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辉
(嘉兴学院 文法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透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一扇窗口
——评《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研究》
蔡朝辉
(嘉兴学院 文法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摘要:刘中望博士的《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以科学的研究视角、多重的研究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完成了对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内在规律的揭示,能够为当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建构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瞿秋白;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瞿秋白是一位关键人物。其译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著作是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构建的最早和重要的理论资源,瞿秋白也正是由一个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译介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对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关系的系统、深入探究,对于全面准确评估瞿秋白文艺思想的成就与局限,准确把握俄国马克思文学理论在中国传播流变的特点,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艰难道路,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刘中望博士的《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研究》正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优秀之作,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优秀结项成果。作者以科学的研究视角、多重的研究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全面深入梳理了瞿秋白接受苏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内在逻辑、呈现特征,以及其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带来的影响。可以说,作者不失理性而又饱含感情地为我们描绘了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艰难与曲折,该书也将成为众多读者透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一扇窗口。
一透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科学视角
学术研究中,选择进入对象的最佳思维角度,常常会使研究有豁然开朗之感。对于瞿秋白的研究,学界现有研究本已十分丰富,但系统性和深入性尤显不够,作者正视研究难点,从宏观视野着手,以微观审视立足,确保了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入性。就章节结构而言,第一章即立意高远,对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进行了整体把握,从社会需要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因素的主体选择探究了瞿秋白选择、接受、运用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原因。同时从思想建构与文化实践的视角对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第二章作者开始“解剖麻雀”,进入了个案研究的视角,分别探究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人物与学派的关系,包括瞿秋白与列宁文学理论关系、瞿秋白的高尔基崇拜、瞿秋白对普列汉诺夫的文学理论批评、瞿秋白与拉普文学理论的关系等。这种典型的个案研究,使得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内在关联机理透彻明晰,也使研究庄重而不失活泼,深刻而不失趣味。第三章将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作为瞿秋白研究的理论场域、历史语境和审视观照物,梳理归纳了瞿秋白的文学成就、瞿秋白的“五四”观、瞿秋白与30年代中国武侠小说批评热潮等,回归本真的研究便于读者更清晰地了解瞿秋白所处的历史处境、更客观地看待瞿秋白所持的文艺观点,更辩证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历程。最后一章,作者再次挥洒笔墨,总结过往,展望未来,对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给予了公允的总体评价,既对其理论价值进行了论述,也不回避其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重点就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当代启示进行了深入阐释,以宏观展望收尾。可以看到,作者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视角构筑了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关系的立体化分析框架,为研究问题的顺利解决奠定了基础。
二透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多重方法
研究方法是学术研究的一把钥匙,恰当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研究的深入与全面。要深入探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艰难历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全方位审视与考量。正如作者在论著中所言:“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意识为着力点,必须突破任何单一学科的藩篱,不断获得跨学科的开阔分析视野。”[1]227著作中,作者除了采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研究方法之外,还综合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作者注重搜集瞿秋白所处时代马克思文艺批评的相关史料和其他马克思文艺批评家的相关著作,并加以整理分析和鉴别,尽可能准确恢复历史原貌,还原历史语境,完成史实之重建。作者主张将瞿秋白的文艺思想放置于其所在的时代空间环境进行分析和阐发,对于透视瞿秋白接受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心路历程以及接受规律有着重要作用。正如作者所言,“唯有返回历史语境,还原社会、文化、主体的特性和征兆,阐发与研究才能存真祛魅”。[1]187二是比较分析法。与瞿秋白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批评家众多,如毛泽东、鲁迅、冯雪峰、周扬等,作者选取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集大成者和创造性发展者的毛泽东来与瞿秋白进行对比,无疑引人瞩目。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于对两者异同点的列举和剖析,而是继续对其异同背后的多方面原因进行认真探寻,并得出重要启示:在理论发展史上,必然存在若干重要中间环节……这为理论的前后传承、纵向联系提供了直接可能,但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发生的这种继承,本身又意味着一种选择性的接受与变异,它是受历史规定的理论形态,必须是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并在这种适应中得以发展,从而获得某种创新性。[1]215这一真知灼见无疑也能为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孜孜努力的文艺批评家提供有益启示。三是借鉴了当下文化研究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作者以福柯等人的话语理论分析了瞿秋白的译介内容,认为其译介内容的形成是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共谋与博弈的结果,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理解瞿秋白译介内容传播过程中的复杂性。
三透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探索
学术贵在创新,只有以创新思维为支撑和引导,学术研究才能获得源头活水,才能实现超越和进步。该部著作30余万字,研究内容深刻全面,不乏创新之处,尤其著作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为研究背景,更使得其创新内容具有较高价值。如作者在总结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的特征时,认为瞿秋白综合运用直接翻译与灵活撰述等文本手段对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处理,同时根据革命语境进行改造和调整,走了一条“理论资源”与“现实语境”对接的路子,作者认为瞿秋白“侧重于从现实政治层面而非学术思想视域,去把握理论、界定问题、评判现象,相对缺乏以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独立审视,阶段性的现实逻辑、动态式的政治倾向居于主导地位,往往使这种对接难以真正两全,极易生出影响与接受、紧随与自创的二元对立式焦虑。”[1]60这一特征的提炼是对以瞿秋白为首的同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精准刻画,也为读者了解瞿秋白同时代文学理论家如周扬、冯雪峰等在从事文艺批评时呈现的种种内在矛盾提供借鉴和启示。无疑,这一研究结论的得出,也与作者深刻体认瞿秋白所处的革命处境,仔细追寻瞿秋白的心路历程密不可分,正是这种理性思考与感性体认的融合,为我们呈现了精辟而深刻的见解。又如作者探讨瞿秋白的“五四”观,独辟蹊径,从瞿秋白“五四”观的历史语境、理论逻辑和总体评价入手,深入挖掘了瞿秋白“五四”观与苏俄文化建设经验、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资源的关联效应。作者认为,瞿秋白“五四”观是对以列宁为核心的苏俄文化建设经验的借鉴,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阶级立场和强烈的价值预设,政治考量远多于文化审视,现实抉择远重于原初探寻,因而难以保持研究客观,结论公允。作者条分缕析地对瞿秋白“五四”观作了细致解剖,并得出较为全面而科学的结论,为瞿秋白与20世纪的文学理论批评增加了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仍在继续,文学理论家究竟秉持怎样的原则进行理论构建,使其焕发新活力,仍是一个时代课题。刘中望博士的《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研究》无疑能为这个时代课题的探索提供一些注脚。当然,以严苛的标准论之,该部著作也还存在某些阐述出现重复,略显啰嗦,某些论点尚有偏颇,有待商榷等不足,但整体视之,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著作。我们期待更多读者能够从该部著作中汲取营养并转化吸收,更好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中望.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Perspective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Comment onResearchintotheRelationshipBetweenQuQiubaiandMarxistLiteraryTheoryinRussia
CAI Zhaohu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Law,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Abstract:Dr Liu Zhongwang’s Research into the Relaitionship Between Qu Qiubai and Marxism Literary Theory in Russia is a significant book o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pectives, multiple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book explores completely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n Russia, which can provid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s to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Key words:Qu Qiubai;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n Russia; sinicization
收稿日期:2015-11-19
作者简介:蔡朝辉(1977-),男,河南舞阳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批评和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I206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6)02-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