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春,丁 一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河北 唐山 064000)
自媒体时代地震谣言传播应对机制
杨晓春,丁 一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河北 唐山 064000)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地震谣言传播速度更快,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从地震谣言切入,深入分析“自媒体”时代地震谣言的传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地震谣言的应对机制,以加强政府对地震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推动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自媒体;地震谣言;应对机制;舆情监控
据有关部门测算,一次广泛的地震谣言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曾发生多起地震谣传事件,每次都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危害。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普及,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传播信息,极大降低了个体发布和传播信息的成本,更易导致地震谣言爆发,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
(一)传播途径不可控
谣言的传播源既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又包括论坛、博客、QQ、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媒体。地震谣言可通过任一网络媒体传播,传播途径不可控。
(二)蔓延广且速度快
在没有受到阻止的情况下,谣言具有加速传播的特点,可以用一个简单、粗略的数学模型来说明这一点。假设谣言最初来自一个人,他向n个人传播了这个谣言;而这n个人又分别告诉了另外n个人;以此类推,经历了K次传递以后,这一谣言传播的总人数N为:
这种几何级增长的速度是惊人的。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的受众更广泛(n更大),每步传递速度更快。投放在某一网媒上的地震谣言会被其他媒体、微博和微信用户快速转载,进而形成另外的传播源。以受众广泛、传播快速、转发便捷、评论随意、单向跟随、时空不限、横向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各种自媒体平台对地震谣言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三)谣言缺乏理性
从警方调查结果看,地震谣言发布者制造谣言的理由十分可笑。在《百度贴吧》多次发布《最新山西地震消息》的张某是为了提高网上点击率;发帖散布“山西太原、左权、晋中、大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消息的朱某某仅仅是为了起哄;南京地震谣言的散布者丁某则是看到标题为“专家预测南京有地震”的帖文便转载到西祠胡同的婚后空间和浦口论坛;用手机短信向工友发布泉州地震信息的徐某是因为无聊,想捉弄工友;而《东南早报》分析造谣目的是为了从泉州挖走工人或赚取中介费。
谣言表明了造谣者素质低下、趣味低级,也反映出我国网民层次参差不齐,网络言论理性不足,网络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备。
面对各种地震谣言,政府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对制造、传播地震谣言者,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然而,这种事后惩戒的做法体现的是地震谣言应对的非制度化。如何加强地震谣言应对的制度化与科学化,将地震谣言的监控作为政府有关部门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制度化的地震谣言应对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震谣言形成期:第一时间鉴定谣言,迅速形成预警
自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无论在速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应对不及时或者稍有疏漏必将形成严重的后果。在地震谣言形成之初有关部门就应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措施:第一时间判定制造和传播谣言的源头,并敏锐判断其影响力和危害性。
从第一条地震谣言信息出现到数个微博、微信用户转发和评论再到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一过程形成了海量的信息流。要从中鉴定出散播谣言的源头需要一个科学的系统对微博内容进行测量和评估。虽然国际上对于如何有效地评估微博、微信内容还未达成共识,但是国外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学者在鉴定博客信息的研究中归纳出三类评估指标:“输出”、“传输”和“效果”。“输出”是衡量博客关注度的指标;“传输”是衡量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指标;“效果”是衡量博客如何影响人们行为的指标。
在我国,地震谣言形成初期对谣言信息进行鉴定和识别未得到充分重视,往往是在形成大范围谣言后,再采取查处或取缔谣言网站等强硬措施。然而这种应对措施只是事后补救的下策,一方面增添了管控谣言的难度,另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治理成本。未来我国急需转变观念,从鉴定和评估谣言信息入手,将谣言形成的萌芽期作为扭转被动局面的重要环节。例如,政府应当建立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自动化地震谣言监控系统。这个系统从境内外报刊网络版中的新闻报道、评论,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知名论坛的贴文、回复,以及微信、微博来获取信息,并且能够具备自动识别、自动报警等功能,以便政府及时、有效掌握地震舆情。
(二)地震谣言蔓延期:完善微信、微博辟谣平台,形成官民辟谣合力
目前政府部门利用政务微信、微博平台进行辟谣才刚刚兴起,并且多采用发布权威消息这种单一形式,比如“北京微博发布厅”。作为政务微博的常设板块,“北京微博发布厅”汇集了北京市近百个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致力于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权威的信息。不可否认,发布权威消息是官方辟谣的重要一环。但是,相比自上而下的辟谣模式,将政务微博真正打造成官民平等沟通平台,实现官民话语互动,则是消解谣言更为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民间辟谣微博就凭借其强大的互动特征和相对平等的沟通平台,获得了良好的辟谣效果。2010年11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首次成立“辟谣小组”,旨在检查微博内容,第一时间利用微博辟谣。腾讯的“谣言终结者”以及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等类似民间辟谣平台成为微博用户求证谣言虚实的有力帮手。然而,这些仅依靠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与自律建立起来的民间辟谣组织缺乏权威性和认可度,大大限制了辟谣的效果。
由此可见,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系统化的辟谣体系还未建立。要使辟谣效果达到最大化,官方与民间微博辟谣形式必须互相借力,形成官民辟谣合力。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肯定我国已有的自发民间辟谣组织的积极作用,并给予政策上的保护。另一方面,积极探求官民联合辟谣的实现方式,形成专家、媒体记者、舆论领袖为主力的官民辟谣团体。同时,构建第三方监督机构,保证辟谣话语的公信力。
(三)地震谣言破灭期:普及宣传地震常识,提高公众的抗震防震素质
地震谣言只有在人们对地震无知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如果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和目前地震预报的状况,谣言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增加地震和防震减灾的知识,使公众从小掌握地震常识,学会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也可利用科技宣传日、唐山地震纪念日,适时、适度地开展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在宣传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好度,为宣传普及地震常识反而引起不安定因素的教训已有多例。一个防震减灾知识十分普及的社会,地震谣言肯定是没有市场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媒体化的透明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意识空前提高。网络地震谣言等相关案例表明,不重视媒体,不重视网络舆论,政府要为危机付出沉重的代价。地震谣言的特征决定政府应该根据谣言起因、发展来创新变通的应对,其中政府部门的反应和处理速度是应对地震谣言的核心。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威性协助应对危机,网络媒体应利用自己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优势化解危机。广大网民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对发表的言论负责任,理性面对各种信息,不轻信不妄为。只有建立健全舆情监管系统,及时发现地震谣言,政府、媒体、民众通力合作应对谣言,谣言发生后积极总结认真反思,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1]程志.微博地震谣言监测系统[J].华南地震,2012(2).
[2]洪时中.关于制止地震谣言的几个问题[J].四川地震,1983(1).
[3]Yan Jin, Brooke Fisher Liu. The Blog-Mediated Crisis Communication Model: Recommendations for Responding to Influential External Blogs[J].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2010(4): 429-455.
The Earthquake Rumors Spread Coping Mechanism in We-Media Era
YANG Xiao-chun,DING Yi
(Tangshan Earthquake Ruins Memorial Park Management Office, Tangshan Hebei 064000)
The advent of we-media era makes the earthquake rumors spread faster, thus bringing more harm to the society. Starting from the earthquake rumors, this paper makes in-depth analysis to earthquake rumors spread characteristics in we-media era, and on this basis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to cope with earthquake rumors,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governance of earthquake rumors and preven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society.
we-media; earthquake rumors; coping mechanism;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2015-09-20
杨晓春(1977- ),女,大学,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打字复印高级工。
G206
A
1671-3974(2016)01-0068-03