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倩 陆 悦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渤钢集团“围猎”国资为例
朱 倩 陆 悦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国有资产管理是对所有权归属国家并能为国家提供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总和进行有计划地经营和使用。渤钢集团作为天津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国有钢铁集团,曾一度位列世界500强。但从今年3月开始,渤钢集团却因巨额债务危机而一夜成名,地方政府及相关涉债机构陷入空前紧张状态。本文以渤钢集团领导围猎国资为例,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挖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有选择性地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
国有资产管理渤钢集团建议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启动了四万亿投资计划,由此获益的天津市在2010年工业总产值增速高达31.4%,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渤钢集团由此建立。在当时宽松的信贷政策支持下,借贷扩张成了大部分钢铁企业扩张规模的最佳选择,然而渤钢却没有抓好时机。从2012年起,中国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在去年首次成为负值,如今吨钢利润更是不及一瓶矿泉水,产能过剩带来的消极影响波及渤钢集团。为化解债务危机,天津国资委于今年4月底正式将渤钢集团拆分为原有的4 家子公司。
(一)管理体制尚未统一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应对危机后的产业萧条,国务院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要求推进数家钢铁重组,由此渤钢集团成立。渤钢集团由天管、天钢、天铁、天冶组成,但其中天管的产品层次明显高于另外三家。如果一同并入渤钢,这势必给天管造成累赘,但为了服从国务院和天津国资委的安排,已然形成了四合一的局面。重组后的渤钢“貌合神离”,业务板块不相融合,管理体系划分不清晰,无法达到制度上的统一。“多头管理”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效率低下,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职责划分模糊,管理混乱,无法提升整体效益。
(二)管理主体越位、缺位
政企不分,“三重一大”制度流于形式。渤钢集团在成立时带有服从的意味,也就是所谓的“拉郎配”,即政府主导,政府主导过紧违反了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渤钢集团发展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兼并重组缺乏“政府引导”。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企业的发展指导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职责范围,影响了企业的独立自主经营。同时政企不分极易产生权力实行模糊或者空白缺位的状况,“拉郎配”还会导致人事调整成本极高但收效极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管理法制不够健全
渤钢集团内部出现“以钢吃钢”的现象,一些领导人员利用职权和掌握的资源设租寻租,围猎国有资产,这种行为对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的负面影响极大。但针对这种影响恶劣的行为,国家缺乏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及一系列衍生法来制约和监督,监督力度小,监督范围不到位,内部监管漏洞多,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而且有很多主流的法律法规并未将资源类国有资产管理纳入规定,立法工作依然滞后于很多国家。
(四)资产流失严重,使用不公
渤钢集团在管理和使用钢铁产能时管理越位、缺位,导致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还未建立完全的情况下,这种忽视国有资产蕴含的生态价值的行为会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市场分布不均,扭曲资产定价体系。
(五)债务危机严重
在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渤钢集团行业利润率几乎为0。从2012年全国信贷紧缩开始,依靠前期借贷过度扩张的钢铁企业爆发了债务危机。而想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化解危机也受到理性银行的阻挠。即便实施债转股,行业环境和企业经营均无明显改善,只是延缓风险释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一)统一管理体制,明确分工体系
我国应将管理部门和相关体制机制协调统一,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运营管理,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问题。实行政企分开,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指导,解决在管理过程中的越位、缺位问题,同时提升企业的经营独立性,从而提高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价值的稳步提升。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
制定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政策,具体规定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的方式、目标等,从根源明确国有资产的使用去向,更有效地对浪费国有资产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出台相对应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管理法规,加大管理监督力度,使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严厉打击管理阶层滥用职权设租寻租的行为,促进各项管理工作能准确快速地执行。
(三)明确产权,编制科学的预算,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明确产权是进一步准确管理、利用国有资产的前提。企业并购重组导致的利益主体不一致,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没有明确产权。因此,明确产权关系,建立统一的产权管理机构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一步。同时,应将财政预算和国有资产预算结合起来,统一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严格控制相关指标。最后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健全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相关量化指标,并与预算相结合,减少政府间的不正当竞争,从而进一步激发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生态利用率的热情。
(四)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均等分配
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配置标准。借鉴国外的配置方法,选择更优化的配置顺序。对于企业并购重组等资产配置方式,政府应充分做好调研,听取专家意见,杜绝随意处置资产的行为,尽量调剂分配好不同部门出现的交叉或余缺,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改善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资产配置不均的状况,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率,实现资源均等分配,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
[1] 荣兆梓.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总体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2(01)
[2] 陈嘉.江西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17-27
[3] 常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6(03)
[4] 贾媛婷,李改伟.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出路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2010(09)
[5] 赵青青.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18-29
朱倩(1994–)女,汉族,安徽黄山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财政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