布;养老服务人才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根据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就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我国于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程度越来越高。
2009 年北京市提出推广“9064”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通过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目前的家庭呈现“4-2-1”的家庭结构,伴随着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责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波在外,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去年实施的二孩政策,更会促使家庭结构向“4-2-2”转变,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面临着许多困难。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的一部分,在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了解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从而推动北京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1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96.7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2.3%,其中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就有51.6万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12万左右。而北京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才410所,床位总数109380张,每千名老人只有36张床位。按照4%的老年人口入住,床位缺口达9300张,如果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全部入住养老机构,床位缺口甚至高达1.1万张。
衡量养老机构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入住率。目前,虽然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供给总体不足,但是各养老机构的平均入住率却较低,最高的西城区也仅仅60%的入住率,且各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区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较为紧缺,偏远郊区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呈现“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郊区床位闲置”的现象。
2 、北京市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机构空间分布不合理。
数据显示,北京全市16个区县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排在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分别为51.3万人、45.1万人和35.7万人,80岁以上以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丰台、东城和西城5个城市核心区。目前,北京市80%的养老机构床位位于五环以外,根据测算,在“9064”的养老模式下,西城、东城、朝阳、海淀和丰台这5个区的养老床位缺口较大,与巨大的养老需求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可见北京的养老机构分布不尽合理。
(2)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较低。
从身体健康状况来看,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普遍患有这样那样的慢性疾病,对医疗的需求较大,但是北京各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的整合这块做的明显不足,全市具备医保定点资格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不足50家,占比大约12%,同时,由于大部分养老机构位于五环以外,距离医保定点医院的距离较远,增加了老年人的就医成本,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需求。
老年人的个性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除了正常的护理需求外,也会有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都由于养老机构基础设施配备不足,娱乐健身等设施配备较少,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需求。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不足。主要表现在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以外来人口为主,培训的比例较低,专业素质较低,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性需求。同时,由于养老服务行业的收入较低,难以留住人才,老年人与服务人员之间无法建立长期稳定的感情纽带。
(3)养老机构有效需求不足。
退休老人的收入较低,而北京养老服务市场上高端养老机构较多,真正符合大多数老年人消费能力的中低端养老机构较少,直接导致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
1 、合理规划养老机构
针对北京市养老机构目前的现状,政府在未来的规划制定中,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养老机构,提高养老机构的入住率,避免资源浪费,减少老年人口分布与养老床位分布的错位现象。
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市场,大力发展城区中小型养老机构,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土地、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优惠与补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2 、健全养老保障机制
健全养老保障机制,提高老年人养老补贴水平,实行按“人头”补贴,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增加补贴力度,使更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住的起养老机构,享受更好的护理服务。
3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整合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加强养老与医疗的合作,养老机构配备医疗护理团队,除了满足老年人日常体检护理需要,在出现突然的重大疾病时,可以进行紧急救治并全面对接医院。
养老机构应不断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满足老年人的个性与共性需求。在为老年人提高健康护理、膳食等日常服务的基础上,更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开展多种兴趣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
4 、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建设
养老服务人员的高流动性导致难以实现经验的积累,严重制约着养老机构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养老服务专业的建设,通过在各个院校增加养老护理专业,实现为个养老机构定点培养人才,同时需加强对在岗员工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其次,可以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逐步提高服务人员的收入,让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养老这个行业,这样才能真正的留住人才。
5 、加快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
北京周边的天津和河北应该围绕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京津冀养老产业聚集地,满足京津冀三地的养老需求,鼓励引导北京老年人口异地养老。同时,加快三地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对接,实现老年人异地就医异地报销,降低老年人的养老成本。
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十分突出,科学合理的布局养老机构,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显得十分必要。
[1]贺晓梅贾雪华.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的现状和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0(5)
[2]刘敏.西安市养老机构服务的现状和问题研究[J].才智,2014(20)
[3]周明明冯喜亮.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