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枫 王晓丹
平顶山市意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微地形景观在园林绿化的应用
李旭枫 王晓丹
平顶山市意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微地形景观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类型之一,其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园林工程景观美观性与设计合理性,为此相关部门必须掌握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处理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才能将微地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的概况、作用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
选取地形塑造与大面积草坪配置结合的形式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景观要素,进行开放式草地的营造。通过观赏者不同视角与不同时间内地形的陡缓光影改变,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空间。通过地形塑造与疏林草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配置,将园林构筑物﹑观赏性极强的园林植物设置到地形最高点,并将其作为园林整个绿地建设的景观点,以此吸引观赏者的视线,并以自然式园路加以辅助,通过植物材料框景等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让观赏者与自然亲近,享受自然风景。
在封闭空间微地形植物配置中,可进行单一高大树种的大片种植,以此将树丛气氛有效提升,并进行大自然意境的创建。通常以大乔木为主,或选取一类或2类树种进行散植。尽可能通过附近自然地形进行山林草地景观营造。在林外可通过地形高低变化,进行林冠线﹑天际线的创建,以此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建设中选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与起伏错落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但这种地面具有较小高低起伏幅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因具有较小用地规模,目前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在园林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遵循坡度起伏流畅程度微地形可以分为曲线型与直线型两种类型。通过柔和流畅曲线来进行地形地貌模拟,进而实现自然倾向风景的营造这就是曲线型微地形,最常见的形式为草坡。作为微地形最常见的形式,直线型微地形是指利用直线条在微地形设计中,进行起伏地形地貌的营造,园林绿地设计中最常见的形式,如嵌草大台阶等。
1、景观结构作用
通过对景观视线的控制,微地形可以构造不同空间类型。如开放性空间可以利用视线开阔平坦微地形进行构建,半封闭与封闭景观可通过坡地﹑山体及水体等进行构建。也就是说微地形的不断转变,不仅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体验,更能进行多样空间效果的创建。平坦地形能为人们进行娱乐场所的提供,平整铺装能为人们进行集散场所的提供。而微地形能为人们进行休憩场所的提供。并利用植物充分结合平地和坡地,增加整个空间的关联性,以此达到绿地合理利用的目的。
2、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选用微地形对景区内排水十分有利,并能避免地面出现积水等情况。如南方地区具有较为充沛的雨水量,微地形起伏对雨水排放十分有利。同时通过利用微地形还可以起到城市绿地总量增加的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绿地可进行2到3棵树木的种植,进行微地形起伏设计后,可以有效增加树木的种植量,一般可增加1到2棵,这种情况下,将会增加30%左右的绿地量。
3、突显园林自然景观
在实现园林景观价值中,突兀的岩石﹑起伏的小山丘等都是体现园林景观自然趣味的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小山等景观就可以达到遮风﹑屏障的效果。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能将不错的背景提供给建造的某一视觉焦点。在微地形设计中,尽可能防止出现人工的痕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真实美。
微地形设计,可以进行园林景观的创造并能将其丰富性﹑层次感及空间感体现出来,同时进行一个个独特趣味空间的营造。利用植物的形态微地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空间形态塑造与丰富,确保人居环境能够充分融合到大自然内。
1、道路绿地微地形绿化
狭长地形是道路绿化带最常用的形态,并属于封闭与垂直空间。为达到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良好效果,必须重点突出植物配置的立面效果及空间构成。在符合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必须对植物高低配置加以重视,做好地形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选用“龟背状”或楔状作为地表的主要形式,这种情况下能够对道路的连续性与方向感进行有效提升,并能对排水﹑地下管线﹑管沟设置的要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在提升其景观层次感的同时,对扩散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起到阻隔作用,进而推动生态环境的发展。在设计微地形时,一般都会选用乔木﹑灌木﹑花草等植物的合理搭配,进而达到绿化道路的效果。
2、街头绿地微地形
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街头绿地具有较多形态,其位置主要分布为道路交汇处及其两侧,以开放与半开放空间为主要类型。街头绿地适当配置微地形及植物,不仅能够对道路几何﹑规则的线形进行软化,更能进行生态﹑自然园林景观空间的营造。
3、居住区微地形景观处理
低容积率与高绿化率为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的主要特点,要求人均绿地率在4平方米以上,应对绿地布设合理性加以重视,实现生态化﹑景观化有效结合的目的。但居住区绿地景观往往存在用地紧张﹑地下水位较高等问题,同时因建筑区域绿地较为零散,为最大限度对起到景观丰富的作用,可通过微地形处理,设置良好的植物景观效益,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达到建筑区域绿化面积增多的目的,使人充分融入自然。其特点如下:
首先,植物景观层次的增加。在层次上起伏地形可确保植物存有相应变化,存在景深特点及阴面﹑阳面等。
其次,绿地面积增多。居住区域绿地营造中,其具有多种绿地形态与空间类型,但缺陷在于地面较小。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可向空中发展,也就是堆地形等,以此对地下水位较高的问题加以改善,并能为高大景观植物种植提供有利条件,如雪松等。也可选取挖地造湖等方式,以此对绿地面积有效增加,丰富景观层次。
再次,排水通畅。在排水施工中起伏地形设计对其通畅性极为有利。也可收集地表水再利用,并将其作为水系补充水或灌溉绿化水使用。
最后,通过对地下车库荷载能力的分析,要求必须在1.6米以下有效控制居住区内最高覆土高度。为达到绿地空间形态增加的效果,居住区需可进行集中绿化,通过微地形的合理运用,达到景观丰富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然亲近和自然相融成为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逐渐由个体生活空间的发展转化为注重群体情感的交流,注重个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对山水地形的环境情有独钟,历代造园师们都把地形的处理当作是造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造园效果及人们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赵荟,朱清科,秦伟,刘中奇,王晶,邝高明. 黄土高原干旱阳坡微地形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03)
[2]王健.风景区规划中地形的分析与利用[D]. 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01.
[3]王璐,孙佳,刘海燕. 微地形在园林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4]韦爽真.景观场地规划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陈益峰.现代园林地形塑造与空间设计研究[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