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雨
正阳县国土资源局吕河国土资源所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
李大雨
正阳县国土资源局吕河国土资源所
摘 要: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建筑用地的日益紧张,高层建筑工程的投资和建设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而高层建筑相比普通建筑,其在功能和用途上有比较优势。由于其各部分的功能和用途不同,决定了在各部分之间需要设置转换层。为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优势、特点及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
1、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优势
就建筑而言,由于其下部结构存在的受力较大,就致使建筑的施工困难增加。但是,建筑的上部结构受力较小,这就与一般的建筑物结构正好相反,也造成了施工的困难,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践可以发现,针对建筑结构来说,设置转换结构构件可以很好的地解决这一问题。简单的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
2、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特点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来说,由于其结构类型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创造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就是它的最大的特点。此结构类型的应用范围集中在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其结构优势较符合此类结构的实际情况。
通过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实现的,也是其优势所在。但是,在轴线发生改变的过程中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没有随之改变,这是此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是较为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实际工程具体选择。
1、钢管支撑与模板工程施工
(1)斜撑的施工要点分析。在斜撑施工时需要注意,斜撑杆的设置不能大于45度,且需要沿着柱面竖向排列,两个斜撑杆之间的距离为1m。其次,梁底模板外钢楞与斜撑杆要相互协调,且其间距应为400mm;斜撑杆的上端应当可与梁底外钢楞相连接,而且应当设置双扣件抗滑移保险;在斜撑杆的下支点,应当预留内设定的断筋凹槽 梁底斜撑支架的搭设应与梁下排架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确保梁下排架与斜撑支架同步承受预应力。
此外,所有的斜撑杆应当尽可能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等相扣接,同时并与楼层的满堂架相连接,以此来提高斜撑支架整体稳定性。
(2)钢管支撑的施工要点分析。在整个转换层的支撑体系中,应严格检查木楔是不是顶紧,钉子是不是拧紧,有没有出现滑动的状况等,这是有效避免在钢管的直接作用下,转换成形成集中荷载的关键所在。
第一,转换结构的支架应为Φ48×3.5碗扣式钢脚手架钢管搭设。在钢管支撑的顶端放置可调节的支托,然后在支托上放置Φ48×3.5的钢管。其中,轴向力是由碗扣式钢管的立柱来承受的。在模板支架的荷载较大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使用钢管脚手架时,绝对不能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如若不然,则会产生较大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在排架三维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还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
第二,严格验收现场的构配件。与施工相关的扣件﹑底托等必须有合格的合格证。而对于钢管脚手架的检查,应检查其钢管连接部位的焊接质量,以及钢管的变形情况。
2、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严格控制在 20mm 以下。如果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超过或者达不到这一标准将会引起强度降低,给工程施工埋下隐患。在进行各种材料的拌合时应该使用合理的比例进行调配,做到均匀合理。
3、混凝土泵送及施工要求
浇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模板内的杂物必须清理干净,这是保证混凝土均匀度和凝固质量的关键。第二次浇筑之前应该首先做好湿润准备,在其表面适当洒水浇筑厚度通常保持在10-15mm的范围。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表面浮浆进行彻底清理后才可以进行浇筑。
保证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维持在350mm左右。还应根据不同的气候等具体情况做好每层混过凝土浇筑的时间控制,每层间隔的时间不得低于1.5h,以凝固效果合理为终止时间。
振动棒选择应该以钢筋净距为基本判断依据。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搅拌的质量和均匀程度选择振棒移动间距为 400mm 左右,振捣时间为 15~30s,这种设置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模板以及支架的施工要点 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模板工程技术属于重要的施工技术,条件具有多变性﹑参数具有难控性,并且理论与实际存在差异性。所以,必须注意一般技术的基本要求,做到与实际最大限度的符合。设计模板工程主要涉及到设计模板装置的结构和构造,模板装置的装拆设计和使用﹑周转设计。以下仅对模板设置的结构和构造进行一定的探讨。
4、斜撑的施工
斜撑杆都需不大于45°角,排距沿柱面竖向为lm,梁底斜撑杆同梁底模板的外钢楞相协调,之间距离应设置为400mm,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预留的内设定位短筋的凹槽,最下排斜撑杆的下支点为所在楼层的柱根部。
5、立杆、扫地杆施工
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相扣接,从而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梁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还需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从而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6、钢筋施工
转换层转换梁的钢筋含量非常大,其布置比较稠密,主筋的长度也比较长,在两个梁相交的柱节点区域,最多处有上百根主筋。此外,在这些部位,还有上腰筋﹑柱筋等。如果哪根筋的位置出错,则均需要返工。这也就是说,在施工之前,必须准确地翻样和下料。在翻样和下料之前,应当领悟设计的主要意图,认真学习设计文件及其有关说明;了解现行的设计规范,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考虑翻样和下料。一般情况下,在转化大梁的主筋柱节点区域,都应当弯起锚固,而采取这种方式,施工难度就会比较大。解决这类难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把转换大梁最上面的那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直到底筋以上;而底筋最下一排的主筋应当尽量往柱边上部弯曲,而其他的主筋则不进行弯锚。转换大梁上的主筋结构应当按照设计要求,达到主筋总长度的三分之一的跨长,而转换大梁下部的主筋接头应当按照设计要求,靠近支座三分之一跨长内。我们指导,转换大梁内的钢筋比较多,因此在翻样和下料时,应首先考虑每根钢筋接头所处的位置,以此来确保主筋焊接接头错开,其能够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要求。
总之,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必须严格谨慎地把握好建筑的施工技术。同时,相关研究人员应对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及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掌握新的特点,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哲维. 建筑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之我见[J].民营科技,2012,(02).
[2]窦键.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
[3]吴礼富.高层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施工技术),2013(3)
[4]王锦洪.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化层施工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专栏),2010(12)
[5]陈军.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J].技术应用,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