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萍 梁月芳 覃标
(1.南宁市动物园, 广西 南宁 530003; 2.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 广西 南宁 530023)
南宁市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研究
苏萍1梁月芳2覃标2
(1.南宁市动物园, 广西 南宁 530003; 2.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 广西 南宁 530023)
通过对南宁市自然保护小区的自然资源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南宁市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特点以及保护小区建设对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指出自然保护小区是南宁市自然保护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完善南宁市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并提出相关措施,为南宁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自然保护小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 南宁
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开始于1992年,至2004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小区数量为49 109个,总面积为10 604 800 hm2(国家林业局,2005),约占国土面积的1.1%,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小区总数已超过5万个。随着对自然保护小区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一些地方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小区,对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明溪县、江西婺源县、浙江等地在自然保护小区的实践和探讨中亦取得显著成果[1-2]。近年来,广西扶绥等地亦开始了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和探讨,南宁市则从2012年开始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前期调查规划。同样,在国外如西班牙巴伦西亚Valencian地区,通过建立一系列植物保护小区,有效地保护了地中海区域的植物多样性[3]。
南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北纬22°12′24″~24°02′06″,东经107°19′27″~107°37′04″之间,辖六县六城区。辖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高,已通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多种方式对物种进行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已有的物种保护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生态需求。自然保护小区是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拯救稀有的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南宁市自然资源保护现状、南宁市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特点和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对周边社区影响及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为南宁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1.1 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
根据国务院1999年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2010年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目前,南宁市存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142种。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石山苏铁(Cycassexseminifera)、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钟萼木(Bretschneidorasinensis);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蚬木(Excetrodendronhsienmu)、任豆(Zeniainsignis)等;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黄枝油杉(Keteleeriacalcarea)等。
根据广西大学周放教授及其团队进行的野生动物调查及提供的野生动物名录,南宁市自然保护小区内有脊椎动物260种,其中两栖类21种,隶属于2目6科;爬行类30种,隶属于2目10科;鸟类160种,隶属于14目43科;哺乳类49种,隶属于7目17科。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种,如黑叶猴(Trachypithecusfrancoisi)、熊猴(Macacaassamensis)和蟒(Pythonmolur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9种,如猕猴(Macacamulatta)、短尾猴(Macacaarctoides)等;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9种,如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eus)、中华竹鼠(Rhizomyssinensis)、豪猪(Hystrixhodgsoni)、豹猫(Felisbengalensis)等;受不同方面威胁的野生动物物种15种。
1.2 自然资源保护现状
目前南宁市的自然资源保护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两种形式。已建自然保护区7个,按保护区级别划分,有国家级1个,即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5个,分别为广西三十六弄—陇均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广西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广西龙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广西横县六景泥盆系剖面自然保护区;市级1个,即南宁市那兰鹭鸟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全市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大部分野生动植物资源实施了较好保护,但保护面积不大,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5.17×104hm2,仅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33%,低于广西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5.8%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全国14.8%的平均水平。此外南宁市的森林公园总计有16个,面积仅1.16 ×104hm2。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保护面积和保护形式已不能满足生态保护需要。
1.3 建立自然保护小区是适应南宁市自然保护发展的需要
南宁市大部分保护价值较高、集中连片、面积较大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建设已得到比较好的保护。但是,仅靠少数几个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是远远不够的。全市还有许多面积较小且零星分布的重要自然保护区域,因为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由于目前要新建自然保护区的难度比较大,故通过采取建设自然保护小区的形式来扩大自然保护面积,形成全市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建设规范、管理高效的自然保护网络体系,进一步恢复物种生境和栖息地,使野生动植物数量增多、生境改善,从而达到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自然保护小区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
为此,南宁市林业局(注:2014年7月更名为“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于2012年开展全市陆地生态系统调查,包括六县六城区,对照自然保护小区区划条件,对全市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小区的区域进行科学规划。项目组通过2次外业调查工作,最终确定了92个自然保护小区,这92个自然保护小区于2015年开始建设,至2020年全部建成,总面积达25 677.5 hm2。
2.1 自然保护小区分布较广
南宁市92个自然保护小区,分布在全市6个县3个城区40个乡(镇、场)70个村(屯、社区)中,分别占南宁市辖区乡(镇、场)、村(屯、社区)的32.26%和4.05%。其中,马山县和隆安县分布最多,占保护小区总数的59.78%。
自然保护小区行政区域分布如下:马山县29个,面积12 395.3 hm2;上林县9个,面积3 236.0 hm2;隆安县26个,面积4 640.2 hm2;宾阳县7个,面积1 032.9 hm2;武鸣县9个,面积2 089.2 hm2;横县4个,面积236.0 hm2;西乡塘区1个,面积1 011.9 hm2;江南区5个,面积848.8 hm2;兴宁区2个,面积187.2 hm2。
2.2 自然保护小区类型多样
全市自然保护小区类型多样。其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小区28个,包括石山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小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和中山山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小区;野生植物类自然保护小区38个,主要以石山苏铁、金花茶、蚬木、任豆、黄枝油杉、桫椤(Alsophilaspinulosa)、岩生翠柏(Calocedrusrupestris)、香樟(Cinnamomumcamphora)等国家重点保护或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对象为主;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小区18个,以保护黑叶猴和猕猴为主;古树名木群、风景林自然保护小区5个,以保护水松、香樟等古树名木为主;水源林自然保护小区3个。
2.3 自然保护小区面积差异大
全市自然保护小区中,面积大小差异很大。面积最大为隆安陇何屯猕猴自然保护小区,达2 011.1 hm2,面积最小为宾阳大塘水松、香樟古树群保护小区,仅0.017 4 hm2。全市有6个自然保护小区单个面积超过1 000 hm2,占全市保护小区面积的36.08%,其中5个以猕猴为主要保护对象,1个以金花茶为主要保护对象。
统计发现,全市85.87%的自然保护小区面积≤500 hm2。从面积上看,以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小区面积最大,达47.7%。
2.4 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隆安逐劳黑叶猴、熊猴自然保护小区内长期生活有8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另有2只黑叶猴、20只熊猴经常出入该保护小区,保护小区内还生长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蚬木。隆安陇何屯猕猴自然保护小区为三十六弄林区,以猕猴为主要保护对象,其它野生动物还有蟒蛇、大壁虎(Gekkogecko)、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果子狸(Pagumalarvata)、野猪(Susscrofa),石山植被保存良好,有任豆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马山拉甫石山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小区中林地面积86.1 hm2,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主要树种有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粗柄槭(Acertonkinense)等,野生动物有野猪、果子狸等。
3.1 面临问题
3.1.1 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些自然保护小区建立前,当地社区居民长期依赖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种自然资源,从事生产,维持生活,如采药、采伐林木、采集薪材,是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来源。如坛洛镇富庶村是我国最早发现金花茶群落的区域之一,这里原本可以设立金花茶自然保护区,但因为种植速生桉的效益高,该区域大面积的天然林被承包出去种植速生桉而得不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小区建立后,限制了当地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迫使当地社区居民改变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当地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减少,生活压力增大。
3.1.2 对社区周边农作物发展的影响
随着自然保护小区的建立,生态环境将越来越好,但野生动物保护与居民种植的农作物冲突现象也会日趋明显。近些年,在武鸣县一些地区农作物如玉米、花生等经常遭到野猪破坏,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的猕猴还“偷食”周边村民玉米、花生、甘蔗、木薯等庄稼,造成农作物减产,对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造成较大影响,而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猪则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0年8月1日),均不能随意猎捕和伤害。
3.1.3 林权制度改革后对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影响
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权属归到千家万户。由于每个人对于自然资源保护的认知不同,因而对自然保护小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法律的框架下,要对一个区域整体实施保护,必须征得所有资源权属者的同意,这无疑会增加工作难度。
3.1.4 人才资源对自然保护小区管理的影响
南宁市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力量总体薄弱,人员少,专业人员缺乏。县级单位大多没有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目前基本上是由林政管理部门代管。全市自然资源保护手段落后,仪器设备缺乏,保护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差,自然资源保护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2 主要应对措施
3.2.1 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
帮助自然保护小区周边的居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原有土地的粗放经营改为集约经营。在喀斯特岩溶山区,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和建设水罐等贮水设施,选择适合石灰岩土地的经济作物,发展高效农业。
3.2.2 建立科学社区共管机制
要协调自然保护小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就要更新自然保护小区的管理思想,从封闭式管理转向参与式、开放式管理,从单纯的保护转向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事实上,一些自然保护小区就设立在村屯周边,为了便于村民自主管理,自然保护小区的设立,原则上不跨村屯界。因此,社区村民的参与配合非常重要,只有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
3.2.3 加大社区扶持力度
在项目建设上积极给予倾斜,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尽量安排在这些区域实施。给予这些区域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随着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积极争取如国家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及其它涉农资金等。
3.2.4 建立健全人才机制
针对南宁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少,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应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建设人才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保护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才能,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队伍,提高保护效率。
3.2.5 适度开展生态旅游
通过生态旅游,提高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马山龙河石山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小区位于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好,保护小区内除有保存完好的石山植被外,还有数公里长的溶洞资源,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全市还有许多像这样的自然保护小区,可以通过适度开展生态旅游争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南宁市具有建设自然保护小区的良好基础,许多村屯有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优良传统,应充分将这些好的传统和习惯予以传承,通过建设多种形式的自然保护小区来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在自然保护小区建设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同时要推动自然保护小区的合理利用,通过自然保护小区合理利用促进保护工作更好发展。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人们对自然保护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要尽可能地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使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在实际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1]袁永亮. 龙岩市自然保护小区现状调查与思考[J]. 调查与思考, 2011(8): 37-40.
[2]黄琰彬.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研究—以明溪县为例[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 8(2): 138-144.
[3]王云豹. 自然保护小区的现状分析与管理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4]黄韬, 胡军. 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关系[J]. 农村经济,2007(5): 40-42.
[5]黎德丘, 蒋迎红, 王波. 浅析广西林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建设[J]. 广西林业科学, 2014, 43(2): 240-243.
[6]谭伟福, 陈瑚. 广西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十年[J]. 广西林业科学, 2008, 37(4): 214-218.
[责任编辑 刘景平]
A Brief Analysis of Natural Reserve Plot Constructions in Nanning City
SU Ping1, LIANG Yuefang2, QIN Biao2
(1.Nanning Zoo, Nanning, Guangxi 530003; 2.Forestry and Garden Bureau of Nanning C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3, China)
This paper,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natural reserve plots in Nanning cit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reserve plot construc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these behaviors on modes of productions and life style nearby these area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natural reserve plot constructions are the extension and suppl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Nanning city, which can facilitate to improve the network systems of natural reserve in Nanning. At last, the authors propose some valuable measures of safeguard for natural resourc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in Nanning area.
natural reserve plot; wildlife; protection zone construction; Nanning
X36
A
1672-9021(2016)05-0035-05
苏萍(1981-),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市动物园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